为有源头活水来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PT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我们学校不断推进课堂改革,提出了“学、展、点、练”四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且每一周都有半天的集体备课时间。在集体备课中,我们致力于语文教学的探索,创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模式——“情智语文”教学,它包括四个环节,即:“诵、煮、论、说”。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对这种备课模式感受颇深。
   一、“诵”,调动了语文教师的激情
   “诵”就是诵文本。文本的选择,可以是课本上的,也可以是与课本有关的拓展材料。
   过去,我们语文教师集体备课时,无非是扣住文本,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教法、学法。大家为了备课而备课。可是,现在不一样了,我们除了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法外,老师们还会时不时的来一段诵读,齐声吟咏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样的诵读,给教师带来的是教育的热情、教学的激情,同时也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
   二、“煮”,激活了语文课堂的灵性
   多年的毕业班教学,已经让我适应了沉闷的课堂氛围。教师为中考而教,学生为中考而学。如果用“咬文嚼字,吹毛求疵”这八个字来概括我们的初四语文教学一点也不过分。在这种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的教学中,有的学生会因不堪这种压抑的氛围而产生厌学情绪。但是现在,这种课堂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我们集体备课时把知识点和考点蕴涵于热烈讨论中、激情诵读中、趣味文字中,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可以说是游刃有余了,特别是学生的展示更是大大的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学生不再感到枯燥和厌烦,而是满怀激情,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于是,我们的语文课堂也随之丰富而灵动起来了。
   三、“论”,发展了语文教师的智慧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了使语文学科更好的适应于生活、服务于社会,在集体备课中,大家同心同德,确定目标、重难点及教法、学法,有时为了一个细节,大家各抒己见,甚至争得面红耳赤。
   不仅如此,我们还在课堂教学中,模仿余映潮老师,加入了“课中微型讲座”,我们语文老师正是在激烈的争论、讨论中敲定怎样让“讲座”更细致、深入、全面的。
   这种“论”,发展了大家的智慧,提高了教师的能力。
   四、“说”,加强了语文教师的内在修养
   人们常说:语文教师应该文质彬彬,应该有“文味”。这使我想起了林清玄的《生命的化妆》,文中说人的化妆有三种境界,其中第三种境界是最高层次的化妆,也就是生命的化妆。而这种化妆靠的就是读书来加强自己的文学修养,从而改变自己的内在气质。我觉得我们集体备课中“说”这一环节就是让教师把所读之书与同事进行交流。这样,一人读书,多人享受,互相交流,共同提高。不知不觉中丰富了教师的学识,加强了教师的内在修养。
   孔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课改之路也是任重而道远,但是经过我们“情智工作室”集体备课的“诵、煮、论、说”四个环节,无疑大大缩短了课改路程。同时,也使得我校的“学、展、点、练”四环节的内涵丰富起来了。
   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集体备课的“诵、煮、论、说”四步骤,正是给我们语文老师注入了无尽的“活水”。
其他文献
教学亲和力,是指教师赢得学生亲近、信赖、尊敬和爱戴从而在教学活动中形成师生密切配合和谐共振的能力。课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需要教师从思想上真正顾及学生的多方面成长,顾及课堂上师生共同活动中促进学生发展的各种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沟通,其实就是一种信息的传递。这种信息的传递,与下面四个方面的内容有关:  一、无私的爱和最亲切的微笑  教师的亲和力本质上是一种爱的情感,教
期刊
作文评改教学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作文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实生活中,作文批改更是令许多教师头痛的一件事。每次写完作文,老师面对成百本作文发愁,对于每本作文要精批细改,要有眉批、夹批、总批。写评语更是难上加难,既要指出学生文章不足,又要照顾学生面子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写出鼓励性话语。而学生对于老师的劳动,总是表现出不在乎,要么匆匆看一眼了事,要么置之不理。  基于以上作文评改的现状,可以根据
期刊
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点燃学生写作的欲望,命题这一个环节不可轻视。叶圣陶先生说:“教师所出的题目,就等于唤起学生的写作动机。”夏丐尊先生说得更形象:作文命题“犹如给爆竹按上药线”。可见命题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这里就命题问题观念的转变和如何开拓新的思路,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  一、抛弃旧的命题模式  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看到一个好的作文题,尤其是那种充满智慧的题目,都会赞不绝口。因为一个好题目体
期刊
一年来,各学科都在试用导学案教学。导学案教学的特点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只是起点拨和指导的作用,就是在学生感到有困难时提供帮助。这种帮助借助多媒体进行,把多媒体运用和导学案合理地结合起来,更有利于提高导学案的执行力度,更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下面就结合教学情况,谈一谈对多媒体和导学案结合的一些做法。  一、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给导学案应用注入活力  运用形象、直观的多
期刊
一、关于理解编者的意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以前的教材每一个单元都是按体裁来分类的,即散文单元、议论文单元、小说单元、文言文单元等。最后一次教材改编后,每一个单元都是按题材来分类。譬如,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以人生为话题,侧重于体味人生,关爱生命,第三单元是以展现色彩斑斓的大自然为主题的,第五单元是以亲情为主题的。编者这样改编教材的意图究竟何在?主要就是语文课文的教
期刊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诺说过:“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有比现实中的自己更伟大的地方,都有未被利用和充分发展的潜力。”这说明人的潜力是无限的,而如何把这种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这是留给家长、老师、社会思考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学困生”,顾名思义,是指那些学习没有兴趣、基础比较差、失去学习信心、在行为习惯和学习方法上有明显缺陷的学生,是指那些智力正常、但由于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学习困难的学生。教书多年来,调皮的学生见
期刊
2013年,河北省中考作文是一则给开头的续写作文,开头为“语文学习不只是在课堂上,它的天地是非常广阔的。”要求考生续写,字数要求为600字。以前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的出题范围大致为四种: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今年跳出了这个范围,令许多考生感到意外,同时也增加了写作的难度,令有的学生无从下笔。人们又一次慨叹:作文怎么这么难?那么,这把打开作文大门的金钥匙在哪呢?  一、扮靓“凤头”
期刊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素质教育的薄弱环节,全国语文教学能手、宁波市江东区语文教研员刘飞耀指出当下作文的教学六大缺失:缺失一颗写作的平常心;缺失适中的作文要求;缺失多方位的思维训练;缺失初中生写作应具有的强势作文的“场”;缺失及时的信息反馈;还缺失发现生活的能力,讲述故事的能力,独特想象的能力,发表见解的能力等等。刘老师的这番话,是多年教学实践的结晶,一针见血的刺中了作文教学
期刊
在现在的教育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发现这样或者那样的学生,不认真听讲,不积极思考问题,不主动与小组成员合作交流,等等。其实这样的现象归根结底就是学生对学习没有了“激情”,换言之没有兴趣,他们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种“任务”,一种“应付差事”。对于这样的学生,学校好比是“牢笼”。试问:这样的心理状态怎么能把学习学好?怎么能成为心理健康的社会栋梁?既然这样的现象很多,那么教师或多或少在解决这样的现象
期刊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新世纪,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是每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不难发现,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拙于思维,缺乏创新。在课堂学习中,他们被动地听老师讲的多,机械记的多,主动思考的少,真正吸收的少。作为直接体现学生语文水平的作文,其教学存在的问题尤其令人担忧。在新课标下,探索新型的作文教学模式,已是摆在每位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然而这些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