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的技巧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ingal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师在提问时应注意“六度”“六戒”,这是教学成功的前提
  一是难度适中,力戒平淡乏味或高深莫测。提问时,把握不住难易程度,往往会事与愿违。过易,学生会觉得索然无味,不屑一答;过难,学生会不知所以然。莫衷一是。应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
  二是梯度适宜,力戒“满堂问”。教师所提问题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环环相扣,扣扣相连,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新高度。问题过多,反而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厌倦。在数学课的教学中,我就是按照“低起点、小坡度、密台阶、大容量”的原则进行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是角度新颖,力戒越俎代疱。应在学生发而未发之前,在似懂非懂之处,巧妙一提,点石成金,似蜻蜒点水,又如“四两拨千斤”,让学生茅塞顿开,思维顺畅。
  四是跨度合理,力戒面面俱到。教师应熟知学生现有的水平,对学生的潜在水平,有预见性,确定问题与答案之间的跨度,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就让学生自己做。
  五是密度适当,力戒自问自答。一个问题提出后,教师应留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深思熟虑。这是尊重学生主体性的重要表现,更是学生学习的需要。
  六是信度要高,力戒偏心或以问代罚。提问时应面向学生全体,不可厚此薄彼,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应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尽量不出现被遗忘的角落,相信学生都能学好。
  二、选用恰当的提问方法,这是教学成功的保障
  直观设问法:就是直截了当,浅显明白的发问。如“什么是分数?”,这种提问的目的在于检查和强化应该记忆的基础知识,适用于高年级学生。
  层层剖析法: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发问,以理清问题的来龙去脉,从现象到本质,昭然揭示。如在总结简易方程时,可提问“简易方程的一般形式是什么?有何解题思路?怎样据此解题?”这样,就能一层层理清脉落,有助于对问题的掌握。
  逆向思维法:从问题反面发问,以突出正面事物发展的必然性,进而揭示历史发展的本质规律。从矛盾对立面发问,启迪学生不定向思维,多角度分析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多維思考能力的好方法。
  综合归纳法:围绕同一质疑或类别进行提问,让学生将相关、相似、相类概念进行整理或纵向或横向、分门别类一一说明,以达到表现全貌的目的。如“你学过几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性质有何异同?”这种提问多用于归类复习或专题训练,是建立知识构架的基础。
  材料提问法:展示文字、图表或实物材料,即时即景发问,可深可浅,在学生脑中产生强信号刺激,使之专注投入,积极思维。问题设计是探究教学的关键。教师的提问应恰到好处,展示的材料要背景丰富,耐人寻味,发人深思,有一定的深。
  三、关爱学生,发挥学生的提问、答问的积极性,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一)教师在课堂上应多些人文关怀,这是师生互动的基础
  加强课堂教学中的人文关怀,这不仅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情感的沟通,而且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健康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就要求课堂提问中注意平等性原则,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述提出质疑,并且对学生的提问与回答都应尊重和重视,真正做到师与生、生与生的相互平等。
  (二)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
  教师应该努力营造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老师的讲话、观点敢于提出异议,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善于发现问题,要敢于提出问题。如有的学生问:“中国是有着四大发明的文明古国,为什么近代数学反而落后了?”这类提问虽然超越了本学科的范围,但只要有新意,教师都应该给予支持,鼓励学生经常提出新的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不断增长,这比掌握知识更加重要。
  (三)课堂提问要以表扬鼓励为主
  有时候,不恰当的批评会打击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甚至还会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表扬要及时:对于回答得不够理想的学生,则要真诚鼓励,正面不行,那就换个角度。若有的学生课下复习不够,一问三不知,作为教师,也不可抓住学生的把柄训斥一顿,而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该生能正确评价自己,面带惭愧内疚之色,便具备了鼓励的条件。还有种情况是学生被老师提问时,理直气壮地回答“不知道”,对于这类大言不惭者,也不必一棍子打死,应采取对症下药的方式解决。
  (四)“不怕学生问倒先生”
  当今社会,知识爆炸,传媒发达,给学生提供了每时每刻都能接触新事物的机会,因而学生所提的问题也就难免会在我们的“知识圈”之外。事实上,任凭你有“弱水三千”,也无法预知你的学生偶然之间要取哪“一瓢饮”。学生难倒先生,说明学生在知识水平、思维能力以及知识面等方面能胜过自己的教师,并能提出一些高品位的问题难倒先生。为人师者,应当有几分欣喜才是。
  四、精心备课,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提问,这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为使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教师应在课前充分备课,应备好提问的内容,学生可能问的问题。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贵质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习的内驱力。教师不能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意图提出问题。但是,要鼓励学生问得深、问得妙,使提问切实有助于学生的發展。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其他文献
幼儿园的自然角既是一个充满生命,具有欣赏价值的一个场地,又是一个认识自然、探索科学,具有教育价值的一个平台,让孩子在宽松、和谐的环境气氛中自由地观察、操作、探索、从而获得对大自然一些初浅的知识,体验劳动的愉快和珍惜劳动的成果,培养孩子对自然科学的初步探索能力。  一、师幼互动,重视自然角的创设  陈鹤琴先生一贯主张让幼儿走向大自然,因为它是一本“活的书”,万事万物容纳于其中。而自然角是幼儿认识自然
期刊
许商中学坚持以生为本,把“构建高效课堂”作为突破口,立足学科教学,构建了“3040大课堂下三环六步”教学模式。优化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会学、善学、乐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让教师会教、善教、乐教。  在大多数商河学生眼中,“每节课45分钟”仿佛成了亘古不变的真理,所以当许商中学提出将原来每节课45分钟,改为“30+40分钟”时,很多人学生家长心里没有底。但是许商中学的老师却清醒地意识到,课改势在必行
期刊
一、创造悬念,精心设疑,诱发兴趣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及求知欲,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制造悬念、设计疑问,以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谓“设疑”,就是老师有意识地将“疑”设在学生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学习兴趣,并使其全身心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此外,小学生听觉灵敏、善于模仿。动物的叫声也具有很大的趣味性和诱惑力,学生尤
期刊
一、创设情境,体验估算的实用价值,增强估算意识  第一,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要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内容为题材,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估算,体验估算的实用价值。如一年级学了百以内数的认识后,可设计具体情境中可让学生估算,“如果我们班47位学生去春游,有三辆车子分别可以坐30、40、50人,你认为乘哪辆车比较合适?”因为47接近50,所以坐50人的那种车比较合适。学生对春游的事本来就感兴趣,对这样
期刊
《指南》指出:幼儿园音乐教育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形式之一,它不仅符合幼儿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更是幼儿大胆自主表现、抒发自身快乐情感的重要手段。所以,幼儿园歌唱教育活动要面向全体幼儿,并积极培养孩子们歌唱的兴趣。那么,如何更好地进行幼儿歌唱活动呢?  一、一首歌曲是否适合幼儿歌唱,除了应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还要看能否激起幼儿歌唱的兴趣和欲望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学习特
期刊
2008年我在高一学年,教过一个班级。开始有一个男同学,学习非常积极,上课认真听讲,课下按时完成作业。平时不会的题还总来问。我对这名学生的印象很好,我们师生的关系也不错。可过了一段时间,我慢慢感觉到他课下不问题了。但上课的状态还可以。我以为是最近学的不错,没什么问题。又过了一些日子,他上课不认真听了,有时候根本就不听了。于是在上课时我就提醒他注意听。他当时答应的很好。我认为是可能最近玩的心思过重,
期刊
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近十年,身为一线教师的我,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和尝试,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同时,学会自己去发现和探索,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以及科学态度和科学情感的熏陶,实现了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取得了比较优异的成绩和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下面,从两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首先,正确理解新课标和新教材,转变教学观念是关键。  传统教
期刊
一、创造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数学课堂是师生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教与学的基本组织方式,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及锻炼数学能力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但是由于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的影响,学生完全被动地接受知识,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非常低。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推进,数学教师只有积极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构建初中数学教学的高效课堂,才能改善以往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提高
期刊
教育是担负着培养人的重任,学校是培养人的基地。时代的急剧变化,科技的迅猛发展,经济的深化改革,产品的日新月异,正在向教育发出了新的挑战。科技发展之快,大大超过了人们的意料,信息量、知识量与日剧增,使人们无法按常规吸收知识,书本知识的不断退化,又使人们已经学过的知识迅速失去实用价值。这就给我们学校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  在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确立的今天,很多新职业的兴起和一些旧职业的更新、转化
期刊
好習惯让人终生受益、而坏习惯会让人麻烦一生,一辈子倒霉。何以见得?什么是习惯?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习惯是指人们长期重复或多次练习,逐渐养成并巩固下来变成需要的行为倾向或风尚,是一种相当顽强的力量。好习惯的保持是人的良好素质、优良品质的外在表现。简单地说,习惯是人的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或动作。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发现,班里总是有3~5个学困生,学习基本是一窍不通,一天到晚坐在教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