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教学的若干问题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er408492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数、英是每一个省高考的必考科目,理所应当在学校教育中受到高度重视,语文一直被认为是唯一一个教学与考试成绩不成线性关系的学科,因此,并没有得到作为国语所应受到的关注。为什么语文教学与高考语文出现脱节现象?为什么许多人平时基本不学语文的同学却也与其他平时努力学习的同学考差不多的成绩呢?为什么语文考试的区分度没有英语大?
  从语文这个学科自身的特点上来看,它是一门语言类学科,也就是一种工具性学科,外加它又是我们的母语,从这点上说,语文考试成绩在大多数学生中区分度不大是可以理解的。即使上语文课不认真、不重视语文的学生,他只要与人交流,接触电视电影、看书刊杂志,总之,只要生活在这个汉语的氛围里,他就无时无刻不在接受汉语的学习。这样长久训练,当升入高中之后,我们的语文水平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即使继续一般性的学习也没有明显的提升,这就要求我们广泛阅读,拓展知识面,已突破暂时的瓶颈。但是由于高考的沉重负担和语文试卷并没有提出太高的要求,使得大家没有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深入学习,也对已有的成绩有所满足。这种现象在理科生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学生们每天仅仅上语文课听听,下课后勉强完成老师的作业,之后,就一味地扎进数理化的题海里,不再理睬语文,每次考试大家的成绩都相对比较稳定、比较集中,高分虽是凤毛麟角但还是存在的,可是他们多也并不是因为高中语文学习比较努力,更多地是从小学习积淀所致,因此,有人经常笑说高考语文就是考高中之前的积累,高中三年几乎就没有什么明显的提升!语文不应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更多地是一种能力,它不是短时间努力就能收到明显效果的。
  笔者认为要改善语文教学的现状,一方面要从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养开始,正确的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他们拓展知识面的指导,端正对语文学习与高考语文的态度,以提高文学素养为目的学习。另一方面,可是适当扩展高考语文的考试范围,在高考中让课外名作阅读也占一定的比例,为了防止一些运气问题,这一部分的题可以是多道中选做一部分,但是要求学生要有鲜明的看法和观点。此外,我认为语文考试不能仅仅停留在纸笔上,语言是一种运用的工具,重要的在于交流,像普通话测试的考试形式也应该纳入考试范围,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只能写的,不会说的人,我们能说他语文学得好吗?老师可以在教学中组织讨论、朗诵和演讲,甚至是辩论,既丰富了课堂形式,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肯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
  还有一点值得指出,就上一定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长知识、培养能力、提高修养,高考只是一个对学习者的选拔措施,而绝不是终极目标。不能让语文教学只跟高考的指挥棒,也一定不能让学生太功利地去学习。在实习期间,我经常听到学生问,高考语文默写根本就不考现代诗歌,为什么还硬是要我们背呢?听到这些我总是很无奈,也感到很悲哀,难道学习自己的母语,传承自己祖先的文化不应该是一种骄傲与使命吗?于是,我总是说,学习语文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重在积累,能够选入我们教科书里的大多都是精华和经典,我们背诵和理解它们,慢慢积累,最终必能完成一个量到质的飞跃。把它们内化成自己的素养与能力,这才是我们能受益终生的宝贵财富。为考试而学习,只能成为考试机器。我们要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毕竟学校教育就只有短短的十几年,和一生相比可能不到六分之一,而学习应该是终生的,那么人生还有大半的时间离开学校该怎么办呢?这就需要在学校教育时,就培养较高的素养和浓厚的兴趣,以便今后可以有足够的能力主动积极地自主学习。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是代代传承的瑰宝,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智慧结晶,作为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和义务好好学习它,并把它推向世界,一曲《中国话》红遍大江南北,也唱出了我们的心声。抓好语文教学,正确处理语文教学与高考语文的关系,是教师、学校、社会都需要深思的问题。
其他文献
《语文读本》,是必修的补充和延伸,是为了让学生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移到课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养成阅读习惯,形成自学能力。  一、结合课本,拓展比较  1.《读本》中很多文章是和课本文章相关联的,因此可以在课文的阅读教学中引进《读本》的内容,进行拓展,使《读本》的内容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2.将《读本》内容进行归纳,然后依据课本,统筹安排,将《读本》内容灵活纳入单元教学计划中,从《读本》
期刊
文章精彩的题目就好像面试者给人留下的美好的第一印象,令人耳目一新的标题能给人清风拂面之感,往往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打动阅读者的心。多次参加高考作文阅卷的我与其他老师一样都有同感,好的标题更容易受到阅卷老师的亲睐,具有潜意识加分的效果,文章更容易赢得高分。  如何设计精致的标题,给读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呢?对于材料作文,第一要务当然是要仔细审题,审好材料内容和写作要求,把握了材料的主旨,准确分析推断
期刊
随着知识与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分工日趋精细,各种新兴职业不断涌现,许多职业都在努力争取“专业”的头衔,专业化已成为社会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专业性也成为衡量职业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准。在教育职业日益走向专业化的今天,班主任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教师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刻,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长期以来,班主任都比较重视通过制
期刊
1.杜牧、王安石、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  杜牧出生名门,少有大志,文武兼备,尤其善读兵书,且处在军阀割据的晚唐时期,他很想重整河山,干一番事业,在他看来,大丈夫应该能屈能伸,以建功立业为重,所以他对项羽的自刎乌江不赞同,甚至不屑一顾。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对待历史人物评价上,更会冷静地分析思考,虽有偶然但须归于必然。他认为民心向背非常重要,项羽失去了民心,兵败是必然的。  李清照处在
期刊
课堂教学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随着素质教育、新课改的全面推进和深入,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我将結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我的几点粗浅方法:  1.驾驭教材,组织预习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是人类生活的浓缩,内涵极为丰富,包括了自然、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要求教师课前必须吃透教材,认真备课,并且要根据所教
期刊
我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公司发言人代表或者领导人在答记者问时那妙语连珠的回答,一方面源于他们快速的反应能力、高超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源于在答记者问之前他们根据具体情况提前预测了记者们的问题和准备了如何去回答,两者相结合才会给观众们留下沉稳睿智的印象。但是对于答记者问并不是每一次每一个问题的回答都是那么完美无缺的,甚至会出现敷衍了事或不知所措的时候,这又源于他们也不是神仙圣人,并不能预测到记者们所有的问
期刊
何谓自能读书,当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依靠学生自己的能力来读书。按照叶老的观点,自能读书当属学生“不待老师讲”“达到不需要教”的读书活动。这一观点的丰富而深刻的内蕴是什么?叶老并不明示。  一、如何解读自能读书的实质  笔者认为,从阅读教学的本质和宗旨方面看,自能读书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教的相机启导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以读促思,自能通解,积极主动地感悟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深入理解课文内
期刊
很多学生常发出如此感慨: “作文,想说爱你不容易!”先贤孔子说得好:“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有深刻的立意,有新颖的素材,有精巧的构思独独缺少了靓丽的语言,就如同好物品没有好的包装,再好的东西也会黯然失色。那么运用哪些语言技巧可以改善学生作文的语言境况,让学生的文字轻舞飞扬呢?  一、修辞添彩法  1.用新颖形象的比喻、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的描绘震撼读者。比喻往往给人以比较具象和形象的感觉,使得语言更具
期刊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行,新课程理念、新课标思想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渐渐显示出来。作为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课堂也悄然发生了许多变化:学生的自主时间多了,想象的空间大了,表达与交流的机会多了,课堂气氛热闹了,多媒体演示也变得丰富多彩了。可是在我们激情演绎着新课程理念所带来的变化之时,透过那些变化我们不难发现语文课堂教学依然有许多令人堪忧的问题。一是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二是对教材文本探究肤浅;三是班级小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应该是充满生命的活力的,充满了人文关怀、探索知识魅力的。  学习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学习内驱力,是学好语文的诱因。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他们才会乐意去学习,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集中的注意和敏锐的感知。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形成学习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