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军事顾问法尔肯豪森:编练约8万陆军 曾帮助中国抗战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s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资深学者濑户利春在其所著的《日中全面战争序幕:“第二次上海事变”》一文中提到这样的细节:“上海会战期间,曾是德国驻日武官的法尔肯豪森摇身一变,以中国军事顾问身份亲赴前线指挥,即便这一行为受到德国当局的斥责,他也不后悔。”据档案记载,抗战前夕,中国先后邀请过100多名德国现役或退役军人担任顾问,他们为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一定贡献,其中成绩最大的就是末任德国军事顾问团团长亚历山大·冯·法尔肯豪森。
  他参与对日战备
  作为职业军人,法尔肯豪森曾任德国驻日本武官,对日军有过细致研究。1934年7月,他被德国政府派到中国,最初任援华军事顾问团团长塞克特的副手,1935年塞克特回国后,法尔肯豪森继任团长,直到1938年被希特勒强令召回。
  和塞克特积极协助蒋介石打内战不同,法尔肯豪森把主要精力放在帮助中国对日战备上。1935年7月31日,他以国民政府德国总顾问的身份,向蒋介石“面陈大略”,强调“中国苟不自卫,无人能出而拔刀相助。中国应竭其所能保全国土,必倾全力以自卫,或有遇外援之可能。若不倾全力奋斗以图生存,则华北全部包括山东在内,必脱离中国”。这番振聋发聩的言辞明确告诉国民政府内的妥协派,奉行已久的“不抵抗”政策已然没有出路。
  同年8月20日,法尔肯豪森正式向国民政府提出“应付时局对策”建议书,认为一旦对日全面开战,中国军队的战略布势不能局限于固守长江,不能“不战而弃守华北”,必须将自己的战场纵深北推至河北省保定、沧县一线。同时,中国军队应在长江流域采取积极行动,防止日军溯江深入武汉,将中国内陆一分为二。法尔肯豪森还在另一份文件里规划对日用兵的细节,“凡(国民政府)作战所用部队,宜集中于徐州一郑州一武汉一南昌一南京区间。东部有两事极关重要:一为封锁长江,一为警卫首都(南京),二者有密切之连带关系。次之为南昌、武昌,可做支撑点,宜用全力固守,以维持通广州之联络。终之四川,为最后防地”。
  观察1937年抗战正面战场的形势,可以清晰地发现法尔肯豪森当初的战略构想基本得以实现,中国军队一方面在华北节节抵抗,一方面又在上海另辟“第二战场”,打乱了日军自北向南的进攻轴线。
  锤炼精锐之师
  除了协助中国制定战略规划,法尔肯豪森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加快中国军队整训进度。长久以来,南京国民政府及地方实力派掌握的军队基本按照北洋旧制编练,战斗力落后,法尔肯豪森帮助国民政府编练了约8万陆军,编成第87,88、36师和中央军校教导总队,正是他们在淞沪战场打得日军丧魂落魄,日本人称这些部队为“可恨之师”。
  法尔肯豪森还打算以这些部队为样本,分批完成60个中国师的整编,到全面抗战爆发时,约有35个师大致完成整编。虽与当初设想有差距,但这些部队的战斗力和精神面貌已焕然一新。濑户利春援引一名侵华日军军官的话说:“受到德国顾问团训练的中国军队,在上海战役中的表现着实让我们大吃一惊。”
  德国军事顾问在中国的频繁活动,令日本政府非常不安,于是利用德国希望与之结盟对付苏联的心理,要求德国撤走军事顾问。起初,德国采取两面手法,没有强行撤走顾问团,而是在1937年11月电令法尔肯豪森,要求他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劝说国民政府罢战修和,向日本做出“符合德国利益”的妥协。史料记载,法尔肯豪森确实配合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进行“调停”,游说中国接受日本的“和平条件”。但在应付完柏林交办的差事后,法尔肯豪森仍像以往一样参与战事。
  美国作家巴巴拉·塔奇曼在《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一书中提道,1938年台儿庄大战结束后,各国驻华武官纷纷前往战地参观,美国驻华武官史迪威在那里见到法尔肯豪森。当谈及中日战事时,法尔肯豪森显得非常激动,因为国民党军队未能像他建议的那样乘胜追击,给予日军更大打击,“法尔肯豪森强烈建议蒋介石要向前推进,要发动进攻,可是蒋什么行动也没有采取,日军很快就会把8到10个师团调到徐州前线,届时就来不及了”。
  1938年4月,德国终于承受不住日本的压力,决定撤回全部顾问。法尔肯豪森向德国政府递交报告,指出顾问团成员均以个人名义受雇于中国政府,合同要到1939年才到期,此时离开有困难。但德国政府“联日弃华”决心已定,严令法尔肯豪森等人必须回国。无奈之下,同年6月,法尔肯豪森等人启程回国。
  回到德国后,法尔肯豪森以步兵上将的军衔参加欧洲战事,1940年被任命为德国驻比利时占领区的军事总督。因参与反纳粹的秘密组织,1944年,法尔肯豪森被纳粹当局逮捕,直到1945年德国投降后才被美军救出。不过,他还要面临比利时军事法庭的审判,1951年被判处12年有期徒刑。1966年7月,法尔肯豪森因病去世。
  邢大军据《新民晚报》宋林/文 整理
其他文献
由郑晓龙执导,孙俪、刘涛、马苏、方中信、黄轩、高云翔等人主演的历史剧《芈月传》已于11月30日在北京卫视开播了,现正播得如火如荼。那么历史上究竟有没有芈月这个人?如果有的话,她又是谁?  历史上还真有芈月这个人。她本是楚国的公主(楚威王之女),后来嫁到了秦国,成为秦惠文王妃(实为八子,因为芈是楚国的国姓,故其姓芈当无异议,至于名月,史无记载,当为原小说作者蒋胜男的杜撰)。再后来,秦武王意外身亡,她
期刊
假如有人问我:“你信仰的是什么主义?”我便答道:“我信仰的是趣味主义。”假如有人再问我:“你的人生观是拿什么做根底的?”我便答道:“是拿趣味做根底的。”  我生平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总是做得津津有味。什么“悲观厌世”这种字眼,在我的字典里头,可以说完全没有。  我所做的事,常常失败,如果严格地说起来,没有一件不是失败的。然而我总是一面失败一面做。因为我不但在成功里头感觉趣味,也在失败里头也感觉趣味。
期刊
徐志摩初到巴黎时,因客馆孤寒,几乎每晚都会去旅店附近一家咖啡店小坐。这天,他去得稍晚,小店已快要打烊了。他坐在一隅,一边品着咖啡,一边想着自己的心事,未几发现在对面窗下,有一位面罩黑纱的女郎也是孤独一人,意态殊为落寞,于是,心想莫非她也和我一样,是伤心人别有怀抱?好在西气开放,不虞有唐突佳人之嫌,便端了咖啡,径自走到那女郎的桌边,轻声问道:“对不起,我可以在这儿坐下吗?”女郎并未作答,只是微微地向
期刊
日前,刚刚过完88岁生日的文洁若先生,携由她翻译并作序的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的《丰饶之海》来到首都图书馆,与读者相聚。  文洁若先生首先给大家讲述了《丰饶之海》的故事:“小说从日俄战争一直写到二十世纪70年代初,其间发生在日本的重大历史事件差不多都涉及到了。同时也写出了各个时代的特征。该书的第一卷《春雪》无疑是四卷当中艺术性最高的。本多虽不是这个小说的主角,但他却是唯一掌握了轮回转生这一秘密的人。第
期刊
中国作家在国外的所谓演讲,其实多半都是自欺欺人。一是外国人对中国文学根本就没有那么大的兴趣;二是有好口才的中国作家,就我所熟悉的范围内,几乎没有。  早年在农村,我有个叔叔是生产队长,他经常会对着社员发表演讲。虽然他说着说着,能从驴头扯到马腚上,但听起来还挺趣味盎然的,不亚于单口相声。他肚子里怎么会有那么多要说的话呢?他的口才怎么那么好呢?他怎么能把话说得那么滔滔不绝,好像话是从他嘴里流出来的,而
期刊
火热的八月,湖南桂阳县仁义镇下元村,一群从省城长沙来的中学生,前来探访抗战名将刘放吾将军的故居。桂阳县文联主席雷昌仁介绍,刘放吾将军4岁丧父,由其几位兄长抚养大,后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学习。“他参加过淞沪会战、武汉会战,但最出色的还是仁安羌之战。”雷昌仁说。1942年4月,刘放吾团长率湖南籍士兵为主的中国远征军新38师第113团,在缅甸境内以1000人的兵力击溃数倍于己的日军,成功解救7500余名英
期刊
杨洁的名字,大多数时候都是与电视剧《西游记》联系在一起的。而比她小14岁的丈夫王崇秋正是电视剧《西游记》唯一的摄像。尽管当初很多人都不太看好他们这段在那个时代足以“惊世骇俗”的婚姻,但两人却已相濡以沫地携手走过了近50年的风雨……  杨洁,1929年出生于在湖北麻城,从小喜欢看电影,还在《华西日报》上发表过小说《禁闭室的女性》和《他有什么罪》。她的父亲杨伯凯是周恩来在法国勤工俭学时的同学,也是共和
期刊
1806年,土耳其的百万大军在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的支持下,向俄国发动进攻。为了抗击来自法国军队的正面进攻,俄国皇帝亚历山大一世不断抽调俄多瑙河集团军的兵力到俄法前线,到1811年止,守在俄土边境的俄军兵力只有原来的一半了。在这种情况下,亚历山大一世决定起用老将库图佐夫指挥与土军的作战,力求迫使士耳其接受俄国提出的条件,缔结和约。  屡立战功、临危受命的库图佐夫经过深思熟虑,决定采取避敌锋芒、诱敌深
期刊
“我和刘健都追求创造、创新和本真,希望他把民谣唱到70岁,将罗曼蒂克进行到底。”  纽约女孩,对民谣歌手一见钟情  康瑞1979年出生在纽约一个中产家庭,从小就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兴趣。2001年从费城大学毕业后,在朋友的邀请下她独自来到中国,先是做了一名自由撰稿人,给美国媒体提供各种稿件,接着又在浙江英文杂志《漫步浙江》担任编辑。2005年7月的一个夜晚,来中国已经3年的康瑞,忽然有些想家,于是就
期刊
这位40岁的中国女汉子,是美国健美史上首位夺冠的东方女性。  2015年4月,全美“健美小姐”总冠军金舒春飞回中国老家,参加了一场义演,引起广泛关注。这位40岁的中国女汉子,是美国健美史上首位夺冠的东方女性。  初到纽约很辛苦  金舒春,1975年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上有一个哥哥和三个姐姐。上世纪90年代初,她中学毕业后,就去广州打工了。  1995年秋的一天,金舒春在公交车上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