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女导演杨洁的情事与家事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hao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洁的名字,大多数时候都是与电视剧《西游记》联系在一起的。而比她小14岁的丈夫王崇秋正是电视剧《西游记》唯一的摄像。尽管当初很多人都不太看好他们这段在那个时代足以“惊世骇俗”的婚姻,但两人却已相濡以沫地携手走过了近50年的风雨……
  杨洁,1929年出生于在湖北麻城,从小喜欢看电影,还在《华西日报》上发表过小说《禁闭室的女性》和《他有什么罪》。她的父亲杨伯凯是周恩来在法国勤工俭学时的同学,也是共和国烈士……嫁给比自己小14岁的摄像师
  1958年,杨洁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调到了中央电视台,3年以后,开始专门负责电视戏曲节目。
  鲜为人知的是,杨洁的丈夫王崇秋比她竟然小了14岁。今天在文艺圈,姐弟恋很时髦,但在那个年代,他们这种结合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惊世骇俗”。
  当时,年近40岁的杨洁与刚从部队转业到台里工作的麻城同乡王崇秋相识了。她对这个不到30岁的年轻人感到意外:自己的观点,他能理解;自己的牢骚,他有同感;自己感到恐惧时,他来相伴。于是,他们越走越近。1969年,杨导与“小王”结婚时,很多人都觉得他们这段婚姻维持不了多久。
  1981年11月,副台长洪民生问杨洁:“要是让你把《西游记》拍成电视剧,你敢不敢接?”当时,电视剧在中国还是新生事物。杨洁知道任务艰巨,但还是接下了这个担子。因为日本已经拍出了《西游记》,所以领导说:“只要比日本拍得好就行了。”杨洁笑了:“领导,这要求也太低了吧!”
  杨洁组建剧组后,第一个组员就是王崇秋,他是剧组唯一的摄像师。《西游记》剧中的所有镜头,都是他靠仅有的一台老式摄像机拍摄完成的。
  当时,接手这样一部神话剧,也确实需要一些胆量,因为要用到大量的特技。可那时在中国,特技应用还是一片空白。杨洁既没听说过三维动画,也没见过“威亚”,甚至连可参考的外国影片也看不到。于是,杨洁就坚持在“游”字上大做文章,她要把中国的名山大川,精美的寺院、道观,都在电视剧里展现出来,以此来弥补特技方面的短板。
  为了找到符合要求的场景,杨洁带领团队,走遍了全国各地的名山大川。当时,国内旅游业还很不发达,九华山、张家界等名胜景区尚未开发,山路奇险无比,上山后也没地儿吃饭、住宿。实地拍摄时,主创人员多次遇险,有一次杨洁也差点儿从山上跌落悬崖。
  那时采用的特技手段,实在是“土得掉渣”。比如:孙悟空和妖精对打时,要从地上打到空中,剧组只好从江苏体工大队借了几位跳水运动员和一张10平方米的蹦床。让两位运动员穿上孙悟空和妖精的衣服,在蹦床上表演,摄像师从下往上拍,背景打上蓝天……
  夫妻携手打造“神剧”
  当时的拍摄条件十分艰苦,一台笨重的摄像机、一台死沉死沉的录像机、几把梯子、几捆绳子,这就是《西游记》摄像组的全部家当。王崇秋是一个特别爱想办法、爱钻研、为了艺术可以忘记生命的人。
  在青城山拍摄“人参果”一集时,他利用房顶和大树设计了一个滑轮,完成了自上而下的俯拍镜头;在张家界拍“三打白骨精”唐僧念紧箍咒的戏时,为拍出孙悟空头疼的感觉,他让助理把自己吊在孙悟空的头顶,不停地转圈;在武夷山,因为没有平推轨道,他扛着摄像机坐在自行车上,助理推着自行车,完成了孙悟空和唐僧边走边说话的镜头。
  当时,也没有长焦镜头,需要变焦时,他就跟在演员后面追着跑。在云南石林拍摄“智激美猴王”中公主骑马追兔子的一场戏时,剧务买了两只兔子,在野地里一放开,兔子一溜烟地逃走了。王崇秋扛着摄像机追着兔子跑,两个技术员抬着录像机跟着王崇秋跑,摄像助理抱着监视器跟着技术员跑,杨洁则跟着监视器跑,10多个人拉成了一长串,就为了一个追兔子的镜头。最后兔子不见了,大家都累得瘫倒在地上,两个技术员还死死地抱着录像机。
  这样不可思议的事情在《西游记》剧组比比皆是,什么摇臂、高台、移动轨,听都没听过,所有的困难都用“土办法”解决:不会吊威亚,就自拉钢丝制作“过江龙”;无法用机器实现人物的放大与缩小,就利用视觉差,一寸寸地抠像……这些现在看来过时的特效,当时却让无数观众大呼过瘾。
  还有一次,王崇秋抱着摄像机躺在地上,拍摄沙僧举着禅杖飞过来的镜头,结果钢丝断裂,170多斤重的闰怀礼连同禅杖一起砸了下来,直接把他砸昏了过去……
  一天,剧组来到锡林格勒大草原拍摄万马奔腾的场面。王崇秋一动不动地把着镜头,就怕有闪失。一只大马蝇叮在他手上,虽然很疼,但他始终没有动。到了晚上,王崇秋的手上肿了一个大包,虽然杨洁马上为丈夫擦了药油,但大包还是化了脓,从手臂开始扩散,最后导致了白癜风……王崇秋用汗水和智慧,为《西游记》拍摄了多达一万个精彩镜头。
  《西游记》先拍了3集,在央视试播。杨洁意外地遭到圈内的质疑,有人说:“国家不该拿这么多的钱让她去游山玩水!怎么还跑到泰国、印度去拍了,国内没玩够?”这些声音传到上面,中央派了个调查组到摄制组调查。
  三位调查人员跟剧组同吃同住不到一周,就吃不消了——面包常常是霉了的,临时入住的寺庙闹鼠灾。调查结果是,不但没有发现剧组乱花钱,反而觉得他们太苦了。然而,杨洁还是被台里下令停拍,说是预算用光了,也不打算再继续投钱了。
  杨洁想自己找钱拍摄,可那时影视作品还没有商业化,无法找到投资。后来几经“化缘”,最终铁道部第十一工程局慷慨解囊,借给了他们300万元,让拍摄得以继续下去。遗憾的是,这300万元并没能支撑到《西游记》拍完。原定30集的《西游记》,杨洁只能忍痛砍掉了《险渡通天河》、《真假美猴王》等5集。
  有趣的是,在剧组里,和杨洁争论最多的人就是王崇秋,有时候甚至争得面红耳赤。但争来争去,最后他还是得服从导演。杨洁说:“对老王提出的好的意见,我都会接受。但如果他的意见和我的整体思路有矛盾,我就会坚决拒绝。”
  一部长度仅为25集的电视剧《西游记》,从1982年7月在扬州开拍第一个镜头到完整播出,用了整整6年时间。这对如今的电视剧拍摄来说,是难以想象的。剧组只有一台摄像机还经常“罢工”,不能同时多角度拍摄,效率自然就低。   后来日本NHK电视台的一位导演问杨洁:“你们的《西游记》角度变化那么多,用了几台摄像机啊?”杨洁重复回答了三遍:“只有一台。”最后,日本同行依然无法相信,摇头说:“这怎么可能呢?”
  2000年,《西游记》续集再次由杨洁操刀开拍,补上5集,又加拍了5集。86版西游记堪称神剧,迄今已重播了2000多次,足以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了;它是拍摄时间最长、拍摄外景最多的一部电视剧;它是唯一一部两次获得金鹰奖的电视剧——播放到第11集的时候获了一次,全部25集播放完毕,又获了一次……
  对于绝大多数中老年人来说,杨洁版的《西游记》让他们刻骨铭心。当年万人空巷的追看场景,早已成为一代人共同的记忆。尽管之后《西游记》不断被翻拍,但都不能逾越这部经典。
  悄然退隐,“独钓寒江雪”
  杨洁夫妇有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其中三个孩子都在国外,只有小女儿丫丫留在了他们身边。丫丫现在已是小有名气的化装师,和很多大腕都合作过。她的化装技术,也是在《西游记》剧组学的。
  《西游记》之后,杨洁还执导过《司马迁》、《西施》、《朱元璋》等不少电视剧,每一部都面临经费问题,她手里总是紧巴巴的。都说大导演大手笔,杨洁可从没享受过这待遇。一部《司马迁》光找钱就用了8年,这让她倍感失落。个中原因很简单,因为她不善于处理各种微妙关系,一味固守着许多原则。
  现在,杨洁和王崇秋这对工作上的好搭档、生活上的好伴侣,居住在北京南郊大兴—个普通的居民区里。客厅里有一幅装裱好的书法作品,是柳宗元的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他们现在就过着与这诗句一样的与外界基本隔绝的生活。平日里,老两口会把保存多年的录像材料和照片,编辑制作成一个个电视专题片,配上音乐、字幕和解说,真是其乐无穷。
  2004年,杨洁患上严重的心脏病,一连几天昏迷不醒,医院连发几次病危通知书。当时儿女都不在身边,61岁的王崇秋跑前忙后地照料,几天几夜没有台眼,最后因为一肚子的委屈与恐惧,他在众人面前失声痛哭。医院规定夜晚不准病人家属陪床,王崇秋便在病房外的长椅上坐着过夜,生怕妻子出了意外,自己不在身边……
  病危的杨洁最终挺过了生死关,但她的心脏已经不起任何折腾,用医生的话说就是“病情不可逆转,保持现状就是胜利”。转眼11年过去了,由于王崇秋的精心照料,她的身体状况竟逐渐有了“逆转”。
  如今,老伴是杨洁的医生、护士、司机、保姆、秘书、厨师……他们从来没有请过保姆或钟点工,买菜、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等家务都由王崇秋操持。杨洁每天要吃的药有很多种,连她自己都记不清,都是王崇秋把药搭配好,递给她。
  近几年,这对夫妇一起参与录制过《鲁豫有约》、《读书》、《回声嘹亮》等访谈节目。每次录节目时,看见妻子在后台和剧组当年的同事们寒暄、交谈,王崇秋马上提醒她:“好啦好啦,少说几句,留着力气上台说,要不然一会儿上台就没力气了。”杨洁性子直爽,有时候会全然不顾他的提醒,甚至还瞥老伴一眼。这时候,王崇秋都会摇摇头,一副无奈的表情。
  自从2004年生病后,杨洁在老伴的鼓励下开始写书,出版了《敢问路在何方》。2014年4月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杨洁自述:我的九九八十一难》
  在江苏卫视《羊年春晚西游女神30年重聚》节目中,杨洁夫妇又和当年的一批同事相聚。杨洁的到来,让现场的“众神”们激动得热泪盈眶。
  观众们则发现,很多当红明星都曾在《西游记》里客串过,比如主持人周涛是小白龙化身的侍女,许晴是太上老君的童子,何晴是菩萨化身要嫁给猪八戒的三姑娘,已辞世的小品演员赵丽蓉扮演了车迟国王后,而演员李成儒当时只是个场记。跳水冠军熊倪,演了一只在水帘洞里乱蹦的小猴子。他客串完后,还给剧组写了封信,想要退出跳水队转行做演员。当然他最终没能如愿,否则我们今天就少了位奥运冠军。
  最令杨洁感到幸福的是,她和老伴已携手走过了近50年的人生风雨路,他们的感情如陈年老酒,香醇而厚重。
  张宁据《女士》琴心/文 整理
其他文献
在北京的地铁10号线上,中央电视台外语频道播音组主持人埃德温·马尔像所有通勤的北京人一样涌入拥挤的人潮。一路上偶尔会有人认出他,追着问他关于央视的话题。但他们可能并不太清楚,面前这位头发花白、体形清瘦的外国老爷子,不仅是外语频道(CCTV-9)的首位洋主播,曾荣获政府向外宾颁发的最高荣誉“友谊奖”,“最美央视人”,并被评为“新中国60年最有影响的海外专家”。十几年内,他为央谢很多新入职的员工无偿做
期刊
表面上看《伪装者》是一部流行的谍战剧,但故事发生地上海、大家族的故事厦男一号从阔少到军校学生,再从菜鸟特工到成熟特工的设定上来看,这个《伪装者》十足是一部由偶像剧“伪装”成的谍战剧,起用胡歌主演,意图昭然若揭。  毫无疑问,自胡歌出道以来,他就一直被当作偶像来塑造,特别是十年前的《仙剑奇侠传》中“李逍遥”一角一举成名后,胡歌就一直没能摆脱“偶像”和“偶像剧”的范畴,无论是出演的《神话》或是《辛亥革
期刊
杨幂是个地道的北京小妞,小时候比较顽皮,还有“整治”欺负女生的男同学的经历,人送外号“小厉害”。人家的小孩子学钢琴、学跳舞、学书法……她却是学什么东西都静不下心来,所幸她的学习成绩一直还都不错。当时,儿影厂有一个儿童影视表演培训班,父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给她报了名,结果年龄不足的她却被招生老师破格录取  有好糖水才有家  杨幂第一次上门看望公婆,她为了表示心意,下厨房,做了—个刚学会的油焖大虾。刘恺
期刊
我的父亲邱竹贤,抗战中的艰难求学路  我的父亲邱竹贤,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挪威技术科学院国外院士、挪威科学院国外院士,被后人称为“中国铝材之父”。父亲已过世多年,很多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逝了。父亲年轻时,在人生道路选择上所遭遇的挫折,求学路上所经历的不为人知的困难,除了被我偶尔拿来教育孩子以外,只能尘封在记忆里,成了一段很想向别人说起的回忆。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当时父亲就读海门中学。
期刊
由郑晓龙执导,孙俪、刘涛、马苏、方中信、黄轩、高云翔等人主演的历史剧《芈月传》已于11月30日在北京卫视开播了,现正播得如火如荼。那么历史上究竟有没有芈月这个人?如果有的话,她又是谁?  历史上还真有芈月这个人。她本是楚国的公主(楚威王之女),后来嫁到了秦国,成为秦惠文王妃(实为八子,因为芈是楚国的国姓,故其姓芈当无异议,至于名月,史无记载,当为原小说作者蒋胜男的杜撰)。再后来,秦武王意外身亡,她
期刊
假如有人问我:“你信仰的是什么主义?”我便答道:“我信仰的是趣味主义。”假如有人再问我:“你的人生观是拿什么做根底的?”我便答道:“是拿趣味做根底的。”  我生平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总是做得津津有味。什么“悲观厌世”这种字眼,在我的字典里头,可以说完全没有。  我所做的事,常常失败,如果严格地说起来,没有一件不是失败的。然而我总是一面失败一面做。因为我不但在成功里头感觉趣味,也在失败里头也感觉趣味。
期刊
徐志摩初到巴黎时,因客馆孤寒,几乎每晚都会去旅店附近一家咖啡店小坐。这天,他去得稍晚,小店已快要打烊了。他坐在一隅,一边品着咖啡,一边想着自己的心事,未几发现在对面窗下,有一位面罩黑纱的女郎也是孤独一人,意态殊为落寞,于是,心想莫非她也和我一样,是伤心人别有怀抱?好在西气开放,不虞有唐突佳人之嫌,便端了咖啡,径自走到那女郎的桌边,轻声问道:“对不起,我可以在这儿坐下吗?”女郎并未作答,只是微微地向
期刊
日前,刚刚过完88岁生日的文洁若先生,携由她翻译并作序的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的《丰饶之海》来到首都图书馆,与读者相聚。  文洁若先生首先给大家讲述了《丰饶之海》的故事:“小说从日俄战争一直写到二十世纪70年代初,其间发生在日本的重大历史事件差不多都涉及到了。同时也写出了各个时代的特征。该书的第一卷《春雪》无疑是四卷当中艺术性最高的。本多虽不是这个小说的主角,但他却是唯一掌握了轮回转生这一秘密的人。第
期刊
中国作家在国外的所谓演讲,其实多半都是自欺欺人。一是外国人对中国文学根本就没有那么大的兴趣;二是有好口才的中国作家,就我所熟悉的范围内,几乎没有。  早年在农村,我有个叔叔是生产队长,他经常会对着社员发表演讲。虽然他说着说着,能从驴头扯到马腚上,但听起来还挺趣味盎然的,不亚于单口相声。他肚子里怎么会有那么多要说的话呢?他的口才怎么那么好呢?他怎么能把话说得那么滔滔不绝,好像话是从他嘴里流出来的,而
期刊
火热的八月,湖南桂阳县仁义镇下元村,一群从省城长沙来的中学生,前来探访抗战名将刘放吾将军的故居。桂阳县文联主席雷昌仁介绍,刘放吾将军4岁丧父,由其几位兄长抚养大,后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学习。“他参加过淞沪会战、武汉会战,但最出色的还是仁安羌之战。”雷昌仁说。1942年4月,刘放吾团长率湖南籍士兵为主的中国远征军新38师第113团,在缅甸境内以1000人的兵力击溃数倍于己的日军,成功解救7500余名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