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的发展对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院校必须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和创新,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本文结合“行为导向教学法”就职业教育中的《基础会计》的课程设计进行探讨,希望能对该系列课程教学模式的确立、指导方法的改进探索新的思路,从而更有效的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一、行为导向教学的基本内涵
行为导向教学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教与学,学生与老师互动的社会交往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时包含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方面的重新组合,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
行为导向教学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它主张职业教育应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强调发挥学生的内在动机和教师的激励作用,使学生“从做中学”, 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为目标而开展教学活动。行为导向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创设新颖的学习情境,提供相关信息资料,在教师的行为引导下,使学生自觉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及集体相处的能力、负责能力等。这个过程中,教师其实就是一个现场的“导演”,要做好导演的角色,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本门课程的教学。
二、基于行为导向教学的《基础会计》课程设计
《基础会计》是财经类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也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它的学习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信息系统等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强调对学生的知识灌输,以课堂讲授为主,忽视了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基本特征,使大部分学生觉得这门学科枯燥乏味,甚至一部分学生这门课程学完了都还没能入门。而使用强调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行为导向教学法”将会较好地解决这些矛盾。
(一)开展认识实习,提高行业企业参与程度,加强学生对会计专业的认识
《基础会计》课程主要讲授一个会计主体发生了经济业务,会计如何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同时还会涉及很多经济方面的术语。学生刚步入校门,经济方面的知识欠缺,对会计主体和会计工作了解很少。因此在开课之前,要先让学生进行认识实习,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企业或校外实训基地参观,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了解企业的会计工作流程和会计机构的设置等等,提高学生对会计专业的认识。同时,还聘请有丰富经验的会计人员讲解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做好会计工作等内容,并对学生进行会计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
(二)课程内容的设计
我们在设计课程内容时,一方面应尊重学科知识体系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同时更强调以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为重心进行课程组织,并将职业资格标准引入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目标,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我们将《基础会计》课程分为《基础会计(基本能力)》和《基础会计(实训)》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以会计职业通识能力为主,第二部分以训练会计职业基本技能为主。
《基础会计(基本能力)》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复式记账原理、借贷记账法的应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及账务处理程序等内容,每一个部分就是一个独立的章节。教师在安排教学时,应该打破教材的固定顺序,在讲授了复式记账原理和借贷记账法的应用之后,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同时进行,即按经济业务发生的顺序进行账务处理,避免知识点被割裂开来,这样更利于学生理解。
在学时分配上,《基础会计(基本能力)》部分按排56学时。在基本能力训练模块,理论课与实验课应相互穿插, 根据课程的教学进度进行课内实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对填制各种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等内容,教师应尽量利用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和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等资源,引导学生心、手、脑并用,教与学相结合,以亲身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并自行反馈和评价。课内试验与教学进度紧紧相扣,加深了学生对会计基础理论的理解,弥补教材某些方面的局限性,为系统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基础会计(实训)》部分安排28学时,学生停课实习一周,时间安排在期末的最后一周。运用实际工作中的凭证、账薄和报表等会计用品,由教师指导学生亲自操作会计处理的整个过程,包括分析原始凭证、处理经济业务,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四个会计工作流程的训练,融“教、学、做”为一体,培养学生的会计岗位实际操作能力。
为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我们改革了考核体系,将《基础会计(基本能力)》和《基础会计(实训)》分开考核。理论考试各学校都已比较成熟了,我这里说说实训的考核。实训成绩鉴定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档次,其中实验态度占10%,以考勤为依据;实习卷面成绩占60%,以学生装订好的凭证、账簿和报表为依据;实验答辩成绩占30%,以避免一些同学为获取高分而抄袭别人的凭证、账表。
(三)课程授课方法、手段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以行为或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一种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与策略,是由一系列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种教学技术、手段、方法结合而成,主要包括:模拟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等,这些方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都可以运用。
比如在讲授工业企业的采购业务、生产业务和销售业务的时候,可采用模拟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尽量安排在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中进行,使学生置身于一种模拟实际工作场所的环境中学习,比较接近实际,同时学习的兴趣也会大大提高。讲授的内容则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一个企业的真实业务进行案例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用案例教学时,授课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可先由各小组或全班进行讨论,要求学生在案例分析和研究中,自己提出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期末的《基础会计》综合实习中,则可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组成固定的会计小组,进行角色分工,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既体验自身角色的内涵活动,又体验对方角色的心理,从而充分展现出现实社会中各种角色的“为”和“位”,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会计职业沟通和协调能力的目的。
在授课方式上也需要不断改革与创新,尽量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多媒体技术不仅仅是PPT课件的制作,还包括各种视频资料、影像资料的应用,充分展示经济活动中与会计信息流转紧密相关的各种实物图片、凭证、账簿等各种会计文件和会计处理过程。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教学内容。
三、结论
通过我院近两届的教学实践证明,行为导向教学模式下的《基础会计》课程设计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方面是行之有效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认为,职业院校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活动中应理论与实训并重,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坚持以“学习任务”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融“教、学、做”于一体,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以达到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培英,李湛.基础会计学课程设计创新模式新探[J].会计之友,2008(8)
[2]陈英,邵春梅.“参与型”教学模式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应用[J].财会月刊,2008(4)
[3]赵桦,贾明月.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初探[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7(8)
[4]陈素兰.高职财务会计课程设计新探[J].会计之友,2007(4)
一、行为导向教学的基本内涵
行为导向教学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教与学,学生与老师互动的社会交往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时包含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方面的重新组合,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
行为导向教学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它主张职业教育应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强调发挥学生的内在动机和教师的激励作用,使学生“从做中学”, 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为目标而开展教学活动。行为导向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创设新颖的学习情境,提供相关信息资料,在教师的行为引导下,使学生自觉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及集体相处的能力、负责能力等。这个过程中,教师其实就是一个现场的“导演”,要做好导演的角色,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本门课程的教学。
二、基于行为导向教学的《基础会计》课程设计
《基础会计》是财经类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也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它的学习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信息系统等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强调对学生的知识灌输,以课堂讲授为主,忽视了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基本特征,使大部分学生觉得这门学科枯燥乏味,甚至一部分学生这门课程学完了都还没能入门。而使用强调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行为导向教学法”将会较好地解决这些矛盾。
(一)开展认识实习,提高行业企业参与程度,加强学生对会计专业的认识
《基础会计》课程主要讲授一个会计主体发生了经济业务,会计如何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同时还会涉及很多经济方面的术语。学生刚步入校门,经济方面的知识欠缺,对会计主体和会计工作了解很少。因此在开课之前,要先让学生进行认识实习,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企业或校外实训基地参观,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了解企业的会计工作流程和会计机构的设置等等,提高学生对会计专业的认识。同时,还聘请有丰富经验的会计人员讲解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做好会计工作等内容,并对学生进行会计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
(二)课程内容的设计
我们在设计课程内容时,一方面应尊重学科知识体系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同时更强调以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为重心进行课程组织,并将职业资格标准引入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目标,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我们将《基础会计》课程分为《基础会计(基本能力)》和《基础会计(实训)》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以会计职业通识能力为主,第二部分以训练会计职业基本技能为主。
《基础会计(基本能力)》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复式记账原理、借贷记账法的应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及账务处理程序等内容,每一个部分就是一个独立的章节。教师在安排教学时,应该打破教材的固定顺序,在讲授了复式记账原理和借贷记账法的应用之后,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同时进行,即按经济业务发生的顺序进行账务处理,避免知识点被割裂开来,这样更利于学生理解。
在学时分配上,《基础会计(基本能力)》部分按排56学时。在基本能力训练模块,理论课与实验课应相互穿插, 根据课程的教学进度进行课内实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对填制各种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等内容,教师应尽量利用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和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等资源,引导学生心、手、脑并用,教与学相结合,以亲身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并自行反馈和评价。课内试验与教学进度紧紧相扣,加深了学生对会计基础理论的理解,弥补教材某些方面的局限性,为系统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基础会计(实训)》部分安排28学时,学生停课实习一周,时间安排在期末的最后一周。运用实际工作中的凭证、账薄和报表等会计用品,由教师指导学生亲自操作会计处理的整个过程,包括分析原始凭证、处理经济业务,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四个会计工作流程的训练,融“教、学、做”为一体,培养学生的会计岗位实际操作能力。
为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我们改革了考核体系,将《基础会计(基本能力)》和《基础会计(实训)》分开考核。理论考试各学校都已比较成熟了,我这里说说实训的考核。实训成绩鉴定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档次,其中实验态度占10%,以考勤为依据;实习卷面成绩占60%,以学生装订好的凭证、账簿和报表为依据;实验答辩成绩占30%,以避免一些同学为获取高分而抄袭别人的凭证、账表。
(三)课程授课方法、手段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以行为或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一种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与策略,是由一系列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种教学技术、手段、方法结合而成,主要包括:模拟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等,这些方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都可以运用。
比如在讲授工业企业的采购业务、生产业务和销售业务的时候,可采用模拟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尽量安排在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中进行,使学生置身于一种模拟实际工作场所的环境中学习,比较接近实际,同时学习的兴趣也会大大提高。讲授的内容则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一个企业的真实业务进行案例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用案例教学时,授课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可先由各小组或全班进行讨论,要求学生在案例分析和研究中,自己提出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期末的《基础会计》综合实习中,则可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组成固定的会计小组,进行角色分工,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既体验自身角色的内涵活动,又体验对方角色的心理,从而充分展现出现实社会中各种角色的“为”和“位”,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会计职业沟通和协调能力的目的。
在授课方式上也需要不断改革与创新,尽量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多媒体技术不仅仅是PPT课件的制作,还包括各种视频资料、影像资料的应用,充分展示经济活动中与会计信息流转紧密相关的各种实物图片、凭证、账簿等各种会计文件和会计处理过程。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教学内容。
三、结论
通过我院近两届的教学实践证明,行为导向教学模式下的《基础会计》课程设计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方面是行之有效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认为,职业院校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活动中应理论与实训并重,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坚持以“学习任务”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融“教、学、做”于一体,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以达到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培英,李湛.基础会计学课程设计创新模式新探[J].会计之友,2008(8)
[2]陈英,邵春梅.“参与型”教学模式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应用[J].财会月刊,2008(4)
[3]赵桦,贾明月.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初探[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7(8)
[4]陈素兰.高职财务会计课程设计新探[J].会计之友,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