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必须重视它,正视它。给学生一双智慧的眼睛,教他们学会观察。儿童通过观察在脑中储存的材料越多,其思维就越活跃,这样当他提起笔来作文的时候就会觉得“有东西可写”了。
叶圣陶先生说过:“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各方面的积累。”然而,许多学生平时没有注意留心观察,写作文时就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手。如何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做到作文“言之有物”,这里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留心观察的欲望
教育家斯第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教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任何一次作文,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一次生活的体验。教师唯有善于抓住时机,适时启发、引导,学生才会从中产生认真观察、深入思考的学习欲望。在上习作课《你最熟悉的一个人》的教学过程中,习作目的是要求学生能够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通过一、两件事写出这个人的特点。上课时,我故意把体委杨博叫起来,让他从教室走出去,并随手将门关上。同学们都感到莫名其妙,趁大家迷惑之际我问:“同学们,杨博同学大家都熟悉吗?”“熟悉!”同学们异口同声地答道。这时,我接着问:“那么谁能说一说今天他穿的是什么样的上衣,什么样的裤子,脚上穿的是什么样的鞋子?”通过这一问,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之后便是交头接耳,好像在猜测,又好像在后悔着什么似的。一阵子过后,我重新让杨博同学进入教室,这时,几十双小眼睛不约而同地盯着杨博,从头上看到脚下,似乎眼前站的不是熟识的同学。这时,我抓住时机,话锋一转:“既然大家这么熟悉杨博同学,为什么说不准他的穿戴和样子呢?这是我们平时没有留心观察的缘故。我们经常同许多人交往:老师、同学、亲友;我们每天走过熟悉的田野,见到过不少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但是,如果要你说说他们的特点,你能说得具体说得准确吗?为什么往往说不具体呢?原因是一样的,那就是因为没有留心观察他们,一些自以为熟悉的人或事物,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这样,到了作文的时候,就会觉得没什么可写,或者即使勉强写了也写不具体。”由此激发了同学们的观察兴趣,唤醒了他们细心观察的欲望。
二、教会学生留心观察的方法
有了对任何事物产生观察的欲望,并不能说学生的习作基础已经牢固了,这只是观察的第一步。要让学生真正做到有话可写,关键还在于教授他们观察的方法。
1、观察要有顺序 。任何事物都有其本身的特点,观察事物时要善于抓住其特点,按照事物本身的逻辑、顺序,理清其内在结构、本质,写出来的作文才能准确、生动。观察周围的事物,可按时间、空间或事物的性质、特点、发展的顺序、作者观察的角度等确定观察的顺序,或从近到远,从上到下,从内到外,或由人及物,从整体到局部……如教了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后,让学生按照课文由总到分的叙述方法,确定观察顺序写作文《美丽的校园》。写作文中要让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观察要有序,语意才明朗;观察若无序,主次就颠倒。
2、观察要抓住特点。 每件事物都有其本身的特点,这就要引导学生观察时努力发现与众不同之处。观察事物,要观其景,闻其声,品其味,还要用心思考,对所观察的事物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捕捉事物的特点。如《鱼游到了纸上》中聋哑人之所以能使“鱼游到纸上”,是因为他在分析比较中对金鱼的特点非常了解。
3、观察要调动各种感官去体会。有很多同学误以为观察就是用眼睛看,其实不然,观察还包括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皮肤触摸、用舌头尝啊!记得去年,我们这里出现了大雾天气,我赶紧让学生走出教室,调动各种感官去操场观察体验大雾,他们纷纷跑向操场,有的伸着舌头舔着这棉花糖般的雾;有的用手拉雾,抓雾,想要和雾这个神奇的小精灵玩游戏;有的在那里安静的倾听,好象真能听到这披着白纱的仙女的歌声……最后,回到教室,不用我安排,同学们便开始伏案疾书,结果很多篇作文当然让我佩服和惊叹:他们的感受是如此真实、又如此奇特啊!
4、观察时要展开想象的翅膀。任何一篇作文都要表达一个明确的中心,即通常说的主题。学生通过运用方位观察、主次观察、时序观察等多种不同的观察方法,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的真实地写下来,按顺序、抓特点,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这样的文章只是让我们看到了形,尽管是条理清晰、结构明朗的形,但就犹如一尊雕塑,有骨架而没有血肉。要把我们的观察所得描写得有血有肉,就要展开合理的想象。孩子对物、对人的感受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们的情感。我们在教学中要抓住儿童善联想、善思考的特点,用想象来弥补他们尚未掌握的抒情手法之缺,由物及人,由此及彼,由过去及未来,在想象的天地里自由翱翔,就能让一切难以表达的东西在有所思中变得豁然开朗。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写出事物的色彩之艳,形态之美。
如我指导学生写一种小动物,我带了两只小乌龟,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后,设计了一连串问题去启发他们展开联想:“小龟身体呈椭圆形,像什么?它的四肢是什么形状,又像什么?”学生回答不出来,我就用手作划船的动作,学生马上领悟过来:“船桨!”接着我又问:“小乌龟把四肢、脖子、尾巴都伸了出来,还舞来舞去,大家猜猜它在做什么运动?仿佛在说什么呢?”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伸展运动、踢腿运动、全身运动。”有个孩子说得特别有趣:“小乌龟在伸懒腰,仿佛说:‘困死了,快把我放下来!我要睡觉觉!’”同学们丰富的联想,真是令人忍俊不禁。
总之,优秀的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所在,而作文的素材并不是胡乱臆造、信手拈来的,它源于现实生活,存在于大自然之中。要摄取到好的材料,就必须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到处处留心观察,时时留心观察,事事留心观察。只有这样,学生的作文才会“言之有物”。
叶圣陶先生说过:“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各方面的积累。”然而,许多学生平时没有注意留心观察,写作文时就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手。如何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做到作文“言之有物”,这里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留心观察的欲望
教育家斯第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教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任何一次作文,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一次生活的体验。教师唯有善于抓住时机,适时启发、引导,学生才会从中产生认真观察、深入思考的学习欲望。在上习作课《你最熟悉的一个人》的教学过程中,习作目的是要求学生能够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通过一、两件事写出这个人的特点。上课时,我故意把体委杨博叫起来,让他从教室走出去,并随手将门关上。同学们都感到莫名其妙,趁大家迷惑之际我问:“同学们,杨博同学大家都熟悉吗?”“熟悉!”同学们异口同声地答道。这时,我接着问:“那么谁能说一说今天他穿的是什么样的上衣,什么样的裤子,脚上穿的是什么样的鞋子?”通过这一问,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之后便是交头接耳,好像在猜测,又好像在后悔着什么似的。一阵子过后,我重新让杨博同学进入教室,这时,几十双小眼睛不约而同地盯着杨博,从头上看到脚下,似乎眼前站的不是熟识的同学。这时,我抓住时机,话锋一转:“既然大家这么熟悉杨博同学,为什么说不准他的穿戴和样子呢?这是我们平时没有留心观察的缘故。我们经常同许多人交往:老师、同学、亲友;我们每天走过熟悉的田野,见到过不少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但是,如果要你说说他们的特点,你能说得具体说得准确吗?为什么往往说不具体呢?原因是一样的,那就是因为没有留心观察他们,一些自以为熟悉的人或事物,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这样,到了作文的时候,就会觉得没什么可写,或者即使勉强写了也写不具体。”由此激发了同学们的观察兴趣,唤醒了他们细心观察的欲望。
二、教会学生留心观察的方法
有了对任何事物产生观察的欲望,并不能说学生的习作基础已经牢固了,这只是观察的第一步。要让学生真正做到有话可写,关键还在于教授他们观察的方法。
1、观察要有顺序 。任何事物都有其本身的特点,观察事物时要善于抓住其特点,按照事物本身的逻辑、顺序,理清其内在结构、本质,写出来的作文才能准确、生动。观察周围的事物,可按时间、空间或事物的性质、特点、发展的顺序、作者观察的角度等确定观察的顺序,或从近到远,从上到下,从内到外,或由人及物,从整体到局部……如教了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后,让学生按照课文由总到分的叙述方法,确定观察顺序写作文《美丽的校园》。写作文中要让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观察要有序,语意才明朗;观察若无序,主次就颠倒。
2、观察要抓住特点。 每件事物都有其本身的特点,这就要引导学生观察时努力发现与众不同之处。观察事物,要观其景,闻其声,品其味,还要用心思考,对所观察的事物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捕捉事物的特点。如《鱼游到了纸上》中聋哑人之所以能使“鱼游到纸上”,是因为他在分析比较中对金鱼的特点非常了解。
3、观察要调动各种感官去体会。有很多同学误以为观察就是用眼睛看,其实不然,观察还包括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皮肤触摸、用舌头尝啊!记得去年,我们这里出现了大雾天气,我赶紧让学生走出教室,调动各种感官去操场观察体验大雾,他们纷纷跑向操场,有的伸着舌头舔着这棉花糖般的雾;有的用手拉雾,抓雾,想要和雾这个神奇的小精灵玩游戏;有的在那里安静的倾听,好象真能听到这披着白纱的仙女的歌声……最后,回到教室,不用我安排,同学们便开始伏案疾书,结果很多篇作文当然让我佩服和惊叹:他们的感受是如此真实、又如此奇特啊!
4、观察时要展开想象的翅膀。任何一篇作文都要表达一个明确的中心,即通常说的主题。学生通过运用方位观察、主次观察、时序观察等多种不同的观察方法,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的真实地写下来,按顺序、抓特点,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这样的文章只是让我们看到了形,尽管是条理清晰、结构明朗的形,但就犹如一尊雕塑,有骨架而没有血肉。要把我们的观察所得描写得有血有肉,就要展开合理的想象。孩子对物、对人的感受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们的情感。我们在教学中要抓住儿童善联想、善思考的特点,用想象来弥补他们尚未掌握的抒情手法之缺,由物及人,由此及彼,由过去及未来,在想象的天地里自由翱翔,就能让一切难以表达的东西在有所思中变得豁然开朗。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写出事物的色彩之艳,形态之美。
如我指导学生写一种小动物,我带了两只小乌龟,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后,设计了一连串问题去启发他们展开联想:“小龟身体呈椭圆形,像什么?它的四肢是什么形状,又像什么?”学生回答不出来,我就用手作划船的动作,学生马上领悟过来:“船桨!”接着我又问:“小乌龟把四肢、脖子、尾巴都伸了出来,还舞来舞去,大家猜猜它在做什么运动?仿佛在说什么呢?”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伸展运动、踢腿运动、全身运动。”有个孩子说得特别有趣:“小乌龟在伸懒腰,仿佛说:‘困死了,快把我放下来!我要睡觉觉!’”同学们丰富的联想,真是令人忍俊不禁。
总之,优秀的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所在,而作文的素材并不是胡乱臆造、信手拈来的,它源于现实生活,存在于大自然之中。要摄取到好的材料,就必须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到处处留心观察,时时留心观察,事事留心观察。只有这样,学生的作文才会“言之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