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级小学生交往能力与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

来源 :中国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对本校一、二、三年级330名小学生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为学生社会交往和家庭交往教育两方面的情况。结果发现:(1)小学低段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中往往表现得比较主动热情、能够合作互助,但处理同伴矛盾能力不强,适应并融入新集体的能力较差。(2)“付出类”的“主动热情亲近”的出现率低于“非付出类”的“主动热情亲近”。(3)影响小学低段学生社会交往水平的因素依次为:①家庭交往教育水平;②孩子自身的性格倾向;父亲学历高低。
  关键词:小学生交往家庭教育调查
  一、问题的提出
  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认为,成功等于30%的才能加上70%的人际关系。可见,培养人的交往能力显得多么的重要。当代的幼儿是21世纪的主人,新的世纪对新一代有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有高智商的头脑、健康的身心,更要有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能力。小学阶段是人际关系形成的最初阶段,也是重要阶段。人际关系影响人的性格、情感、快乐、幸福、心理健康等,与学生日后的成功和生活质量关系最为重大。
  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是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发展和维持起来的。交往的能力如果在童年时代没有得到很好的学习和发展,将影响儿童进入青年和成年后的人际关系。仅在青春期加强青少年的交往指导是不够的,实际上,小学阶段没有形成良好的交往能力,出现交往异常或障碍,如不及时疏导与矫正,等进入青春期后,内心的矛盾冲突增加,身体心理急剧变化时,会产生更为严重的心理困扰和危机,甚至可能酿成日后难以挽救的心理障碍和疾病,伤害自己并危及家庭和社会。
  当前的儿童多为独生子女,由于缺乏同伴之间的交往,加之父母的过度保护和管束等,出现了孤僻、自私、自我中心、不合群等特点,造成儿童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已经明显地摆在了教育者面前。了解和把握小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和指导,已成为了当前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目前,我国城市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有调查表明,我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令人不安,许多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种社会适应不良症状,这也反映了我国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的情况并不理想。
  21世纪的人才必须具备很强的交往能力及社会适应性。交往能力强,就会比别人多一份机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体现自身的价值。今天的小学低段学生正是新世纪建设祖国的栋梁,让孩子从小多接触各类人,学会与人交往,学会自信,学会表现自我,有利于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需要后天培养,与家长自身的交往行为、对子女的教育能力和水平等方面的影响有关。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的,据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曹安教授的调查,幼儿时期呈加速趋势,但进入小学低段后出现停滞现象,而造成这一停滞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同伴交往能力与亲子交往能力的发展趋缓。我们预测,这与孩子的家庭教育有关,试通过调查研究,找到小学低段学生社会交往能力与家庭教育的现状、影响因素。
  本调查研究拟解决的具体问题是:1.小学生社会交往和家庭交往教育的现状如何?2.影响小学生社会交往水平的因素有哪些?
  二、研究的方法
  (一)调查的对象
  1.在本校三个校区12个班级中随机抽取了2个一年级、4个二年级和2个三年级,一共8个班级学生的家庭主要教养人为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337张,回收330张。
  2.调查包括一年级家长78人:一(1)班40人,一(2)班38人;二年级家长164人:二(1)班42人,-(2)班40人,二(3)班42人,二(4)班40人;三年级家长88人:三(1)班43人,三(2)班45人,合计330人。其中父亲155人,母亲175人;子女为男孩的173人,女孩157人;父亲户口为本地非农业户口的69人,本地农业户口的160人,外地非农业户口4人,外地农业户口97人;母亲户口为本地非农业户口的71人,本地农业户口的160人,外地非农业户口4人,外地农业户口95人。
  (二)调查的内容
  调查包括基本情况、学生社会交往情况和家庭交往教育情况三个方面。基本情况方面包括反映学生特点的学生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性格倾向和就读年级等4项,反映家长特点的父母亲和主要教养人的学历、父母的年龄、父母的性格倾向、父母的户口和主要教养人的职业等10项,反映家庭和家庭教育特点的家庭的结构类型、孩子的主要教养人和家庭教育方式等3项;学生社会交往情况包括反映学生待人主动热情亲近的情况5项,反映学生与人合作互动的情况2项,反映学生同伴关系处理的情况4项,反映学生人际关系适应的情况2项,其他情况2项,共15项;反映家庭交往教育的情况10项。
  (三)调查的手段
  于2008年5月按班级学生人数,由班主任老师下发调查问卷,让学生带回家请家长填写,再由各班主任老师收齐班级学生的问卷Excel统计,最后,由凌勤娟老师作数据汇总。
  (四)数据的处理
  将调查数据输入电脑后,采用SPSS10.0版统-计软件进行整理和统计,通过描述性统计对学生社会交往情况和家庭交往教育情况进行现状分析,通过多元逐步回归统计对影响学生社会交往水平的家庭因素进行分析。
  三、调查的结果
  (一)学生交往水平的现状
  1.各类交往能力的比较
  


  小学低段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中往往表现出如下特点:比较主动热情,能够合作互助,但处理同伴矛盾能力不强,适应并融入新集体的能力较差。
  2.各种热情亲近的表现
  反映小学生待人“主动热情亲近”的5个项目中,“邀请同伴来家做客”、“好东西能与人分享”和“愿与品学不佳同学交友”等3种表现有时需要自身或家庭“付出”,“亲子交流沟通主动”和“热情与客人打招呼”两种表现无需“付出”却往往能获得积极的反应。调查数据表明,相对而言前3种表现“经常”出现的比率较低,而“从不”出现的比率较高;后两种表现“经常”出现的比率较高,“从不”出现的比率较低。进一步的单一样本t检验发现,“付出类”的“主动热情亲近”表现的出现率低于“非付出类”的“主动热情亲近”,它们之间的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
  (二)家长对子女进行交往教育的现状
  


  表2.家长各种交往教育方法表现不同程度与指标值均数的比率(见46页左上表)
  表2数据表明,可将11种社会交往教育方法按使用频率的多少分为3个等第,其中“10引导与人分享东西”、“5定期教给交往技巧”、“6鼓励独自购物问路”和“8引导轮流游玩器械”等4种方法使用频率较高,“2有错鼓励赔礼道歉”、“7引导融入同伴游戏”、“1共同分析别扭原因”和“9引导与人主动招呼”4种方法使用频率其次,“3做错让说心理感受”和“4邀请同伴来家玩耍”等两种方法使用频率较低。
  (三)影响学生交往水平的家庭因素   以学生交往水平为效标变量(因变量),以学生的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性格、就读年级、主要教养人、家长的学历、年龄、性格、职业、户口、教养方式、家庭的结构和家庭交往教育水平为预测变量(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主要结果编制成表3-1。
  


  表3-1数据表明:(1)影响小学低段学生社会交往水平并具有显著性意义的因素有3项,依影响力的大小它们依次是:①家庭交往教育水平;②孩子自身的性格倾向;③父亲学历高低。(2)以上3个预测变量对作为效标变量的学生社会交往水平的影响力(决定系数)达55.9%,其中家庭交往教育水平的影响力达47.5%。(3)3个预测变量在标准化回归方程中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642、+.281和+.077。(4)预测变量对效标变量影响的实际含义如表3-2。
  


  


  四、讨论与建设
  (一)讨论
  1.独特的现代家庭居住条件和家庭结构导致交往环境的缺失
  (1)现代家庭居住的房子以独门独院或高层住宅为主,独门独户,邻里之间往来的次数较少,邻里的关系表现得比较陌生,孩子失去了与邻里交往的机会。
  (2)家庭结构是组成家庭的各个因素之间较为稳固的联系,是家庭中人与人之间联系的模式。美国学者波沙特提出了家庭人际互动定律,家庭人口数和家庭人际关系成正比:家庭人口越少,人际关系就越简单;家庭人口越多,人际关系越复杂。现在,三口之家的孩子居多数,他们没有兄弟姐妹,自然也就失去了最初始的人际交往环境。
  2.家庭教养人对孩子的过度保护
  家庭对儿童的影响最早,也最长。家长的教养态度、教育方法及自身的榜样对儿童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形成影响最为直接。由于多数家长工作忙碌,许多孩子在家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看,他们为了孩子的安全问题,不希望孩子独自外出与其他同伴交往,而是让孩子在家看电视,孩子独自看电视没有交流对象,便会处于封闭状态,容易形成沉默、内向的性格,这就造成了孩子交往范围的狭窄,甚至没有了交往的环境,不利于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3.家庭主要教养人缺乏足够的能力
  由于家庭主要教养人缺乏足够的能力、交往教育意识、交往教育能力和水平,对孩子在同伴交往中的技巧指导欠缺。如孩子不能融入同伴游戏中,就是缺少交谈技能,家长如果能引导孩子主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情况,询问别人的情况,表达对别人的兴趣、关注和接受对方等,肯定会受到同伴们的欢迎。有的家长虽不反对孩子外出与同伴交往,但缺少具体指点和帮助,孩子的交往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4.家庭主要教养人自身的交往能力欠缺
  因为家庭主要教养人自身的交往能力存在差异,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一个家庭的人际交往影响着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多带孩子出去玩,多让孩子与客人、邻居、同伴接触,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同样,经常有客人、同伴来家里做客,孩子的交往能力也能得到锻炼。
  (二)建议
  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孩子从小具备合群、开朗、自信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同伴交往是孩子成为社会人的必经之路,而社会交往是他们不可缺少的人际交往方式。通过交往,他们才能与别人进行正常的情感交流,使自己的行为、思想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康的心理。所以,我们要从家庭、学校、社区三方面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进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1.家庭方面
  (1)家长自身要加强交往方面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水平,给孩子树立交往的榜样,孩子耳濡目染,就会敢于交往,学会交往,从而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2)家长要不断提升对孩子的交往指导意识和能力,有意识地让孩子和别人相处,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社会交往的能力,平时家长要支持孩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多为孩子提供交往的机会,保证孩子与同伴共同活动的时间;了解孩子的交友情况,观察孩子在交往中的表现,做得好的予以表扬,做得不对的给予纠正指导;有些社会交往的技能家长可以预先教给孩子,如怎样礼貌待人,怎样与别人游戏,怎样分享食物,怎样帮助同伴等。
  2.学校方面
  (1)针对家庭主要教养人文化水平低下,最高学历高中及以上仅为36.9%,对孩子社会交往中出现的问题不善于指导等情况,应该加强对家长进行孩子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的学习指导,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家长分年级进行指导,提高家长交往教育水平。
  (2)根据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强弱,从实际出发进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培训,形式上改变教师讲、家长听的被动局面,可定期召开家长交往教育经验研讨会,或案例分析会、辨析会等:让家长各抒己见,相互交流,取长补短,逐渐提高家长教育的水平。
  (3)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通过家校平台、班级博客、家校通、QQ等途径,阅读有关家长交往教育经验资料,直接进行文字沟通,网上交谈。
  3.社区方面
  和社区协商,尽可能调动社区资源为孩子的社会交往提供丰厚的条件、广阔的空间,使学校教育走出封闭的大门,实现交往教育社会化,以小手牵大手、大手扶小手、小手拉小手的亲子互动形式,开创亲子互动的家庭与社区多元携手的社区家庭教育工作新局面,使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和交往水平最大限度地得到提高,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彭埠第二小学)
其他文献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由全国妇联、教育部、中央文明办等七部委颁发的《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的精神,宣传大纲中0-3岁年龄段家庭指导内容,2012年2月17日,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携手金佰利(中国)有限公司好奇品牌在福州隆重举办了“心系新生命一问候生命”科学育儿家庭教育工程福州市推广活动。  随着受益于“心系新生命”系列活动的宝宝们带来的精彩表
期刊
在百度搜素“毒瘾”这一词条,有大约606万个结果,而如果键入“网瘾”这一词条,数字则上升为1130万个。在某种程度上,“网瘾”对青少年的杀伤力要远远大于毒品。因为网游比毒品要容易陷入得多,而网瘾少年数量的不断增长也终于让人们意识到,“网瘾”对少年来说不啻于一场灾难!  近日,中国研究人员发现“网瘾”可能致损青少年大脑,这无疑给“网瘾”又添上了一笔罪责。然而,在对网瘾的研究中,我们时常提及它所带来的
期刊
记者从市教委获悉,2012年,本市将编写《上海市中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并完善中小学德育课程标准,以使大中小学德育得到有机衔接。  据介绍,本市将在系统调研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梳理分析各年龄段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研究把握家庭教育发展趋势后,编写《上海市中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手册》,为各区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提供实践经验和有效方法。  在进一步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方面,本市将面向家长、师
期刊
未来10年,河北将扩大儿童福利范围,推动儿童福利逐步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这是记者从河北省日前颁布的《河北省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中获悉的。  规划提出,河北将加大家长学校建设,确保儿童家长每年至少能接受2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到2020年,河北省95%的城市社区和85%的行政村将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点,确保每名儿童家长每年至少能接受2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同时,
期刊
视听传媒为人们认识家庭教育现象提供了生动的立体画面,而数字技术的出现则为家庭教育的科学发展拓展了广阔的时空。信息化是家庭教育科学发展的时代引擎和重要先导。  首先,家庭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使命之一是提升人的素质,尤其是家长的素质。打造智慧型父母,要教育和引导家长树立“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理念,促其全面发展;要教育和引导家长学会从单向灌输转变为双向互动,增强家庭教育的针对性、科学性;要教育和引导家长重视
期刊
年初美国“虎妈”登陆中国,现在中国厂东的“狼爸”又被媒体炒得很热。“虎妈”、“狼爸”在家庭教育中对子女的体罚教育被炒成教育子女成功的“教子经”,甚至被称为“中国传统教育模式”,而成为媒体讨论的热门话题。  然而所谓“虎妈”、“狼爸”,完全是被人为渲染和炒作出来的形象,或日一个“概念”。美国华裔教授蔡美儿写的教育子女感悟和心得的书,名为《我在美国做妈妈》。因为作者属虎,出版商便将书的主题名之为《虎妈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现代学校制度的逐渐确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社会参与、民主监督将成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与教育机构发展的基本规划。在这种教育发展的格局中,家长参与并监督学校教育,学校开展家长教育并实施家庭教育指导,家校合作、共同育人,将会以制度化形式确定下来。社会的进步,教育事业的需求,中国的家庭教育走向专业化之路已是发展的必然。为应对这种需求与变化,提升中国家庭教育专业的国际化水平,中国教育学会
期刊
由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办,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提供学术支持的第四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于2011年11月5日至6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中国家庭教育的责任与未来”。来自海内外和全国1000多名教育专家、学者、知名中小学校长、一线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代表参与了论坛活动。与会的专家、嘉宾和各方代表发表了精彩的演讲,现摘要精华如下: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
期刊
“孩子嘛,每个人的童年只有一次,作为家长凭什么剥夺这个唯一的童年?”在亨通堂最新策划出版的《放养的女孩上哈佛》一书中,这句精彩的语录让我深感震撼。《放养的女孩上哈佛》由专业从事国际教育交流工作的秋野玉茜女士所作,她是留学圈的资深顾问,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让她对家庭教育有很深的感悟。书中通过“哈佛黑天鹅”丁丽晴父母的娓娓讲述,为我们揭开了丁家神秘的家教故事。  在选择“圈养”还是“放养”的教育方式上,
期刊
内容提要:许多农村的孩子成了以电视和电脑为伴的“宅童”。宅童的产生与~孩子本身、家庭教育以及周围环境都有重要关系,宅童的问题反映出我们教育的滞后与不足,宅童的出现也是未成年人公共服务缺失的一种表现,解救宅童,全社会责无旁贷,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管理是关键。  关键词:宅童网络假期家庭教育  2010学年度,我任五(1)班班主任,该班有学生51人,在平时与他们的交流中,我发现假期里许多学生悄然变成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