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吕叔湘先生也同样提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语感训练这一最紧要的任务并没有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要真正落实更是无从谈起。本文从以下四方面谈初中生语感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语感培养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属直觉思维,是一种心理现象。语感培养在语文教学中 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同样提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语感训练这一最紧要的任务并没有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要真正落实更是无从谈起。本文从以下四方面谈初中生语感培养的策略。
一、加强朗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叶圣陶先生说:“语感是一种文学修养,使人们对规范语言的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的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众所周知,学习英语常常要读、要背,除了能增加词汇量外,还有一个培养语感的问题。随着考试对语言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少同学对文章中心的把握、问题重心的揣摩、词句运用的作用,“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情况还屡见不鲜,个中原因,就是分析文章的能力还不高,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悟性”还不高。此时,我们有些同学就不能仅从分析文章的方法上找原因,更应当多多朗读,这样,会使你对语言文字有灵敏的感觉,并在此基础上悟出文中所阐述的内涵,这样在回答问题的语言上通顺流畅,做到简洁正确,明白无误。
现行教材中的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编排的,注意到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有着生动活泼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意旨。因此,在语文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揣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没有想象,就无从对语言进行感受和理解。因此,在学生朗读时,还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当然教学中朗读的形式可以多样,如齐读、轮流读、指名读、引读等等。总之,语感培养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方法,而朗读则是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二、驱遣想象,意会言语
夏丐尊曾说:“在语感锐敏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 红色,‘夜’不但作昼的反对吧。‘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 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吧。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学在此。”语感是基于生活经验,通过联想和想象产生的。语感教学需要大量形象思维的参 与,形象思维能力是语言感受能力的重要成分,因而在教学中对联想和想象应予以足够重视。叶圣陶先生曾以读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例,他分析说,“给‘孤烟’加上个‘直’字,见得没有一丝的风,当然也没有风声,于是更来了个静寂的印象。给‘落日’加上个‘圆’字,并不是说唯有‘落日’才‘圆’,而是说‘落日’挂在地平线上的时候,才见得‘圆’。圆圆的一轮‘落日’,不声不响地衬 托在‘长河’的背后,这又是多么静寂的世界啊!”“像这样 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联想和想象是语感腾飞的翅膀,因此教 师必须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想象。像《望天门山》、《岳阳楼记》等诗文,教师也须指导学生驰骋想象感受文学意境。
三、重视扩大积累
语感的培养最主要的途径是积累。只有通过学生广泛的、大量的阅读,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力、独特的想像力和深刻的理解力,从而增强文化底蕴、情感态度、思想审美等语文综合能力,形成敏锐的语感。正如俄国作家鲁克巴金所说“阅读就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这种思想的建立光依赖教材里的篇目是无法达到的,同学们要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外文学名著、文化名人散文、优秀报刊等。课外阅读一方面加深了记忆,另一方面帮助词语的积累,将典范的言语作品存储于学生的记忆中,成为学生自身运用语言时可供提取的材料。扩大阅读范围,读不同种类的书,吸收不同的内容,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语感。阅览是手、眼、脑等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是直觉感悟语言的基本方式之一。一目十行的速读,得鱼忘筌,得意忘言,主体所感知的不是孤立零碎的单个文字符号,而是由字、词、句、段所构成的篇章整体及其意义整体。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则欣然忘食”,其“不求甚解”实际上就是指简化了的阅览过程,“有会意”则是对篇章整体及其意义整体的准确把握。所以,主体在进行速读时,有时不必逐个破译每个文字符合代码,而利用与直觉思维密切相关的预见、猜测、期待等手段简化阅览过程,从而迅速敏锐地把握作品实质。跳读、翻读、猜读、倒读等往往是预见、猜测、期待的外在表现,可以活跃主体的直觉思维。有了速读作基础,广览也就好办了。广泛浏览,转益多师,能拓展阅读范围,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其感知对象,增加其词汇、句式的储备,厚积薄发,促进其语言经验、知识向语言能力转化,从而形成语言直觉。
四、重视写作训练,发展语感
多读和多听有助于语感的发生与形成,这种发生常常是潜意识的,而写则有助于语感的表现与成熟,由潜意识进入意识,由内在潜能化为外在行动,使语感得到全面的发展。
因此,要学好语文,培养语感,就要多写。我觉得写有两方面:一是机构性写,如抄写、默写、听写等。二是创造性写,即写作,写作的好处就是对读、听、说的最好反馈。这种反馈就是其它学习形式,其它练习形式所取代不了的。语感的成熟就是形成语言思维能力,而写作的训练对于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极有好处。
总之,语感在语文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要想真正地学好语文,掌握语言并能灵活自如地运用,就要通过各种途径来培养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语感培养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属直觉思维,是一种心理现象。语感培养在语文教学中 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同样提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语感训练这一最紧要的任务并没有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要真正落实更是无从谈起。本文从以下四方面谈初中生语感培养的策略。
一、加强朗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叶圣陶先生说:“语感是一种文学修养,使人们对规范语言的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的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众所周知,学习英语常常要读、要背,除了能增加词汇量外,还有一个培养语感的问题。随着考试对语言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少同学对文章中心的把握、问题重心的揣摩、词句运用的作用,“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情况还屡见不鲜,个中原因,就是分析文章的能力还不高,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悟性”还不高。此时,我们有些同学就不能仅从分析文章的方法上找原因,更应当多多朗读,这样,会使你对语言文字有灵敏的感觉,并在此基础上悟出文中所阐述的内涵,这样在回答问题的语言上通顺流畅,做到简洁正确,明白无误。
现行教材中的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编排的,注意到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有着生动活泼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意旨。因此,在语文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揣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没有想象,就无从对语言进行感受和理解。因此,在学生朗读时,还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当然教学中朗读的形式可以多样,如齐读、轮流读、指名读、引读等等。总之,语感培养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方法,而朗读则是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二、驱遣想象,意会言语
夏丐尊曾说:“在语感锐敏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 红色,‘夜’不但作昼的反对吧。‘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 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吧。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学在此。”语感是基于生活经验,通过联想和想象产生的。语感教学需要大量形象思维的参 与,形象思维能力是语言感受能力的重要成分,因而在教学中对联想和想象应予以足够重视。叶圣陶先生曾以读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例,他分析说,“给‘孤烟’加上个‘直’字,见得没有一丝的风,当然也没有风声,于是更来了个静寂的印象。给‘落日’加上个‘圆’字,并不是说唯有‘落日’才‘圆’,而是说‘落日’挂在地平线上的时候,才见得‘圆’。圆圆的一轮‘落日’,不声不响地衬 托在‘长河’的背后,这又是多么静寂的世界啊!”“像这样 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联想和想象是语感腾飞的翅膀,因此教 师必须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想象。像《望天门山》、《岳阳楼记》等诗文,教师也须指导学生驰骋想象感受文学意境。
三、重视扩大积累
语感的培养最主要的途径是积累。只有通过学生广泛的、大量的阅读,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力、独特的想像力和深刻的理解力,从而增强文化底蕴、情感态度、思想审美等语文综合能力,形成敏锐的语感。正如俄国作家鲁克巴金所说“阅读就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这种思想的建立光依赖教材里的篇目是无法达到的,同学们要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外文学名著、文化名人散文、优秀报刊等。课外阅读一方面加深了记忆,另一方面帮助词语的积累,将典范的言语作品存储于学生的记忆中,成为学生自身运用语言时可供提取的材料。扩大阅读范围,读不同种类的书,吸收不同的内容,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语感。阅览是手、眼、脑等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是直觉感悟语言的基本方式之一。一目十行的速读,得鱼忘筌,得意忘言,主体所感知的不是孤立零碎的单个文字符号,而是由字、词、句、段所构成的篇章整体及其意义整体。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则欣然忘食”,其“不求甚解”实际上就是指简化了的阅览过程,“有会意”则是对篇章整体及其意义整体的准确把握。所以,主体在进行速读时,有时不必逐个破译每个文字符合代码,而利用与直觉思维密切相关的预见、猜测、期待等手段简化阅览过程,从而迅速敏锐地把握作品实质。跳读、翻读、猜读、倒读等往往是预见、猜测、期待的外在表现,可以活跃主体的直觉思维。有了速读作基础,广览也就好办了。广泛浏览,转益多师,能拓展阅读范围,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其感知对象,增加其词汇、句式的储备,厚积薄发,促进其语言经验、知识向语言能力转化,从而形成语言直觉。
四、重视写作训练,发展语感
多读和多听有助于语感的发生与形成,这种发生常常是潜意识的,而写则有助于语感的表现与成熟,由潜意识进入意识,由内在潜能化为外在行动,使语感得到全面的发展。
因此,要学好语文,培养语感,就要多写。我觉得写有两方面:一是机构性写,如抄写、默写、听写等。二是创造性写,即写作,写作的好处就是对读、听、说的最好反馈。这种反馈就是其它学习形式,其它练习形式所取代不了的。语感的成熟就是形成语言思维能力,而写作的训练对于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极有好处。
总之,语感在语文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要想真正地学好语文,掌握语言并能灵活自如地运用,就要通过各种途径来培养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