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数学反思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出发,针对当前部分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缺乏反思精神,力求从反思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和变式、反思解题过程、反思解题思维方式等方面,引导学生养成独立反思习惯,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形成更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反思;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1-0009-02
世界著名数学教育大师的弗赖登塔尔教授指出:反思是教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通过反思才能使学生的现实世界数学化,没有反思,学生的理解就不可能从一个水平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数学反思是指学习者对自身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及活动过程中涉及的有关事物(材料、信息、思维、结果等)學习特征的反向思考。数学反思对数学的学习至关重要。但是,在现实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解题,只求数量,不重效益,甚至只是为了“交作业”而做题,教师也常常只重视指导学生如何去读题、审题、分析题、解题,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和主导者却都忽略了反思这个环节,这直接影响学生数学素质的提升和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为此,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反思,培养学生逐渐养成数学反思的习惯。
1.触类旁通,训练思维敏捷性和广阔性
高中知识的基本内容有限,但题目都灵活多变。同一个知识点,命题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不同题型进行命题。有的学生上课听得懂,下次遇到类似的题目又束手无策,主要原因就是学生课后缺乏反思,没有将知识点形成网络,思维跟不上,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反思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和变式。
所以,反思题目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和对题意的理解过程就显得非常重要,做题时甚至可以事半功倍。在解完一道题之后,对题意最初的理解进行深入的思考,反思审题时忽略或者遗漏的知识点,总结和完善知识体系中相关知识的建构,从而提高数学思维的广阔性。
2.积铢累寸,训练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反思解题过程是对解题思路和解题策略进行反思。俗话说:“错误是正确的先导。”解题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些错误既受到知识和思维能力不足的影响,也存在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通过认真反思解题过程,自我剖析找出原因,反思解题思路与策略的成功之处,分析它们的特点,适用条件,概括出思维规律,比较借鉴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解题思路,改进自己的思维方式,积累解题经验,激发思维的深刻性。
总结:解决分段函数的单调性问题时,应注意:
(1)抓住对变量所在区间的讨论。
(2)保证各段上同增(减)时,要注意上、下端点值间的大小关系。
(3)弄清楚最终结果取并还是交。
再比如,学生容易混淆“次独立重复试验”和“超几何分布”,常凭感觉去分辨,做题没有把握。教师可引导学生整理此类型的题目,从定义的表述先初步辨别类型,再进一步反思“每次试验发生的概率是否相同”,从而确定究竟属于哪种题型。
经过做题后不断反思,积累经验,深刻认识到知识的本质,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有机转化,有效地提高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3.总结规律,训练思维的创造性和发散性
在实际数学学习中,大部分学生满足于只要将题目做出来就可以,一题多解的意识淡薄。一方面由于许多数学问题重在考查学生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和灵活性,所以同一道题,从不同角度分析研究,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和解法;另一方面,由于每位学生思维的角度、方式、水平等方面不尽相同,因而学生的解答也呈现明显的多样化。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养成解题后再反思解题方法的习惯,试图摆脱原来的思维模式,合作探究,分享成功,防止定式思维,寻求最佳的解法,及时总结各类解题技巧,养成“从优,从快”的解题思维方式,提高解题效率,从而更进一步来完善思维过程,激发思维的创新性和发散性。
通过反思一题多解,引导学生总结解题规律,提高解题技能,鼓励学生分享发表自己的看法,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优化思维品质。
古人语:温故而知新。因此,学生的学习过程应是一种经常检查与反思的过程,通过回顾与反思,可以自我了解到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知识结构的漏洞、思维方式的不足等影响数学学习效果的因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有目的引导学生养成教学反思习惯,营造良好的反思环境和创新氛围,鼓励学生进行解题后反思,促使他们自主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形成更适合自己的新的学习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反思;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1-0009-02
世界著名数学教育大师的弗赖登塔尔教授指出:反思是教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通过反思才能使学生的现实世界数学化,没有反思,学生的理解就不可能从一个水平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数学反思是指学习者对自身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及活动过程中涉及的有关事物(材料、信息、思维、结果等)學习特征的反向思考。数学反思对数学的学习至关重要。但是,在现实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解题,只求数量,不重效益,甚至只是为了“交作业”而做题,教师也常常只重视指导学生如何去读题、审题、分析题、解题,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和主导者却都忽略了反思这个环节,这直接影响学生数学素质的提升和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为此,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反思,培养学生逐渐养成数学反思的习惯。
1.触类旁通,训练思维敏捷性和广阔性
高中知识的基本内容有限,但题目都灵活多变。同一个知识点,命题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不同题型进行命题。有的学生上课听得懂,下次遇到类似的题目又束手无策,主要原因就是学生课后缺乏反思,没有将知识点形成网络,思维跟不上,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反思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和变式。
所以,反思题目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和对题意的理解过程就显得非常重要,做题时甚至可以事半功倍。在解完一道题之后,对题意最初的理解进行深入的思考,反思审题时忽略或者遗漏的知识点,总结和完善知识体系中相关知识的建构,从而提高数学思维的广阔性。
2.积铢累寸,训练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反思解题过程是对解题思路和解题策略进行反思。俗话说:“错误是正确的先导。”解题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些错误既受到知识和思维能力不足的影响,也存在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通过认真反思解题过程,自我剖析找出原因,反思解题思路与策略的成功之处,分析它们的特点,适用条件,概括出思维规律,比较借鉴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解题思路,改进自己的思维方式,积累解题经验,激发思维的深刻性。
总结:解决分段函数的单调性问题时,应注意:
(1)抓住对变量所在区间的讨论。
(2)保证各段上同增(减)时,要注意上、下端点值间的大小关系。
(3)弄清楚最终结果取并还是交。
再比如,学生容易混淆“次独立重复试验”和“超几何分布”,常凭感觉去分辨,做题没有把握。教师可引导学生整理此类型的题目,从定义的表述先初步辨别类型,再进一步反思“每次试验发生的概率是否相同”,从而确定究竟属于哪种题型。
经过做题后不断反思,积累经验,深刻认识到知识的本质,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有机转化,有效地提高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3.总结规律,训练思维的创造性和发散性
在实际数学学习中,大部分学生满足于只要将题目做出来就可以,一题多解的意识淡薄。一方面由于许多数学问题重在考查学生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和灵活性,所以同一道题,从不同角度分析研究,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和解法;另一方面,由于每位学生思维的角度、方式、水平等方面不尽相同,因而学生的解答也呈现明显的多样化。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养成解题后再反思解题方法的习惯,试图摆脱原来的思维模式,合作探究,分享成功,防止定式思维,寻求最佳的解法,及时总结各类解题技巧,养成“从优,从快”的解题思维方式,提高解题效率,从而更进一步来完善思维过程,激发思维的创新性和发散性。
通过反思一题多解,引导学生总结解题规律,提高解题技能,鼓励学生分享发表自己的看法,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优化思维品质。
古人语:温故而知新。因此,学生的学习过程应是一种经常检查与反思的过程,通过回顾与反思,可以自我了解到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知识结构的漏洞、思维方式的不足等影响数学学习效果的因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有目的引导学生养成教学反思习惯,营造良好的反思环境和创新氛围,鼓励学生进行解题后反思,促使他们自主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形成更适合自己的新的学习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