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社会要求我们的学习观念和教育观念发生改变的时候,家长的角色也发生了根本变化,父母不再是孩子生活的支配者、命运的决定者,而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外部支持,而现实生活中由家庭环境导致的教育问题却层出不穷。本文着重从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入手,谈如何创设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入手。
【关键词】家庭环境 教育方式 知识结构
家庭是人生活的第一个环境,也是人们连续生活最长久的环境,时时刻刻地都在对孩子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许多家长在谈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往往只注重于说服、批评、表扬等办法,而忽视了利用家庭环境去感染孩子。荀子曾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墨子也曾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他们都一致认为家庭环境对人的心理发展方向和水平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教育者——父母来说,要想教育好孩子,必须先受教育,必须先做好自己,以形成一定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创设优化家庭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一、家长的自身修养、知识结构对于教育子女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家庭中家长是教育者,在家庭中居于主要地位,发挥主导作用,而家庭教育又是一种私人教育,有很大的独立性,家长有很大的自主权,究竟对子女进行什么内容的教育?如何教育?教育最终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这一切都与家长的意志与素质有着直接的联系。家长有较高的素质,就可以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整个家庭教育,从而具有很强的教育子女的主动性与自觉性,能够选择恰当的教育内容和科学的教育方式,运用高超的教育艺术,妥善处理子女教育中的种种疑难问题,使家庭教育获得成功,达到预期的目的。同时,家长的自身素质,本身就是一种教育素质,对子女起着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正如这样一句古话所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来说有着很大的指向性。因此,在社会不断进步、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的现实社会中,家长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适应社会变化,领受新事物,从而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掌握教育的主动权。
二、家长应具备的能力——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要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就必须多与孩子一起活动,在活动中从孩子出发,去观察、了解孩子的思想和行为,以达到尊重孩子,构建民主型的家庭环境。
教育孩子的前提与基础就是了解和尊重孩子,善于仔细观察,才能在教育方式上运用得当,教育才更有针对性。家长和孩子每天都生活在一起,但却并不一定完全了解孩子,因为了解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青春期的到来,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独立意识开始膨胀,从而思想也出现闭锁性,他们一般是不会很主动与家长交流。因此,作为家长,要了解孩子不同时期的心理特征,就必须主动和孩子接近,关心、了解孩子。而接近也要讲究艺术性,让孩子觉得你不是刻意地去接近他,因此争取多参加孩子的活动,同时也吸引孩子参加自己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多和孩子交流,达到互动互助,也根据孩子的言谈举止可以了解孩子的思想活动和动向。
其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事物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要看到事物之间的广泛联系,正确分析问题。
所谓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对了解到的孩子的情况进行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做出切合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方法,促進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过程。对于问题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家长要看到事物间的广泛联系,不能以偏概全,以点代面,要根据事情的实际情况去分析出主要原因、次要原因,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对教育方式做出正确的选择,真正解决问题。孩子的很多表现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所看到的表面,他也有他的理由,你不理解他就像他不理解你一样,所以多去想想背后的原因,多去想“他为什么这样做?”而不是“他这样做是错的,必须禁止,”从而根据你的分析采取适当的措施。
三、客观、理智地面对问题
问题的产生与存在是必然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父母爱孩子,这是人之常情,但这种爱若处于一种激情或是冲动状态时,极易形成所谓的娇惯溺爱,从而变爱为害,或者是失之过严从而亲子之间产生距离。因此,在问题出现时。家长要客观、理智地面对并积极地解决它,“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何况是孩子,因此,要客观辨证地对待孩子的问题,从实际出发,不受规定的限制,不受主观的左右,在看到孩子短处、缺点的同时,也要充分地认识到孩子的长处、优点,并给予及时的充分的鼓励与表扬。
结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行业,专业,工作,有数十种,上百种,千种,许许多多,有的是修路,有的是盖房子,有的是种庄稼,给人治病等,但有一种是包罗万象、最复杂、最高尚的工作,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样的,而同时在每个家庭都是各自独特的,不会重样的工作,那就是对人的养育与造就。进行这样的工作,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所以想要更好地造就孩子,父母就需要和孩子一起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才能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崔丽娟主编. 探索花季心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刘胜林著. 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3]赵忠心. 家庭教育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家庭环境 教育方式 知识结构
家庭是人生活的第一个环境,也是人们连续生活最长久的环境,时时刻刻地都在对孩子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许多家长在谈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往往只注重于说服、批评、表扬等办法,而忽视了利用家庭环境去感染孩子。荀子曾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墨子也曾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他们都一致认为家庭环境对人的心理发展方向和水平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教育者——父母来说,要想教育好孩子,必须先受教育,必须先做好自己,以形成一定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创设优化家庭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一、家长的自身修养、知识结构对于教育子女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家庭中家长是教育者,在家庭中居于主要地位,发挥主导作用,而家庭教育又是一种私人教育,有很大的独立性,家长有很大的自主权,究竟对子女进行什么内容的教育?如何教育?教育最终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这一切都与家长的意志与素质有着直接的联系。家长有较高的素质,就可以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整个家庭教育,从而具有很强的教育子女的主动性与自觉性,能够选择恰当的教育内容和科学的教育方式,运用高超的教育艺术,妥善处理子女教育中的种种疑难问题,使家庭教育获得成功,达到预期的目的。同时,家长的自身素质,本身就是一种教育素质,对子女起着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正如这样一句古话所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来说有着很大的指向性。因此,在社会不断进步、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的现实社会中,家长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适应社会变化,领受新事物,从而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掌握教育的主动权。
二、家长应具备的能力——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要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就必须多与孩子一起活动,在活动中从孩子出发,去观察、了解孩子的思想和行为,以达到尊重孩子,构建民主型的家庭环境。
教育孩子的前提与基础就是了解和尊重孩子,善于仔细观察,才能在教育方式上运用得当,教育才更有针对性。家长和孩子每天都生活在一起,但却并不一定完全了解孩子,因为了解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青春期的到来,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独立意识开始膨胀,从而思想也出现闭锁性,他们一般是不会很主动与家长交流。因此,作为家长,要了解孩子不同时期的心理特征,就必须主动和孩子接近,关心、了解孩子。而接近也要讲究艺术性,让孩子觉得你不是刻意地去接近他,因此争取多参加孩子的活动,同时也吸引孩子参加自己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多和孩子交流,达到互动互助,也根据孩子的言谈举止可以了解孩子的思想活动和动向。
其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事物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要看到事物之间的广泛联系,正确分析问题。
所谓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对了解到的孩子的情况进行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做出切合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方法,促進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过程。对于问题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家长要看到事物间的广泛联系,不能以偏概全,以点代面,要根据事情的实际情况去分析出主要原因、次要原因,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对教育方式做出正确的选择,真正解决问题。孩子的很多表现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所看到的表面,他也有他的理由,你不理解他就像他不理解你一样,所以多去想想背后的原因,多去想“他为什么这样做?”而不是“他这样做是错的,必须禁止,”从而根据你的分析采取适当的措施。
三、客观、理智地面对问题
问题的产生与存在是必然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父母爱孩子,这是人之常情,但这种爱若处于一种激情或是冲动状态时,极易形成所谓的娇惯溺爱,从而变爱为害,或者是失之过严从而亲子之间产生距离。因此,在问题出现时。家长要客观、理智地面对并积极地解决它,“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何况是孩子,因此,要客观辨证地对待孩子的问题,从实际出发,不受规定的限制,不受主观的左右,在看到孩子短处、缺点的同时,也要充分地认识到孩子的长处、优点,并给予及时的充分的鼓励与表扬。
结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行业,专业,工作,有数十种,上百种,千种,许许多多,有的是修路,有的是盖房子,有的是种庄稼,给人治病等,但有一种是包罗万象、最复杂、最高尚的工作,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样的,而同时在每个家庭都是各自独特的,不会重样的工作,那就是对人的养育与造就。进行这样的工作,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所以想要更好地造就孩子,父母就需要和孩子一起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才能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崔丽娟主编. 探索花季心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刘胜林著. 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3]赵忠心. 家庭教育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