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阶段性培养探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sideADO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结合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阶段性问题研究,探索如何对其进行阶段性培养。着重讨论阶段性培养的内容和阶段性培养的角色作用,其中,课程建设方面,结合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进行讨论。并在实践拓展中,着重校内培育与校企合作结合,鼓励大学生以赛代练解决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析高职大学生、高职院校以及社会在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中的角色特点及作用,以期望通过相互配合和促进,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由萌芽、成长到成熟的良性循环培育过程。
  [关    键   词]  创新创业;意识;阶段性;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5-0024-02
   在針对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的阶段性问题中发现,高职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存在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和实践期四个阶段。同时,创新创业意识的不同阶段伴随着不同的问题,如萌芽期的认识与理解模糊问题,成长期的行动力问题,成熟期的操作问题和实践期的发展问题等。那么结合成人学习的问题导向性特点及目前创新创业培养的综合情况,笔者探索结合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阶段性问题,进而帮助高职学生顺利完成不同阶段的问题解决,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
   一、阶段性培养内容
   (一)课程建设
   目前,高校基本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作为课程建设中的一部分。为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能力等提供了条件。但早期的创新创业课程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并没有考虑高职大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换言之,理论教学是“一刀切”,没有考虑到高职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所处的阶段性问题。所以对高职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的促进作用或意义不大。因此,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理应将阶段性问题考虑到课程内容中。在教学规模上,不宜采用大班教学。结合本专业的行业特征与发展趋势,精选、设立不同研究方向的应用研究型课程替换传统的选修课程,让大学生选择真正喜欢并愿意全心投入、参与的应用研究型课程学习与实践工作,每个班级控制人数在10人左右,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小班化教学与实践。在课程内容上,以大学生为主体,能够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灵感,并启迪自主学习的内容。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并主动探索。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引导学生自行查阅学术前沿问题,不能以传统的知识输入方式“教”,而是学生带着问题“找方法,找答案”学。在考核方式上,千篇一律的答卷,只是延续了“填鸭式”的教学,学过就忘记,考完就还给老师,并不能真正将创新创业知识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甚至是创新创业的动力,而是采用多层次的考核,如课堂作业、平时作业、实验作业、实践设计等多角度的综合评价,来完成对学生的课程评价。
   (二)实践拓展
   在高职院校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一定程度是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学习的机会,但这门课程也会带来一部分误解,比如,在调查中,有11.2%的学生认为不需要开设创新创业课,原因是“用不着,不会创业”。对创新创业没有全面的认知。因此,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仅限于课程教学还远远不够,更需要打造实践的平台和提供寻找拓展的机会。
   1.校内培育
   利用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鼓励高职大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实训中,通过实训店的运行,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创新创业,积累创新创业知识和经验,更要发现创新创业过程中的问题。通过问题的提出、研究、解决的过程,激发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热情,促进和鼓励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适应职业需要的能力。谢恩和维卡塔拉曼认为,创新创业者是一群在某一特定领域内,能发现创造新事物的机会,并采用各种方法努力将其开发利用的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不仅限于知识的传授,更应注重人的素质的培养。其中就业能力、创造能力都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校内培育中,帮助学生解决其在创新创业活动中的相关问题,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深入开展,更有利于大学生参与更广范围的创新创业活动。
   2.以赛代练
   伴随高职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深入,引入竞争性的活动,更能促进对创新创业过程中问题的进一步探索、求证和解决。为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各高校会在校内进行评比和筛选,这也为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训练形式。以赛代练,一方面有目的地培育创新创业项目,另一方面针对大赛规则和评选要求,可以更直接、更快速地帮助创新创业者们找到关键问题,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训练参赛者的思维,在这个过程中,迅速提升创新创业者的能力与素质。
   3.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的就是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因此,校企合作有良好的基础。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中,校企合作有其自身的优势。通过校企合作,高职学生有机会进入企业见习、实习,在参与实际工作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和体验,发现问题,引发思考。通过实践得到的经验,更真实、更有效,更便于其在自身进行创新创业活动中解决遇到的问题。所以笔者认为,校企合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创新创业实战经验的积累提供有力的训练平台,能够帮助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者进一步解决创新创业过程中由校内模拟向实战经营的转化问题。
   二、阶段性培养的角色作用
   (一)关于高职大学生
   1.提升创新创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形成自主性学习。高职大学生应利用在校的相关课程资源及便利条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抓住萌芽期的兴趣,深入学习相关知识。运用自我提问、自我启发、自我发现和自我探索的自主性学习方式,广泛掌握创新创业知识。    2.積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实践已掌握的知识,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大学生自己要主动地去培养自己的创新创业意识(包括创新创业精神和认知),
  最为关键的是要将创新创业意识内化于心,然后才能有后面的创新创业的坚持、就业问题的解决和青春梦想的实现。
   (二)关于高职院校
   1.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师资队伍建设中,一方面转变传统的讲授式的教育观念,另一方面鼓励教师以实践指导学生,在自身的创业尝试中,帮助学生发现创业过程中的问题,摸索问题的解决方案,有效地指导高职学生在创新创业初期的意识与行为。创新创业教师的知识讲授与实践问题探索结合,对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问题解决产生直接影响,也对创新创业活动有着根本性的指导意义。
   2.在营造创新创业教育的氛围中,一方面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提供程度不同的课程教学;另一方面在校园中可以广泛地全阶段覆盖式地进行媒体宣传,也可以请学校中的创新创业成功代表与有创新创业意向的同学座谈交流。为大学生打造宽松、便捷的创新创业知识及经验交流环境。
   (三)关于社会环境
   1.媒体舆论环境的营造应向积极、鼓励的方向引导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有其阶段性特点。在不同的成长期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应该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者们提供足够的发挥空间,也要保证其充分地完成自身的发展历程,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良性发展。
   2.政府和社区的支持和帮助
   打造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的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补助,为大学生创新创业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利用区域资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的难题答疑解惑,真正做到保护、指导、支持、择优、整合、发展,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由萌芽、成长到成熟的良性循环培育。
   3.行业企业的指导和参与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如果能够获得行业企业的参与和指导,无疑是对其发展最有利的帮助。借助行业企业的资源、技术、设备及运营经验,能够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指导。
   创新时代的发展,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通过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提升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意义认知。为大学生提供具有问题解决意义的课程内容和实践内容,更适应其学习的特点,进而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真正培养其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然而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并不是孤立地存在于学校教育中,这是一项融合了学校、社会、企业行业等不同角色参与的共同培育的环境,只有协调好、发挥好各方的角色作用,才能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落实到位,有效地指导其行为,完成就业的目的,实现其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曹振中.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意识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7(14):39-40.
   [2]胡桃,沈莉.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3(2):91-94.
   [3]何康,邓晓,柳和生,等.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路径探寻[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373-376.
   [4]李焱.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l):32-34.
  ◎编辑 郑晓燕
其他文献
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丰富的育人功能.工匠精神所包含的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
期刊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指出,中国的资本市场目前还缺少“三大件”。首先就是中国还缺市场上的“恶意收购”。所谓“恶意收购”,是指利用对方经营不
期刊
[摘 要] 以当前卫生高职院校发展为背景,以文科背景护生为研究对象,以深入探讨影响其学习适应性的各种因素,并作出应对分析,以供参考。  [关 键 词] 卫生高职;文科背景护生;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5-0006-02   学习适应性是指主体根据环境和学习的需要,努力调
大学语文是高职学生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这门课的作用被严重低估,无法发挥应有的价值.通过对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学生的调研及分析,寻求大学语文课程在高职
作为高校“第二课堂”的大学生“科技兴趣小组”以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培养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期刊
期刊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高校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大力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对激发广大学生爱党爱国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