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汤联合枸橼酸莫沙比利片治疗功能性便秘45例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123321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黄芪汤联合枸橼酸莫沙比利片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及治疗前后患者肠神经递质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将89例功能性便秘患者运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枸橼酸莫沙比利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黄芪汤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肠神经递质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89%,高于对照组的70.4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汤可通过改善血液供应,调节胃肠运动达到治疗效果,联合莫沙比利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黄芪汤;莫沙比利;功能性便秘;肠神经递质水平
  【中图分类号】R256.35【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9-0076-02
  功能性便秘(fuctional constipation,FC)又称习惯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科疾病,肠功能紊乱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可导致痔疮等继发病证的出现[1]。目前临床上常用莫沙比利治疗,具有见效快、安全性强等特点,但是停药后易复发。笔者在莫沙比利疗法的基础上采用黄芪汤治疗,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鹤煤总院肛肠科在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89例功能性便秘的患者。西医诊断符合《实用内科学》罗马Ⅲ的标准[2];根据用力则汗出气短,便后乏力,舌淡苔白,脉弱等症状,中医辨证符合气虚秘的诊断标准[3]。排除继发性便秘和其它原因不能接受治疗者。运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5例,其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33~76岁,平均年龄(47.3±1.7)岁;病程4个月至16年,平均病程(2.4±0.4)年;大便质地干燥者6例,干硬者13例,略干者26例。对照组44例,其中男24例,女20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47.7±1.4)岁;病程3个月至17年,平均病程(2.6±0.5)年;大便质地干燥者5例,干硬者14例,略干者2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饭前给予枸橼酸莫沙比利片(鲁南贝特制药,规格:5mg/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0317)5mg口服,每天3次,连续服用6周。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口服枸橼酸莫沙比利片的同时给予黄芪汤:黄芪18g,麻仁15g,白蜜12g,陈皮12g。每日一剂,由我院煎好分装成两袋,每袋200ml,早晚各服一袋。
  1.3观察指标
  1.3.1疗效评价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评价,痊愈:大便恢复正常,其它症状消失;显效:症状明显改善,大便质地稍干,排便间隔明显缩短;有效:症状好转,大便质地较前变软,排便时间缩短;无效:便秘症状无任何改变。前三者均视为有效。
  1.3.2不良反应观察记录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无腹泻、口干、头晕等反应。
  1.3.3实验室检验观察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和肽类神经递质(SP)含量的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88.89%,高于对照组的70.4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出现腹泻2例,口干1例,头晕2例;观察组出现腹泻2例,口干2例,头晕1例,患者均能耐受。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实验室检验比较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NO水平均降低、SP水平均升高,但是观察组NO降低幅度和SP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3讨论
  目前认为引起FC的原因主要分为两种:一种结肠运动迟缓或痉挛引起的结肠性便秘,另一种是直肠反射迟缓引起的直肠性便秘。发病原因与肠神经-中枢神经系统轴的异常尤其与肠神经递质功能水平的高低关系密切[5]。消化道分泌的SP是一种非胆碱能兴奋性神经递质,能够促进胃肠道肌肉的收缩及其液体的分泌,加速胃肠蠕动,减少胃肠道的排空时间[6]。NO是一种非胆碱能抑制性神经递质,能够降低胃肠道的兴奋性,抑制胃肠道的运动,使胃肠蠕动减慢,大大增加胃肠道的排空时间。由此可见,通过调节血清中SP和NO的浓度,可以有效地缓解便秘的症状。
  莫沙比利是一种5-HT4受体激动剂,能够刺激胃肠道中5-HT4受体释放乙酰胆碱,从而调节血清中NO和SP的水平,达到治疗便秘的效果。对照组的有效率达到70.45%,表明莫沙比利能够有效治疗功能性便秘。
  中医认为便秘是由大肠传导失常引起,跟肺、脾、肝、肾等脏器功能失调有关。功能性便秘与中医气虚秘相似,脾肺气虚,则大肠传送无力,而发为此病。黄芪汤可益气润肠,对症治疗。“黄芪,补肺健脾,实卫敛汗,驱风运毒之药也”,方中黄芪为君药,有补益脾肺之气之功效;麻仁、白蜜可补中益气、润肠通便;陈皮气味芳香,长于理气行气,能入脾肺。现代医学认为[7],黄芪可以增强细胞免疫,降低肠系膜上动脉的阻力,扩张血管,改善血液供应;麻仁、白蜜都能够促进胃肠道蠕动;陈皮煎剂能够作用于胃肠,调节胃肠运动,由此可见黄芪汤益气润肠的功效符合现代医学研究。观察组的有效率高达88.89%,说明黄芪汤联合莫沙比利疗治FC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莫沙必利疗法。
  综上所述,黄芪汤可通过改善血液供应,调节胃肠运动达到治疗FC的效果,联合莫沙比利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继红,黄蕾.香油治疗心衰患者便秘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J].西南国防医药,2014,24(01):63-64.
  [2]胥冬梅,厚晔.益气通便饮联合乳酸菌素片治疗气虚型功能性便秘80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5,22(4):456-458.
  [3]杨咏梅,陶丽珍.补中益气汤加减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4,35(8):1007-1009.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78-380.
  [5]何丰华,刘玉姿,吴晔,等.加减黄芪汤治疗气虚型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J].中药材,2015,38(02):410-412.
  [6]陈建科. 滋阴润肠方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31例[J].河南中医,2015,35(08):1932-1934.
  [7]王芳,陈建丰.黄芪当归汤联合莫沙比利对功能性便秘患者血清肠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7):112-114.
  (收稿日期:2016.03.12)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与拜阿司匹林联合用药预防糖尿病患者继发心血管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11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48例,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不良反应、炎症因子、血脂水平、继发心血管疾病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验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自身对比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摘 要】 目的:观察湿性敷料在慢性伤口换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128例慢性伤口换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使用干性敷料;观察组使用湿性敷料。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换药时疼痛程度、治疗时间及伤口二次创伤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换药时疼痛得分及二次创伤积分较对照组低;观察组治疗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
著名的美籍华裔学者傅伟勋先生曾经写过一篇<哲学探求的荆棘之路>来回顾自己一生从事哲学研究的历程,因为在他看来,"哲学探求是任重道远、死而后己的荆棘之路".
【摘要】目的:观察百令片合抗痨药物治疗继发性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 例继发性结核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 2HRZE / 4HR 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百令片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率、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空洞缩小率均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予2HRZE / 4HR方
这一标题是我1986年6月在吉林大学哲学系自然辩证法专业毕业时,舒炜光先生在我的留言簿上写下的.它一直是我在自然辩证法专业奋斗的动力.
关于两种文化的融合问题,日益成为当下中国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许多学者对此提出了诸多有益的建设性意见,对于推动此项研究走向深入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坦率地讲,从目前
科学技术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其内容比之科学、技术和哲学之总合还要多得多,它是一个新系统,所以正如我们常说的系统的非加和性使其组元间产生了新系统的多层面联系,因而导致其
纵观人类文明史,我们可以发现,与战争、宫廷政变、改朝换代等造成的社会表面的轰轰烈烈不同,科学发展和技术革新为社会生活带来的进步是扎扎实实的、不可逆转的,因而具有更根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前入路内固定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76例行前入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的颈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给予系统围手术期护理
【摘要】乳腺增生病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乳腺疾病,发病率占乳房疾病的首位,多有“癌变”之忧。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治疗方法多样。笔者综合近十几年来关于治疗乳腺增的文献报道,认为中西医治疗效显著。现将其综述如下,以期为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乳腺增生病;中西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2711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9-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