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四月樱花鲜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llm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阳春三月,应日本东京作家佐藤先生之邀,我携爱妻琳子乘机来到日本观光赏樱。飞机刚进入东京的上空,我们就被地面上的樱花熏醉了……
  一树树的樱花,仿佛一团团粉红的云霞,飘在山坡上、马路边、公园里、庭院中,甚至田野的沟沟壑壑间都遍布盛开的樱花,使得如盆景般精致的日本越发显得娇美了。樱花作为一种风景,一种象征,甚至一种精神,已成为日本特有的文化。
  在机场外,佐藤先生和夫人手捧樱花,早早地等候在那里,他们是那样彬彬有礼,热情大方。在下榻的宾馆里,佐藤先生为我们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樱花宴”,单从视觉上就得到一种享受,味觉上更是奇特的满足,用樱花制成的各种食物:樱花渍物、樱花酒、樱花汤、樱花子等,可算是日本春季的特色时令食品,真是让人垂涎欲滴。
  日本人赏樱的习俗由来已久。据记载,从江户时代开始,赏樱就已成为春季的民间活动。江户时代是日本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可谓“国泰民安”。老百姓丰衣足食以后,便开始关注精神享受,盛开于早春的樱花从此成为日本人心目中的亮点。樱花热烈、纯洁、高尚,严冬过后,是它最先把春天的气息带给日本人民,日本政府把每年的3月15日至4月15日定为“樱花节”。在这个赏花季节,人们携上亲属,邀上友人,在樱花树下席地而坐,摆上自带的美酒佳肴,边赏樱,边畅饮,真是人生一大乐趣。
  对樱花的热爱之情还表现在日本人对樱花的大面积种植和精心的人工培育环节上。据统计,日本国内共有超过340种不同种类的樱花,从每年1月中旬起,偏于深红的“寒绯樱”一直陆续开放到5月下旬,300多种樱花在几个月时间内一起绽放。冲绳县内的八重岳、名护城、北海道根室市清隆寺、井之头恩赐公园等地的樱花美景让无数人为之倾倒。
  樱花在日本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到江户时代,赏樱更是成为了一项重大的民间活动,逐步形成一种传统的民间风俗,清代诗人黄遵宪的《樱花歌》:“墨江泼绿水微波,万花掩映江之沱。倾城看花奈花何,人人同唱樱花歌。花光照海影如潮,游侠聚作萃渊薮。十日之游举国狂,岁岁欢虞朝复暮。”写尽了日本人春日赏樱花的举国若狂的盛况。
  樱花生命十分短暂,素有“樱花七日”之说,边开边落便成了樱花树的特点,樱树的壮烈还在于怒放那一瞬间的灿烂。开的时候,千万朵开屏招展;落的时候,随风伴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樱花花期短,正如人的生命很短暂,要让短暂的人生像樱花一样烂漫多姿,这种精神是大多数日本人所认同的。于是,大和民族就把樱花的品性融入到自己的民族文化之中。在日本,比新年更热闹的时节在4月,因为4月是樱花盛开的时节。
  一进入3月,几乎所有的日本人就开始期盼着樱花的盛开。等到天气转暖,第一朵樱花终于在春风中绽开笑脸,一年一度的赏樱活动便由此拉开了序幕。报纸上,电视里,不断传出“某地樱花盛开”,“某日举办樱花祭”的消息,欢天喜地的日本人装扮一新,外出赏樱,女人们穿上和服,小孩子花枝招展,连宠物们也穿红着绿,喜气洋洋。随着樱花由南向北次第开放,整个日本列岛便沉浸在一片花的海洋和节日的喜庆之中。
  樱花是最受日本人喜爱的花种。日本语中,“樱时”就是指樱花盛开的时节,也就是春天。在春天樱花盛开的时候,到樱花开得最灿烂的地方,一边吃着寿司,喝着日本酒,一边陶醉在漫天飞舞的“花吹雪”氛围中,是日本人一年里最重要的事情。赏樱花,日语写作“花见”。日本人赏樱花的历史悠久,一般认为源于平安时代在宫中举行的樱花宴。庆长三年3月15日,丰臣秀吉在京都醍醐寺举行的赏花会,以其豪侈华丽而名标史册。而花见成为日本平民百姓的年中行事则是江户时代以后的事情。
  作为日本的国花,樱花深受日本人与游客的喜爱。在日本赏樱花最有特色的地方当属箱根了。箱根位于东京西面90公里处,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旅游胜地之一,周围群峰环绕。在这个风光明媚的旅游胜地,不但可以一边泡温泉一边赏樱花,还可以远眺沉静优美的富士山。
  4月,当春色降临箱根的时候,樱花由箱根山脚、山腰及山顶相继开放。由于花期较长,游客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可以观赏樱花,加上箱根随处可见的热气腾腾、烟雾弥漫的日式露天温泉和小巧玲珑、古色古香的日式旅馆,因此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到此观光度假。
  春季的日本,从3月初的九州开始,直到5月中旬的北海道为止,一路由南至北,这一条“樱花前线”推进到哪里,樱花就轮番张扬到哪里,热闹的樱花宴也由南而北蔓延。樱花由绽放到花谢,只有近10天,一旦遇到下雨,灿烂樱花可能翌日就纷纷零落。虽然花期短暂,日本人还是热热闹闹地设宴庆祝,宛如一场快乐的樱花嘉年华会。
  在日本古典文学作品中,关于樱花的描述比比皆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不计其数的咏樱之作。日本古代文学经典《古今集·春歌》中咏樱的诗词就有70首,占了文集的绝大部分篇幅;江户时代著名诗人松尾芭蕉的不少俳句也都是以咏樱为题的。
  日本人赏樱很少有“天马行空”“走马观花”的。他们一改平日独来独往、忙忙碌碌的常态,亲朋好友,同学同事,抑或四邻五舍相约一起,少则数人,多则几十人,事先准备好吃的喝的用的,占好赏樱之地,聚集于樱花树下,谈笑风生,唱歌跳舞,不亦乐乎!喜欢音乐的年轻人当然忘不了带上音响设备和心爱的乐器,他们在麦克风前引吭高歌,在乐曲声中翩翩起舞,欢快的气氛充满着每一个角落。一向以环境宁静著称的日本,在这个季节却一片欢腾;一向追求高效、快捷的日本人,也只有在这个时候,可以尽情地放松身心,缓解精神的压力,增进彼此的交流。在这种“好花共赏”的全民共同参与的活动中,人人皆欢乐。
  樱花谢世时节,一阵风吹来,满树的樱花纷纷飘落,树下便响起一阵欢呼声。日本人称这种缤纷落英为“花雨”。眼看着心爱的花儿随风飘逝,他们不仅没有黛玉葬花的伤感,还以沐浴在这种花雨中为幸福快乐。日本人欣赏的,正是樱花这种“轰轰烈烈而生,从从容容而去”的生命态度。
  我问一位日本朋友,你们日本人为什么对樱花有这样强烈的感情?对方答道:“一瞬间满树皆花,一瞬间又尽数坠落,花期不过一周,还在完美时刻就凋零无余,怎能不让人感动呢!”那位朋友说着,竟双眼闪着泪光。我猜想,这种“我为君开”的完美情结,大概很容易唤起“只有英雄与美女,不肯白发见红颜”的感受吧。
  一夜好梦之后,清晨在京都悠悠醒来,一早的鸟鸣声真是悦耳,好似提醒我们今日的快乐旅程也该出发了。首先去到岚山,岚山的风景,是我一直无法忘怀的,因为岚山的景色与建筑是非常有特色的。
  京都的岚山是赏花胜地,树下还有穿和服女子的殷勤奉茶。据说,古代樱花树下奉茶的多数是经过严格训练的艺伎,穿着举止有很多讲究。当然达官贵人对她们的赏赐也极为丰厚。今天奉茶的女孩子则多是在校大学生,一半是为挣点零用钱,一半大概也是有意无意借着樱花展示一下自己的青春吧。美丽的和服女子在樱花树下一立,不需言语便是一首诗。花瓣飘落的樱花树下,翩然一盏红伞,几个风华正茂的女子捧着黑漆托盘和精致的茶盏。樱花、美女、香茶,加上轻柔优美的乐曲,营造出一种温馨浪漫、美妙绝伦的意境,那一刻,红尘间的一切烦恼都荡然无存了。琳子欣喜地拿出随身携带的画具,调好颜色,眼前美景跃然纸上。琳子画画时的神态是那样可爱,我不由地举起相机,这时一位日本女子夸赞琳子漂亮,并为她的画作惊呼,她热情地搂住琳子的脖子,我趁机“咔嚓”一声,留下这美丽的瞬间。
  每年的春天,从浓情海岸的冲绳到白雪皑皑的北海道,整个日本都沉浸在浪漫的樱花气息里。粉红色的樱花,镶满了整个日本,淡淡的清香四处飘洒。走在街上,看着道路两旁的樱花树,当春风轻轻拂过,吹落了美丽的樱花,就像千万只粉红色的蝴蝶在空中快乐地飞舞……
其他文献
在室内或室外摆放精心装饰的云杉树迎接圣诞节或新年的传统并不悠久,这一传统形成于19世纪。当时俄罗斯的历代皇帝、美国的历任总统和英国的王室都在圣诞节或新年时用长绿树木装饰客厅。20世纪,这一传统传遍了全世界。而在我们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这一传统也正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悄然地发生着变化。  大约150年前,当时的商品远没有现在这么丰富。圣诞树主要是用食品装饰,如苹果、鸡蛋和各种各样的饼干等,这些饰物
高更成长为一名画家就如同他长大成人一样,似乎一蹴而就。他大器晚成,也没受过正规的教育,他独特的印象主义画风是瞬间形成的,当然,此前他也经历了漫长的学习过程,并吸收借鉴了周围画家的风格。幸运的是,高更无须摆脱学院派的束缚,因此可以很快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风格。  这幅作品创作于1883年1月,此时,高更放弃了自己的商业生涯,成为一名职业画家。作品表现出鲜明的印象主义特点:被阻隔的视野、近景的描绘、扑面
抽象派的拼贴画风格源于毕加索和布拉克的早期立体主义画派,这是对绘画素材与技法的一种变革,此前这一画法几乎不用于油画创作。在1925至1930年间,马格里特尝试了拼贴画法,把被剪裁成不规则形状的乐谱加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增添了作品中抽象、模糊的元素。乐谱不规则的形状会使人联想到一种乐器,如小提琴或大提琴的琴颈部分,同时它也很像滑稽剧中提线木偶似的人物形象,如寓言故事中的人物。  这类犹如弯曲的琴颈似的
佛罗伦萨是托斯卡那大区的首府,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摇篮。  说起来我们跟佛罗伦萨也真是有缘,刚到意大利从米兰坐欧洲之星到锡耶那就在佛罗伦萨转车,坐了两个小时零四十七分钟的火车就到了佛罗伦萨,我们的行李很重,第一次出国恨不得什么都带,火车停靠的时间只有二十分钟左右,而火车站很大很壮观,跟我们国内的不一样,所有的站台都一字豪情排开,处在一个平面上,按说十分方便,可我们毕竟初来乍到,十分慌乱,幸好先期到佛罗
太多的人都多次的论述过乔治·奥威尔(1903-1950)创作于1948年的小说《一九八四》。大家都看到了小说中的政治色彩——反极权与呼唤人性。公认这是一部“反乌托邦”的政治寓言和讽刺小说,反映了极权统治对人个性的压制,充满了对人类未来的担忧和绝望。  奥威尔的写作十分政治化(他的大多数小说都是最好的注脚),对这一点奥威尔本人并不加掩饰,然而,仅仅看到其政治姿态,无疑仍是解读过程的损失。极权不过是种
今年3月份,美国有关医疗改革的争论正如火如荼之际,总统奥巴马透露,他仍然抽出一些时间读书。在宾夕法尼亚州阿卡迪亚大学的一次演讲中,奥巴马说:“近一个世纪以来,我们一直在谈论医疗改革。我正在读罗斯福的传记,他也谈到了这个问题。”  奥巴马之所以能得到美国知识界人士的认可,一个原因在于,他除了撰写畅销书以外,显然还是一名忠实的读者。奥巴马在竞选总统期间,照片上的他随身携带法里德·扎卡利亚(注:美国著名
“单凭他的四五部长篇,他在文艺界的位置已足够与莎士比亚、巴尔扎克并列。”以上文字为徐志摩追忆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所作。其情真意切,景仰崇拜之情跃然纸上。除了于文字间表达对托马斯·哈代的敬仰之情,徐志摩更曾远赴英国以一睹偶像风采。那么,托马斯·哈代和徐志摩又有着怎样的文学因缘?     (一)    托马斯·哈代生于1840年,卒于1928年,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和诗人。哈代的创作跨越了两个时代,承上
近年來,科学家发现树木通过地下真菌网络互相联络和分享养分。现在,他们又发现树木还会在夜间“睡觉”科学家在接近昼夜平分点的无风夜晚,运用位于芬兰和奥地利的各一部地面激光扫描仪,每小时扫描一次芬兰的一棵桦树,每10分钟扫描一次奥地利的一棵桦树。研究发现,桦树在夜间低垂近10厘米,在日出前两小时桦树高度最低,早晨又恢复高度。  在某些方面这是对激光扫描技术的一场测试。运用需要大量光线的传统摄影方法来产生
骨质瓷是产生于英国的一个高档瓷种,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因其“薄如纸、透如镜、声如磬、白如玉”,瓷质细腻通透,器型美观典雅,彩面润泽光亮,花面多姿多彩的特点,成就了它洁白的质地和华贵的造型,兼有使用和艺术的双重价值。历史上是宫庭专用品和贵族收藏之珍品,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受到不少买家的青睐,号称“瓷器之王”。骨质瓷在经过一代代名匠之手后,逐渐成为世界陶瓷珍品。   骨质瓷不仅是英国皇家专用瓷器
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曾经说过:“在宣传上花费1美元,可以达到国防上花费5美元的效果。”可见,舆论宣传在战争之中起着非同寻常的作用。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的两场空前的战争灾难中,舆论宣传都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报纸的影响力盛极一时,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宣传战场上,当时的新技术媒体广播就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堪称电波部队。  1933年,希特勒在登上总理宝座之后立即着手打造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