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宝岛首次冲突亲历

来源 :先锋国家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x2717243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译/彭华
  
  正如观察报告所记载的那样,(1969年3月2日)上午10点40分,大约有30人的一队中国人,从对岸的岗哨大摇大摆地走出来,越过边界后,向达曼斯基岛走去。值勤人员警惕注视着中国人的一举一动,并立即通知了哨所值班员。
  边防哨所里响起了战斗警报,装甲车和汽车做好了出发准备。哨所所长伊万·斯特列利尼科夫上尉将情况通知了友邻部队,即通报了布别宁和绍罗霍夫的哨所,并上报了边防队队长列昂诺夫上校。在获得上级“驱逐中国人”的指示后,斯特列利尼科夫做出决定:乘装甲车前往江心岛,向越境的中国人发出警告,并要求其返回自己的领土。如果中国人拒绝他的合法要求,他就把他们轰出苏联领土。为此,他命令一队边防军士兵跟他上岛,并派出了两辆汽车。
  把自己乘坐的装甲车在岛前停稳,斯特列利尼科夫操起自动步枪,命令部下子弹上膛,然后一起迎着中国士兵走去。他们步伐是那么悠闲镇定,显得信心十足,因为他们曾这样多次将不速之客赶回国界那边,所以他们心想,看来这次应该不会发展到引发武装冲突,中国人吵闹一阵就会走的。
  突然,按照命令,中国人像从前发起挑衅时一样,开始做出各种猥亵动作,并对苏联边防军人进行人身侮辱。但斯特列利尼科夫并没有被这种情况搅乱头脑,因为他清楚,以前他们就是这样的。他没有一丝恐惧地走向中国人的行列,想把他们赶出苏联领土。在他的身旁,一如既往跟着历经考验的战士——列兵杰尼先科。而在他的另一侧,跟着上尉尼古拉·布伊涅维奇。
  只有列兵尼古拉·彼得罗夫稍微脱离了基本队形。他是一名彻头彻尾的摄影爱好者,他经不住好奇心地诱惑,拍摄了全副武装的中国人并不自然的愤怒表情,并想把这些照片作为无可争议的犯境图片材料。他拍了第一张照片,接着又拍摄了第二张。为了拍得更清晰,他向前靠近了一些,把照相机对准中国人,然后按下了按钮。照相机的快门一闪,留下了他一生中最后的一张摄影作品。
  至于斯特列利尼科夫与中国人说了些什么,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够知道。但远处的目击者们看见,所长用手对他们指着中国江岸,要求他们回到自己那边去。这时,接到某种信号后,中国人突然开始忙活赶来,他们的前一排横队撤向一边,使苏联边防军暴露在第二排横队的枪口之下。
  首先听到一梭子短连发,然后是自动步枪一齐开火,苏联边防军人纷纷中弹,跌倒了江中的冰面上。中国军人又对他们进行抵近射击,对着死者的尸体连续开枪,并用刺刀猛戳受伤人员,最后还要用匕首补上几刀。
  下士尤里·巴班斯基是被所长留下来负责担任掩护的,此时被意想不到的突发情况吓懵了。他简直不敢相信,中国人竟然会开火。片刻的惊慌过后,他清醒过后:斯特列利尼科夫已经不在了,自己应该担负起指挥责任。于是,他打起精神,对掩护组的士兵高声喊道:“冲啊!”
  冲了一阵后,按照平日训练的战术规范,巴班斯基习惯性地卧倒,又立即向一边爬出了几米,然后扣动了扳机。他对着中国人打出长长的一梭子弹,只见几个人倒下了,其余的人便向岛上跑去。这时,巴班斯基的左右两边都响起了枪声,他这才明白,小岛早已被中方占领,并事先在那里设下了埋伏,而且从左边某处,即从中方江岸岗哨的方向,机枪子弹也狂风般扫射过来。
  巴班斯基把本小组的全部火力集中赶来,一心对付岛上的中国人。空中突然传来一声爆炸声,黑色的烟柱覆盖了冰面和小岛的岸边。定睛一看,原来是苏军哨所留在冰上的“嘎斯”牌吉普车爆炸起火,弥漫的硝烟向岛上漂来。巴班斯基 身边剩下的战斗员越来越少,但他们仍然硬撑着,继续向敌人开火,顽强地坚守着阵地。
  巴班斯基机警地观察着全岛的动静,迅速对形势进行着估计。他明白,中国人已经织起了一面边境火网,从三面向他们进行着密集的射击。苏联边防军人用火力还击,但这种火力越来越弱,弹药终于耗尽了……
  在给战死的苏联军人举行追悼会时,克格勃第一副主席扎哈罗夫上将感叹道:“我们的损失实在太大了。
其他文献
1913年初春,就在宋教仁遭暗杀前不久,上海《民立报》发表一篇署名“崇拜英雄”的浙江读者来稿,比较国民党三大领袖:“听孙[中山]先生演说,理想高远,是一大哲学家;听黄[兴]先生演说,诚坦动人,是一大实行家;听宋[教仁]先生演说,条分缕析,是一大政治家。”  《民立报》记者徐血儿曾发表《当今之政治家》一文,直言宋教仁有沉毅的魄力,运用的手腕,尤其有系统的政纲,而且能坚持政见,不屈不挠,属于“当今第一
期刊
■编译 石维军 吴军    这是一场湮没于历史中的小战斗,小到在太平洋战争的恢宏画卷中被很多战争史研究者忽略不计。但是这场战斗意义却非常重大,它不仅证明了日军的确侵入了美国本土,也让美军第一次见识了日军的大规模死亡冲锋和集体“玉碎”的疯狂,为美军赢得太平洋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阿图岛和吉斯卡岛,位于阿留申群岛最西端。阿留申群岛像阿拉斯加伸进太平洋的长尾巴,是美国本土的最后一道防线。中
期刊
1920年1月15日,  在《工读互助团》一文中,  王光祈骄傲地宣称,  工读互助团是“新社会的胎儿”、是“实现我们理想的第一步”。  他说,倘若这个实验获得成功、逐步推广,  一个“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理想社会将渐渐实现;  通过和平、互助的方式,  人类也能通往天下大同。  此时,  工读互助团仅仅拥有两个小组、二十余名成员,  但它声势之壮、影响之大,被称为“风声所播、全国掀动”。  在
期刊
30年前,中国人不是现在这样。  那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能穿牛仔裤,不能跳交谊舞,不能听邓丽君,不能打麻将;如果没有县团级以上单位证明,不能坐飞机,也不能坐火车软卧;没带结婚证,两口子不能在旅店住同一个房间;没有粮票和布票,有钱也在市场上买不到粮食和衣料;没有一定的级别,看不到还是“内部刊物”的《参考消息》。那时候,人们还习惯于在一个单位当一辈子螺丝钉,他们从未听说过“跳槽”这个词;大多数中国
期刊
80年代初,“家庭舞会”从北京高干子女群体中蔓延到全国各地。  1982年,公安部、文化部制定了《关于取缔营业性舞会和劝阻家庭舞会的精神》的文件,要求对家庭舞会进行取缔,而且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教育自己的子女不要举办家庭舞会。   当时,西安有一个叫马燕秦的中年妇女,喜欢跳舞。当地派出所曾经找过马燕秦,询问有关跳舞的情况。马燕秦一口气讲述了数百个一起跳过舞的男女,有些男人还和她有过更亲密的
期刊
1979年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访华,开启了对华政府开发援助的大门。近30年来,日元贷款为中国这艘庞大的飞行器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燃料,推动其冉冉升空。对此,中日媒体都怀有同样微妙的心情。或许只有对此众说纷纭之事正本清源,才会有清晰和理性的认识。    2007年12月1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外长杨洁篪与日本外相高村正彦签署了本年度日元对华贷款政府换文。“这笔为数460亿日元的贷款,将用于中国六个环保项目
期刊
到了1976年以后,特别是在10月6日“四人帮”被粉碎之后,官方的政治舞台上的潮汐风云,与民间的觉醒汇在一起,共同把毛泽东渐渐从神还原成人。在那个时候,参加文革结束后的第二次全国高考的陈京生没有意识到,对人的真正解放,其实才刚刚开始。    1976年的时候,22岁的北京青年工人陈京生觉得,天塌了,地陷了,世界整个翻过去又翻了过来。  9月9日的下午4时,广播里传来了毛泽东逝世的消息。一时间,她所
期刊
跨入二十一世纪没几年,越来越多围绕着性的社会问题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婚外情、包二奶、同性恋、未婚妈妈……岁末年终,明星们的性丑闻又再度引发热议。社会观念在迅速变迁,上一代人颇为介怀的婚前性行为,这一代人即便不亲身实践,也大都表示理解,未婚女子去堕个胎也不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这种变化虽然迅速而广泛,不过除了媒体上的大肆讨论,总体上是缓和进行的。相形之下,上个世纪发生在欧美的类似变迁,就显得更加复
期刊
1980年10月,中央电视台鉴于首部外国引进电视剧《大西洋底的来客》的巨大成功,决定再播出一部美国电视剧——《加里森敢死队》。在经历了三十年的造神运动和“高大全”的英雄形象熏染后,《加里森敢死队》成为了中国第一个非政治因素的偶像,成为了那个时代一个无法回避的标识。  令这部电视剧被禁的一个原因是,大量刀具泛滥于中小学生中。受该剧的影响,一时间满校园里“飞刀又见飞刀”,还经常出现伤人事件。此时,山东
期刊
中国古代,对于人的排泄问题,其实很看重,“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农村的人,一粪一溺,都浪费不得,要肥自家的田。因此,无论马桶也罢,厕所也罢,总而言之最后都要沤了肥田,所谓“肥水不落外人田”,就是这个意思,如果出门来不及回家方便,粪便掉在别人家地里,无论如何都会有点懊悔,特别敬业的,往往会找个家什捧回来。  南方大一点的集镇,也有人建公厕,这种公厕,跟公益无关,属于私人的赢利事业,用来专门收集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