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倌儿刘四娃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neinhi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家屯生产队有两个大人物,一个是队长刘胜天,人头;一个是牛倌儿刘四娃,牲口头。
  刘四娃打小与牲口打交道,性子再烈的牲口,也禁不住他的三鞭子,一个个服服帖帖,老把式刘大头也服气。
  刘四娃使唤的是一头公牛,全队最烈,刘大头也怵。
  这头牛刚从外边弄回来的时候,才四个多月,养在生产队的牲口棚里。刘四娃稀罕,抽空就薅草喂牛,还常常把自己的窝头掰一半儿分给小牛吃。小牛通人性,别人来了,眼皮也不抬,刘四娃来了,哞儿哞儿乱叫。刘胜天开玩笑说:“四娃呀,你这哪是养牛,分明是养儿子呀!”刘四娃笑道:“你算说对了,小牛犊就是俺亲娃,谁要是欺负它,俺可不答应。”
  小牛快一岁了,刘胜天说该下地干活儿了,刘四娃舍不得,就和他吵了好几回。
  这天,刘胜天派刘大头去公社拉种子。刘大头平常使唤的是头骡子,犟得很,他见小牛在圈里拴着,心想,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趁小,脾气柔,好使唤,顺手了,就不赶骡子了。他去赶小牛,可小牛一见他来,低头就顶,把他顶了个狗啃屎。刘大头爬起来,拿鞭子狠劲儿抽,可越抽小牛越犟,折腾半天也没使唤动。
  正在这时,刘四娃来了,跳着脚骂刘大头。
  刘胜天听到吵吵,赶来劝道:“你吵吵个啥,养牲口不就是为了出力,要不养它干啥!”刘四娃不吵吵了,摸着小牛身上被打的一道道红印子,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
  刘胜天安慰道:“刘大头使唤不了,要不然你来赶车吧,跟着他去公社把种子拉来。”
  说来也怪,刘四娃只打了三鞭子,小牛就服服帖帖,让驾辕就驾辕,让拉车就拉车。
  去公社的路有四五里,刘大头要坐车,刘四娃把他骂了下来,让小牛拉着空车走。回的时候,小牛在前边拉,他在一边推,身上出的汗比牛还多。刘大头看了,又好气又好笑。
  牛长到一年多,膘肥体壮,拉起套来是真出活儿,只要刘四娃打三鞭子,就一个劲儿地跑,一天犁的地,比别人两天犁的还多。刘胜天给他每天记十五个工分,全队最高。
  刘大头眼红,找到刘胜天说:“老哥呀,给俺一天也记十五个工分吧。”刘胜天说:“要是你一天犁的地能赶上刘四娃,俺也给你记十五分,咋样?俺是队长,干啥事也得服众呀!”刘大头不服气,说:“那是刘四娃出的力吗?那是牛出的力。要不,你把我的骡子换他的牛吧,他照样比不过俺。”
  第二天,刘胜天就宣布俩人换牲口使唤。
  刘大头是刘胜天的亲叔伯兄弟,一拃没有四指近,刘四娃再不情愿也没办法。
  刘大头使唤牛确实不比刘四娃差,刘胜天也给他记十五个工分,得意的他都不知道自己姓啥叫啥了。
  一天,刘大头正在赶着牛犁地,突然一只大鸟在前边地上扑棱一下飞了起来,牛一下子惊了,挣脱牛套,像疯了似的,撅着尾巴乱跑,要是顶上谁,非死即伤。正在地里干活儿的社员,吓得一个比一个跑得快。刘大头发了怵,无论刘胜天骂啥,也不敢上前去攔。这时,刘四娃来了,不慌不忙拦在牛的前边,甩了一记响鞭,冲牛一指,厉声呵道:“畜牲,快站住!”牛就像被施了定身术,乖乖地停下来,一动不动,任凭刘四娃抽打。刘四娃也不多打,只打三鞭子,一鞭比一鞭狠,打一下,牛身子就颤抖一大会儿。
  后来,这头公牛又使过好几回性子,刘大头都驯服不了,说啥也不愿管了,又缠着刘胜天想和刘四娃换回骡子,好话说了一箩筐,刘胜天才答应下来。
  刘胜天硬着头皮找刘四娃,没想到,刚开个头,后边准备了一堆词还没用上,刘四娃就痛痛快快答应下来。
  其实,刘四娃早就盼着换回牛了,求之不得呢。
  第二年秋天,正赶上犁地,刘四娃却病倒了,刘胜天只好让刘大头去赶牛,没想到,牛犁地的时候又惊了,挣脱牛套跑了出去,一头扎进水坑里淹死了。
  刘四娃听到消息,大叫一声:“俺的牛娃呀!”就昏了过去,半晌才醒,一连几天,不吃不喝。
  刘胜天吩咐大队食堂的师傅把牛炖了,分给队员改善改善伙食,还特意让人给刘四娃送来双份。
  刘四娃看到送来的牛肉,一骨碌爬起来,三步并作两步到了食堂,把扔在院子里的牛骨头一根根全捡了回来,连着那碗牛肉一起,用席子裹了,在村东头的小树林里挖了个坑,把牛骨头埋了进去。
  埋的时候,刘四娃想哭,可一滴眼泪也没掉下来。
  刘四娃最后堆起一个坟头,又大又圆,还把赶牛的鞭子断成三截,插在坟前,犹如三根香——三根高香。
  从此以后,刘四娃再也没赶过牲口。
其他文献
三月柳条新发,三山,三水,三个玩偶。  玩偶前坐着三六,哆哆嗦嗦,左手三根手指,右手三根手指,加在一起一共六根;三六赤着双脚,左脚六根指头,右脚六根指头,加上手指,一共十八根。  十八是三六的年纪,左手一二三,右手一二三,加上脚趾,正好十八,一岁不多,一岁不少。  玩偶没有头,头被三六插在屁股上,一个屁股一个头,屁股好好的,头便好好的。头被屁股坐在地上,嘴唇挨着地面,舌头舔到苔藓,食道连接直肠,直
期刊
老人当了十五年兵。十五年里,老人从未开过一枪。有时队伍训练,连长说,放一枪吧!老人摆摆手,说,子弹怪金贵。那时老人还是小伙子,嘴角两个酒窝,胸前两坨肌肉。连长说万一打得就剩下你了,抱根枪总比抱根烧火棍强。老人说万一打得就剩我,抱根炮筒都没有用。  任谁说,都不听。  老人从不用枪。他是担架兵。  老人换过很多搭档。搭档在前,老人在后,搭档不顾一切往前冲,老人随着他的脚步,尽量把晃动和颠簸减到最小。
期刊
二小子给生产队放夜马已经有小半年了。二小子今年13岁,是个孤儿,父母早就没了。生产队为了照顾他,让他放夜马,因为这活比较轻松些,不用锄田抱垄,也一样挣到工分。  可是,最近二小子却说啥也不放马了,宁愿跟大伙儿一块儿上山割麦,哪怕挣半个人的工分也行。大家不知为何?便详细打听,这一问不要紧,二小子哇地哭起来,说他看到了鬼火。他说昨天晚上,他和往常一样,牵着队里的五匹马去地头树带上放,大概快到12点前后
期刊
宋柱人高马大,面庞白里透红,26岁了,还是光棍一条。原因只有一个,寡妇娘没能耐把那三间茅屋翻盖成青砖蓝瓦房。他是个麦秸火脾气,举凡同龄人娶妻或生子,就把眉头拧成笤帚疙瘩,还骂骂咧咧。有人说:“你竞选队长呗,有官衔了,就会有姑娘巴结你,何愁娶不到媳妇?”  这年底,又要依照惯例评议队长。现任队长如果达不到一半人赞成,就要被淘汰,竞选新队长。宋柱买了四盒“大前门”香烟,散发给大家,却白花钱,因为赞成老
期刊
同老张认识纯属偶然中的必然。  老张是学校门口卖煎饼的,一斤面,能出五十多张煎饼那种。  真奸商。  对此,我一直报以鄙夷。  认识老张之前,从不觉得此看法有错。笑话,错怎么可能在我。  一台车,一个人,一盏灯,散着橘黄色雾气的灯上裹挟着浓重的油渍,算作老张的全部家当。  生意不算太好,却也能熬过去。  日子嘛,总得一天天朝前奔。  以上皆为老张原话,话语中,常透出些许无奈,像他衣服上被油溅起的斑
期刊
陆少贤的祖上是清代道光年间的状元。陆状元曾官至巡查御史。陆状元系著名金石学家,他在任上时,去过陕西、山西、河南等多个地方,收集了几百块铜雀台等秦汉建筑的老砖古砖,运回了老家娄城,而后精选300块品相好的,请制砚师傅琢刻为砖砚,自题书斋为“三百砖砚斋”,这成了他一生最大的财产。陆状元驾鹤西去前有遗训:“子孙毋忘读书,后代务重勤廉!忘此违此,非我陸氏子孙也!”  一晃,两百多年过去了,陆氏子孙成了娄城
期刊
上午工作的间隙,有新闻推送闪进手机,林小爱看到了高云海来京签售的消息。图片上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列长长的读者队伍,高云海端坐在圆桌前,正低头签名,他发间的灰白格外刺眼,背影微微发福,已有了中年之态。  圆桌上的花瓶里插着一束鲜花,花香似乎满溢到屏幕之外,飘到了小爱的面前,小爱莞尔一笑,她的笑脸比花还要美。  昨晚在微信上高云海问小爱要不要来签售现场。小爱说要赶稿子,还是不去了。  下班了,同事们三三
期刊
小草嫩芽轻描淡写地抹在地头路边,炊烟暮霭似有若无飘在山腰房顶。羞红的夕阳已悄悄地躲到西山身后,不倦的小河还在尽情地跳舞唱歌。羊一群,马一帮,初春的黄昏骑在黄牛背上慢悠悠进村了。  “哎,你倒是说去,别老闷着不揭锅呀!”吃罢晚饭,儿子小宇到学校上晚自习去了,陈家媳妇又催开了男人。  “我寻思着说也白说,咱爸那老抠门儿,上回咱们说要买个新暖壶他都拦挡,这要一提买琴……”  “那一个暖壶将就着用也就罢了
期刊
前不久的一天,我在小城早年的朋友大卫·凯波恩从欧洲某国回来,他深深地拥抱我,用胡子扎我毛孔粗大而油腻的脸。大卫·凯波恩,这是他的外国名字,他本姓罗,同我交往的那些年,他写了不少朦胧诗,我一直用力地赞扬他,但我其实基本上没读懂。我有赞美别人的强迫症。  大卫十多年前出国,做服装设计师,发了财后加入他国国籍,我为此鄙视过他。大卫说,他在国外时常感觉内心荒凉,而今准备归国生活了。   我告诉大卫,这些年
期刊
他俩是在最糟糕不堪的境况下相遇的,他和它。  他是英国皇家空军二等兵,参加二战成为俘虏,被囚禁在遥远的苏门答腊岛。  它是血统高贵的指示犬,白色皮毛上带着棕色斑点,出生于上海英租界,曾是英国皇家海军炮艇上备受宠爱的吉祥物。  他和它,在战俘营相遇,他们没有说过“永远在一起”之类的话,却携手度过无数困厄,相伴终老。  他们被赶上日本人的战俘船,在苏门答腊岛沿海缓慢航行,囚室位于海面以下几米。大家挤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