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俨轩:一入蓝海,万象通泰

来源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g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朝着一定目标走去是‘志’,一鼓作气中途绝不停止是‘气’,两者合起来就是‘志气’。一切事业的成败都取决于此。”卡内基尝言。采访李俨轩的时候,记者能真切感受到这位年轻企业家的志存高远及进取不辍。
  实际上,单凭现在的规模,李俨轩旗下的河南万泰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泰机械”),还称不上中国振动设备行业的巨擘。但是,依照目前的发展势头,三五年以后,李俨轩及万泰机械绝对无人胆敢小觑。
  
  蓄势,“不务正业”
  走进万泰机械,正值秋雨连绵。丝丝缕缕细雨中,占地60多亩的新厂区显得格外清新惹眼。因为正在筹备即将举行的新厂区落成仪式,以及调试部分设施,所以李俨轩忙得脚打后脑勺。原本并不算冗长的采访,也被他此起彼伏的手机铃声打断,好不容易再次切入正题,又被一个出口订单客户的来访腰斩。时断时续的交谈中,记者试图聊听一个企业家成长的心路历程。
  真正的知慧是与生俱来的。跟中国很多企业家一样,李俨轩并没有读太多的书。1973年出生的他,不等念完高二就匆匆结束了自己的学业。鉴于当时“喇叭一响黄金万两”的大众认知,他选择了司机这个行当。就算过去了近20年,李俨轩至今依然记得,他正式端起“方向盘”这个饭碗是在1993年3月20日。
  那时候,他给一个做振动筛的老板开车。因为做人踏实守信,出道不久的他就赢得领导的赏识。尽管彼时的工资水平如今看起来也少得可怜,只有区区120元,但每月都能领到为突出员工设置的奖金:30元/月。一年后,领导安排他到企业的销售部上班,工种依然是开车。
  虽然,李俨轩仅仅是一个司机,但却让大家见识了什么叫“不务正业”。在完成正常的工作的同时,他积极参与到销售业务中去。比如,跟随业务员拜访客户,他往往先期打前站,把业务负责人的姓名、住址甚至爱好等详细信息打听得一清二楚后,再让业务员出马攻关。时间长了,李俨轩对市场的运作手段了然于胸,尽管他的身份依然是司机。到后来,跟随业务人员外出,他甚至可以由着业务员在宾馆睡大觉,而自己单枪匹马独立完成相关业务。也就是那8年的“不务正业”,他对振动设备行业有了初步认知。
  
  创业,在“说谎”后
  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的大江南北掀起一阵如火如荼的公路建设热潮。“拉土石方挣钱”的言论,极大刺激了李俨轩。反正是当司机,拉土石方跟开其他车有什么区别?
  1998年,身上仅有几千块钱的李俨轩,做出一个重大决定:买自卸车!靠着良好口碑筹措到的4万多元,他淘了两辆日本产的自卸车,在离家不远的高速工地上拉起了土石方。虽然当时的日子苦点累点,但收入还是相当可观的。与此同时,他还跟朋友做起了承建当地中小企业污水处理池的工程。
  3年多的时间,他还了借款,还买了房子。虽然这称不上他的第一桶金,但也算是生意场上的另一番磨炼。
  2002年,在一朋友的劝说下,李俨轩再一次回到振动设备行业。尽管他开车的技术依然灵光,但这一次做的却是销售工作。那时的他,早已不再是初涉世事的毛头小伙,而是经过社会磨砺的“老江湖”了。
  与生俱来的善良与真诚,让他赢得更多客户的心,也为他争取到相当丰厚的订单。不过,李俨轩却没能高兴起来。或许是因为管理及其他原因吧,产品的故障频出及订单的延迟到货,让客户大为光火。他不得不出任“救火队长”,凭借个人魅力,来回游走于用货单位的各个部门这间,以求得他们的谅解。一次可以,两次可以,次数多了,连他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最夸张的一次,接单半年,厂里竟然忘记生产。当客户问起时,不知实情的李俨轩信心满满,“快了,马上就到货”。后来,客户直接把电话打到厂里……客户反应可想而知。就是从那时起,李俨轩决定另起炉灶。
  
  起点,借船出海
  大大小小百余家振动设备企业,为新乡这个并不出众的中部地级市,赢得中国振动设备之都的名头。但是,梳理一下这些企业当家人的背景,都有一个相当雷同的轨迹:为某企业打拼,吃透行业后另立山头,唯一不同的就是各自跳槽的原因及时机。
  李俨轩也不例外。当“谎言”被戳穿后,另立门户成了李俨轩唯一的选择。李俨轩说,创业全是逼出来的。然而,从一个打工者向老板的转变,并不那么容易。
  经过一段时间筹备,他的企业终于开张了。那一年是2007年。其实,当时李俨轩的厂子确实有点寒酸:300多平米的厂房是2万元/年租的,设备是8000元钱淘的二手货,连上自己不过11个人,技术顾问也是顾上就问顾不上就不问的临时客串演员。甚至启动资金都是靠着为人实在的招牌借来的。说到此处,李俨轩竟然自己笑了起来。
  也就是这么个“十几个人来七八条枪”的企业,在叮叮当当中开张了。别看当时企业是“作坊”级的,志在打造行业航母的李俨轩却定了条铁的规矩:选国标材料,造过硬产品。
  至今李俨轩仍清楚地记得,当第一台产品买出去时,他是多么激动,“终于可以拿自己的产品满足客户需求了,不用再为生产的时间犯愁了,产品质量也有保证了。虽然企业小点,但必竟是自己的事业”。而当年800多万元的销售额也让万泰机械一炮打响。
  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当万泰机械走出第一步后,接下的路便显得极为宽广。除了2009年因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年份外,企业销售额每年都以100%的速度攀升。这也让初为老板的李俨轩相当高兴。然而,通向成功的道路绝对不是一帆风顺的。
  
  蓝海,只因困顿
  采访万泰机械的时候,李俨轩告诉记者,他目前拥有左膀右臂:一位是负责生产的徐总,一位是打理销售的孙总。正是因为有了这两员大将的辅佐,他的精力才得以放在企业更大的目标上。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2008年,万泰机械投产一年,兵不强马也不壮,为未来计,李俨轩决定招兵买马。孙新铭就是在那个时候被李俨轩力邀进厂,进而登台拜将。在李俨轩看来,在振动设备行业摸爬滚打近20年的孙新铭就是一座宝藏,遇良将绝无交臂失之的道理。而孙新铭则是看中了李俨轩的真诚及勇于尝试新技术。孙新铭说,在他印象里,老板多次尝试新技术,尽管失败的多成功的少,但就这股子劲头,圈中少见。
  2010年,当万泰机械半年的销量超过2009年全年的总额时,李俨轩终于吃不消了。他感觉到,整个企业哪儿都是问题,哪儿都需要盯紧。自己虽然是老板,也曾在生意场上打拼多年,但掌控这么一个飞速发展的企业,原来的知识储备显然无法面对。头痛,只有头痛,无法排解的头痛。那段时间也成为他创业以来最受煎熬的日子。
  “小成功靠智慧,大成功靠团队。”当认识到这一点时,李俨轩也准备从“‘县大队’向‘独立团’”转变了。他首先做的就是遍撒英雄帖,诚邀业界高人。也正是那个时候,在朋友的推荐下,“左膀”徐亮入了李俨轩的法眼。据说,两位从相见到最终成功牵手,李俨轩做了很多工作。而这种真诚,也深为徐所折服:“我选择老板的原因也很简单,这跟找对象一样,一要看老板是否重视人才,二是企业是否有前途。老板的为人,你今天也看到了,企业前景,你看看新建的厂房就能知道。”或许,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李俨轩事业初创之时的20多名弟兄,至今依然不离不弃。
  随着企业团队的升级,企业的发展便驶入快车道。
  在当地振动设备行业内,实在有点乱:眼下尚在A处拿焊枪的人,或许一顿饭的工夫就成了B处看图纸的;你某个产品今天卖得好,说不定明天图纸就到了所有同行的手里;这家上午拉了大个客户,保不齐下午就被“截和”到别处了……大家都在血染的红海中死掐,拼价格,不拼服务、质量、技术创新。
  李俨轩显然不愿混迹在红海中。
  
  成功?才刚上路
  凭心而论,仅从万泰机械目前的规模来看,李俨轩还称不上行业翘楚。但是,在中国振动设备行业,尤其是在“振动之都”的新乡,若以技术创新程度及市场占有率来考量,还真没什么霸主。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上天留给李俨轩的绝佳机会。
  “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李俨轩说他必须进入行业蓝海。
  第一,投资数千万元,建成目前这个占地60多亩的新厂区,以满足新的发展目标的实现。
  第二,花巨资按照3丝的精度标准引进国内的数控加工设备。所有产品均按标准精度设计,就算图纸泄露,没有这种设备,也无法生产出来合格产品。提高产备精度,以迎合未来国家对煤企的集团化整合及钢铁行业的集团化整合而带来的技术上的升级需求,让高品质产品成为超大型企业的首选。
  第三,跟诸如东北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合作,不断提高产品的更新速度及科技含量,以品质及高科技赢得市场。
  第四,包括企业高层在内的全体员工的企业管理培训。提升团队素质,决战未来市场。
  李俨轩告诉记者,虽然目前企业的产品组合仍处于高精尖的少、大路货多的状况,但这种情况即刻就将得改善。他的目标是5年内上市,10年内建成自己的工业园区。
  据说,李俨轩笃信佛教,至于从什么时间开始的不太清楚。正是因为心存善念,所以他的表情永远那么平和,接人待物始终那么谦恭,更见不得周遭的世间苦厄。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时,在外地出差的他,安排财务人员从公司当时仅有的6万元现金中拿出一半支援灾区,并组织员工捐款3000多元。2009年,他带领七八名员工,到当地福利院做了两天义工,并带去几千元的礼物。新2010年玉树地震时,他捐款6万元。两个月前,他还拿出一万元对贫困学生进行一对一资助……已是新乡县工商联副主席的李俨轩,为当地企业家做慈善树立了榜样。
  采访结束,李俨轩驾车送别。路上,他说他想让108路公交车将终点设厂子门口,然后把厂区的一角开辟成自行车棚,让周边群众免费使用,方便他们乘坐公交车。还有,司机吃饭和临时休息厂里也都给解决了……正当我们念叨时,大伙发现108路公交车就停在路旁,司机恰好也在,李俨轩索性将车打着双闪停在路当中,一个人穿过细雨,走了过去……(编辑/阿笨)
其他文献
10年前,郑亚旗被父亲郑渊洁毫不留情地“轰出家门”,自谋生路;10年后,郑亚旗成了郑渊洁的老板,包装郑渊洁、策划郑渊洁。虽然父子俩的地位颠倒了过来,但郑亚旗却很坦荡:“我人生最大的捷径,就是生在了郑渊洁家,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不同的是,我走了捷径,却又将捷径开辟成了阳关大道。”    老爸郑渊洁“靠不住”  10岁那年,郑亚旗从小学“肄业”后,被父亲郑渊洁带回家,上起了“私塾”。在家里,郑渊洁特许
期刊
他曾是全校倒数第一的“富二代”,今天影视、养鸡双丰收,实属罕见。除了跳跃的思、维和认定的痴迷,那场家庭的变故算是给刘波补上了重要的人生一课。    打小超级没正形  刘波,1983年出生在山东聊城市刘村。上世纪90年代初,他家就有千头猪场,资产过百万元,是典型的村中富二代。  这小子,打小就跟别人不一样。从他有记忆起,学习一直很稳定,一直倒数第一,连他的老师都说:“刘波,你是个旷世奇才,我再教十年
期刊
一个大雾的清晨,曹德旺坐在福耀玻璃总部的办公室里。办公室的巨大反衬得他人有些小,而且比照片上更显苍老,毕竟65岁了。但仍矍铄,有时平和的双目倏然张开,威严得有些慑人。这位享誉已久的“玻璃大王”如今再次黄袍加身。最近几年,在各大报章,“慈善大王”四字常被用以缀在曹德旺的名字之前。  “去年我捐了10个亿,他们都给我花出去了。”说这话时,曹德旺的表情颇为欣慰。2010年,曹德旺及其子曹晖的捐款高达10
期刊
薛荣,一个很普通的名字,普通得就像她的人一样。然而,在百度里输入“薛荣”两个字,关于她的信息便一下如潮水般涌现:“优雅手模”,发长一米五、接过多个洗发水广告、爱穿旗袍的“优雅女人”,无数孤儿和残疾人的“薛妈妈”,河南省十大女杰、全国巾帼建功标兵……  15年前,她白手起家创立了郑州第一家保洁公司。如今,她麾下公司的业务已经做到全国27个省市,成为业内规模最大的一家。薛荣的创业故事,已经成为一个传奇
期刊
三十年前,我刚到纽约的时候,治安很不好,朋友瞪大眼睛警告我:“如果你在巷子里被抢了,千万别喊‘救命’,更别喊‘有人抢劫啊’,因为你这么一喊,原先两边亮着灯的窗子,就会一下全黑了。相反地,如果你喊‘失火了!失火了’,原先黑的窗子,一下子全亮了,大家都会打开窗子或跑出来看哪里失火,你就得救了!”  “引起注意”是非常重要的沟通技巧。  戏曲演出便是个好例子。  为什么开演之前要敲打锣鼓点,一闹就闹上一
期刊
收集,是“地沟油”产业链的最上端,据行业内人士称,北京是“地沟油”最大的市场,也拥有“品质”最好的“地沟油”。  正因为如此,“地沟油”行业的“祖师爷”也起家于北京。国内淘得第一勺“地沟油”的“创业者”人称“大徐”,他在“地沟油”行业有着相当高的威望。    “地沟油”行业“创始人”  “大徐”的真名叫徐扣喜,是江苏泰州人。上世纪80年代,北京还没有什么淘“地沟油”的人。当时物质匮乏,肥肉都会被用
期刊
因为患有先天性脑瘫病,王明东动作有些不协调,干活很吃力,别人一个小时的活,他要干仨小时,为此他从小就被很多村民同情。  可是,在2008年,王明东20岁的时候,他却在当地建起了规模最大的生态养鸡场,还带动300多农户一起致富。    苦命男孩誓言活出尊严   王明东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出生时,因大脑缺氧造成脑瘫。直到6岁时,王明东才能够勉强自己走路。他很想上学,可是走路却成了他最大的障碍。王
期刊
“买家电到国美”,伴随着1991年这则《北京晚报》中缝广告,家电连锁店逐渐替代百货成为了人们买家电的新去处。家电连锁此后逐渐成为连锁业集中度最高的行业。     雏形初显  家电连锁崛起于家电供不应求,毛利奇高的时期。在当时那个卖方市场背景下,很多商家在抬高售价、以图厚利,而家电连锁却靠“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得以迅速壮大。   靠薄利多销起家的北京国美在1994年创新了供销模式,脱离中间商,与上游
期刊
“玩微博、屯粉丝,创造个人知名度,扩大品牌影响力!粉丝数(听众人数)=影响力=人脉=人民币……”国内某知名购物网站上,“刷粉丝”广告铺天盖地。  微博时代,男女老少都在发微博,分享信息。同事、同学、亲朋好友互相关注成为对方的“粉丝”,“粉丝”数量越多,似乎意味着影响力越大。这一背景下,一种另类职业“刷粉师”便应运而生。  据一家营销公司调查显示,微博群体趋于高学历化、年轻化,有60%的微博用户承认
期刊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掌门人”——唐若昕,曾被视为中国保险业第一代“元老”,却滥用职权,造成两亿巨额资产无法收回,又利用职权收受巨额贿赂。56岁的时候,命运发生急转,他将在牢狱中度过14年漫长的改造生涯。    名门之后,  不惑之年即成“保险业巨子”  唐若昕出生于1955年,是著名鲁迅研究专家唐某的小儿子。  也许是名门之后的背景使得唐若昕的人生从一开始就顺风顺水。1974年,唐若昕到平谷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