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古人来数数

来源 :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ir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蒙读物《三字经》中有“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读到这里,不知道你是否有疑惑:古人数数,从一数到万这么快就数到了!那么,古人识数吗?
  《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解释为“多个”,不能指具体的数字。
  另外在我们的成语中有许多数字组合:九五之尊、三教九流、不三不四、七上八下……这些数字的组合是胡乱编排的吗?
  今天,就让我们来说说数字背后的故事,解开几个数字编码的奥秘。
  “三”为什么泛指“多”
  《三字经》里说:“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从这句我们能看出,中国古代将自然运行与人们的礼仪文化、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人是万物之灵,与天地合为“三才”。天有三光,人有三纲,自然有了运行的法则,社会也就有了礼法伦常。
  这里的“三”是确指,但是“三”还有另一层含义——泛指多数。究其缘由,来自一部很玄妙的书《道德经》。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liáo)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dài),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qiǎng)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以上这两段文字都出自《道德经》。《道德经》相传是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所作。我们要了解汉字中“一”“二”和“三”到底有什么内在含义,可以从这段文字中找到答案。
  何为“一”?“一”就是《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的那个“道”(自然运行的法则)。它确实存在,而且在天地诞生之前就存在了,一直按照自己的规律在运转,但我们却看不见它,而且还没办法给它命名。这的确很玄妙!
  有了这个“一”,才会有“二”。“二”是什么?“万物负阴而抱阳”,阴阳是自然界里既对立又融合的两个元素。有了阴阳才能有“三”,三就是“天、地、人”。有了“三”才能化育万物。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三”代表多数,而且是无限多!
  “五”是最活跃的数字
  “五”的确可以称得上是古代数字里的活跃分子。万物运动不息都是因为这个“五”。在甲骨文字中,“五”的上下两横代表着天和地,中间的两笔代表着天和地的交错。东汉许慎在《说文》中说:“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正是因为天和地的交错运行,才有了自然万物的生生不息。
  汉语中,很多文化名词都是用“五”来归类的。运有五行,食有五谷,乐有五音,山有五岳,人有五脏,地有五方……
  我们来说说五行——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相生相克,无处不在。在我国古代,大到一个朝代的建立、都城的选定,小到给孩子取名,都与五行有关。
  因为我早听到闰(rùn)土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闰月生的,五行(xíng)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
  这是鲁迅小说《故乡》里的一段文字。“我”儿时的玩伴,因为五行缺土,所以名字中就要带一个土字。这是小说人物,现实中,鲁迅儿时的玩伴名叫章运水,因为五行缺水,所以名字带一个水字。
  《尚书大传》有云:“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也;是为人用。”
  自然界中这五种物体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五种物体又相生相克。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这是相克;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这是相生。五行的运转又推演出了“五星”“五方”……
  自然万物就是在“五”的推动下,春去秋来,寒来暑往,周而复始。
  “九”是阳数中最大的
  若你问数学老师,哪个数最大?老师估计不好回答,因为数字是无限的。可是在中国文化中,有一个数字代表着无限大,那就是“九”。九的本意就是“久”,取长久之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再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jiù)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kàng)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這段文字出自《周易》。《周易》里,组成卦象的长短横道称为“爻”(yáo),即“—”和“- -”,“—”是阳爻,“- -”是阴爻。阳爻称之为“九”,代表着最大。
  “九”代表最大,因而古人用“九天”来形容宇宙之浩渺;用“九曲”来形容黄河的蜿蜒曲折;用“九五”来形容皇权的尊贵;用“九泉”来形容地狱之深……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诗经·小雅·鹤鸣》)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白居易《长恨歌》)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
  凡是形容高远的极限时,古人都习惯于用“九”这个数字。
  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继续去探寻数字的奥秘,比如“六”“十”“十二”等。每个数字的背后,都有着不寻常的寓意。
  在中国汉字文化里,数字从诞生之日起,就不仅仅是一个数学符号,它还有着很多文化内涵。而这些内涵的背后,代表着中国古人对自然与人生的认识,更传递着一种民族文化生生不息、自立自强的精神。
  你能说出五个有“九”字的成语吗?
其他文献
《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读物,到现在,每当捧起它,我还是爱不释手。这部作品之所以能打动人心,我想最重要的原因是它表现出了人性中最纯净的情感。小豆豆的童真童趣,小林校長的大爱之心都感人至深。  小豆豆是幸运的,因调皮被退学后来到了巴学园,遇见了小林老师这样富有爱心、童心、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好校长,在巴学园度过了最美好的童年。  在巴学园里,在小林校长的引领和要求下,所有的孩子都学会
期刊
小狐狸阿权是个可爱又讨厌的熊孩子,不管黑夜白昼,它都会到村子里去捣蛋调皮:挖人家的白薯,烧人家的菜籽,把串好的辣椒一个个拔下来……这一次它闯了大祸,它把兵十捞的鱼都放跑了,结果,兵十的母亲到死也没有吃到鱼。小狐狸为了弥补错误,偷偷地给兵十送栗子和松蘑。有一次,它被兵十发现了,兵十以为它又要捣蛋,便拿起了冲绳槍,阿权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一提到狐狸,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偷鸡摸狗”“奸诈贪婪”等词语
期刊
公元581年隋朝建立,589年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开启了289年的大唐王朝。承前启后的短短38年,隋,这个迅速强大、迅速灭亡的大一统王朝,虽来不及在文学史上留下光辉灿烂的印记,却也能在南北文风的交流和融合上做出贡献。  “炀”,是李渊给杨广加的恶谥。谥法中关于“炀”的解释是“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好大殆政曰炀,薄情寡
期刊
《鲁滨孙漂流记》我想大家都看过。在鲁滨孙这位主人公身上,我真的收获了许多许多——  有梦就追。书的开头几章,作者都在写鲁滨孙出海做生意,这是鲁滨孙从小就有的梦想。他也多次放弃过,可都是“三分钟的热度”,前脚才说要放弃,后脚又抛之脑后了。也许他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追梦者”吧,我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换个角度说,这也是一种好品质。有些人是有一个“英雄梦”,但他们总是畏手畏脚,不
期刊
我爱我的机器人生涯,它是我理性现实的左岸;我也爱我的诗情画意的诗词世界,它是我柔软感性的右岸。  ——陈更  赏心乐事,千里逢迎。  良辰美景,胜友高朋。  花开四季,所为何来?  刘郎四顾,诗心犹在。  陈更,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连续四年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的选手。这位诗词知识渊博的北大博士生,凭借温婉的才女形象、良好的心理素质、丰富的比赛经验和稳定的临场发挥,夺得《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的总冠军。
期刊
当第一朵桂花飘落  一个安静的夜晚就来临了  仿佛一口永远不会发光的深井  这个夜晚封闭了所有声音  风没有轻吻野花  泉水没有敲击岸石  被月亮突现的光芒吓到的鸟儿  在離开枝桠时  也没有发出一丝可闻的振翅声  桂花还在飘落,越落越多  记忆却像年久的水墨画  在此刻晕开,褪色,直至淡去  然后,桂花渐渐入画  一点,一片  掩盖了那卷发黄的纸  也溢满了这夜晚的春山  你知道这首现代诗改编自
期刊
书虫:嗨,各位,都认识我吧?一只疯狂钻书的虫!因为我爬过四大名著,游过世界经典,遛过童话寓言,蹚过散文小说……所以我经纶满腹、学富五车、博古通今……近视整整一千度,我骄傲!  经纪人小樱:好了,好了!知道你要开讲,赶紧入题,要不读者都走光了……  【读前花絮】  小樱(一脸憧憬):真想去某个未开发过的小岛上探险一次,一定很有趣!  虫子(翻个白眼):你以为你是鲁滨孙?  小樱(若有所思):对哦,或
期刊
孩子们听到我布置的作业——让家长做孩子们出的试卷,欣喜若狂!终于可以出口气,一解平日里的满腹委屈了。  然而欣喜过后,孩子们的问题也接踵而至:“他们不会写怎么办?”“他们写错了怎么办?”“作文要不要写?”还有同学义愤填膺地表示,家长平常责怪得轻松,不知考高分的不易。最终,我们把这场活动定义为亲子活动。“说是亲子,家长就同意吗?”看着孩子们面面相觑的表情,我赶紧传授一二。  “孩子们,父母最重视的人
期刊
炮火隆隆的革命年代,多少人为了党和国家前赴后继,牢牢捍卫着自己心中那份最炽热的忠诚。新时代,红旗招展,我们沐浴着幸福前行。那些为创造新时代而奉献过的人,那些让红旗更加鲜艳的事,值得我们牢牢铭记!  本期,“红星讲解员”小鱼儿将和你们一起,拭去时光的尘埃,走进少先队的历史,重寻榜样的力量,让曾经的“少先队员”们在新时代的阳光下,再次熠熠生辉!  星光小子:王二小  说起王二小,同学们一定都不陌生。我
期刊
编者按:1949年11月27日,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对囚禁在白公馆、渣滓洞等监狱的革命者进行了大规模屠杀,包括江姐在内的200多名共产党人被残忍杀害。牺牲前,江姐在狱中用筷子磨成竹签作笔,用棉花灰作墨,写下了这封托孤遗书。  竹安弟:  友人告知我你的近況,我感到非常难受。幺姐及两个孩子给你的负担的确是太重了,尤其是现在的物价情况下,以你仅有的收入,不知把你拖累成什么样子。除了伤心而外,就只有恨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