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切块拼接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1982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明切块拼接法的具体做法,以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春》教学为例,阐述切块拼接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并对教学进行总结,认为这样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表现欲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让学生的学习兴奋情绪得以持续,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切块拼接法 初中语文 《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3-0084-03
  切块拼接法的具体的做法是:将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分成N人组合而成的M个小组,把一篇课文的学习任务切割成F块,每个小组成员分到一个学习块,每个小组成员对学习块内的学习任务进行自主预习。在课堂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环节中,由不同小组中分到同一学习块任务的学生组成临时“专家组”,共同讨论研究完成学习块任务。最后临时“专家组”的学生分散回到自己原来的小组,按照组内的汇报顺序将自己在临时“专家组”所学到的学习块任务内容叙述给其他的组员。切块拼接法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提升学生的非智力品质,得到各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它现在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界比较关注的教学策略之一,也有许多教师把它成功地应用到各学科的教学中。
  为了把它广泛地应用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将班级授课法与切块拼接法相结合,进行教学实践探索。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春》这篇写景抒情散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盼春、绘春、赞春,其中,绘春部分可分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个并列的小部分,适合运用切块拼接法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一、运用切块拼接法教学《春》实录
  (一)课前准备
  教师首先给每名学生布置预习任务:预习课文、给生字注音、朗诵课文、罗列出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推荐学生阅读相关教辅资料,如《课堂直播》《新教材完全解读》等,以便解決在预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随后,教师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把学生分为八个小组,让同一个小组的学生坐在一起,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确定组名并对每名组员进行编号,组长明确每一名组员的职责。
  接着,教师把学习任务切割成五个小块,根据课文知识点和考点、学生预习时罗列的问题,设计学习块任务的内容,并把学习块任务分给组员再次学习。
  (二)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让大家猜一个字谜。等得三日人方归,二人有缘终相会。(打一个季节名)
  生:春天。
  师:同学们很聪明!是的,这个谜底就是“春天”。“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季节,无数文人墨客都为春天的美而倾倒,他们吟唱了无数篇优美的春之诗文。今天,就让我们跟着朱自清先生走进他的写景抒情散文《春》。
  师: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春天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我们在享受春之诗情画意的同时,探求朱自清先生是如何用他的妙笔为我们描绘美丽的春景吧。
  (三)检查预习
  1.字音辨读;
  2.字形辨识;
  3.词语解释;
  4.作者简介。
  (四)朗读课文
  1.朗读课文的要求:朗读的语速是缓慢的,朗读的语气是轻柔的,朗读的感情基调是充满喜悦和希望的;
  2.听读课文:听录音,注意听朗读的语气、语速、语调、重音、停顿,认真体会文中的诗情画意;
  3.多角度朗读课文:男女生个人朗读,男女生集体朗读,个人接力朗读,全班齐读,力求熟读成诵。
  (五)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以求把握内容、厘清思路。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作者用生动的笔触描写了春天来到人间美丽动人、欣欣向荣的景象)
  2.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怎样划分?
  [课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盼春。描写作者对春天的盼望和喜悦的心情。第二部分(2~7),绘春。细致描绘春天美丽动人的图画。第三部分(8~10),颂春。运用三个比喻赞美春天,写出了春天新、美、力的特点]
  3.课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之图?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具体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五幅图画,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激励人们抓紧美好的春光勤奋工作,建设美好的家园)
  (六)精段赏析——“专家组”合作学习
  分得学习块任务相同的各小组组员组成临时“专家组”共同研究赏析精彩段落,完成学习任务。
  1.学习块任务一:赏析“春草图”
  (1)第3段从什么角度描写春草?
  (2)品析“钻”字的表达效果,“偷偷地”是什么意思?
  (3)体会“嫩嫩的”“绿绿的”和“嫩的”“绿的”有什么不同?
  (4)体会“一大片一大片”给人的感觉。
  (5)作者写人们在草地上游玩活动,这和春草有什么关系?
  明确:(1)第1句是从“点”上描绘;第2句是从“面”上描绘;第3句从侧面写春草带给人的兴奋;第4句是从触觉的角度表现春草的可爱。(2)“钻”写出春草破土而出的力量,表现春草旺盛的生命力。这里的“偷偷地”是悄悄的、不知不觉的意思。(3)“嫩嫩的”“绿绿的”运用叠词,表现了春草清新可爱的特点。(4)感受到春草旺盛的长势和勃勃的生机。(5)侧面写出春草带给人们的兴奋和幸福。
  2.学习块任务二:赏析“春花图”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春花的?
  (2)赏析“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赶趟儿”的表达效果。   (3)“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的顺序能否颠倒?
  (4)作者如何写“树上”的花?
  (5)“闹”改为“飞”好不好?为什么?
  (6)写蜜蜂和蝴蝶有何作用?
  (7)“遍地”和“杂样儿”从什么角度写野花?
  (8)“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的”有何妙处?
  明确:(1)作者是按“树上”“花下”“遍地”从高到低描写春花的。(2)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百花争春、百花争艳的美丽情景。(3)不能颠倒。因为与上文对应。(4)先写花朵多、花色艳,再写花味甜,引人遐想,令人心醉。(5)不好。因为“闹”写出嗡嗡声响的情态和喧闹沸腾的景象;用“飞”字,就不能表现嗡嗡的声响和喧闹的景象。(6)写蜜蜂和蝴蝶是侧面表现花多、花艳、花甜。(7)“遍地”写出野花多,“杂样儿”写出野花种类丰富。(8)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描绘在阳光下、在微风中野花闪闪烁烁、摇摇摆摆、逗人喜欢的样子。
  3.学习块任务三:赏析“春风图”
  (1)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写春风的?
  (2)引用诗句写春风有何作用?
  (3)“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句话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4)作者如何写出春风的味道?
  明确:(1)作者从触觉、嗅觉、听觉三个角度来写春风。(2)写出了春风的温暖、柔和。(3)给人母亲般的温暖和柔情。(4)作者用泥土的气息、青草的味道和花朵的香味来写出春天的味道。
  4.学习块任务四:赏析“春雨图”
  (1)品析“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的表达效果。
  (2)说出“斜”“织”“全”“笼”所表达的意思。
  (3)“绿得发亮”“青得逼你的眼”表达什么意思?
  (4)为什么不把“傍晚时分”这一句放到段落最后?
  (5)体会“静默”二字所表现的境界。
  明确:(1)“牛毛”的特点是细密,“花针”的特点是闪亮,“细丝”的特点是轻柔。这三个比喻表现了春雨细密、闪亮、轻柔的特点。(2)“斜”字写出了春风的轻柔,“织”字照应了“像细丝”,“全”写出范围的广大,“笼”写出了“薄烟”的状态。(3)展现雨后树叶、小草色彩鲜艳。(4)因为傍晚的“黄晕”是描写颜色,与上文的“绿”“青”连接。(5)用拟人手法生动传神地写出春雨中“草屋”的静态美。
  5.学习块任务五:赏析“迎春图”
  (1)“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少少”表达什么意思?
  (2)“也赶趟儿似的”中的“也”有何用意?“赶趟儿”是什么意思?
  (3)“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换成“舒活筋骨,抖擞精神”好不好?
  (4)“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句有什么含义?
  明确:(1)“城里乡下”表示范围广,“家家户户”表示人数多,“老老少少”表示年龄跨度大。(2)“也”字体现此处照应前文之意,此处的“赶趟儿”是写人在争春。(3)前面一句运用叠词,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感,后一句读起来比较平淡。(4)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时光,一年的计划要在春天完成。意思是说做事要早谋划、早打算。人的一生最美的是青少年时代,青少年应立志谋划未来,珍惜时间,勤奋学习,将来才能实现理想,才能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七)小组汇报
  临时“专家组”成员完成学习块任务后回到原来的小组,向其他组员阐述自己所学到的内容。临时“专家组”成员讲解阐述的时候,其他的组员认真倾听做好笔记,有问题可以随时向“专家组”成员提问,“专家组”成员有责任、有义务耐心地答疑解惑。教师在各小组之间巡逻,及时发现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因势利导,解决问题,维护课堂秩序。
  (八)测试奖励
  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主要是通过测试展现出来的。教师或学生根据五块知识点内容出测试题,测试卡或测试卷的批改可以是小组互批,也可以由教师评判。教师根据各小组的课堂表现、互评结果以及各小组测试成绩,对成绩前三名的小组颁发奖励。
  (九)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着朱自清先生走进了美丽的春天,老师又把学习《春》这篇课文的任務像切蛋糕一样分给大家,逐个击破。《春》之蛋糕,味道美不美呀?
  生:很美,美极了!
  师:作者为什么将春天描写得如此美丽呢?首先是作者热爱生活,关注自然,其次细致观察生活,有感而发,运用恰当或美丽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表达出来。
  师:同学们,热情、勤奋、追求、创造是我们青少年应有的标签,我们要热爱、珍惜人生的美好春天,鼓足干劲,力争上进,千万不要“雄心万丈,躺在床上”。
  二、课后总结——切块拼接法的意义
  这节课主要运用切块拼接法进行教学,因为课前做了精心的准备,所以整节课教学过程自然流畅。这种“兵教兵、兵问兵、兵答兵、兵练兵”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模式,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学效果良好。笔者认为切块拼接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每名学生只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习块任务,才能在临时“专家组”里解说自己的理解或观点,所以几乎每名学生在课前都自觉主动地预习课文、认真思考,主动建构认知,完成自己的学习块任务,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得到建立。
  临时“专家组”成员为了在回到原小组后把自己的块任务内容清楚明白且生动地解说、传授给本组的同学,在“专家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讨论热烈,“专家”们认真做笔记,生怕遗漏某个知识点,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学习专注力得到培养。
  (二)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因为每名学生都要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点解说、传授给本组的同学,所以每名学生在课堂上都要表现自己:表现自己的语言文字组织能力,表现自己对问题的解决能力,表现自己的语文思维能力,表现自己的解说能力,展现自己掌握学习块任务的状况,等等,以得到其他同学的认可和重视,甚至是赞赏。   (三)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临时“专家组”共同研究赏析精彩段落环节,有的学生赏析能力强,有的学生赏析能力弱,能力强的学生耐心地给能力弱的学生解释知识建构的来龙去脉,能力弱的学生虚心倾听,崇敬强者,这种“以强补弱、以弱服强”的模式一旦形成,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合作技能就会得到发展,同时逐步培养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认识和学习他人的能力。
  (四)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在“专家组”学习环节,每名学生都用心讨论、专心学习,努力完成学习块任务,以便更好地向本组同学汇报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让本组同学更好地掌握知识,以便在测试中让本组取得更好的成绩。在“小组汇报”学习环节,每名学生都认真倾听本组同学的汇报,以便在测试中让本组取得好成绩。
  (五)让学生的兴奋情绪能够持续
  “专家组”学习和“小组汇报”环节,不同于以往的传统课堂形式,它新颖的组合形式,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的学习状态。强烈的责任感使学生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讨论每一个细节问题,课堂气氛活跃,生生互动的兴奋状态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切块拼接法作为一种得到各国教师青睐的教学策略,是有着深厚而宽广的理论基础支撑的。认知精制理论认为“在合作活动中,受益最大的是那些给他人做详细解释工作的学生”,切块拼接法中的“专家组”“小组汇报”环节正好契合这一个理论要点。发展理论认为“教学创造的最近发展区不仅体现在教师的教学之中,同样也体现在与较强同伴的合作之中”,在切块拼接法中的“专家组”学习讨论环节,能力强的学生起到“类似教师的社会性榜样和指导作用,而且更容易创设有利于認知成长的‘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能力强的学生把能力弱的学生引领进“最近发展区”,从而让更多的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凝聚力理论认为“小组建设、小组评议及任务的专门化,不但可以使小组成员协调工作,而且还使全班作为一个整体发挥功能”。在切块拼接法中,学生的学习任务通过切块分配,让学生的学习任务专门化,以便学生对知识点研究更深入、更透彻。在“小组汇报”环节中,小组成员协调工作,小组整体功能得到发挥,从而使得全班的整体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动机理论认为“小组成员之间的‘休戚相关’‘荣辱与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关系是动机激发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学工学理论认为“奖励结构是合作教学赖以提高学业成绩的最为关键的因素”。在切块拼接法中设计“测试奖励”环节,能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完成任务、提高成绩的欲望。群体动力理论认为“群体合作分组结构应该成为课堂组织形式的主要特征,只有这种结构才能起到促进学生群体积极相互作用的效用,改善课堂的整体效益”。切块拼接法中的“专家组”“小组汇报”环节就是促进学生之间积极相互作用,从而改善课堂的整体效益的有效途径。
  笔者认为,语文教师要丰厚自己的教学理论,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简介】莫丁蓉(1968— ),女,壮族,广西环江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责编 秦越霞)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针对中小学衔接普遍存在的问题,论述中小学衔接课程建构的实践经验,建议教师将中小学衔接课程分为建构课堂育习惯、参观实践悟衔接、课程引领促发展三大板块进行实施,以期学生更快地适应角色转换。  【关键词】中小学衔接 课程 实施经验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3-0050-04  说起“中小学衔接”,大众的普遍认知和做法便是让小学毕业生
期刊
【摘要】本文以《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实践为例,围绕探寻积的变化规律这个问题,提出聚焦真问题、提出真猜想、经历真探究的教学策略,以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渗透数学思想。  【关键词】《积的变化规律》 数学思想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3-0080-02  《积的变化规律》是乘法计算中自然存在的规律
期刊
【摘要】本文以《穷人》教学为例,针对长课文内容多、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有效的教学切入点等问题,论述抓文体特点进行长文短教的教学策略,通过关注文本的情节描写、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描写等,梳理文本结构及特点,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文体特点 长文短教 《穷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3-0073-02  统编版语
期刊
【摘要】本文以《我们的食物安全吗》教学为例,论述科学课概念转变教学的三步曲:精准探测认知结构,了解已有概念;引发有意义的认知冲突,解决疑惑问题;选择策略解决认知冲突,建构科学概念。  【关键词】概念转变 认知冲突 前概念 迷思概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3-0090-02  培养儿童科学概念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小学阶段,教师主要
期刊
【摘要】本文以梧州市新兴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为例,论述以“若水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提出从“润物、润心、润品行”三个层面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实现文化品牌创建,提升综合办学水平。  【关键词】校园文化 若水文化 建设探索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3-0059-03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也是展现学校教育理念、彰显学校办学特
期刊
【摘要】本文以南宁市武鸣区仙湖镇中桥小学音乐课堂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分析并总结壮族山歌进校园的内容、形式与效果,提出建立长期有效的山歌教学模式、加大双语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加大力度编撰壮族山歌教材等壮族山歌校园传承路径。  【关键词】壮族山歌 教育传承 音乐课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3-0015-05  “以歌养心”是壮族人民在长期农耕
期刊
【摘要】本文以《沙滩上的童话》教学为例,论述将沙盘游戏融入低年级写话教学的策略,通过梳理教材内容,寻找到沙盘游戏与创编童话故事融合的内容;研读教材,明确教学的难点;在教学实践中探寻融合教学的具体方法;在课后总结反思融合的效果,以丰富低年级写话素材,提升学生的童话故事创编能力。  【关键词】沙盘游戏 童话故事 创编 《沙滩上的童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幼儿园科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策略,结合“春天的鸟声”科学活动的设计,提出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构建“引发问题—解决问题—衍生问题”的三步教学流程,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幼儿园 科学活动 春天的鸟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3-0082-02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儿童参与多种活动形式的教育过程。在幼儿集
期刊
【摘要】本文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为例,论述“少讲多引”策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建议教师通过预设阅读任务、渗透阅读思路、以问题导读等具体方式,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少讲多引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3-0070-02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阅读中能够习得语文知识,
期刊
【摘要】本文以《合并同类项》教学设计为例,阐述在初中数学教学融入信息技术的途径,认为可以在导入环节运用视频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开展游戏教学以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应用,借助微課突破学生易错点,从而增强初中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数学 《合并同类项》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