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台湾人类学家的香港厨房课

来源 :出版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xin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顿晚饭一个人花一千元港币到底是太贵还是太便宜?这得看你是从什么角度来看这顿饭了。假如你是一般食客,你或许会觉得这简直是穷奢极侈;但你若是一个餐饮业的行内人,你可能就会认为这一餐的取价恰到好处,甚至物超所值了。庄祖宜就是如此一位内行人,全靠她,我才知道香港星级餐馆真是艰苦经营,在那里吃饭实在是太过“划算”。而这位香港内行人,居然是个台湾女子。年前我在网上偶尔撞进庄祖宜的博客,看见“厨房里的人类学家”这个格名,还以为她真是一个很正经的学者,正在厨房里头做考察,把灶台当作田野。一路看下去,才晓得她是个变节的人类学家。
  读华文天下策划引进的《厨房里的人类学家》,真有说不出的欢喜。庄祖宜本来也许是位有前途的学者,住在波士顿剑桥那么好的学术氛围里头不好好专心写论文,反而误堕尘网,跑去有名的剑桥厨艺学校学做菜。而且这一去就再也回不了头,彻底陷入不见日光的炉灶生涯。
  人类学原是盛产变节者的学科,因为人类学家讲究进入田野,想方设法混进研究对象,学当地人的语言,穿他们的衣服,吃他们的食物,甚至用当地人的脑子去思考去感觉。然后他必须跳出来,恢复自己的学者身份,再把之前一切体会一切经历化成研究题材。这一跳甚是关键,有人移情移得过火,到了彼岸之后乐而忘返,于是才有变成了北美印地安巫师的人类学家,用西西里方言在街上收保护费的人类学家。
  庄祖宜有点不同。严格讲,她的经历不算是背叛人类学,因为她本来就是厨房的信徒,反过来说,学术似乎才是她人生中意外的插曲。读她的书,你就会明白到底哪一行才是她的专业。
  小时候看烹饪节目,非常不理解为什么电视里的专业厨师总是先把所有材料分门别类,放进一个个小碗小盒里头,整整齐齐,明明一般人家的厨房都不是这个样子呀。大人们说:“那是演戏!真正做菜哪有这么整洁。”于是我也一直以为那是为了让观众看得明白,真实的厨师不可能把时间花在这些地方。后来我才知道,标准的西厨程序的确有一道必不可少的“mise en place”,就是在正式做菜之前,先将一切材料洗净切齐,放置在大小不同的容器之中。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在家做饭做得不错的业余者一旦受不住鼓动起念开了自己的餐厅,跟着才发现,在家煮菜与开店营业根本是两回事,最后往往败兴而归的原因了。虽然都是厨房,但那的确是两个不同世界的厨房。所以我喜欢看那种近年很受欢迎的行内人自述,看那些资深大厨的不堪回忆与实习生炼狱归来的心得,它们能把我导向我所不知道的世界,打开我从未开启过的那道门——隔开用餐区与厨房的大门。
  庄祖宜的书就是这类内行人的自述(也可以说是一个人类学家的田野调查笔记)。对我来讲,它还别有一层特殊意义,那就是让我这个香港人得以窥视香港星级餐馆的内幕。在庄祖宜的笔下,香港名店的厨房有一堆心怀梦想苦练实干的青年,例如一个背得出Nobu食谱的菲律宾人,一个把实验笔记本涂得密密麻麻的年轻糕饼师。他们不上电视不上杂志,默默无闻,薪水低、压力大,满身伤痕满脸倦容,不知何日才能达成独当一面的愿望。与这些人相映成趣的,是地上一大堆期限已过但又卖不完的昂贵进口食材,以及被剪下扔掉的菜头菜尾。为的就是弄出一盘我们吃来觉得还可以的菜,甚至是米其林指南上一颗星与多一颗星的差距。可是,上得了米其林也不代表什么。庄祖宜曾经加入一家充满热情小伙子的新餐厅,大家用心奋斗,对抗危机,然后在米其林指南出版之前的几个月关门退场。而指南上还说他们“温暖清新……每个步骤都是革新和创意之举”……
  庄祖宜提到的好几家餐厅,在我的印象里都是取价不菲,但水平又不至于惊天动地的所在。不过在看完她的书之后,我总算学到了怜惜,怜惜可贵的食物,更怜惜那些耗了无数光阴在它们上头的人。从这个角度看来,一顿千元一客的晚饭,的确不贵。
  (作者系香港作家,香港牛棚书院院长,凤凰卫视主持人)
其他文献
北京开卷2009年“全国图书零售观测系统”监测数据显示,较之于2008年零售市场4.44%的增速,2009年零售市场增速稍有放缓,但从细分市场的情况来看,少儿、文学类图书仍是图书市场的最强推动力。开卷数据同时显示,总体来看,在整体增速放缓中,少儿板块与文学板块一起,构成了促进图书零售市场快速上行的重要力量。在少儿图书零售市场占有重要地位的少儿出版社,他们虽然表示要保持谨慎乐观,做好迎接可能出现的更
期刊
作为一名编辑,如果只凭自己的喜好,我可能很早就会编图画书了。但我一直不敢编图画书。因为,我自认为没有阿甲先生、彭懿先生等阅读推广专家们那么专业,这使我不敢为。其实早在1999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就引进了一套经典图画书——《雅诺什》,这套书一直为图画书专家们关注着。我很自豪我们社有这样的历史,也同样是因为这段历史——这套书发行非常不力,还让我们对图画书的热爱一直停留在情感上。  很长一段时间我在思考,
期刊
20年前,激光照排技术的横空出世让出版业告别了“铅与火”,迎来了“光与电”,如今,随着网络和移动终端的普及,数字技术又在出版业掀起了一场新的革命。2010年7月21日,北京北大方正电子公司在中国数字出版年会的现场,举办了主题为“新技术引领出版创新”的分论坛。分论坛上,方正电子发布了数字出版的最新技术成果。发布会后,北京北大方正电子公司数字出版业务部总经理刘长明、数字出版业务部产品推广支持部副总经理
期刊
己丑岁杪,新春将至,北京出版社的朋友送来新出版的《三平斋夜语》样书。朴素的装帧,清雅的设计,乃至与书籍浑为一体的博古书签,令人顿生好感。  用《三平斋夜语》的作者九思先生的话说,这是一部“格言式随笔”的小品集。全书收录格言随笔472段,是九思先生在几近两年的时间中日积月累,渐益盈集而成,诚为难能可贵。亦正如汤一介先生在序言中所说“最难能可贵的是九思身处仕宦,在极其繁忙的公务之中,却每天坚持抽出一定
期刊
本排行榜的统计时间为2010年7月1日至2010年7月31日。排行榜的数据来自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卷全国图书零售市场观测系统”,本月监控码洋为7.9亿元。系统涵盖了全国绝大多数大中型书店,每月动销图书品种50多万种,开卷每月的全国畅销书排行榜由这些书店的所有图书零售数据汇总整合而成。    学术文化    学术文化类图书一段时间以来基本上就是袁腾飞与当年明月一拼高下,不过我们终于在7月的学
期刊
2010年的儿童节前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给3-6岁儿童送出了一份大礼物——《中国幼儿百科全书》,这是继《中国儿童百科全书》《中国小学生百科全书》《中国中学生百科全书》之后的又一部原创儿童百科,填补了中国幼儿百科出版的空白。该书历经“怀胎”六年,经历了策划者踏实务实的构思,经历了作者费尽思量的打磨,经历了编辑精益求精的再创作,经历了绘图者精心的绘制,凝聚了无数人的智慧和心血。成书至此,我们当怀感
期刊
张大春的《认得几个字》很有妙趣,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一直有种心态上的变化。可以用书中提及的一个字为例进行描述:“娃”字,原本在汉代,是形容成熟女子之意,可时间流逝,到了唐宋,娃摇身一变成了小姑娘的代言,到如今,娃娃二字,往往多用于婴儿。作者于是感慨地对其子女解释道“原来娃娃不是小孩子,这个字是从大人长、长、长、长回小孩子的。”也就是随着这个娃字,我们同时回归到了与张大春子女一般大的年龄,带着一颗虔诚
期刊
4月22日,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在成都举办“2010年中国儿童文学作家论坛”。现今我国儿童文学的创作与出版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值得探讨的现象,儿童文学的价值观念正受到来自市场的严重冲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高洪波特地为此次论坛发来贺信,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和秦文君精心撰写了专题发言稿,金波、梅子涵、沈石溪以及方卫平、王泉根等国内一流儿童文学作
期刊
2010上海书展举行 与世博同行引人瞩目    本刊讯 (记者 王化兵 韩 阳) 8月11日,一年一度的上海书展在上海展览中心隆重拉开帷幕。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通过视频发表讲话。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于友先,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茅临生,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振武,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郭义强出席并共同启动2010上海书展开幕仪式。  柳斌杰在视频讲话中对上海书展给予
期刊
在过去10多年里澳大利亚出版业取得长足发展,越来越多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推往国外,澳大利亚作家正努力在世界文学舞台中占有一席之地。尽管该国人口只有2000多万,但其出版“走出去”的势头十分强劲。  为扩大澳文学作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份额,支持澳出版业不断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以及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澳大利亚推出了“国际文学战略2008-2011”。该战略是在广泛征求行业意见的基础上,由澳大利亚艺术委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