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界 新合作

来源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21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6月16日—17日,“2013海峡两岸职业教育合作发展论坛”在福建省厦门市隆重举行。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张榕明,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前负责人、台湾教育大学系统总校长吴清基,福建省第十届政协副主席叶加松,中华职业教育社总干事陈广庆,福建省中华职业教育社党组书记、副主任李家荣,厦门市政协副主席、厦门中华职业教育社主任黄世忠等领导嘉宾出席论坛,论坛由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李重庵和中华职业教育社副总干事杨农分别主持。
  本届论坛由中华职业教育社、福建省中华职业教育社、台湾私立科技大学校院协进会联合主办,主题为“眼视光领域——新视界”,吸引了来自海峡两岸的近200位眼视光领域的专家、学者及部分高等职业院校负责人参加。
  张榕明在主旨讲话中提出了四点意见:一是要加强民间交流,促进两岸职业教育合作发展。期待两岸职业教育的民间交流合作继续成为沟通两岸同胞感情的“联谊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助推器”。二是要深化职教合作,拓展职业教育交流渠道。要找准对接点,提高实效性,不断充实合作内涵,创新服务形式,丰富交流内容,加强机制建设,使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合作更加广泛、深入、持久和常态化地开展下去。三是要依靠行业企业,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如本次论坛所致力打造的眼视光领域职业人才培养模式一样,发展职业教育要加强政府、社会组织、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等多个责任主体的参与和沟通。四是汇聚职教力量,共促两岸现代产业发展。为适应当前国际经济嬗变,两岸都出台了各种政策,加快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这不仅需要加快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的协调与对接,更需要加快人才培养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合力推进现代职教发展,加快培养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两岸在以往的职业教育发展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成果,特别是那些带有普遍意义和价值的经验,对于两岸发展现代产业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围绕深化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合作问题,鲁昕副部长提出了六点建议:一是共同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在职教体系的基本架构、实现途径和运行机制等方面,与台湾同仁加强沟通交流,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感。二是共同完善政策制度体系。希望两岸能加强合作,互相借鉴有益经验,共同推动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三是共同构建校企合作机制。希望在大陆经营的台资企业和在台湾经营的大陆企业,积极参与到集团化办学实践中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四是共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希望两岸能够开展进一步合作,特别在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和建设、课程设计和开发、教材教法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师和校长培训等方面,取得新的更大成绩。五是共同分享优质教学资源。希望和台湾在职业教育领域,开展更为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教师互派、学生就读、资源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更大进展。六是共同推进长效机制建设。要实施相关合作项目,在资源建设上取长补短,共同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要推进院校间多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
  作为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前负责人、台湾教育大学系统总校长,吴清基对于有机会出席本届论坛深表谢意,他回顾了去年带团到大陆访问的情景,感谢中华职业教育社为促进海峡两岸的教育交流合作所做出的贡献,并介绍了台湾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职业教育发展方面的基本情况。他随后强调,海峡两岸的职业教育同仁要深入交流,加强合作,并对合作与发展的前景充满了期待。
  台湾私立科技大学校院协进会理事长、龙华科技大学葛自祥校长在致辞中介绍了台湾私立科技大学校院协进会的有关情况,强调了本次论坛主题定位在眼视光领域,关注培养眼视光人才的重要性,最后特别提出了两岸同胞“龙的传人,振兴中华”的主张。论坛上,10位来自海峡两岸及2位来自英国的眼视光领域专家围绕两岸及国际眼视光职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眼视光技术的最新发展、眼视光行业人才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等作了专题演讲。
  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视觉障碍与肿瘤、心血管疾病并列为全球三大严重影响人类生存质量的疾患,可见其严重程度。在我国大陆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视光学教育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是空白,发展进程比西方国家晚了近百年。截至目前,大陆各省市正在开办的眼视光技术专业分布也不均匀,其中贵州、甘肃、西藏和黑龙江4个省尚未开办该专业,只有5个省市有3所以上高职院校开办眼视光技术专业。今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视觉的要求也越来越重视。这不仅给眼视光技术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也对眼视光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中华职业教育社等机构联合举办本论坛,目的就是從更宽泛的视角审视眼视光领域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探讨眼视光领域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从而推动两岸眼视光学和视光技术职业教育的整体提升与快速发展。在论坛分组讨论会上,两岸与会代表提出成立“中华眼视光教育协会”的倡议并签名。
  论坛期间,还举行了两岸高等职业教育合作交流座谈会,来自两岸的近20所高职院校院校长就师资培训和教师访学、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课程建设和资源共享、学生技能交流和联谊等事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发言积极踊跃,合作意向丰富,达成了多个合作意向。
其他文献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空中乘务学院是专门培养空中客舱管理与服务应用型人才的全日制专业学院,学科齐全,教学设施完善,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强的专业师资队伍。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完成党和国家对飞行事业的战略部署,学院重点在师资建设上面下足工夫,积极参与四川省教研项目——“学分制下空中乘务专业订单式培养的教学管理研究”,紧紧围绕空乘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加强学科基础建设和教师队伍
期刊
6月14日,教育部召开了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经验交流视频会议。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出席会议并讲话。杜玉波强调,各地各高校要把加强高校创业教育,作为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高校应该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如何开展创业教育?本期邀请了几位高校的校长来探讨这一话题。
期刊
质量文化在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具有常规管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推进校园质量文化建设中,有意识地铸入行业企业精神,注重发挥质量文化的价值功能。着力培育和建设有特色的高职质量文化,增强了全体教职工的质量意识,促进了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稳定提升。学院不仅成为广东交通行业高技能人才和广东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而且跨入首批立项建设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序列,成为交通行业高职教
期刊
宋正富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教授,兼任中国教育信息化理事会理事、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教育评估研究会常务理事等,系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涪陵区科技拔尖人才,先后被授予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教师、全国学校德育管理先进个人、新中国成立60年重庆教育知名人物等荣誉称号。  坐在记者面前的宋正富,文质彬彬、内敛含蓄,典型的学者风范让人很难相信这是一位缔造了“西部高职教育
期刊
纽约大学理工学院始建于1854年,原名为纽约理工大学(Poly technic University),简称为NYU—PlOY,是美国历史上第二古老的私立工科大学。2008年,纽约理工大学与纽约大学正式合并,更名为纽约大学理工学院。学院一百多年来经久不衰,成为IT精英的摇篮,其独特的教学模式——I2e(invention,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 ship)功不可没,
期刊
巴黎政治学院始建于1872年,是一所注重“原始创新能力”的学校。为了实现“成为世界最为优秀的大学”的发展目标,学校始终致力于跨越高级研究院与普通大学之间的差异,所有的教育与科研战略都是根据社会以及自身发展需求所制定的,形成了独特的教育风格。当代法国政界、商界名流几乎都毕业于此,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法国前总统希拉克与萨科齐,被誉为政治家的摇篮。  近年来,巴黎政治学院致力于推动教育与就业公平,实施了著
期刊
为培养大批优秀教师,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2007年国务院决定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经过四年不懈努力和探索,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显著成效,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去年全部到中小学任教,90%以上在中西部。要使他们留得住、干得好,迫切需要构建一套完善的免费师范生终身学习服务体系作为支撑。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统筹规划,构建以免费师范生培养院校为主体
期刊
我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由于多种原因,目前有大量文物存在安全隐患,甚至损毁风险,有不少文物年久失修、破败不堪、残缺不全,也有大量残破文物等待修复。文物保护专门技术人才极度缺乏,已經严重影响了文物保护和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成为制约文化遗产事业科学发展的一个“瓶颈”。加强文化遗产人才队伍建设,是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  高等院校作为培养高端专业人才的主要途径
期刊
《高等教育法》的颁布实施对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落实,以及保障高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正当权益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得到教育界以及社会各界的普遍赞同和认可。然而,这部法律实施十几年后,它的不完善之处也逐步显现出来。  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自身权益受到损害的案例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学校方面却找不到合适的法律依据来主张自身的权利、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事实上,目前
期刊
目前,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为1.03平方米,与国外相比差距甚远。有关方面提出,到201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如何达到?笔者认为,高校体育场所的全面开放是其途径之一。  高校体育场馆在教学之余,体育设施资源闲置,未得以充分利用,与此同时,每年有不菲的维修、管理经费。因此,针对上述现状,高校体育场所需要改变以往的管理模式,承担社会责任与义务。建议如下:  1.国家给予高校体育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