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在台上,踱着步,消瘦却精力充沛。
他说话时,嘴角用力向后,带动颈上青筋显露,不停做着手势。听众能感受到,他坚信自己所言。
去年2月,作为从基层产品经理做起、在多个重要部门任职的继任者,他取代了有着财务、贸易和产品销售背景的职业经理人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与纳德拉不同,鲍尔默更习惯扭动四肢,攥拳头大喊,用热情鼓动台下每一个人,随之一起呼喊。
两位风格迥异的领导者,面对的是同一个微软—从鲍尔默时代开始,微软的创新力就在下降,到纳德拉时代也没有停止。
2015年7月23日发布的微软2015年第四季度财报中,微软该季度营收为221.8亿美元,同比下降5%,同时净亏损31.95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盈利46.12亿美元反差甚大。占微软利润3/4的核心产品,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也双双出现营收下跌。
“微软必须要做一个很大的转型。”陆奇对《第一财经周刊》表示,他是微软主管搜索、云等业务的副总裁,和纳德拉差不多消瘦,每天睡4个小时,以此来应付高强度工作。据他说,微软高层意识到已错过移动互联网早期高速发展,针对目前状况,他们达成了一些共识—“必须彻底把业务转移到移动和云”已成为微软的首要工作。
最新财报透露出微软把未来的棋子放在了哪些领域:微软商业云服务营收增长88%,消费者版的Office 365的用户人数增加近300万人,至1520万人。
其实,你得承认,微软的速度开始变得比以前更快,这是纳德拉治下微软所做的努力。以前Office补丁是3年之内一两次,现在的Office 365至少每个季度更新一次;有些项目团队是一周一次。
但同时也要承认,在云计算领域,微软还是一名后来者。据市场调研公司Synergy 2015年第二季度的数据,亚马逊的AWS占到云计算市场的29%,位居其后的微软、Google和IBM三家份额合计也不及亚马逊一家,特别是在大公司的公有云领域,亚马逊份额高达57%,依然占据统治地位。
担任Ofiice 365部门主管的陆奇认为,“云和移动是有机联合在一起的,只有云而没有移动端的话,用户体验无法吻合。”为此,微软需要做出的一个改变是,Office几乎所有的产品都可以在安卓、iOS上安装,不但包括平板电脑,还包括手机端。
这还不够,纳德拉上任不到两个月就开放了对小于9英寸屏幕的系统授权,它们的制造商可以免费使用Windows系统。这一举措,让深圳的白牌制造厂商受益颇多,因为PC时代“wintel”组合的另一方Intel也试图拉拢它们,提供补贴。
平板系统上终于再现了“wintel”组合。但另一方面,这确实一个呈负增长的市场。IDC公布的2015年第二季度全球平板市场发展报告显示,平板电脑全球出货量大幅下滑,与去年同期4800万台相比,下降了7.0%,所以即便我们看到最近财报中Surface平板电脑的营收增长了117%,也还是无法对这块业务有太多期待。
在外界持续的质疑,和自身业务无法停止下滑的过程中,微软开始接受一个现实:很多优秀的软件原本便不在微软平台上,在如今崇尚开源的互联网环境下,这样的封闭性无异于一个枷锁。
纳德拉决定改变这一点。过去一年来,微软开始持续不断地收购移动应用公司,以强大的资金储备做支持,收购一流的移动产品,在不同平台上都能带去用户体验的应用,以提升微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影响力。
2014年9月,微软以25亿美元收购了Mojang,后者开发了热门游戏Minecraft。随后,这家传统IT巨头又将跨平台任务管理应用Wunderlist的母公司6Wunderkinder GmbH收入囊中。它的收购热情一直不减—安卓上最好的日历应用之一Sunrise,iOS端流行的邮箱应用Acompli,微软期望几种移动端生产力加在一起,能够带给用户最好的移动体验,最重要的是,还能和微软的云端服务结合在一起。
在这里,微软也承认,IT技术的发展通常是超越公司自身发展节奏的,有一定行业影响力的大公司很容易做出折衷的选择:既要在内部开发新技术、也要不停地在外部收购。在陆奇看来,这其中有一个很现实的困境,任何公司都没法逼一个成熟的生态系统做出更多创新。“必须自己推动自己,同时去外面寻找”,就像苹果的Siri也是“买来的”一样。
这些收购,就像是打在微软这个庞然大物身上的补丁,能否产生根本的融合,又能否真如预期那样提供最好的用户体验呢?陆奇给出的答案是,“我们买最好的公司,怎么可能不是最好?”如果“哪些地方别人超过了,速度上马上赶上去。如果有一个公司比我们做得更好,那就去并购这家公司”。
马不停蹄收购的项目,都需要嫁接到微软成熟的商业生态体系中。
在Office领域,微软的全球用户有11亿,如果它能将移动用户体验做好的话,预计3年内,用户将达到20亿,5年内,达到30个亿。从这个角度来讲,微软开放最核心的Office体验,将获得相当多的商业价值。
近两年,云计算领域出现了一个热门市场,“容器”(containers)。这是一类新锐的技术框架,能够方便开发者完成云上的运营工作。一家做“容器”的公司Mesosphere已引起了微软的关注。这或许意味着微软将花费10亿美元收购这家刚发展两年的初创企业。
微软有足够的底气这么做。据它提交给监管部门的文件显示,其离岸资金(即海外现金)过去一年增长 17%,达到1080亿美元。这一规模使得微软成为继通用电气之后,第二家离岸资金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的美国公司。 这本来是微软一贯的优势,即靠钱获得领先的市场地位。但现在它的竞争对手也变得毫不逊色。早在2011年苹果运用会计策略,使得账面上有70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
除了花钱,纳德拉也在大刀阔斧地削减开支,即便这些做法有悖于前任的战略。7月8日,微软宣布重组手机硬件业务部门,同时将裁员7800人。在随后的确认中,位于芬兰的手机业务部门成了重灾区,将解雇2300人。而当年,可是鲍尔默一手促成了对诺基亚的收购。
如今,在财报中提及的一次性计入的收购诺基亚手机与服务部门所带来的规模高达75亿美元的资产减记,是导致微软利润巨亏的主因。看来,纳德拉铁了心放弃手机硬件制造。由此,纳德拉的开放做法和坚决收缩,给外界留下深刻印象。
除了在云、移动和原有的核心产品方面做改变外,微软还将一部分未来押宝在人工智能上。在中国,微软提交的产品叫做“小冰”。这是由中国本地团队创始研发的智能应用产品。谈到为何“小冰”这种智能产品会在中国产生时,陆奇给出的答案相当含混:中国人爱聊天,中国人才很多。
2014年年底的微软总部,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沈向洋和陆奇在公司到处找人谈论小冰。最终CEO纳德拉决定在每周常委会上,专门请小冰中国团队去做汇报。之后,陆奇又花了很多时间说服盖茨一定要看看这个产品。比尔·盖茨相信未来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就是人工智能,在考察小冰团队时,每一个小冰提供的例子,他都请中国团队代为翻译。
“他非常理解,非常支持。”在得到盖茨和纳德拉的赞赏后,小冰在微软中国获得了相当的重视。于是在2015年这两位微软高管沈向洋和陆奇,都来到北京为第三代小冰的发布站台。
然而,曾经因为涉嫌存在隐私问题,被微信封杀的小冰,如今即便以第三代的身份重新回到微信,却仍难以摆脱和Siri类似的命运,仅仅被当做聊天的机器人,打发无聊的时间,更多将被作为娱乐工具而存在。
在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副院长简仁贤的介绍中,小冰集微软20年的机器学习、大数据技术经验于一体,在图像、语音识别、自我学习上都做得相当好。但就目前的技术呈现来看,人工智能的神奇之处并不突出。
如果你亲自使用了小冰三代,便会疑惑为何微软如此大张旗鼓地宣传一个语音助手。但对微软来说,小冰的意义或许还在于它的产生体现出微软组织结构的改变。
在微软早先的管理架构中,总经理下面有项目主管经理和软件开发经理,再下一层是一线经理。遇到项目过于庞大时,还会增设二线经理。多达四层架构的经理之后,才能接触到做具体业务的工程师。
任何信息的上传下达都会被经理专业地操作,但如此多的层级就像层层纱布,业务第一线的、鲜活的讯息传递下来被滤得干干巴巴。顶层管理者的灵活要求也因此板结,信息传达效率大大降低,所有的开发过程、决策都遭到很大阻碍。
而一开始就不设置明确上下级关系的小冰团队,给了项目管理、软件开发及市场推广员工共同商量决策的机会,职务、年龄等非专业因素在这类团队里不被提及。
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首席院长助理严芩就曾提及,以小冰的管理方式,减少了管理者的层级和产品经理的数量,以往在一般情况下,一个经理管7个人左右,现在微软内部的很多团队中,一个经理则要管理二三十个人。
随之带来的是管理半径的增大。在这样的新架构下,有微软员工反馈,管理者分配给每一个人的交流时间不够。为解决这个问题微软又在奖惩制度上做了调整,管理者的奖金和员工反馈以及是否花足够的时间与之交流挂钩。
微软正在努力调整它内部的结构,为此它摒弃了早些年被人诟病的“员工大排名”,代之以结果导向。以前过分注重过程,“现在只看结果好不好,只要结果好,就会得到认可和鼓励。”陆奇表示。
曾经的微软,设计只是产品开发的一部分,而现在,团队设计和产品经理是平级的,设计必须参与到产品的每一个环节,甚至可以说,如今微软所有的产品都以设计为中心。“当然,”陆奇在谈到设计的重要性时补充到,“工程师文化也要利用数据来做决定。”
2015年7月29日,Windows 10正式版发布。现有的Windows 7和8.1用户可以在新版本发布一年内免费升级,这表明微软正在破除25年来的现金流迷信,从根本上采取开放的态度。这对微软而言自然有诸多好处,用户会主动升级系统,碎片化和安全性等问题迎刃而解,微软的最新服务和产品也能及时抵达用户。
这些改动的背后,微软也结束了技术导向和业绩导向之间的纠葛。
对传统IT巨头来说,技术和业绩一直是一对固有的矛盾。1983年,乔布斯以“你是愿意卖一辈子糖水,还是想改变世界”的说辞说服百事可乐高管斯卡利加入苹果,两年后这位销售专家将乔布斯踢出了苹果,却未能将苹果公司变得更好,直到乔布斯回归,苹果才东山再起。
也正是因为过于强调业绩导向,人们才那么担心鲍尔默会把技术巨人微软带向何方。
如今,当做产品的人再一次接替做销售的人掌管一家公司时,有理由相信微软再次走上了正确的轨道。但要想抢救微软,纳德拉还要确保这条轨道始终不会有偏差—未来的路障目测已不少。
他说话时,嘴角用力向后,带动颈上青筋显露,不停做着手势。听众能感受到,他坚信自己所言。
去年2月,作为从基层产品经理做起、在多个重要部门任职的继任者,他取代了有着财务、贸易和产品销售背景的职业经理人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与纳德拉不同,鲍尔默更习惯扭动四肢,攥拳头大喊,用热情鼓动台下每一个人,随之一起呼喊。
两位风格迥异的领导者,面对的是同一个微软—从鲍尔默时代开始,微软的创新力就在下降,到纳德拉时代也没有停止。
2015年7月23日发布的微软2015年第四季度财报中,微软该季度营收为221.8亿美元,同比下降5%,同时净亏损31.95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盈利46.12亿美元反差甚大。占微软利润3/4的核心产品,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也双双出现营收下跌。
“微软必须要做一个很大的转型。”陆奇对《第一财经周刊》表示,他是微软主管搜索、云等业务的副总裁,和纳德拉差不多消瘦,每天睡4个小时,以此来应付高强度工作。据他说,微软高层意识到已错过移动互联网早期高速发展,针对目前状况,他们达成了一些共识—“必须彻底把业务转移到移动和云”已成为微软的首要工作。
最新财报透露出微软把未来的棋子放在了哪些领域:微软商业云服务营收增长88%,消费者版的Office 365的用户人数增加近300万人,至1520万人。
其实,你得承认,微软的速度开始变得比以前更快,这是纳德拉治下微软所做的努力。以前Office补丁是3年之内一两次,现在的Office 365至少每个季度更新一次;有些项目团队是一周一次。
但同时也要承认,在云计算领域,微软还是一名后来者。据市场调研公司Synergy 2015年第二季度的数据,亚马逊的AWS占到云计算市场的29%,位居其后的微软、Google和IBM三家份额合计也不及亚马逊一家,特别是在大公司的公有云领域,亚马逊份额高达57%,依然占据统治地位。
担任Ofiice 365部门主管的陆奇认为,“云和移动是有机联合在一起的,只有云而没有移动端的话,用户体验无法吻合。”为此,微软需要做出的一个改变是,Office几乎所有的产品都可以在安卓、iOS上安装,不但包括平板电脑,还包括手机端。
这还不够,纳德拉上任不到两个月就开放了对小于9英寸屏幕的系统授权,它们的制造商可以免费使用Windows系统。这一举措,让深圳的白牌制造厂商受益颇多,因为PC时代“wintel”组合的另一方Intel也试图拉拢它们,提供补贴。
平板系统上终于再现了“wintel”组合。但另一方面,这确实一个呈负增长的市场。IDC公布的2015年第二季度全球平板市场发展报告显示,平板电脑全球出货量大幅下滑,与去年同期4800万台相比,下降了7.0%,所以即便我们看到最近财报中Surface平板电脑的营收增长了117%,也还是无法对这块业务有太多期待。
在外界持续的质疑,和自身业务无法停止下滑的过程中,微软开始接受一个现实:很多优秀的软件原本便不在微软平台上,在如今崇尚开源的互联网环境下,这样的封闭性无异于一个枷锁。
纳德拉决定改变这一点。过去一年来,微软开始持续不断地收购移动应用公司,以强大的资金储备做支持,收购一流的移动产品,在不同平台上都能带去用户体验的应用,以提升微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影响力。
2014年9月,微软以25亿美元收购了Mojang,后者开发了热门游戏Minecraft。随后,这家传统IT巨头又将跨平台任务管理应用Wunderlist的母公司6Wunderkinder GmbH收入囊中。它的收购热情一直不减—安卓上最好的日历应用之一Sunrise,iOS端流行的邮箱应用Acompli,微软期望几种移动端生产力加在一起,能够带给用户最好的移动体验,最重要的是,还能和微软的云端服务结合在一起。
在这里,微软也承认,IT技术的发展通常是超越公司自身发展节奏的,有一定行业影响力的大公司很容易做出折衷的选择:既要在内部开发新技术、也要不停地在外部收购。在陆奇看来,这其中有一个很现实的困境,任何公司都没法逼一个成熟的生态系统做出更多创新。“必须自己推动自己,同时去外面寻找”,就像苹果的Siri也是“买来的”一样。
这些收购,就像是打在微软这个庞然大物身上的补丁,能否产生根本的融合,又能否真如预期那样提供最好的用户体验呢?陆奇给出的答案是,“我们买最好的公司,怎么可能不是最好?”如果“哪些地方别人超过了,速度上马上赶上去。如果有一个公司比我们做得更好,那就去并购这家公司”。
马不停蹄收购的项目,都需要嫁接到微软成熟的商业生态体系中。
在Office领域,微软的全球用户有11亿,如果它能将移动用户体验做好的话,预计3年内,用户将达到20亿,5年内,达到30个亿。从这个角度来讲,微软开放最核心的Office体验,将获得相当多的商业价值。
近两年,云计算领域出现了一个热门市场,“容器”(containers)。这是一类新锐的技术框架,能够方便开发者完成云上的运营工作。一家做“容器”的公司Mesosphere已引起了微软的关注。这或许意味着微软将花费10亿美元收购这家刚发展两年的初创企业。
微软有足够的底气这么做。据它提交给监管部门的文件显示,其离岸资金(即海外现金)过去一年增长 17%,达到1080亿美元。这一规模使得微软成为继通用电气之后,第二家离岸资金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的美国公司。 这本来是微软一贯的优势,即靠钱获得领先的市场地位。但现在它的竞争对手也变得毫不逊色。早在2011年苹果运用会计策略,使得账面上有70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
除了花钱,纳德拉也在大刀阔斧地削减开支,即便这些做法有悖于前任的战略。7月8日,微软宣布重组手机硬件业务部门,同时将裁员7800人。在随后的确认中,位于芬兰的手机业务部门成了重灾区,将解雇2300人。而当年,可是鲍尔默一手促成了对诺基亚的收购。
如今,在财报中提及的一次性计入的收购诺基亚手机与服务部门所带来的规模高达75亿美元的资产减记,是导致微软利润巨亏的主因。看来,纳德拉铁了心放弃手机硬件制造。由此,纳德拉的开放做法和坚决收缩,给外界留下深刻印象。
除了在云、移动和原有的核心产品方面做改变外,微软还将一部分未来押宝在人工智能上。在中国,微软提交的产品叫做“小冰”。这是由中国本地团队创始研发的智能应用产品。谈到为何“小冰”这种智能产品会在中国产生时,陆奇给出的答案相当含混:中国人爱聊天,中国人才很多。
2014年年底的微软总部,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沈向洋和陆奇在公司到处找人谈论小冰。最终CEO纳德拉决定在每周常委会上,专门请小冰中国团队去做汇报。之后,陆奇又花了很多时间说服盖茨一定要看看这个产品。比尔·盖茨相信未来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就是人工智能,在考察小冰团队时,每一个小冰提供的例子,他都请中国团队代为翻译。
“他非常理解,非常支持。”在得到盖茨和纳德拉的赞赏后,小冰在微软中国获得了相当的重视。于是在2015年这两位微软高管沈向洋和陆奇,都来到北京为第三代小冰的发布站台。
然而,曾经因为涉嫌存在隐私问题,被微信封杀的小冰,如今即便以第三代的身份重新回到微信,却仍难以摆脱和Siri类似的命运,仅仅被当做聊天的机器人,打发无聊的时间,更多将被作为娱乐工具而存在。
在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副院长简仁贤的介绍中,小冰集微软20年的机器学习、大数据技术经验于一体,在图像、语音识别、自我学习上都做得相当好。但就目前的技术呈现来看,人工智能的神奇之处并不突出。
如果你亲自使用了小冰三代,便会疑惑为何微软如此大张旗鼓地宣传一个语音助手。但对微软来说,小冰的意义或许还在于它的产生体现出微软组织结构的改变。
在微软早先的管理架构中,总经理下面有项目主管经理和软件开发经理,再下一层是一线经理。遇到项目过于庞大时,还会增设二线经理。多达四层架构的经理之后,才能接触到做具体业务的工程师。
任何信息的上传下达都会被经理专业地操作,但如此多的层级就像层层纱布,业务第一线的、鲜活的讯息传递下来被滤得干干巴巴。顶层管理者的灵活要求也因此板结,信息传达效率大大降低,所有的开发过程、决策都遭到很大阻碍。
而一开始就不设置明确上下级关系的小冰团队,给了项目管理、软件开发及市场推广员工共同商量决策的机会,职务、年龄等非专业因素在这类团队里不被提及。
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首席院长助理严芩就曾提及,以小冰的管理方式,减少了管理者的层级和产品经理的数量,以往在一般情况下,一个经理管7个人左右,现在微软内部的很多团队中,一个经理则要管理二三十个人。
随之带来的是管理半径的增大。在这样的新架构下,有微软员工反馈,管理者分配给每一个人的交流时间不够。为解决这个问题微软又在奖惩制度上做了调整,管理者的奖金和员工反馈以及是否花足够的时间与之交流挂钩。
微软正在努力调整它内部的结构,为此它摒弃了早些年被人诟病的“员工大排名”,代之以结果导向。以前过分注重过程,“现在只看结果好不好,只要结果好,就会得到认可和鼓励。”陆奇表示。
曾经的微软,设计只是产品开发的一部分,而现在,团队设计和产品经理是平级的,设计必须参与到产品的每一个环节,甚至可以说,如今微软所有的产品都以设计为中心。“当然,”陆奇在谈到设计的重要性时补充到,“工程师文化也要利用数据来做决定。”
2015年7月29日,Windows 10正式版发布。现有的Windows 7和8.1用户可以在新版本发布一年内免费升级,这表明微软正在破除25年来的现金流迷信,从根本上采取开放的态度。这对微软而言自然有诸多好处,用户会主动升级系统,碎片化和安全性等问题迎刃而解,微软的最新服务和产品也能及时抵达用户。
这些改动的背后,微软也结束了技术导向和业绩导向之间的纠葛。
对传统IT巨头来说,技术和业绩一直是一对固有的矛盾。1983年,乔布斯以“你是愿意卖一辈子糖水,还是想改变世界”的说辞说服百事可乐高管斯卡利加入苹果,两年后这位销售专家将乔布斯踢出了苹果,却未能将苹果公司变得更好,直到乔布斯回归,苹果才东山再起。
也正是因为过于强调业绩导向,人们才那么担心鲍尔默会把技术巨人微软带向何方。
如今,当做产品的人再一次接替做销售的人掌管一家公司时,有理由相信微软再次走上了正确的轨道。但要想抢救微软,纳德拉还要确保这条轨道始终不会有偏差—未来的路障目测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