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然而,令人尴尬的是:很多学生不愿意写作文,许多教师不愿意批改作文。学生的作文好不容易写出来了,教师到时候又批改不出来,真是恶性循环。那么怎样解开学生作文中的这个“死结”呢?下面笔者仅从作文批改的角度谈谈自己的观点,或许能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
老师对学生的作文能做到全批全改,甚至做到面批,从而了解学生的整体水平,固然精神可嘉,然而效果如何呢?作文本发下来,学生关注的顶多是所得的分数(现在是等级)。对老师的旁批甚至批语,学生却视而不见。可是,老师批阅两个班的作文要耗费多少时间呢?如果这么多的时间用于仔细备课,效果是不是会更好一些呢?
《语文课程标准》(5—6年级)指出: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又强调: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得很清楚,要关注学生作文中的“自批”和“互批”。
著名的语文教育家魏书生老师很早就采用学生评改作文的教学法了,他觉得“学生自评互评作文,有利于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从而提高写作水平”。我认为:要提高作文评改的效率,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指导、启发、鼓励的作用,表现出支配力量。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主体地位的有力保证。
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评”,即学生针对自己的作文的优点、缺点,写出自己满意和不满意的地方,老师针对学生的自评进行适当“点评”,提出修改意见并写上鼓励的话语。学生“自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评改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文时,学生会绞尽脑汁为自己的作文增几分色,或力求选材新颖,或巧设几个悬念,或加点画龙点睛的议论,或认真推敲语言,而老师的适时鼓励也会增强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学生会更乐意写作文。此法可称之为“信心激励法”。
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互评”,在作文课上教师首先将学生划分成小组,可以四人一组,全班分为若干小组,每组确定一名组长,具体负责“互评”。教师将作文本分发给学生,每组都有不同层次的作文。之后教师根据上次的“作文要求”,确定本次作文的“修改要求”。每位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修改要求”批改作文,做出圈点批注,写出评语,注上批改者自己的姓名。或在组长的组织下,由一名同学负责朗读,一名同学执笔,读完一篇后,四名同学逐一做出评价,逐篇进行。这样,一节课每位同学能批阅四篇作文。也就是说,每篇作文均有四位同学的评语、签名。
第二节作文课,老师让每位组长分别从四篇作文中推荐出一篇佳作,展示阅读佳作,并宣读出四位同学的“推荐语”, 同时班内其他同学和教师借此对作文做出画龙点睛的“点评”。学生推荐出的好文章,可以在教室的宣传栏内张贴,也可以推荐到校报编辑部发表。这种评改方法减少了学生“自评”中的失误,评语内容也丰富多彩,对写作者来说是一次褒奖,他们会感到:写好作文并不难,因而更愿意写作文;对于评改者来说,无疑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借鉴机会。 评改者可以从习作中学到一些诸如: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审题立意方面的优点。一些平时不太乐意写作文的同学,更会在“互评”中获益匪浅。
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合作学习观念的养成,为作文中的“自评”与“互评”提供了可能。当然,在作文批改中,教师有针对性的对部分学生进行“面批”也是必要的。“自评”“互评”的方法理应交替使用,并在今后教学实践中逐步加以完善,毕竟这种批改方法的采用,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减轻了教师低效劳动,也符合语文的新课改理念。
将老师从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是新时期广大教师、学生的心声。教师要大胆放手,做好指导性工作,让作文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老师对学生的作文能做到全批全改,甚至做到面批,从而了解学生的整体水平,固然精神可嘉,然而效果如何呢?作文本发下来,学生关注的顶多是所得的分数(现在是等级)。对老师的旁批甚至批语,学生却视而不见。可是,老师批阅两个班的作文要耗费多少时间呢?如果这么多的时间用于仔细备课,效果是不是会更好一些呢?
《语文课程标准》(5—6年级)指出: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又强调: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得很清楚,要关注学生作文中的“自批”和“互批”。
著名的语文教育家魏书生老师很早就采用学生评改作文的教学法了,他觉得“学生自评互评作文,有利于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从而提高写作水平”。我认为:要提高作文评改的效率,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指导、启发、鼓励的作用,表现出支配力量。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主体地位的有力保证。
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评”,即学生针对自己的作文的优点、缺点,写出自己满意和不满意的地方,老师针对学生的自评进行适当“点评”,提出修改意见并写上鼓励的话语。学生“自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评改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文时,学生会绞尽脑汁为自己的作文增几分色,或力求选材新颖,或巧设几个悬念,或加点画龙点睛的议论,或认真推敲语言,而老师的适时鼓励也会增强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学生会更乐意写作文。此法可称之为“信心激励法”。
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互评”,在作文课上教师首先将学生划分成小组,可以四人一组,全班分为若干小组,每组确定一名组长,具体负责“互评”。教师将作文本分发给学生,每组都有不同层次的作文。之后教师根据上次的“作文要求”,确定本次作文的“修改要求”。每位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修改要求”批改作文,做出圈点批注,写出评语,注上批改者自己的姓名。或在组长的组织下,由一名同学负责朗读,一名同学执笔,读完一篇后,四名同学逐一做出评价,逐篇进行。这样,一节课每位同学能批阅四篇作文。也就是说,每篇作文均有四位同学的评语、签名。
第二节作文课,老师让每位组长分别从四篇作文中推荐出一篇佳作,展示阅读佳作,并宣读出四位同学的“推荐语”, 同时班内其他同学和教师借此对作文做出画龙点睛的“点评”。学生推荐出的好文章,可以在教室的宣传栏内张贴,也可以推荐到校报编辑部发表。这种评改方法减少了学生“自评”中的失误,评语内容也丰富多彩,对写作者来说是一次褒奖,他们会感到:写好作文并不难,因而更愿意写作文;对于评改者来说,无疑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借鉴机会。 评改者可以从习作中学到一些诸如: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审题立意方面的优点。一些平时不太乐意写作文的同学,更会在“互评”中获益匪浅。
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合作学习观念的养成,为作文中的“自评”与“互评”提供了可能。当然,在作文批改中,教师有针对性的对部分学生进行“面批”也是必要的。“自评”“互评”的方法理应交替使用,并在今后教学实践中逐步加以完善,毕竟这种批改方法的采用,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减轻了教师低效劳动,也符合语文的新课改理念。
将老师从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是新时期广大教师、学生的心声。教师要大胆放手,做好指导性工作,让作文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