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的背景下,生态课堂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并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生态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用健康、和谐的教学方式将师生、学科和环境相联系,从生态视角出发,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自然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并将其应用到物理的学习中。本文对生态课堂视域下高中物理教学的策略进行分析,寻找将教学各要素相衔接的有效策略,创建和谐高效可持续的生态化课堂。
关键词:生态课堂;高中物理教学;策略分析
教学不是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想要充分发挥课堂的教育作用,需要教师从整体出发,使教育中的各种活跃因子维持在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实现教学活动的正常运转,并关注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和谐互动。
一、建立师生联系,营造和谐课堂
在生态化视域下,学生是整个课堂系统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教师在其中起到引导作用,将学生与学习资料、学习方法之间建立联系,构建关系和谐的课堂,让每一个元素发挥自己的作用,使整个物理课程成为主体明确、要素和谐的小小生态课堂。
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为例,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通过实验完成的,在实验开始前,教师可以先通过生活中的列车行驶场景进行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是怎样行进的,是否在每个时间段的速度都一样。联系到生活学生会发现其实变速运动才是车辆行驶的常态,由此学生的思维能自然而然转移到本课的实验中。接下来,教师可以按照划分好的学习小组,和学生共同完成实验。以往的课堂是“教师教,学生学”,生态课堂中学生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性,教师应该通过实验建立与学生的交流和联系,这样才能保证授课效率。实验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如小车行进受其他力的干扰,打点计时器在纸上记录的点并不完全是直线走向;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说出遇到的问题,师生集思广益,共同合作,努力克服困难,保证实验的完整性。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也从合作的过程中明白使课堂和谐的要素,帮助高中生建立起生态课堂的理念。
二、创设问题情境,带动学生学习
生态理念要求学生不能将学科完全割裂,而应意识到学习是一个交互式过程,物理问题的分析离不开现实的生活情境,因此要维持学生与学习资源之间的和谐关系,教师需要发挥引导作用,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建立所谓的生态联系,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如《力的合成与分解》是学生较容易出现问题的章节,主要表现在学生无法正确区分合力与分力,在建模时不能將所有分力找全,影响到后续的深入分析。构建模型是一个抽象化过程,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情境的带入,化抽象为具体,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做题。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保持直立状态,明确此时自身重力与地面的支持力达到一个平衡状态,再让另一位学生朝着一个方向推动该生,学生会感受到除同学的推力外还有脚下的摩擦力在阻止自己向前走,当施加的力足够大时这个平衡被打破,学生开始向前运动。结合这一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纸上构建抽象模型,分析整个过程中力的作用,最后将分力合成验证是否与学生被推走的方向一致。进而,教师还可以联系生活中的机械运动,如塔吊工作等,激发学生的探索欲。由“内力”驱动下的学习才是最和谐、最坚不可摧的,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是建立生态课堂的必要步骤。
三、拓宽教学形式,注入新的生机
一个和谐富有生机的生态环境必然是动态的、发展的,正因事物处在永恒的变化之中,则维持现状实际上是一种倒退。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拓宽教学形式,不断给课堂注入新的生机,从而使教学达到更高层次的平衡。
例如在讲解各种运动形式时,教师可以摒弃传统干巴巴的讲授形式,而将多媒体设备应用到教学中来。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使很多看似“天方夜谭”的教学形式成为可能,最直观的一点就是,用多媒体来展示物体运动,通过不同颜色标识力的表现形式,学生能够从中更清楚地摄取信息,也能发现自己在思考上存在的误区,从而迅速调整做题状态,使自身物理水平有明显提高。再者,教师也可以和学生共建学习交流平台,将学习过程进行时空上的延续,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学习基础知识,在课下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去深入探究想了解的方面,并通过查阅资料和求助师生,使自己的探索过程更加顺利。通过拓宽教学形式,教师可以把生态学习理念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不只着眼于眼前,不以得分为最终目的,使学生具备长期发展的潜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课堂是在现代素质教育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它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构建各方面和谐、整体上富有生机的互助式高效课堂,改变“高中物理难倒一片”的现象,使学生能够快乐学习,实现螺旋上升式成长。
参考文献:
[1]卜志荣.构建高中物理生态课堂的探究[J].文存阅刊,2019(12):76.
[2]范永梅.PBL视域下的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J].物理教学,2019,41(10):25-27,43.
[3]余冬冬.基于学习进阶的高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以“圆周运动”学习为例[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6):65-66.
关键词:生态课堂;高中物理教学;策略分析
教学不是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想要充分发挥课堂的教育作用,需要教师从整体出发,使教育中的各种活跃因子维持在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实现教学活动的正常运转,并关注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和谐互动。
一、建立师生联系,营造和谐课堂
在生态化视域下,学生是整个课堂系统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教师在其中起到引导作用,将学生与学习资料、学习方法之间建立联系,构建关系和谐的课堂,让每一个元素发挥自己的作用,使整个物理课程成为主体明确、要素和谐的小小生态课堂。
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为例,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通过实验完成的,在实验开始前,教师可以先通过生活中的列车行驶场景进行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是怎样行进的,是否在每个时间段的速度都一样。联系到生活学生会发现其实变速运动才是车辆行驶的常态,由此学生的思维能自然而然转移到本课的实验中。接下来,教师可以按照划分好的学习小组,和学生共同完成实验。以往的课堂是“教师教,学生学”,生态课堂中学生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性,教师应该通过实验建立与学生的交流和联系,这样才能保证授课效率。实验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如小车行进受其他力的干扰,打点计时器在纸上记录的点并不完全是直线走向;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说出遇到的问题,师生集思广益,共同合作,努力克服困难,保证实验的完整性。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也从合作的过程中明白使课堂和谐的要素,帮助高中生建立起生态课堂的理念。
二、创设问题情境,带动学生学习
生态理念要求学生不能将学科完全割裂,而应意识到学习是一个交互式过程,物理问题的分析离不开现实的生活情境,因此要维持学生与学习资源之间的和谐关系,教师需要发挥引导作用,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建立所谓的生态联系,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如《力的合成与分解》是学生较容易出现问题的章节,主要表现在学生无法正确区分合力与分力,在建模时不能將所有分力找全,影响到后续的深入分析。构建模型是一个抽象化过程,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情境的带入,化抽象为具体,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做题。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保持直立状态,明确此时自身重力与地面的支持力达到一个平衡状态,再让另一位学生朝着一个方向推动该生,学生会感受到除同学的推力外还有脚下的摩擦力在阻止自己向前走,当施加的力足够大时这个平衡被打破,学生开始向前运动。结合这一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纸上构建抽象模型,分析整个过程中力的作用,最后将分力合成验证是否与学生被推走的方向一致。进而,教师还可以联系生活中的机械运动,如塔吊工作等,激发学生的探索欲。由“内力”驱动下的学习才是最和谐、最坚不可摧的,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是建立生态课堂的必要步骤。
三、拓宽教学形式,注入新的生机
一个和谐富有生机的生态环境必然是动态的、发展的,正因事物处在永恒的变化之中,则维持现状实际上是一种倒退。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拓宽教学形式,不断给课堂注入新的生机,从而使教学达到更高层次的平衡。
例如在讲解各种运动形式时,教师可以摒弃传统干巴巴的讲授形式,而将多媒体设备应用到教学中来。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使很多看似“天方夜谭”的教学形式成为可能,最直观的一点就是,用多媒体来展示物体运动,通过不同颜色标识力的表现形式,学生能够从中更清楚地摄取信息,也能发现自己在思考上存在的误区,从而迅速调整做题状态,使自身物理水平有明显提高。再者,教师也可以和学生共建学习交流平台,将学习过程进行时空上的延续,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学习基础知识,在课下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去深入探究想了解的方面,并通过查阅资料和求助师生,使自己的探索过程更加顺利。通过拓宽教学形式,教师可以把生态学习理念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不只着眼于眼前,不以得分为最终目的,使学生具备长期发展的潜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课堂是在现代素质教育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它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构建各方面和谐、整体上富有生机的互助式高效课堂,改变“高中物理难倒一片”的现象,使学生能够快乐学习,实现螺旋上升式成长。
参考文献:
[1]卜志荣.构建高中物理生态课堂的探究[J].文存阅刊,2019(12):76.
[2]范永梅.PBL视域下的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J].物理教学,2019,41(10):25-27,43.
[3]余冬冬.基于学习进阶的高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以“圆周运动”学习为例[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6):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