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参数测量指导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研究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yanjun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螺旋CT相关参数测量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肢体不等长、术后脱位的指导作用。

方法

收治86例初次行单侧TH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研究组45例通过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测量健侧髋臼前倾角、外展角、股骨颈截骨处与股骨头旋转中心距离、大转子尖与股骨头旋转中心距离,以此规划患侧THA;对照组41例不进行参数测量。对比手术前后疗效,验证螺旋CT三维重建术前相关参数测量在预防THA患者肢体不等长及术后脱位等的指导作用。

结果

86例患者均获随访,研究组随访时间(11.2±6.2)个月,对照组随访时间(11.6±6.2)个月。关节功能随访情况:研究组术后3个月Haris评分(87.2±5.4)分;对照组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80.9±7.9)分(P<0.05)。研究组术后肢体不等长(0.4±0.2)cm;对照组为(1.1±0.4)cm(P<0.05)。两组术后3个月内脱位各1例。

结论

术前CT三维重建参数测量在THA术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影响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DIACF)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2009年5月–2013年6月共手术治疗DIACF患者80例(91足),其中男68例(77足),女12例(14足);年龄18~72岁(平均38.7岁)。根据可能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如骨折Sanders分型、复位质量、术后Böhler角、术后跟骨宽度、伤后手术时间、年龄等进行分组统计。结果患者平均随访18.3个月(14
目的分析肋骨内固定联合机械通气和外固定胸廓治疗合并肺挫伤的创伤性连枷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合并肺挫伤的创伤性连枷胸患者共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以胸廓外固定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肋骨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治疗情况、治疗前和治疗24 h动脉血气和生命体征、出院后3个月肺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目的比较单纯掌侧或背侧钢板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推荐最佳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15例采用背侧钢板(背侧组),男5例,女10例;年龄48~62[(55±7)岁]。致伤原因:摔伤13例,交通伤2例。AO分类为C3型10例,C2型5例。27例采用掌侧钢板(掌侧组),男8例,女19例;年龄50~62岁[(56±6)岁]。致伤原因:摔伤24
目的探讨生物型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失败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 2014年1月治疗的17例转子间骨折固定失败患者,其中男6例,女11例;年龄41~80岁,平均67.2岁。转子间骨折15例,转子间、转子下骨折2例。初次手术内固定方式:动力髋螺钉(DHS)固定2例,股骨近端锁定板固定12例,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3例。内固定术后3~48个月行关节置换,其中人工全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微创脊柱内镜系统辅助下行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急、慢性腰椎间盘损伤性腰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3月– 2014年11月收治的腰椎间盘损伤患者45例,累及部位:L3/4间隙5例,L4/5间隙28例,L5~S1间隙1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微创改良TLIF组(A组)22例,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53.70±3.59)岁(43~67岁)和开放改良TLI
期刊
目的比较长短InterTan髓内钉结合早期整体治疗(ETC)模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3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在伤后72 h内按ETC模式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5例InterTan长髓内钉治疗(长钉组),15例InterTan短髓内钉治疗(短钉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回归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