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之舞

来源 :大视野iLOOK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_w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马仕“舞韵琴音”(Salon de Musique)是艺术与品牌文化的最高结合。这已经是他们第五次献演中国。3月21日爱马仕大中华区总裁曹伟明先生和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Emmanuel Lenain先生以及现场的嘉宾一起在上海商城剧院观看了这仅演一场的演出。本次舞蹈特别邀请了德国编舞大师安德莉亚·西特尔(Andrea Sitter)女士编舞,安德莉亚女士的舞蹈融合了古典舞和现代舞,具有极强的个人风格。和她一起合作的另一位舞者夏洛特·谢皮奥拉(Charlotte Siepiora)女士之前就曾参加过爱马仕的演出。这次的合作也让她感到非常意外,充满惊喜。法籍华裔设计师殷亦晴大胆地为这次演出设计了金色色调的演出服。她的设计在裸色和金色之间游荡,大胆去除配饰,彰显了舞者的独立个性。
  iLOOK:第一个问题我想问一下Andrea女士,您曾经和不同背景领域的艺术家合作过,这次和爱马仕的合作对您而言有什么特别之处?
  Andrea Sitter:这次和爱马仕的合作最特别之处在于我在创作之前是没有音乐的。并且在我创作舞蹈前,我不认识这次合作的音乐家,也不认识和我一起共舞的另一位舞蹈家。不但是编舞,我还是要在舞台上表演的人。我既在舞台上又在舞台之外,我有一个双重的身份。
  iLOOK:请您介绍一下这次爱马仕舞韵琴音的编舞表演为中国观众呈现怎样的风格与主题?
  Andrea Sitter:这次演出的主题就是女性特质。我们展示的台上的两名女性,周围围绕着男性艺术家。台上我们两个人,有三位男性音乐家,一位男性的灯光师为我们布景。当然还有一位女性,就是我们的服装设计师。我们三个女性,在台前幕后,周围围绕着男性。另外就是,这个主题除了女性特质之外中间还有一部分就是金色的光泽。这个既体现在编舞中,也体现在整个舞台的灯光布景中。
  iLOOK:编这个舞蹈从开始到最后一共花了多少时间?
  Andrea Sitter:我在遇到另外一个舞者之前,首先有自己一个人尝试创作的过程,花了五天的时间在工作室里,那时候完全是一张白纸。然后我收到了演出的主题,也没有音乐,我自己放音乐,那时候我自己放的是古典乐,和最后音乐家创作的音乐完全是两种类型。我尝试着用一些编舞的题材去创作。那之后呢,在十月份的时候,我见到了Charlotte,很快我们就开始一起工作,差不多花了一个月的时间两个人共同进行创作。在十月份,所有艺术家首次见面后两周,收到了音乐的大体雏形,我们在这个音乐的基础上,尝试创作编舞。之后在十一月末,差不多一个月之后,我就见到了音乐家本人。然后我们一起在工作室里待了三天,不断地进行交流,在这个时候,我们这个舞蹈的完整雏形浮现水面。所以整个创作过程大概是一个月的时间,但是整体的项目,大家在思考,然后整体的项目最终从无到最后的成熟是六个月左右。
  iLOOK:接下来想问Charlotte女士。您曾经主演过许多著名作品,这次项目最令您印象深刻的是什么?
  Charlotte Siepiora:应该说呢,我以前参加过的那些演出,和我一起工作的那些编舞家,是他们不断地把我打造成明星,打造成现在的这样一个舞者。得益于他们,我也是逐渐形成了属于我自己的艺术特点。我是带着这样的经历来参加爱马仕的项目。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是我第二次参加爱马仕舞韵琴音的演出。爱马仕又一次邀请了我,给我机会加入到这个项目中去。可以说,这样的信任是带给我很大的压力的。那我要超越这一份压力,然后让我的艺术创作和艺术表演比原先走得更远。另外还有一点印象很深刻的是,整个项目,和别的艺术家相遇的过程有很多的未知性。之前呢,我不认识我们的编舞、音乐家。但是我和Andrea相遇以后,我们很快地就引起了共鸣。我们都是不同领域的艺术家,有各自的艺术经历,带着各自对于艺术的追求和语言,然后我们走到一起,要尝试创造一种共同的艺术语言。然后在40分钟里面,用这个共同的语言去讲述一个故事。对比一下我两次和爱马仕创作的经历,第一次的时候,我是纯粹作为一个舞者去参与的,那个经验对我来说是非常清晰的,作为表演者上台,有一位编舞家在后面,我是被他所引导的。那位编舞家,是我在职业生涯早期就认识的,我们的风格很相近,她也认识我。对我来说,我上台表演,是作为一个被引导的人。而这一次呢,我事先不认识Andrea。我们俩接受的舞蹈教育背景一样,所以我们俩的艺术语言还是比较相近的。但是她带给我的一些身体的动作、身体的语言是我之前没有遇到过的,是一些全新的发现。而且她也能让我参与到创作中去,有我自己的一个位置存在。第一次和爱马仕合作我纯粹是作为一个表演者的角色,那第二次呢,我有更多个人的投入,在艺术创作和艺术语言中有更多自己的东西。这也是第一次一个舞蹈的项目让我有创作的独立性、自主性。所以作为舞者这个项目让我成长。
  iLOOK:这次作为一个时装设计师和爱马仕合作的感想如何?
  Yiqing Yin:这次和爱马仕的合作非常好,对我来说是一个很新的经验,发现了很多新的东西。本身这个项目有很多的未知性,也是这个项目的珍贵之处所在。爱马仕本身也是我非常欣赏和喜欢的一个品牌,它的价值给我很多感触。包括它对于优雅的定义和对每个细节的卓越追求,也是让我非常欣赏的。所以这次能够和爱马仕合作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我本人非常喜欢冒险,我也喜欢参加这样的有很大未知性的项目。因为我觉得只有在冒险和挑战中,才能迸发出最好的创作。所以这次和不同的表演者、艺术家相遇,大家不断地互相适应,不断发现每个人各自不同的作品、个性,以及他们对于美学语言上的差异,对我来说是一次特别少有的机会,能够用这些全新的东西来丰富我自己。而且在艺术创作中我们通常要面对一些限制性非常大的、定义得非常清晰的框架,比如市场营销或预算上有限制,这样的框架很常见。通常这样的框架会损害我们创作的艺术性。但是这次和爱马仕的合作中,给我们的几乎是一张白纸,可以随意创作。大家有很多不同的灵感,但是整个项目的开放性非常强,这是非常少见的。可能我们唯一面临的限制就是要去发现不同合作的艺术家,去跟他们合作。所以说,这样一种对艺术开放的态度是非常少见的。
其他文献
穿过日渐热闹的宝钞胡同,拐进已经没有什么传统建筑的朗家胡同,右手边一个毫不起眼的小门脸就是Bamboo Bicycles Beijing(北京竹子自行车,BBB)的大本营。几平米的狭长小屋里摆满挂满了各种材料、工具、自行车配件以及完成或正在完成的竹质自行车。周末的时候,BBB绝对是这条偏僻的胡同里面最热闹的地方,从本地年轻人到居住在北京的外国人,都挤在这里用两天的时间完成一部竹子自行车的车架。切割
期刊
这周是美国纽约的MET BALL,据说中国大牌演员都比美去了。  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是靠纽约上流社会捐钱支撑的。在大都会博物馆下面有个服装院,专门做服装设计类的研究和展览。服装院每年一次大展,其开幕式就是一个大Party,名为MET BALL。这是个慈善晚宴,善款全部给予大都会的服装院。  今天,五月四日就是MET服装院展览开幕的日子,也是MET BALL的日子。而今年之所以这么多中国参与者是因为
期刊
惦记石
期刊
明亮的海蓝和炫目的珊瑚光晕在四周荡漾,Motown的怀旧之声或宝莱坞的异国小调在耳边哼唱,啜饮着手中的朗姆鸡尾酒,Mas Bar让你仿佛置身于日落时的迷人沙滩。在享受度假感觉的同时,北新桥头条熙攘的胡同生活依然让你有家的感觉。从名字就能看出,这是一家拉丁风情的酒吧,在西班牙语中,Mas的意思是“More”,这里的菜单种类丰富,从餐前小吃tapas,到古巴三明治,再到各类鸡尾酒一应俱全。同时,木梁结
期刊
第一次去Temple Restaurant Beijing(TRB)是今年年初的夜里,几个朋友裹在寒风中穿过熙熙攘攘的胡同,正觉得怎么也走不到头的时候,一幢红色的庙门把我们迎进了一个别有洞天的世界。院落中坐北朝南的是古寺的前堂,左手边是改造后的厂房建筑,一排高大的落地窗,黑暗的院落中只见餐厅中的人们在悠闲地交谈享用精致法餐,个个干练的服务生从容不迫地穿梭席间。这一切在远离了繁闹的五四大街之后,就变
期刊
“非常成功的一场秀!”Valentino2015秋冬太赞了!成功的设计,成功地制造了话题点。  先来说说,提到Valentino你会想到什么?飘逸如仙,柔美如画……“不美”这个词语从不会出现在“V”的字典里。但光美就够了吗?不!设计师Maria Grazia Chiuri和Pierpaolo Piccioli在15秋冬系列里就曾经说过,只是美已经不能诠释Valentino的女生。他们一改动物刺绣、
期刊
邪典漫画衣橱里的怪物
期刊
如果你对结构设计或者解构设计有兴趣的话,那我觉得你应该来和山本耀司聊聊。当然,带有强烈建筑感的设计一直是他的心头爱。但真正像字面表述一样将“建筑”做成衣服,或者说还在“施工中”却绝不多见!如果有谁可以把“未完工建筑”的弱点转化为美的衣服,山本耀司似乎是唯一可能的选择了。2015秋冬系列秀场的另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是,相比一般时装秀各种音乐的混音版,Yohji Yamamoto这场秀几乎没有音乐,
期刊
LOEWE 2015-2016秋冬女装系列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楼举行的。Jonathan Anderson和巴黎的创意组合M/M(Paris)对于LOEWE形象的改造也颇为成功。Jonathan的设计模糊了性别,让这个西班牙皮具品牌焕发出年轻的活力。Jonathan将他对于80年代的热情都注入到这个全新的系列中去。整个系列一气呵成。以一件水粉拼色Napa小羊皮上衣开场,裤装成了这一季的潮流。整个
期刊
说心里话,我对“手工”这两个字有些过敏。  一切开始于一年前我误打误撞地以摄影师的身份做了《中国新手工》专题。半个月的时间,两个初出茅庐的媒体新手全凭不怕虎的干劲和走心探访了20位年轻的手工艺人。不料社会反响极佳,至今仍在微博上被人提及转发,而这一年内,众多主流非主流媒体也活生生地把手工炒成了一个造星运动。民艺、手艺、匠人、匠心、初心、禅意、侘寂……一系列唯美玄乎的字眼跃然纸上地成为广告文案的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