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的本地化

来源 :大视野iLOOK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e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去Temple Restaurant Beijing(TRB)是今年年初的夜里,几个朋友裹在寒风中穿过熙熙攘攘的胡同,正觉得怎么也走不到头的时候,一幢红色的庙门把我们迎进了一个别有洞天的世界。院落中坐北朝南的是古寺的前堂,左手边是改造后的厂房建筑,一排高大的落地窗,黑暗的院落中只见餐厅中的人们在悠闲地交谈享用精致法餐,个个干练的服务生从容不迫地穿梭席间。这一切在远离了繁闹的五四大街之后,就变成了电影中的一个慢镜头。
  清晨的北京,上班族已经开始陆续出巢。比利时人Ignace如往常一样来到自己最喜欢的早点街摊,一碗馄饨一根油条,三块钱的早点让他吃得开心。他喜欢早点摊贩热情的态度,也钦佩他们日复一日的努力。馄饨油条吃毕,他便前往北京最高级的法餐厅之一开始一天直至午夜的工作。Ignace在北京已经住了七年,他喜欢这里可以很地道,也可以很国际。
  没想过开自己的餐厅
  2007年,北京还是一座“前奥运”大工地,7月的酷暑夹杂着城市建设的嘈杂恐怕是北京给Ignace的第一印象。那时他在纽约任职一家高级法餐厅的经理,和爱人孩子过着舒适而精彩的生活。Ignace说:“我以为纽约会是最后一站了。”这个比利时人18岁离开故土,辗转伦敦、巴黎,而后又在一艘高级游艇上任职四年,最终漂到了纽约,结婚生子。正当一切似乎都要尘埃落定的时候,老板请他来北京开设法餐厅Maison Boulud。Ignace有着丰富的高级法餐厅运作经验,却从未从零开始创建一家餐厅,更别说在遥远而陌生的北京,这让喜欢冒险和挑战自己的他满心激动。
  除了满城的施工之外,北京留给Ignace的另一个最初的印象就是这里的人们真诚而友善。被胡同里的居民搭讪是家常便饭,而遇到迷路等问题也总有人前来帮忙。北京人爱玩儿,会玩儿,这让Ignace也觉得有点像纽约。但毕竟拖家带口地搬到一个还没太建好的陌生城市是个很大的付出,到底是求安稳还是求挑战也权衡了许久,最终他们决定:“先来待两年。”
  这两年,一晃就变成了七年,而北京也成了Ignace除了家乡比利时之外,生活最久的城市。
  2007年11月,Ignace带着家人来到了北京;2008年8月,Maison Boulud开门营业。最初的一年对于Ignace来说完全是通过实践来了解当地的文化——从盖房子开始做一家法餐厅是无比繁杂的。初来乍到的Ignace带着纽约高效率的座右铭,一切都要精准迅速地完成。但他慢慢发现这在中国似乎并非是最佳战略,因为人际关系往往比执行力具有更高的效率。这让Ignace觉得反而有点像自己熟知的老派欧洲作风,但同时中国人又带着美国式的商业思维。丰富的文化和工作让Ignace很快摸到了脉络,也就在这块新落脚的土地上如鱼得水了。
  一直给别人“打工”的Ignace从没想过创业开设自己的餐厅,在Maison Boulud“服役”了近三年,老板希望他去新加坡开设新的餐厅。这时Ignace已经有了三个孩子,一家人都很喜欢北京的生活,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希望孩子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并掌握语言。“选择留在北京,是我们给孩子们的礼物。”如今,一家五口里面只有Ignace和爱人不会中文,三个孩子时常“欺负”他们听不懂。
  变化往往会成为契机。拒绝了前往新加坡继续“打工”的邀请之后,Ignace萌生了开一家自己的餐厅的想法。缘分有时候就是让你咂舌,谁知道在胡同里跑步的时候能撞进正待开发的嵩祝寺。古老的寺庙、废弃的厂房,一座庭院浓缩了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历史痕迹,对于任何一个想要开设高级餐厅的人而言,这无疑都是让人激动的。
  和开发商几经来往,TRB(Temple Restaurant Beijing)在这里落户了。
  我们不是一家法餐厅,我们是一家餐厅
  TRB的门面当然是庙,由嵩祝寺的前堂改造而成的吧台,水泥和金属的硬朗与古老的原装木结构相得益彰。所谓改造其实也是在墙面四周加建了新墙,没有对主体建筑本身做什么手脚。餐厅部分则是由寺院旁边原有的一座老厂房改造而成,白色和灰色构成了基本的色调,干净敞亮,而色彩跳跃的餐椅和定制家居则让空间又活泼了许多。朝向寺庙前院的墙上都装了落地窗,“寺庙是这个空间最美的地方,要让所有用餐的客人都能看到。”
  从成立初始,Ignace的理念便是做一家本地餐厅。虽然这听着有些蹊跷,毕竟高级法餐无论如何似乎难以让人和以炒肝卤煮而著称的北京联系在一起。但首先选择嵩祝寺作为场所便增添了文化认同感,而餐厅内室大量使用的灰色,或者用Ignace的话说,“胡同灰”,也在试图降低违和感。当然对于餐厅而言最重要的还是菜品,TRB独有的客邀厨师项目则颇具创意地将国际料理与本地饮食文化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说起客邀厨师这个项目,Ignace颇为自豪,因为这不仅仅是请一个外国厨师来做几餐饭,而更像一次与厨师共同完成的艺术创作。受邀前来驻场的厨师从不预设菜单,抵京后Ignace会带着他们直奔北京的菜市场,从本地的食材中寻找灵感。许多国外并不常见的食材让大厨们着迷,也激发他们菜品的创作。从茴香到鹌鹑蛋,都曾被客邀厨师们演绎成口味独特的菜品。除了菜市场以为,Ignace还带他们上到餐馆下到街边摊地品味中国饮食。他相信厨师们的创意,更相信本地饮食文化的独特性与可能性。这让我想到波士顿美术馆曾经邀请了十位中国当代画家,请他们各自挑选馆藏中的中国古画进行历时几年的对话性创作。而Temple这种非预设菜单的客邀模式,不仅激发了外国大厨们的想象力,也让餐厅的佳肴与本地饮食文化发生了紧密的互动。
  “或许有一天我们可以请位中国厨师来驻场,那会跟有意思。”对于Ignace而言,法餐更多是属于自己的职业背景,而非TRB秉持的标识。“我们不是一家法餐厅,我们是一家餐厅。”而由本地食材出发的客邀厨师项目,也在不断丰富着菜品的风格。除了菜品之外,Ignace更看重的,还是客人在TRB的用餐体验,这其中的一大部分便牵扯到服务和人与人的互动。在TRB用餐,你会发现服务生除了无微不至的关照之外,偶尔也会和你适度地“调调情”,或者开个小玩笑,让原本或许有些“高冷”的大餐一下子多了些许俏皮和轻松的氛围。对于像我这种下惯了小馆子的北京“土著”而言,这些充满人情味的互动无疑让我放松了许多。   Ignace至今没有学会中文,他也知道自己并不是团队里面最了解中国人性情的,所以他选择相信自己的团队,并将极大的自主权交给团队的成员。在经过严格而体系化的服务培训后,Ignace鼓励每一名服务生发挥自己的个性,自主地解读客人的需求并予以适合的回应,而这样的信任也让TRB的每一名服务生都个性鲜明、生动而有趣。从他们身上时时散发的活力也让整个就餐体验多了几分游戏的快乐。
  在街边吃早点让我学会回到根本
  营业三年至今,TRB的本地客人已经占到了百分之八十,这让立志做“本地餐厅”的Ignace颇为骄傲。最近TRB又开设了外送服务,甚至可以将餐品桌椅餐具团队一块打包到家里,让人们在自己的私密空间也能享受TRB的全套体验。这对于TRB的团队而言又是新的挑战,因为在客人的私密环境提供服务需要更用心地了解客人的需求和习惯。这一切的尝试和努力背后都有着同一个理念,就是国际化和本地化的对接。
  可能很难相信这座北京最好的餐厅之一的老板,每天早上还在花三块钱吃街边的馄饨油条。但是对于Ignace而言,这却是充满启发的经验。“我总是好奇为什么有些早点摊的生意就是比别人家好,最后你发现,区别就在于对待客人的态度。”Ignace说,吃街边早点摊让他更加学会了回到根本,这里面有日复一日的辛勤工作,也有对客人的关照。不论是高级餐厅还是小摊贩,回到根本,还是食物和服务。
  其实Ignace这种从最“土”的小摊到最“洋气”的餐厅两头跑的生活,也可以说是北京近年来的缩影。在北京生活了七年,Ignace看到的最大的变化就是生活上的国际化发展和品质的提升,但这些发展并没有以牺牲本地文化为代价。“高大上”与“接地气”在以一种有机而有些“无序”的状态共存,这对于Ignace而言就是北京最大的魅力。凌晨下班回家,还会有人在界别喝啤酒撸串“开party”,蹬着板儿车的小贩也是年复一年地出现在胡同里,即使隔三岔五地被城管赶走,过两天又如约而至。这种“无序”背后有着生活的诗意,也有着本地文化顽强的生命力。这让Ignace觉得,纵使北京发展日新月异,纵使现在北京的变化似乎比纽约更快,但这里“仍然很中国。”
  但愿这种“仍然很中国”的文化景象没有让Ignace后悔当初留在了北京,毕竟留下来是想让孩子们能够深度地了解中国文化。Ignace说孩子们的母语是中文,两个小儿子在本地幼儿园被同学说是外国人时,也会操着熟练的中文回击:“我不是外国人!”我想TRB多少也像Ignace的另一个孩子,也可以自信地说:“我不是家外国餐厅!”国际化与本地化的对接从不是易事,但归结到根本,都是对人的关怀,对文化的度量。
其他文献
摇滚女歌手Janis Joplin影响了一代女嬉皮士的穿着。复古回潮,这是一个注定要跟摇滚私奔的夏季,聚会PA和狂欢音乐节上,穿什么?又或者赶往度假村的敞篷之后,穿什么?作为一个灵魂摇滚追随者,你需要准备一打随心所欲的摇滚碟,随时准备闻声摇摆的同时,穿着可不能落下:两条细细的胸衣肩带搭配修长的锁骨;一条垂坠、打着百褶或者流苏的阔腿裤,搭配细腰和长腿;使你更耀眼的金银闪光真丝半透上衣,搭配细长耳环和
期刊
2008年的奥运,让北京开启了新一个“国际化”时代;2013年一冬天的雾霾爆表,吓走了许多驻扎的外国人,也让“帝都”有了“霾都”的新称号。就当我们的朋友圈里越来越多地出现“晒雾霾”现象时,却仍有许多对北京怀有深深情结的外国人,坚守着自己当初的梦想,也为北京这座站在怀旧的故土上眺望未来的城市,有着越来越丰富的文化和生机。
期刊
彼得·海斯勒(中文名何伟)的《寻路中国》可能是当代中国人接触最多的“外来和尚”写成的中国经。作为一个在中国生活多年的外国人,他对中国人生存状况的深刻观察让中国人都自愧不如。这个以外来者视角给当代中国做速写的美国人,让我们平时习以为常的生活,折射为奇妙而令人费解的冒险。  正如彼得·海斯勒一样,许多外乡人怀揣着不同的动机、美好的愿望来到这片挑战与困境并存的冒险乐园,并且一次次地被打击、被震撼、被同化
期刊
北京的5月春夏之交,寒冷早已远去,燥热还未到来,天气一如既往地暧昧不清。公园里有很多人——公园里总是有很多人,他们唱戏、下棋、打太极拳,林荫下老头老太太就那么坐着,不远处退休老大爷没闲着,操持着上世纪的发剪和剃刀,一个脑袋接一个脑袋,3块一个,很利索,全板寸。天空中有鸽子飞过,鸽哨声在略显嘈杂的白天已经不那么尖锐。在之前的很多天,之后的很多天,这里的情景并没有太多不同,像生活在北京的每一个人的生活
期刊
“女为悦己者容”这句话有不同的解读方式:女人为了喜欢自己的人或自己喜欢的人而精心打扮;女人为了自我取悦而精心装扮。无论是哪一种,选择,很重要!这将展现一部分的你。明媚春光下,巴黎的万种风情,你的心是否也有一块属于这里的地方……  如何将色彩成就为风格,历史可追溯至1803年的法国最古老的制革厂之一打造出的一款款完美无瑕的手工着色工艺,使得颜色一丝不苟。作为法国风情的代表,殿堂级品牌卡地亚全新C d
期刊
就像酸甜可口、口感丰富的糖葫芦一样,童装品牌“Tang’Roulou”童装独特的色彩搭配、各样别致的花纹、视觉冲击中蕴藏着丰富的细节,再加上传统的中国设计和裁剪手法,都让孩子们看起来更加招人喜爱。衣服的做工从刺绣到衬里再到剪裁,都别具匠心精益求精。男生灯芯绒外套内侧是上乘的衬里,每只口袋盖子下面隐藏着不同颜色等待着你去发现。女孩的裙装让你一下子就想起古代的算盘,衣服的线条采用蒙德里安式的风格,简洁
期刊
穿过日渐热闹的宝钞胡同,拐进已经没有什么传统建筑的朗家胡同,右手边一个毫不起眼的小门脸就是Bamboo Bicycles Beijing(北京竹子自行车,BBB)的大本营。几平米的狭长小屋里摆满挂满了各种材料、工具、自行车配件以及完成或正在完成的竹质自行车。周末的时候,BBB绝对是这条偏僻的胡同里面最热闹的地方,从本地年轻人到居住在北京的外国人,都挤在这里用两天的时间完成一部竹子自行车的车架。切割
期刊
这周是美国纽约的MET BALL,据说中国大牌演员都比美去了。  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是靠纽约上流社会捐钱支撑的。在大都会博物馆下面有个服装院,专门做服装设计类的研究和展览。服装院每年一次大展,其开幕式就是一个大Party,名为MET BALL。这是个慈善晚宴,善款全部给予大都会的服装院。  今天,五月四日就是MET服装院展览开幕的日子,也是MET BALL的日子。而今年之所以这么多中国参与者是因为
期刊
惦记石
期刊
明亮的海蓝和炫目的珊瑚光晕在四周荡漾,Motown的怀旧之声或宝莱坞的异国小调在耳边哼唱,啜饮着手中的朗姆鸡尾酒,Mas Bar让你仿佛置身于日落时的迷人沙滩。在享受度假感觉的同时,北新桥头条熙攘的胡同生活依然让你有家的感觉。从名字就能看出,这是一家拉丁风情的酒吧,在西班牙语中,Mas的意思是“More”,这里的菜单种类丰富,从餐前小吃tapas,到古巴三明治,再到各类鸡尾酒一应俱全。同时,木梁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