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声唱法对民族声乐发展的价值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w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华民族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程,目前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传统文化和演唱风格,这是本民族历史、文化、精神的体现,也反映了本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及人民的性格特征。美声唱法起源于西方国家,在“五四”运动后传入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与中国民族声乐相互融合影响,对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美声唱法;民族声乐;发展;价值
  【中图分类号】J648 【文献标识码】A
  一、借鉴美声唱法,使民族声乐演唱更具魅力
  我国民族声乐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创新,现已形成了完全有别于传统戏曲和民歌唱法的独特风格,它在继承传统唱法风格特点以及演唱精华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吸纳了西方美声唱法的技巧优势,形成了一种既有民族特色又兼具时代精神的歌唱艺术。现代民族声乐既有中国传统唱法的韵味、腔调,又保留了中国戏曲的咬字、神情,同时也吸收和借鉴了美声唱法的演唱技巧。我国民族声乐讲求的是字清、腔纯、板正,咬字是“说着唱”;而美声唱法的咬字特点是“唱着说”,这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都是讲述关于演唱行腔的吐字发音。由于西方语言的发音比汉语要简单的多,因此,美声唱法可以把吐字和唱腔结合在一起,重点强调声音的优美,咬字要服从声音。而我们民族声乐重点强调的是字的发音,讲究字在声前。因而民族声乐要借鉴和吸纳美声唱法咬字圆润自然的优点,从而使民族声乐的吐字声音更加饱满流畅。
  我国传统声乐还以情感表达和神情韵味为演唱特色,也就是讲求在演唱过程中要“声情并茂”。比如元杂剧《牡丹亭》《长生殿》等均以情入声,情感与演唱达到高度统一。韵味在民族声乐演唱中展现出了无穷的魅力,也是民族声乐的独有特征,其顿挫抑扬皆为情致,起能悲出、停能喜现,真情流露增添了演唱的感染力,并使观众得到了不可言喻的美妙感受。但是,在作品演唱中如果单靠情感来支撑作品就会显得有些单薄无力,声音共鸣与情感抒发是作品演唱的双翼,不能偏废。民族唱法的声音共鸣偏上,缺乏胸腔、腹腔的下沉共鸣,声音以明亮清脆为主,声音不宏大;而美声唱法吐字圆润,声腔共振的混合共鸣恰到好处地融入到民族声乐,拓宽了音域,同时也突破了民族声乐单纯使用真声或假声的局限,从而使民族声乐演唱更加饱满,更具穿透力,这就使我国当前一系列民族声乐演唱的歌曲,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二、融合美声唱法,使民族声乐教育体系完善
  全球一体化发展加快了各国、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民族声乐也应当冲破传统理念的局限,借鉴和吸纳西方声乐艺术的有益特点,充分发挥民族声乐的优势,让民族声乐更具鲜明的性格特征。民族音乐的发展需要打破固步自封的格局,吸收西方美声唱法的唱腔优势,从而更好地丰富民族文化内涵,满足社会发展和人们审美不断提高的要求,提高民族文化竞争力。我国民族声乐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精髓部分,解决了民族声乐声音共鸣的问题,注重胸腔、口腔、头腔的混合共鸣,改善了声音的通畅性,通过有效呼吸深度调节、转化,解决了高音问题,延长了歌唱的生命力,演唱者对不同风格特色的歌剧、民歌演唱都能够正确驾驭,科学演唱,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促进了民族声乐的发展。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由此产生,比如《我爱你中国》《在希望的田野上》《爱我中华》等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在旋律和行腔等方面都有中华民族的审美标准和思想情趣,同时也借鉴了西方美声唱法的技巧和共鸣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新的文化、音乐形式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地发展和涌现出来,在多元文化充斥当前社会的背景下,民族声乐也必须打破固有格局,不断创新发展、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现代声乐爱好者的需求。美声唱法的普及对我国民族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使民族声乐教学的训练和表现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美声教学训练方法有利于教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民族声乐教学通過借鉴美声唱法,在丰富声乐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从根本上提升了民族声乐教学的质量。美声唱法和民族声乐唱法在理论上有相近的一面,演唱方法上也存在许多共性,因此,教师在开展民族声乐教学时要借鉴美声唱法的教学方法和理论,从而使我国的声乐教学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频繁的东西方文化交流使我国的民族声乐得到了完善和发展,我们要突破自身的局限,更好地凸显我国民族文化的特色和风格,从而使民族声乐得到进一步的弘扬和发展。与此同时,我国民族声乐对美声唱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民族声乐与西方美声唱法的相互融合进一步推动了民族音乐的发展,使民族音乐这颗璀璨的明珠在世界乐坛上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陈浩月.论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J].音乐时空,2015(09):115.
  [2]刘晶.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6(17):36-37.
其他文献
劳务派遣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后发展于欧洲和日本,20世纪70年代末方在中国萌芽。200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对劳务派
[摘要]为适应国际教师教育终身化趋势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要求,我国需要对教师教育体制进行相应的改革,加强师范教育的职前、职中和职后的培训,建立师资培养专业化,科学建构我国教师终身教育体系。  [关键词]学习型社会 教师教育 终身教育   [作者简介]刘颂华(1970- ),河南郑州人,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教育基本理论。(河南郑州 450044)  [中图分类号]G
【摘要】如今处于大数据时代,衍生出很多智能产品和先进传播手段,大数据技术不断提高,传播方式不断创新,让很多领域受到了影响,民族民间音乐便是其中之一,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弘扬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播模式缺少信息技术,缺乏创新力,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处于传播困境,只有真正认识到民族民间音乐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创新式地改良它的传播方式,才能真正让它得以传承和弘扬。以下是笔者对民族民间音乐面临的
春天的腾冲,阳光灿烂。被称为“极边第一路”的云南保腾高速公路指挥部,为实现春节前分段贯通的目标,一方面紧抓后期工程,一方面积极进行决算准备工作。工程建设过程中,保腾高速指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要出台之际,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为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奠定了基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以规划纲要的制定为契机,我国高教改革的“航船”,正逐步驶向教育改革的“深水区”。    大学生就业难,成为2009年的年度关键词。风暴裹挟下的大学生,引发社会热切关注的同时,更让人们对当下高等教育产生更多思考。  “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摘要]以新的观念、新的思路和新的机制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师资管理模式,是关系到地方高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大问题,也是高等教育改革所面临的时代课题。文章结合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实际,就新建地方高校如何进一步构建师资队伍建设运行机制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并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继续教育 培养体系 存量优化  [作者简介]赵文彬(1966- ),女,盐城工学院人事处人事科科长,
继去年的武汉城市圈7所部属高校与18所省属高校对口支持合作、4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与地方高职院校对口支持合作之后,今年1月,湖北省高等学校师范教育联盟、武汉南湖片区10所
玄武岩,第一次认识这个名词还是在中学的地理课本里。那时,记者对玄武岩的印象是坚硬、耐高温。多年后再次了解这种矿物材料,竟然是在湖南郴(州)宁(远)高速公路的路面上。在这段
【星岛日报】荷兰政府官员5月6日表示,将采取有效措施严格规范“大学”和“学院”、“学士”和“硕士”等称谓,以避免称谓混乱所造成的诸多问题。荷兰教育部国务秘书玛丽亚&#18
为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提高就业质量,实现充分就业,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在探索本院毕业生实习就业过程中,形成了“5+3+3”就业引导模式,该模式充分整合各方面资源,全方位,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