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提高职高生的阅读能力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o_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一种复杂的个体心智活动,是最有系统获得知识的方法。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职高生的基本素质普遍来说不如普高生,因而影响了他们各方面能力的快速提高,其中也包括了阅读能力。那么怎样才能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我认为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二是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三是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通过这些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当他们拿起一本书时,就能自由进出其中,既可享受更多的美感体验,亦可寻求心灵的慰藉,并进而思考事情的是非对错。
  【关键词】兴趣;知识水平;正确指导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个体心智活动,阅读主体通过对阅读对 象——纸介、电子等文本的接触,从而感受体悟或发现文本所提供的有关信息,完成一次带有一定指定性的阅读任务——或愉悦赏析,或丰富积淀,或夯实底蕴,或谋求功利。但是,当内涵深沉、缤纷多姿的文本内容衍化为千人一腔、千篇一律的同一结论的时候;当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艺术形象被抽象为几条枯燥干瘪、琐碎沉闷的概念的时候;当质颖问难在只唯书、只唯上、只唯“家”面前而怯懦畏惧、不敢再有任何丝毫浪漫想象的时候,这不能不说是读书人的莫大悲哀,对职高生来说亦是如此。目前职高生的阅读量虽在提高,但据统计,80%—90%的女生是借阅言情小说,剩下的则是作文选、现当代小说、散文等,而男生绝大部分非武侠不看,还有的就看动(漫)画,不看字;也有的光看故事书、报纸杂志;或者除了电视,干脆什么都不看。针对这样的现象,我在自己所教班级中进行了调查,从反馈的信息中得知其原因:对于经典作品,不是不愿看,而是根本就看不懂。面对这样的局面,让人感到有必要提高职高生的阅读能力,因为这是语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于是,对于如何有效地提高职高生的阅读能力,已成为一股异常强劲的带雨的春潮。对此,我浅谈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职高生对课外阅读有着格外的兴趣。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动机、爱好,自由选择,既不受时空限制,也少受别人的干扰,从中感受新奇,获取知识经验,这为发展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职高生喜欢看课外读物,也看了大量的课外读物,但由于他们自身素质的原因,往往对那些比较优秀的作品敬而远之,以至提不起兴趣。怎样才能让他们对好的、经典的作品爱不释手,义无反顾地萌生“不用扬鞭自奋蹄”的阅读内驱力?我想,激励是最好的办法。所谓激励,就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特别是对经典的、值得看的好书。我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投入到书的海洋中去遨游。曾经,在上《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时,除了介绍作者以及前后回的大致内容外,还加了一点儿有关红学的研究成果,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高度,也让他们领略到从不同角度去阅读的乐趣。果然,学生马上对《红楼梦》产生了极大的渴望和喜爱,纷纷拿起原作。要知道,这些职高生平时是很少有人去看这些经典作品的,对《红楼梦》,熟悉的是电视版的《红楼梦》。而现在,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去阅读原作,过去的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通过看原作,学生不仅看到了想看的东西,而且也增加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让他们懂得经典作品“不难看”。从这里还可看出,课外读物是课内教学的补充。
  我们都知道,人的生命的是有限的,面对着纷繁的世界,我们该如何去做?这是很多职高生的疑问。“不妨多看书”,这是我的回答。知识的来源有两方面:一是自己的经验,二是别人的经验(这就是传承的知识)。经验的取得需要时间与精力,学生忙碌,时间与精力也有限,如何有效地获取知识?这时就可以鼓励他们阅读,特别是那些经典的、优秀的作品。经典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是经过了时间的考验的,可谓是大浪淘沙后的遗存。其作品或者是丰富人生的成败提炼,或者是思考后的启迪,这些都会给学生带来很多的经验或生活理念,并以此作为现实生活中的指导。同时,借由阅读,开始懂得思考,激起他们的兴趣,喜爱看书,让他们有一颗安静的心和文字交流,在他们遇到人生挫折时,能随时拿起一本书,自由进出其中,寻求心灵的慰藉,并进而思考事情的是非对错。让他们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休闲活动,渐渐地养成阅读习惯。阅读是最有系统获得各种知识的方法,它也许慢,效果却最深远。
  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职高生的基本素质普遍不如普高生,这是有目共睹的。职高生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知识积累不够,而影响了他们各方面能力的快速提高,其中也包括了阅读能力。对于知识和能力,《教育学》中讲得非常清楚:能力是获取所谓知识的必要条件,而知识是能力形成和提高的基础,两者不能截然分开。一个完全不依赖于任何知识的能力,是不存在的,发展更是无从谈起。
  作为一个职高生,想要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首先,要有一定的语文知识,然后在此基础上促成阅读能力的形成。语文知识是对语文学科所涉及的社会与自然的许多方面的认识的概括和总结。只有具备一定的语文知识,才能从多个角度、不同侧面去理解所读作品,以把握其深刻的主题。诚如鲁迅所说:“读者也应该有相当的程度。首先是识字,其次是有普通的大体的知识,而思想和情感,也必须到相当的水平线。否则,和文艺不能发生关系。”当职高生面对长达数页的课文时,之所以显得束手无措、无从下手,或者读不懂,就是因为缺乏必要的文化储备和资源支持,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都说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本工具”,所以要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不妨在课堂上加强对他们语文知识的传授。比如从最基本的拼音开始,再教他们如何断句,如何从一个字中体会到丰富的内涵,怎样鉴赏文章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等,一步步地向更深层次发展。让他们学会并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再在实践中反复运用验证,以此来“吃透”“消化”课内所学。正像葉圣陶先生说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
  其次,还应具备丰富的生活知识。阅读能力的提高,仅仅有语文知识还是不够的,那只是一些间接经验,是比较抽象的东西,把抽象变成具体,还应有丰厚的直接经验才行。直接的生活经验,不仅在于增加了生活阅历,更主要的是这些阅历对于学生作品中出现的字、词、句所包含的丰富内涵、美妙意境具有重要作用。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因为作者乃散文大家,所以在运用语言上得心应手、透彻玲珑,看似字斟句酌却又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仿佛信手拈来,但又恰到好处、切中肯綮。像文中的那些动词:泻、浮、笼、洗等,表面上看只是一些很平凡的字眼,可细加品味,那就完全不一样了,画面动起来了。还有在讲荷花时,他用一句“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来作比喻,这时候,如果没有平时的生活经验,那么句中的意境既无法想象也无法体会到:素淡朦胧的月光下,荷花忽明忽暗、忽隐忽现,茂密的荷叶如深邃的蓝天,稀疏点缀的荷花寥若晨星,荷花纤尘不染,纯净无瑕,仿佛美人出浴,雅致清新。此情之真,此意之深,此境之美,此词之丽,令人遐思无穷,浮想联翩——而现在的学生,基本上是“从概念到概念,从书本到书本,虽说赢得了教育时间和速度,却失去认识的完整性和活力”。这势必造成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缺少深刻的理解,并且不能将所学的理论应用于实际,而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则更是无从谈起。所以,想要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就要像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样把学生带到野外去,到现实生活中去学习、工作、旅行——让他们获得更多的生活经验,更多的美感体验。这样,当他们再碰到如“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神秘的绿壁,——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中变化万千的绿时,就会用所获得的知识和以往的经验来解决面前的问题了,而不是一脸迷惘。
  三、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
  时下由于职高生的求学压力相对普高生来说要少得多,因此,他们有更充裕的时间来阅读课外读物。现在,大众文化、媒体文化、消费文化对校园的全面渗透与占领,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因为高中生阅历不深,比较缺乏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辨别能力,以及对形形色色的腐朽思想的抵制力,易受影响,甚至沉湎其间难以自拔。故而学生读什么,老师应作正确的指导,对课外阅读最大的指导是在课堂教学中。课外阅读和课堂教学密切相关,比如在上现代文课时,就会讲到作家作品,插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以刺激学生对这些作家的作品感兴趣。虽然他们不一定都去看,但至少让他们知道哪些书可看、好看,哪些不应该看、不好看。记得有一次,在图书室,一个学生面对满架的图书却不知道选择哪一本才好,一边跟我说,“没书好看”。实际上,好看的书非常多,只是他不知道而已。老师在课堂内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然后通过正确的指导,慢慢地把学生的阅读兴趣转移到经典、优秀的好书上来。一部经典的、优秀的作品,除了有曲折动人的情节外,其他的好处也很多,比方语言往往比较规范、创设的意境比较优美、主题大多比较深刻等,多读这些作品,久而久之,相信学生不光语文能力和审美水平会大大前进一步,阅读能力的提高将指日可待,而且也可提升他们的生活内涵。
  因为阅读是反映个性和人格的活动,读物的选择是个性的表现,因此在激励学生读好书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各方面的差异性,来推荐各种优秀读物,让他们尽可能地“开卷有益”。例如,职高由于专业的不同,往往会出现女生班或男生班,这时候,就可按照性别的不同,来推荐课外读物了。
  此外,对于学生的阅读指导,还可以从了解到的出版信息中,筛选出适合学生的告诉他们;或者介绍读书方法,以克服课外阅读可能出现的盲目性、随意性等。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
  综上所述,要提高职高生的阅读能力,就应让他们掌握扎实的语文知识,具有一定的语文能力,从阅读中获取阅读经验,再加上正确的阅读指导,二者相得益彰。同时,也让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等语文课外活动像一只船上的两只桨一样,共同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协调地荡起来。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江苏大学文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0)  【摘要】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自出版发行以来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丰富、充实我国现代汉语规范的词汇系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将以词语“实在”为例,从词语的义项研究、配例研究、标注研究三方面进行整理分析,并提出研究建议,以期为《现代汉语词典》的完善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实在;义项;配例;标注  【中图分类号】H16 【文献标识码】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如何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思考的問题。笔者以为,语文课堂原本就是情智相融的所在,感受和内化学生的理解能力,离不开情感。因此,构建情智共生的诗意阅读课堂,无疑能够起到优化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阅读教学;情智共生;诗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
【摘要】阅读能力无疑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阅读中的问题意识以及对问题的探究解疑过程及其思维的培养,非常有助于学生问题求解能力的发展,这既体现了知识时代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又是适应知识时代发展的关键能力之一。对于初中生而言,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进行问题的探究或探讨,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以及问题意识的形成,并在合作学习中逐渐形成文本阅读的探疑能力,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  【关键词】学生;阅读
实现创新,需要主客观的各种条件,改造人的主观世界是创新的必要条件,是创新的灵魂。然而,如何改造人的主观世界呢?人的主观世界的改造又必须在创新性实践中进行。由是观之,创新与改造主观世界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    一、改造主观世界是创新的必要条件,是创新的灵魂    改造世界,包括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两个方面。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对此做了比较完整的说明,这就是:“改造世界的斗争,包括实现下
【摘要】如何指导十来岁的孩子开展课外阅读呢?根据孩子好胜但恒心差等特点,本文对此进行了阐述分析。  【关键词】课外语文;孩子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在教学《母亲的恩情》一课时,谈到母亲就像太阳,在指导理解为什么母亲就像太阳时,我先引导学生了解母亲的爱。全班47位小朋友只有3位小朋友说出“无私”这个词语。课后,我问其中一位小朋友从哪儿学到的,她说课外书上呀。这是他从一本课
【摘要】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当中,长篇课文的数量是比较多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受到课文篇幅过长的干扰,阅读、学习容易产生疲劳感和枯燥感,对于语文学习的负面影响是比较大的,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采用“长文短教”的教学策略,这不光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这两种能力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的两种基本能力,并且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试图以《诺
动 态    我国启动“十一五”粮食丰产科技工程   由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粮食局组成的国家丰产工程联合管理办公室和河北、辽宁、吉林等12个项目重点实施省在京签署了“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执行协议。通过该工程的实施,我国计划建立核心试验区14万亩、示范区1350万亩、辐射区1.35亿亩,累计示范面积7亿亩以上,预计新增粮食3000多万吨,新增经济效益300多亿元;研制优化丰产技术新模式30至35套
【摘要】 对于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赋体文一类,笔者细化教学研究,抓住赋文“铺采摛文,体物写志”的主要特点和赋文在文学史中的重要地位,从教材文本、助读系统、练习系统等多方面细致探讨关于赋体文教学的多个问题,并勇于突破,革新教学观念,从理清思路、涵泳文本、咀嚼字词、比较阅读等方面提出了赋体文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赋体文;《阿房宫赋》;文本分析;助读系统;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老朋友准备好了鸡和黄米饭,邀请我到他的农舍做客。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子,村子城墙外面青山连绵不断。打开窗子面对着谷场和菜园,我们举杯欢饮,谈论着今年庄稼的长势。等到九月初九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再来和你一起喝菊花酒,一起观赏菊花的美丽。  【赏析】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
按: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十一五”期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的目标,是具体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增长方式转变,开创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决策。实现这个目标,必将促进我省的经济发展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增长方式转变到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道路上来。为此,湖北省发改委课题组撰写了16万多字的关于“湖北省‘十一五’期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研究报告”,本刊节录选编其中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