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材的“不一致”说起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onizu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例3“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中,教材采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教学“速度”概念,教材列举两例(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驶160千米,特快列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可以写成160千米/时;小林每分钟行走60米,小林步行的速度是60米/分。)来指导学生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物体的运动速度,并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如上面例题中的160千米/时、60米/分,使学生体会用这样的符号表示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具有简明、清楚的特征。
  然而,在同是人教版的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例8“认识循环小数”中,后面本该用速度单位(米/秒)的,却用了路程单位(米)!例8是个图文应用题:赛跑中王鹏400米只跑了75秒,他平均每秒跑多少米呢?分析题意可知,已知的是路程、时间,要求的是速度,式子后面的单位应该用速度单位:米/秒。可在课本中式子是这样表示的:400÷75= (米)。在前面的教学中,教材已经明确介绍了速度的表示法,速度单位应统一写成形如“千米/时”“米/分”的标准写法。因此,我认为教材中把速度单位错写成了路程单位,正确的式子应该是:400÷75= (米/秒)。
  当然,这里可能只是教材编写者的一个小疏忽,“惯性”所致罢了。因为在原来的小学数学教材中,速度单位与路程单位相同,而新教材则采用了速度单位的标准写法,即用复合单位表示物体的运动速度。适时地学习、使用常见的复合单位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与以后的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习相一致,因为物理、化学中会使用到大量的、复杂的复合单位。不过,从教材中的“小疏忽”和实际教学中可以看出,学生对速度的意义理解和速度单位的标准写法掌握得不是很好。因为速度单位的标准写法的出现,自然增加了学生理解上的难度以及使用上的困难,对于这点在教学中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教学“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时,对于路程和时间,学生都已有了正确的表象,但是对抽象的“速度”却难以理解。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理解: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关键是看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路程,路程与时间两个要素缺一不可。虽然分析得很清楚,但是仍然有部分学生犹如雾里看花,似懂非懂。怎么突破这个难点呢?这时,我灵光一闪,想到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于是我先让学生背一背《早发白帝城》。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在诗中找出其中的路程和时间吗?轻舟的速度呢?”我引导学生理解:“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里面既有路程又有时间,“千里”是古时传说江陵离白帝城一千二百里,实际约六百多里,指路途遥远;“一日”说明时间很短,只是一天,诗人用“千里”之路途与“一日还”相对照,表达了舟行速度之快,说明了江水之急,也表现了诗人重获自由的兴奋、喜悦之情,快船快意,大快人心!这样,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程度,是由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路程决定的,它的单位应包含路程和时间两个因素,即它的单位标准写法是:所走的路程/时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进一步地,我利用教材提供的各种资源沟通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例如,学完练习八第5题中涉及的声音传播速度后,我让学生用一个词语来表达它的快速。有一个学生很快想到词语:迅雷不及掩耳。还有很多学生说出类似的词语:一日千里、风驰电掣、电光火石、稍纵即逝、转瞬即逝、健步如飞等。顺势地,我还让学生说说哪些词语可表示慢速,学生说出了如慢条斯理、姗姗来迟、不疾不徐、蜗行牛步等。这样,抓住了数学知识的“延伸点”或“发散点”,沟通了各学科间的知识联系,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速度的意义,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在注重速度意义教学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在交流讨论中归纳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并加强速度意义与路程意义的比较,让学生真正理解速度复合单位的标准写法。同时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如在式子中把路程单位错写成速度单位、用错单位等问题,我特别提出来,引导全体学生进行错因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以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关于“速度”的字眼,如描述深圳特区高速发展的“深圳速度”,建筑工地上的“抓安全、保质量、赶速度”等。在这里,我想说:在数学学习中,我们要“速度”,更要“效果”,否则“欲速则不达”!
其他文献
本文立足于青岛海湾大桥钢套箱施工,主要介绍了钢套箱底饭可拆除和现场拼装四点整体下放的施工技术。
在数学教学中,好的问题情境创设能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激发求知欲,唤起好奇心,使看似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充满亲和力和吸引力,让数学课堂变得富有诗意。然而,并非所有问题情境创设都十分有效,因此,创设情境有以下几个注意点。  一、情境创设应与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水平相适应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能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旧知识来积极探究,实现学生的“现有水平”向“未来的发展水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学习内容开放灵活,使学生具有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但是我们发现某些课堂出现了“活”而不“实”的倾向,课堂活跃浮于表面,值得我们警惕。因此,我们要够透过课堂表面“活的场景”,探寻其内在“实的内容”。    一、优化教学内容,杜绝随意性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即教学内容要向社会开放,形式要向生活开放。然而
大数据管理给分布式多维索引技术带来新的挑战,很多研究者提出基于云平台的分布式多维索引架构以提高大数据的查询效率.为了在同一种云平台下全面的评测各种不同的多维索引方法,提出并实现了一个多维索引评测系统--CloudlndexEval.CloudlndexEval不仅支持现有的几种基于云平台的多难索引,并且能够被扩展到新的多维索引方法上.该系统生成统一的测试用例,评测索引性能的基本指标和影响索引性能的
随着课改的深入实施,数学教学从关注表面形式走向深层有效的思考。笔者认为,数学教学中的“有效”,不仅是指数学知识本身所承载的价值性,更应包括学生如何有价值地去学数学,教师如何有效地去为学生和教材二者之间沟通联系。因此,每种教学形式都要从“有效”层面再作反思。  前一阶段,笔者在教学中遇到这样一道辨析题:“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将问题“抛”给学生后,出现两种意见:(1)认为正确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全面加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初步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也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遵循“感知——表象——抽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
为了有效利用无线Mesh网络的多个信道,设计了一种新的路径尺度ERC(expected residual capacity),用来评测路径质量并为节点选择高吞吐量低干扰的路由.同时结合多路径路由的思想
施工项目的成功管理不仅对项目、对企业有良好经济效益,也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只有采取科学的方法提高施工管理素质,进一步细化管理中的各项工作,才能按时保质地完成施工任务。
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数编码遗传算法的改进支持向量机.针对二进制遗传算法求解分类问题的3点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算法.该算法在问题的约束中引进核函数,将问题映射到高维空间,成为线性问题后求解,从而使算法不仅适合解线性问题,也适合解非线性问题;引进Reduced SVM思想,仅用数据集的1%~10%的样本信息就能求出分类问题的分划超平面,从而大大降低了问题的复杂性;最后采用实数编码的遗传算法求解,节省了两次
多类型最近邻查询在现实中的应用范围比传统的最近邻查询广泛.基于多类型最近邻查询,提出局部范围受限的多类型最近邻查询(PCMTNN)概念,针对范围约束是任意简单多边形区域的数据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