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qq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儿童的情感易于被激发,且儿童的认识活动一旦有情感参与,他们认识世界就更生动,更丰富,更深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文的特点挖掘其内在的情感因素,运用适当的方法,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科学实施情感教育,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拨动学生情感之弦呢?
  
  一、创设情境,培养情感
  
  情感教育是一种艺术,需要创造一种意境和气韵。教师所创设的情境要与课文内容协调一致,利用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乐渲染,语言描绘,实物摆设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激发想象与联想,让学生在情感的氛围中产生情感体验,进而发展认识,陶冶心灵为“动情”到“晓理”打下情感基础。
  如:例如教学《二泉映月》时,课使我播放了优美动人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接着让学生阅读最后一小节,了解到这首名曲不仅深受中国人民喜爱,而且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然后我又富有感情的介绍创作人阿炳的情况:四岁时失去母亲,长大后又失去父亲,二十一岁患眼疾,三十五岁时双目失明……我的描述激起了学生的疑问:为什么一个双目失明、命运坎坷的人能创造出如此动人的名曲?在学生亢奋的状态下,我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从书中去寻找答案。学生围绕这个问题饶有兴趣的与文本对话,深刻领会到了阿炳在身处逆境、穷困潦倒时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二、替换角色,体验情感
  
  有些课文由于当时环境、社会背景不同,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认识距离较远,应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置身与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感情,领略人物的思想。在朗读中,学会换位思考,站在文中人物的角色地位上,理解他们的需要、思想,感情和愿望等。
  例如教学《海伦?凯勒》一文,由于学生都是身体健全的人,无法体验海伦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感受。当请一位学生读课文第一小节时,他读的很平淡,丝毫没能表现出海伦内心的痛苦和悲哀,没能表达出对海伦的同情。我让这位学生闭着眼睛在教室里走一圈,全班学生注意观察他的表情、动作。当这位学生摸索着、磕磕碰碰地走完一圈之后,我让他谈谈自己内心的感受。他说:“我眼前一片黑暗,内心非常害怕,觉得非常孤独。”这时我再让他读第一小节,他有了深刻感受,进入“共鸣”阶段,进入课文情境,读得声情并茂。
  
  三、引导感悟,激发情感
  
  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往往需要学生自己去感悟,在感悟中产生情感,陶冶心灵,促进思维的发展,达到知情结合,情理交融的教学境界。
  例如:在教学《爱如茉莉》时,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父母亲之间的关爱之情,我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一处处细节的描写。在教学“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这部分细节时,首先我引导学生认真读这一段话,抓住重点词“恬静的微笑”和“紧握着”来体会。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出:妈妈体会到爸爸如此关心爱护她,心中觉得无比幸福,因此即使生病中,仍然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因为睡得沉,而又为了夜里方便照顾妈妈,所以不睡在陪床上,而宁愿伏在床沿边睡,紧握着妈妈的手,这样妈妈一动,他就醒了。接着我又引导学生观察书上这幅感人的图画,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最后我又让学生配乐朗读。学生的情感被激活了,充分感悟到了父母亲之间真挚感人的爱。
  当我问学生:“你的父母亲之间有哪些像这样平淡无奇的真情呢?”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爸爸经常加班,回来得迟。即使在寒冷的冬天,爸爸加班回来时,妈妈也从床上爬起来帮爸爸热饭热菜,有的说:妈妈有时加班回来晚了,她怕黑。爸爸就骑摩托车去厂里接她;有的说:爸爸有时候睡到夜里腰疼,妈妈就起来帮他按摩……从学生一句句朴实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学生对“爱如茉莉”的真情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
  
  四、重视拓展,升华情感
  
  拓展延伸主要以课文为中心,达到以内带外,以精带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心灵世界。
  例如《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揭示的主旨是“给’永远比‘拿’愉快”。在课文学完之后,我设计了一个向生活延伸的题目:在我们的周围,你碰到过哪些无私帮助别人的事?你是怎么想的??一个学生说:“每学期开学初,学校都要搞‘爱心一日捐’活动,同学们纷纷捐出了自己的零花钱,我深深感到我们这个社会充满了爱心。”另一位学生说:“去年春游时,班上一位同学因家境贫寒不能去春游,同学们自发地为他捐款,有的同学还把自己好吃的东西分给他。我想,如果人人都能对需要帮助的人加以帮助,我们的社会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一句一句简单的语言,却让我听到了这一群孩子对世界充满的爱,也让我读懂了学生内心世界的呐喊。
  总之,语文课是一片情感的花圃、一个情感的世界。实践证明,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能达到文、理、情相通的境界。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和作文教学一样,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对语文教学来说也是一大障碍。学生阅读能力差,也令一些语文教师们不知所措,教师们教学阅读时也不知该从何着手,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每次考试的阅读题,都令一些学生头痛不已。下面是我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点滴看法,在此奉献给大家,诚望能给大家提供一点帮助。  一、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对学生来说,兴趣是阅读的第一原动力,只有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中提出的有效学习方法之一,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这种理论和策略冲破了传统教学论的许多藩蓠,对教学过程给予了重新的界定,对教师与学生的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构建适宜合作学习环境,并参与其中,使师生之间。尤其是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互动来促进学习,使之共同达到教学目标。如何科学地、正确地看待体育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这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它似乎单调、枯燥、乏味,缺乏艺术的内涵,似乎与艺术无缘。实则不然,教学之所以称为一门艺术,是因为课堂教学给予充分自由创作的余地,可以像美术家、音乐家以及文学家和诗人那样,进行艺术创造。  美国代数学家哈尔莫斯把数学比作艺术:“数学是创造性的艺术,因为数学家创造了美好的概念,数学是创造性的艺术,因为数学家艺术家一样地生活,一样地工作,一样地思索;数学是创造性的艺术,因为数学家这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新的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活力无限。新课程呼唤生成性课堂,如何让生成性课堂更精彩?笔者拟从五个方面谈一点自己的思考。  一、提升教学理念,树立学生主体意识  叶澜教授说:“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
时光飞逝如白驹过隙,转瞬间,我来实验中心已经半年多了,在这个团结的大家庭中的一百多个日日夜夜里,我工作着并享受着。  1、激情是工作的动力。来到实验中心,学校给我安排了两个班的语文课,并担当初一、一班的班主任。虽说以前也曾干过一段时间的班主任,但那毕竟是暂时的。这次学校给我这副重担,感觉心里很是没底,于是我趁军训的时机和赵主任沟通,她说:“我们早已打听过了,你有这个能力,我相信你!”“我相信你”斩
农村初中生的英语成绩在初一下学期和初二阶段分化严重,一些后进生在这段时间内成绩大幅下降,对英语学科失去兴趣,上课时没精打采,考试时只是花几分钟时间随便将客观题填上,余下的则是等待和煎熬。“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价值追求,关注后进生、提高学习英语兴趣是每个教师不容忽视的责任。结合英语教学和转化后进生实践,我谈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一、形成英语“后进生”的原因    1 心理压
【摘要】数学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生活、强调学生经历的特殊的文化传承活动,它不仅有知识传承的作用,同样也有德育的功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挖掘数学的德育因素,利用教材的德育资源,激活生活情境的德育影响,抓住教学过程渗透德育,发挥评价的德育功能,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德育渗透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德育渗透;探索    数学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生活、强调学生经历特殊的文化传承活动,必然体现和反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形式才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如何才能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就是通过对于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着手,根据课堂实践与反思,提出自己几点建立高效课堂的浅薄认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 新课标 传统教育理念 优化配置    1.新教学理念的提出    随着课改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小学语文这门学科也不断加快改革的脚步。《语文标准课程》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
研究性学习是20世纪80每一代以来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国际社会比较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性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开展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尚待开发的新领域,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一个探讨。  什么是语文研究性学习呢?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培养学习态度和研究意识的一种
自十七世纪现代英语诞生以来,关于英语教学方法的探讨、改革和研究就一直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呈现出由单一向多样综合发展、由截然对立向相互融合发展的趋势,有力地促进了英语教学实践活动的展开,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英语教学理论。  农村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农村教育的差异更重要地体现在英语教学之中。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不断地反思现状,及时地调整教育理念、策略、方法,缩小差异,让农村孩子也能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