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看书”之间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i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来读一些作家的文章,不约而同地谈到了“读书”与“看书”的差异——
   梁衡指出,什么是阅读?阅读就是思考。阅者,看也。但是比看要深一些,它不是随意地、可有可无地观看。是有目的的、带着问题观看,是一個思维过程,边看边想。而对不需太动脑子的、浅一点的东西,消遣、娱乐的,则说看,不说阅。
   王鼎钧则言,“读书”和“看书”不同,读书有方法,有目的,有成果,讲的是读书人的水准。告诉某作家“我读过你的书”或“我看过你的书”,一字之差,寓褒贬、别善恶。
   细细品味还真是这么回事儿。一个人如果自我感觉尚算得上是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如果在工作生活之余尚且保留了阅读的习惯,就有必要扪心自问——我究竟是在“读书”,还是“看书”?毕竟,“生命诚可贵,时间价更高”。当读者自己深陷于“看书”而非“读书”的窠臼而不自知时,可能还会沾沾自喜,自鸣得意。殊不知,这样无异于自欺欺人,无异于浪费光阴空耗生命。
   我的微信朋友圈中,有人“读书”,也有人仅仅是在“看书”。这两年,社交阅读趋热,我遂被拖进了一个读书群。该读书群中给人印象颇深的有这么两位,一位是某位群友,每天倒是雷打不动地在群内打卡读书。读的速度惊人,两三天即读完一本书,其他群友甚感钦佩之余,请教其读书秘诀及读后所获,没承想得到的回答令人气馁,“读便是了,读后也没感到有啥触动”。
   与之相反,该群群主崇尚深度阅读、深度输出,读书速度算不上很快,但只要读过的书,都坚持必须写出一篇不乏干货的读书笔记,晒在公众号上。据其讲,她一本书至少读三遍,第一遍按顺序通读,在书上做标记,随时记录所思所感;第二遍梳理全书,画出思维导图;第三遍重点阅读标记段落,结合所思所感精心构思,最终输出一篇绝不敷衍的读书感悟文章。观其公众号中的文章,百余篇读书感悟篇篇耐读,每隔一段时间必有更新,确属难能可贵。
   当前,我们置身于一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许多人在碎片化的时间里逐渐习惯了碎片化的阅读,这种状况下的阅读,往往“看”的成分大于“读”的成分。不过,这也并非绝对。曾著有引起广泛反响的《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的作者采铜,就结合自身的阅读实践,谈到过“碎片化时代如何做到深度阅读”的问题。
   他就提到,阅读,绝不仅仅发生在把书从打开到合上的时间段,这只是阅读活动中最表层的部分,更重要的是,书中读到的那些精华能否转化为属于我们自己的价值。一个人的阅读如果追求的是一种抵达,是自我生活、人生的某种改变,那么,这种追求改变的诉求反过来会促进我们的阅读。因为很显然,我们要改变,必然要对我们读的文本提出更高要求,提出更多问题,更加主动和迫切,这些都会让我们阅读得更深入。
   所以,说到底,决定一个人“读书”还是“看书”的关键因素之一,应着眼于“阅读的抵达”,也就是自我的改变。像有些人的阅读仅仅满足于消闲,茶余饭后拿本书躺着随便翻翻催眠,抑或,阅读单纯就是为了阅读,徒有一种形式,让自己看起来似乎在做着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聊以自慰。如此,读书充其量不过是在“看书”,那还不如走出户外多看看蓝天白云,扫视一番车水马龙的街景,最起码,有益于眼部健康。
   而如果阅读是为了思想的提升,心灵的充实,灵魂的修炼,那这样的“读书”,一定是会有所收获,实现“阅读的抵达”的。
   陈福民荐自《福建日报》2019年12月2日
其他文献
近日域中一大“发现”,虽算不上石破天惊,却也足以令人振奋,那便是山西运城宣布,诸葛亮出生的窑洞在该市临猗县天兴村被发现!   关于诸葛亮的归属,本来是湖北的襄阳和河南的南阳在争,刀光剑影几十年,硝烟弥漫直至今。“名高天下,何必争襄阳南阳”的和事佬劝解,丝毫不能让双方各退半步。现在又出来个山西的运城,居然“发现”了孔明出生的窑洞,而且“这个窑洞今天还存在”,这就不但“坐实”了诸葛丞相是俺临猗人,没
期刊
某县级市的电视台,前不久“无意间”播出一个镜头,市领导风尘仆仆赶到村里扶贫,五保户热情奉上热茶一盅,领导拿着秘书递上的餐巾纸,在盅沿上仔细擦了一圈,方才饮了一口……   这个镜头不到一秒钟,领导不以为意,审看的部门也不以为然,于是就这样播出,却在当地引起了点不大不小的波澜——人们说,这个“喝水”的“细节”,不免使人想起当年邢台地震现场周恩来总理一口喝下的带泥之水,也不免令人想到习近平总书记揭开特
期刊
扫,甲骨文是手拿笤帚的样子,本义是打扫,也有快速的意思,李白《草书歌行》,“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疾书之状,如在眼前。而互联网语境下“扫”最常见的用法是“扫”码。  自有微信,名片用得少多了。“扫个微信”成了搭讪、攀交的口头语。大凡社交,总有礼的要求。更何况,在我们这个讲礼的国度。而礼节,无非是告诉你如何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名片时代,陌生人之间互递名片,先后次序是颇有讲究的。各种礼仪课都
期刊
远行归来的胡杨将一袋巧克力和一包牛肉干带到沙龙,请大家品尝。小茶拿了一块包装精美的巧克力,剥开之后含在嘴里,表情陶醉。她偏爱甜食,几颗水果糖足以令她心情愉悦;吃苦对她来说就是“灾难”,因为她对苦味过于敏感。小时候,母亲逼着她喝中药,一碗药汤还没喝完,她便吐得翻江倒海。我说:“良药苦口。”她有气无力地看了我一眼,脸上的表情比良药还苦。   辩证法告诉我们,苦与甜是对立统一的。科学试验表明,在15%
期刊
“网红书店和普通实体书店总有各自不同的读者群体,他们会找到自己的舒适区。   最近,高晓松的“晓书馆”开到南京,吸引了不少文艺青年前去打卡,一周内的预约都是满的。高晓松的“晓书馆”,定位是公益图书馆,但在不少读者心目中,它还是和南京的先锋书店一样,都属于网红文学场所。   对于网红书店,我们读者熟知的有:闹中取静的香港诚品、苏州诚品、成都方所、言几又、上海钟书阁、南京先锋书店……   你去南
期刊
近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要求把整治“景观亮化工程”过度化等“政绩工程”“面子工程”问题纳入主题教育专项整治内容,从严从实抓好整治工作。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城市为了加强形象建设,提高城市美誉度,开启了城市亮化工程,“让城市亮起来”一时成为非常时尚的口号。一些城市打造的“不夜城”亮化工程,给城市带来了更美的夜景,丰富了市民和游客的夜生活,使城市充满了
期刊
最近,某省卫视的一档舞蹈比赛节目很火,前几天跟着家人看了一场,也是目前为止争议最大的一场。那是一场晋级赛,参赛选手赢了继续比赛,输了到此为止。争议来自一名评委,当天参加晋级赛的选手中,有一名是她的学生,这名学生参加了三轮一对一PK投票,每次都是在另外两名评委投成1∶1的情况下,她“一票定音”将票投给自己学生,后者因此成为第一个晋级的选手。对于这名评委的做法,有人认为是偏袒,有人说是“举贤不避亲”。
期刊
奖 王永琦  作秀张书信  心声刘志永  陪伴王玉才  為了确保不摔伤于昌伟  如此抓小偷盖桂保  建围墙郝延鹏  理直气壮陈定远
期刊
“不光不能挑了,盒里装几个就只能买几个!”想买二斤苹果的市民陈女士挺纳闷,家门口几家水果店都“升级”了,可买水果却比以前麻烦了:很多种水果都被分装进塑料盒,要買只能论盒买。据报道,多家水果店都开始给过去散卖的水果层层“穿衣”:封上保鲜膜、装入塑料盒、套上塑料袋。   苹果、梨、柑橘、猕猴桃等这些水果,也追求“精包装”显然是商家有着自己的小心思。其中之因,一方面是商家为了止损,比如,水果装盒后顾客就
期刊
前不久,山西某医院的一起手术引发高度关注。从北京天坛医院来到该医院为患者进行神经外科支架植入手术的医生,在收取1万元劳务费时,被患者家属录像并举报。此后,该医生和医院负责收钱转交的医生均被停职。值得关注的是,这1万元钱是医患双方协商好的付给从外院约请的专家的劳务费,也即通常所说的“飞刀费”,但患者家属以医生收红包为由进行了举报。(据《中国青年报》12月10日报道)   前脚刚刚请外来的专家做好手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