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生成资源 “刷新”精彩课堂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c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澜教授指出:“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点击”生成资源,以此巧妙改变教学预案,把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而“刷新”出精彩纷呈的课堂。
  一、“单击”差异性生成资源,“升级”教学目标
  由于个体的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是存在差异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去“单击选中”这些差异性生成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对教学目标进行适当升级。
  1.升级“知识目标”为“过程目标”
  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教师提问:“到现在为止,你知道哪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学生纷纷畅所欲言:“我知道一年有365天,但有时候也会有366天。”“我知道一年有12个月,有的月是30天,有的月是31天。”“我知道二月只有28天的这一年是平年,有29天的这一年是闰年,一般来说每四年中有一个闰年……”这位学生的回答可见他对年、月、日知识的掌握相对于其他学生来说是更深入的,是一种差异性的教学资源。教师可抓住这一资源对教学目标进行升级,组织学生对“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怎样判断闰年与平年”等原来准备定位为知识目标的内容,让学生在探究中不断达成。课堂上,有的学生利用手中的年历表进行自主探索,有的学生则在小组内利用列表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正是因为把“知识目标”升级为“过程目标”,所以学生开展的学习活动非常有效。
  2.升级“技能目标”为“数学思考”
  例如,在教学“画角”一课时,我让学生练习用量角器画130度角,由于学生掌握了画角的要领,所以正确率很高。在巡视中,我发现一个学生用断了只有一半的量角器画角。反馈时,我说:“我们班××同学的量角器只有半个,能画出130度角吗?”“这个肯定不行,他的量角器断到110度了,只能画110度以内的角。”“对,不行,他的量角器不够用了。”“可以的,我就画得出来。”……“到底用只有半个的量角器能不能画出130度的角呢?请同学们先动手试一试,再把你的方法与同学进行交流。”学生反馈时,出现了三种画法。这堂课上,原本设定让学生练习画一个钝角的技能目标,在一位学生用半个量角器画的引领下,将“技能目标”升级为“数学思考”,学生充分展现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认识与见解,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双击”错误性生成资源,“更新”教学方法
  课堂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学生的错误更是一种动态的生成资源。教学中,教师要勇于“双击”错误,以发展的眼光审视这些错误的价值,组织学生辩论、思维、探究,以此“更新”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具实效。
  1.利用错误,引发学生辩论
  例如,教学“素数、合数”一课时,一学生说:“我发现奇数都是素数。”这一认识显然是错误的,我并没有马上下结论,而是引发学生对这一问题展开辩论。有的学生说:“这是错的,如15、25、35这些数都是奇数,但这些数却都是合数,不是素数。”有的学生说:“这句话应该改为质数都是奇数。”另一个学生马上站起来反驳:“我认为这样说也不对,如2是质数,但也是偶数。”……学生通过辩论,更加深入地明白了素数、合数与奇数、偶数之间的关系,体验到了数学的严密性。
  2.利用错误,引领学生思考
  由于受年龄、知识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学生的认知往往具有表面性和片面性,教师要引领学生对其进行分析,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例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由于思维定式,大部分学生会认为:半圆的周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出现这个错误以后,我先让学生在纸上画一个半圆,再让学生思考。通过画圆学生发现,如果只是周长的一半,那是一段圆弧,而不是半圆,还要加上一条直径才是一个完整的半圆,这样就使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到了错误的原因。
  3.利用错误,引导学生探究
  例如,教学“加法交换律”一课,练习环节我让学生猜想哪些运算中还有交换律。学生纷纷发表意见:“乘法中有交换律,如11×2=2×11。”“减法和除法中也有,如4÷4=4÷4、8-8=8-8。”(错误资源)“真的有啊?请同学们换成其他数试试看。”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学生通过举例,发现问题。“为什么4÷4=4÷4、8-8=8-8这两个例子可以呢?”“因为他用了同一个数,这样没意义。”“对呀,运算定律一般要适用于任何数,a和b一般表示相同的数吗?”“不同的字母一般表示不同的数。”……学生的错误是美丽的,课堂上正是因为积极地开发了学生出现错误的价值,才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使教学更有效。
  三、“右击”意外性生成资源,“新建”教学流程
  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意外”,而这些“意外”往往是有效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右击”这些意外资源,调整、重组原来的教学环节,从而“新建”教学流程,利于学生学习。
  1.活用反馈,及时删减
  课堂上,教师应时时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删除一些原先的教学环节,以便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例如,“年、月、日”一课,教学一年有12个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等知识时,发现学生或做小动作、开小差,或无精打采。这一异常反应引起了我的注意,最后发现学生无兴趣的原因:“这些我早就知道了。”根据这一反馈情况,我果断调整教学计划,删去了一系列琐碎的小问题,提出“关于年、月、日,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这样一个概括性问题,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所知、所获,然后进行全班交流,这样的效果比原来的设计要好得多。
  2. 顺水推舟,水到渠成
  例如,教学“厘米的认识”时,学生用不同工具测量自己的课桌长度,却得到不同的数据。“为什么相同的桌子出现不同的结果呢?”学生心中产生疑问,把教学拉出了预设的轨道。“那怎样才能得到一个统一的测量结果呢?”我抓住这一契机,顺水推舟,改变原来的设计,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感受和经历“尺”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学生探究的主动性、积极性得以提高,同时在“创造尺”的过程中体会了长度单位产生的必要性,进而认识了厘米。
  3. 变更流程,柳暗花明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在导入环节,我原来预设的是让学生用绕、滚的方法测量出手中圆片的周长,从中体会绕、滚的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促使学生探究用更普遍的方法求圆的周长。但是,教学中学生在讨论怎样得到圆桌周长的时候就把计算方法说出来了。这时,我提问:“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好?对于这个公式你有没有不明白的?”随机“变更”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经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形成的全过程,也正是由于及时调整教学流程,才使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投入到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活动中。
  (责编蓝天)
其他文献
如何有效地利用处理器消耗的能量而得到尽可能高的性能成为了目前体系结构研究的热点,在研究中,结构级的功耗评估工具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现有的结构级功耗模拟器中,往往只
广播在无线传感器(WSN)协议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简单泛洪广播将带来广播风暴问题,在节点稠密的网络中尤为严重.借鉴DCB(double-covered broadcast)算法的节点双重覆盖思想,提
创新是人类发展的不竭动力。小学阶段虽然是学生人生启蒙的阶段,学习的知识都是粗浅易懂的内容,但却是学生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不但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阶段,更是一个培养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的阶段。面对刚刚进入小学的低年级新生,教师要结合数学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循序渐进,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搭设平台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创造力量最能发挥条件的
"四边形"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掌握。教材先简单涉及四边形,从图画入手,接着再给出一些图形,然后出示长方形、正方形,让学生感受其特点。教材中"做一做"的第一、第二题就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络已走进了大学生的生活,大学生成了我国网民中最主要群体,网络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但是网络也给他们带来了一些消极、负面的影响.作为高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可见,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因素,使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该如何把握新课标的精神,让课堂生成有效地促进数学教学呢?  一、建构弹性方案,注重课堂生成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课堂
数学课堂是一个资源生成和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有效提问,可以对学生起到思维桥梁与导向的作用,帮助学生找到思维的方向。很多时候,“画龙点睛”式的 “一问”,会让我们的教学效果“锦上添花”。   一、多此一“问”,巧妙化解“节外生枝”  1.问一问,亮出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是复杂多变的,它要求教师具有灵活的调控能力,对课堂的运作要有敏锐的触觉,对于备课当中没有预想到的问题要做出及时、迅速
文章通过分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表现,主张并寻求有效措施,扩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形式,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力度,使之尽快实现商品化、产业化,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经济建
在各种数据系统的处理中,总有一系列相对独立而相互关联的事务系列组成.如何合理地安排这样的事务的顺序,一直是数据系统优化中存在的问题.该问题的一般化形式是一个NP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