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援外:勾勒“一带一路”亮眼的“花纹”

来源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yingp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古迹代表了一个国家某个时期的文明高度,既是文化符号,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物保护修复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果。在东盟,中国考古队员到柬埔寨和缅甸等国,通过精湛的文物修复技术和不同文明、社会形态对话,用行动为当地文化传承提供了“中国方案”。
  “文化遗产长廊”让文明走得更远
  早在2017年,中国国家文物局就印发了《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增进与“一帶一路”沿线国家及文化遗产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建设“一带一路”文化遗产长廊。并计划统筹开展援外文物保护工程和境外合作考古项目,推出一批中国文物保护理论成果和实践案例,实施中华文物“走出去”精品工程。这进一步推动中国考古人员走出国门,利用文化媒介与他国增信释疑。
  位于柬埔寨暹粒市的吴哥,是公元9世纪到15世纪古高棉王国建立的都城,代表着东南亚一个时期里最为灿烂的文明。历经百年风雨,屋顶、塔顶塌落,墙体歪斜的情况随处可见。1993年,柬埔寨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拯救吴哥古迹的国际行动。1986年起,中国就作为一支重要力量,积极参与吴哥的修复工作。
  2020年8月,吴哥古城里,中国援柬吴哥古迹王宫遗址修复项目因接二连三的阴雨天气暂停了施工,但该项目的保护修复前期准备工作和考古调研工作仍在继续。柬埔寨与中国南方相近,古时文化融通和相似的自然环境让两地人民的生活习惯有着共同之处。据了解,考古队曾发掘到包括陶罐、陶壶、青瓷碗、黑釉瓷器等在内的器皿,其中部分同广东西村窑和福建德化窑器型相仿。
  柬埔寨吴哥古迹保护和管理机构发言人隆戈萨表示:“抗疫期间,柬中考古合作并未停止。出土器物中还包括中国瓷片,这是历史上柬中友好交流的证明,期待柬中考古合作取得更多成果。”待施工恢复后,工作人员将对散落在院落及环壕内的石质构件进行清理、统计、编号,以及对西北塔门进行修复,并持续在西北塔门外院落及环壕进行考古发掘工作。
  此前,中国在吴哥古迹保护国际行动中,还先后完成了周萨神庙和茶胶寺的保护修复工程。
  “文化遗产保护是关系人类文明延续的重要事业,是促进各国民心相通的重要渠道。”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胡冰这样评价文保工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文化遗产合作长廊”打通时空和国界的壁垒,使中国能更深入地认知、读懂世界,同时凸显文化遗产大国的担当,打开与他国交往的一扇文化窗口。
  目前,中国文物援外和联合考古项目已在周边国家形成较为完整的项目链,这成为“一带一路”建设文化领域的重要收获。有中国援柬吴哥古迹王宫遗址修复项目珠玉在前,中国考古队的脚步逐渐走向缅甸、尼泊尔、埃及、伊朗等国家,联合考古、规划设计、修复等项目凝聚了中国智慧。
  文保合作记录特殊缘分
  缅甸蒲甘素有“万塔之城”的称号,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其中建于1144年、高65米的他冰瑜佛塔,用佛像、壁画、石刻记录着800多年前的缅甸故事。来自仰光的大学生温丹达说,2019年中国文物保护专家抢险加固之前,许多游客不敢接近他冰瑜佛塔。“我们都知道他冰瑜佛塔是中国帮助修复的。”他说。
  2016年的一场地震,使蒲甘古城包括他冰瑜佛塔在内的400多座佛塔受损。当年,应缅方请求,12名中国古建筑修复专家赴蒲甘实地调研。随后,许多相关活动得以开展。2018年9月,中缅双方在他冰瑜佛塔举行了中国援助缅甸蒲甘他冰瑜佛塔修复项目换文签字仪式,标志着中缅合作修复蒲甘佛塔项目正式启动,预计用时8~9年。
  2019年,中国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院长赵强带领团队深入蒲甘,利用无人机航测、三维扫描和环境监测等手段进行精细化测绘,开展了地质勘查、整体测绘与病害调查,完成了他冰瑜佛塔震后的临时抢险和加固支护工作。
  推进这一项目并不简单,进入佛塔修复建筑的前提,是尊重当地风俗。按照缅甸的宗教习惯,人们不能穿鞋走进寺庙。因此盛夏时,即使台阶最高温达63℃,甚至地上布满碎石、瓦砾、玻璃片,考古队员依然要光着脚进行勘察。对此,赵强表示:“尊重是相互的。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当地文物管理部门和民众的认可。”
  在应急抢险加固工程工作完成1个月后,蒲甘古城,这一亚洲三大佛教遗迹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缅甸考古研究与国家博物馆局蒲甘分局局长吴昂昂觉表示,在申遗过程中,中方提供了许多专业支持,对成功申遗起到了关键作用。他说:“蒲甘是缅甸的,也是世界的,蒲甘忘不了中国的支持。”
  伊洛瓦底江见证了步步加深的中缅友谊,如今正记录文化交流之路上两国的特殊缘分。
  胡冰称,中国开展的文物保护修复合作和联合考古有力地证实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历史交融、文化相通的渊源,凸显出丝绸之路自古就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之路。
  7年以来,“一带一路”倡议仿佛一条丝带,勾连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过往和未来,文物交流合作无疑是这一丝带上亮眼的“花纹”。利用古时文物观照现实,利用文化血脉促进民心相通,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环球》等
其他文献
近日,老挝政府与中国云南交投集团签订磨会高速公路项目谅解备忘录,下一步双方将加强沟通协调,推进项目前期工作。  据悉,磨会高速公路起于老挝磨丁口岸(连接中国磨憨口岸),止于老挝会晒口岸(连接泰国清孔口岸),全长约181公里,拟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建成后,会晒至磨丁僅需1.5小时,会晒至万象仅需6小时。这条公路的建设,对于加强中国、老挝、泰国互联互通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新加坡建筑师莫玮玮与中国建筑师张永和同龄,同是六字头的同代人,虽然成长环境大不同,但同样是在书香家庭长大,学贯中西,传承本土文化,融合现代美学,提出富有文化个性与个人魅力的建筑语言。  两位建筑大师相识16载,谈起建筑,不约而同地提出建筑的核心问题是造好房子。21世纪造房子,要满足城市生活的发展需求,还要兼顾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的客观环境挑战。  老人城市 以人为本  莫玮玮和张永和的“建交”——
期刊
与2019年相比,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每日碳排放量下降了17%。虽然这有利于缓和气候变化,但排放量下降的原因却与新冠疫情相关。为了防止疫情扩散,各国政府采取了全国封锁和旅行限制等措施,减少了碳排放。  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缩减了全球能源需求,碳排放量也随之降低。但疫情是暂时的,一旦全球经济开始复苏,能源需求和碳排放量都将反弹。目前,全球能源需求增长有一半来自亚洲新兴经济体。对东盟国家来说,未来能源
期刊
2020年8月12日,重庆九龙坡区和老挝磨丁经济特区在两地多次友好协商的基础上,签订了《鼓励和促进磨丁经济特区发展的友好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拓展开放合作新空间,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实现共赢发展。  此次重庆九龙坡区“牵手”老挝磨丁经济特区,无疑打开了双方的合作之门。不过,在空间上相隔几千里的两地缘何走在了一起,这次合作又将对两地发展产生哪些积极的影响?其中的深意頗有来头。  道相通,
期刊
说起“地球蝴蝶牌咖啡”,许多生活在中国的印尼归侨称那是他们“戒不掉的喜爱”。而对于喜爱喝咖啡的广大印尼华人来说,这只有着84年历史的“蝴蝶”更是他们的“最爱”。  四代华人打造呵护  “地球蝴蝶牌咖啡”由祖籍中国福建安溪的一个华人家族创立和传承。20世纪20年代,安溪龙门人周钟锦“下南洋”到印尼,经东爪哇来到巴厘岛,开办“绵益”商号做土特产生意。1935年开始经营咖啡生意,成为该品牌的源起。  1
期刊
在云南保山,说起爱国侨领梁金山,几乎无人不知。  他曾远赴缅甸打拼,积累丰厚家产;他曾为国纾困,捐赠大量金钱、物资用于支援国内抗日战争;他捐资修建的惠通桥跨越怒江天堑,连通滇缅公路,让中缅互惠互通更加便利,也成为抗战时期物资运输的“功勋桥”;他的爱国情怀、桑梓深情至今仍为人们传颂称道。“东有陈嘉庚,西有梁金山”,这是国人对他的怀念,也是对他的赞誉。  日前,记者来到保山市隆阳区蒲缥镇方家寨,在梁金
期刊
中泰经贸合作是双边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值此中泰建交45周年之际,泰国副总理兼商业部部长朱林·拉萨那威西在接受本刊驻泰国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今,中泰双边关系发展活跃,各方面合作日趋紧密,尤其是经贸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从2010年到2019年,中泰双边貿易额年均增长6.3%。中泰双方定下目标,要在2021年之内争取双边贸易额达到1400亿美元。中国在2019年成为了泰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对华贸易占泰国国
期刊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北部湾“开海节”,广西防城港市再次以“游生态防城,吃生猛海鲜”的热情口号欢迎各地游客。而对那些无暇亲自到防城港的朋友来说,物美价廉的“生猛海鲜”已经不再是遥不可及。  得益于防城港市冷链物流的发展,如今防城港的海鲜不论是“跳到”四川的火锅里,还是“蹦到”北京、上海、沈阳等地的餐桌上,都已经成为一种日常。基于冷链物流发展起来的冷链经济,正在给防城港市带来日益“火热”的效益。  融入“
期刊
自疫情暴发以后,各国的网上购物出现明显增长,东盟的物流和配送服务业也因此发展迅猛。近年来,包括百世集团在内的多家中国快递企业都不约而同地瞄准了广阔的东南亚市场。百世集团总部位于中国杭州,是一家智能综合供应链和物流解决方案供应商。2020年7月2日,该集团对外宣布,其在马来西亚、柬埔寨和新加坡的快递业务正式起网运营,计划3年内在3国建立共计12个分拣中心及约400个快递站点。这是继2019年布局泰国
期刊
虽然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许多地区的物流通道被迫按下“暂停键”,但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以下简称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框架下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以下简称“陆海新通道”)并没有因此而停滞。相反,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多重利好政策陆续发力,重庆、贵州等中国西部省区市经广西北部湾港发往全球的货运量迅速增长。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开行1691列,同比增加6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