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被女生欺负,有没有!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keyMouse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些日子,最家长青春期群里爆出一个让小编咂舌的话题,几个妈妈大呼现在的女孩太强势,男孩成了弱势群体,常常挨女孩的揍!你是否也曾注意过这样的情况?
  
  吐槽:俺们的儿子都被女生打过!
  往事随风:现在的小女孩欺负男生的特别多啊,动不动就揪耳朵、踢人。
  生若幽兰:儿子刚上小学时就被小女孩掐得手背好几道血痕子,上初一时被同桌打得哭,想起来可笑,因为当时儿子说老师不让男生打女生,所以男生就都只有挨打的份。没法跟儿子说还手啊,但是背地里还是忍不住给老师发了信息。后来,老师又在班上说,女生也不准打男生⋯⋯
  优雅自淡:我儿子四年级时让他班女生用窗帘蒙着头打,把鼻梁弄歪了,到现在还能看出来,气死人啦。
  随缘:我儿子的同桌是个女孩,老是欺负他。我说找老师调位,儿子说自己会处理,结果那女孩还是时不时欺负他,弄得我是哭笑不得。
  
  感慨:现在的女孩真强势!
  往事随风:一次我去图书馆亲眼看见一个女孩一脚就踹倒了一个男生,这样的女孩长大了,可不能让她当儿媳妇!咱们不舍得打也不想让别人欺负啊,儿子就是当娘的心啊。
  生若幽兰:这也跟家长在家里没有原则的宠爱有关系,我外甥女就从来不会认错,从来都是别人的错,她永远都没错。
  优雅自淡:这样的孩子将来是要吃亏的,在家里家人惯着,走上社会后谁惯。
  随缘:家长的素质也不一样,孩子在外代表的也是家长的素质。
  
  担忧:男孩老受欺负怎么办?
  生若幽兰:哪个男孩打不过女孩啊?就是让着啊。
  随缘:男孩子的肚量大,不跟她们一般见识。
  往事随风:我儿子只能躲开不理她们。
  生若幽兰:再有这事,要帮孩子想办法啊,不能老受欺负。
  韩铭:(终于忍不住插嘴)男孩以后还会和这样的女孩玩吗?
  
  自豪:我们的儿子都是好样的!
  韩铭:女儿打人,父母不会很自豪吧?
  生若幽兰:貌似很多父母都挺为自家闺女的强势自豪的。
  韩铭:我小时候打邻居一小男孩,人家不还手,我正得意,我妈冷笑一声,你以为人家打不过你啊,人家心眼儿比你好!我当时羞愧的啊⋯⋯我这邻居从此可是特喜欢我妈,前些年结婚还邀请我妈去参加。
  生若幽兰:女孩的妈妈都能这样就好了,俺们的儿子就不用受那些不明不白的欺负了。
  韩铭:在家被尊重的孩子一般不擅长暴力哟。
  优雅自淡:俺儿五年级时吃小饭桌,他对每个人都心怀好意,想成为朋友。学校有一孩子得白血病,每人捐5元钱,他中午回不了家,就和同学帮人发传单,挣了5块钱交给老师了,晚上回来和我说,当时我眼泪都出来了。
  生若幽兰:我儿子卖破烂,看人收破烂的可怜,把卖的钱偷偷放人车上。回来跟我说,我都不知说什么好,想了半天才想起来要表扬孩子。
  往事随风:都是些善良的好孩子。
  优雅自淡:是呀⋯⋯有这样的孩子,咱们特自豪!
  难得糊涂:为我们有这么好的孩子高兴吧。
  生若幽兰:优雅自淡,你儿子够有办法的,这孩子长大了肯定有出息。
  往事随风:这么好的孩子一定都是好苗子啊。
  优雅自淡:是啊,孩子们比咱想像的能干多啦。
  
  妈妈们欢欣雀跃中,小编默默感慨一句“都是美好的孩子啊”,然后欣慰地继续潜水去了⋯⋯
  
  点评:
  没有安全感的孩子才有攻击性
  由于男孩比女孩发育得晚,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女孩一般比男孩高大,语言能力更是胜男孩一大截,再加上现在学校的教学、评价模式,女孩子显得很占优势,但这只是暂时的。其实,如果家庭教育跟不上,无论男孩女孩,都一样容易形成自我中心、恃强凌弱的心理状态。
  现在人们普遍有一种被欺负的焦虑,对自己是不是被欺负有一种过度的敏感,这源于整体的安全感水平下降,这样的焦虑也会传染到孩子们身上。安全感不太好的人,往往攻击性比较强,因为他们会过度解读不安全的信息,有一种过度的敏感,为了自卫往往会以攻为守。有些家长自己的安全感有问题,便会无意识地去鼓励孩子的攻击行为,在他们的心里,反正不是欺人就是被人欺。岂不知这反而会误导了自己的孩子。
  看看我们的身边,总是那些谦恭有礼、愿意理解和帮助别人、愿意付出的人生存得更容易,发展得更顺利。而那些孔武有力、锱铢必较、总想占便宜的人却活得有些艰难的意味。作为家长,该把孩子往哪条路上引,是明摆着的事儿。另外,作为家长,对孩子们之间的交往,如果没有身体和心理的明显伤害,就不必介入,因为孩子需要自己在和同龄人的交往中学习沟通、较量和服从。
  眼下,可以让孩子记住最简单的几个字:不惹事,不怕事。具体来说就是,不恃强凌弱,不惹是生非,事情来了也不要害怕,有时只要大声地、坚定地表明自己的态度,也会让对方退避三舍。若对方太强大,教给孩子规避风险也是必要的。
  最重要的是,无论何种情况发生,都要教育孩子不要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上,这会让孩子感觉无奈和无力,慢慢真就变成了一个习惯被别人欺负的角色。当然,这需要父母首先不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受害者,要知道,任何情况下你都是有选择的,而且起码是三种以上的选择。
其他文献
摈除对预习的偏见  我们的思想左右着我们的人生走向,有什么样的学习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学习态度。凡是学习不好的孩子,不是学习方法有问题,就是学习习惯有问题。而这些最终归根于孩子的父母学习理念不正确,造成孩子花费在学习上的时间多,收益少。  有一种影响小学生学习成效的坏习惯就是不预习。  许多父母甚至一些老师都反对低年级学生预习。他们的理由是:  孩子不预习还不好好听讲呢,预习后对知识没有了新鲜感,不是
期刊
和孩子谈理想时,别忘了给他普及一下他理想的职业是干什么的。    儿子在家玩游戏,我劝诫说:咱们家就你在美国出生,不能从小贪玩,把我们进白宫惟一的入户指标浪费了。总统小时候要干些正事,比如砍了樱桃树然后勇敢认错啊什么的。你什么时侯看到总统传记上说:某某总统,从小胸怀大志,一有空就伏案玩“愤怒的小鸟”和“割绳子”。  他说:我不喜欢当总统,总统讲演太多,我嘴巴没这么快。确实也是,他没有他姐姐口齿伶俐
期刊
清明,咱老祖先的春游节目就一一展开了。咱也带孩子踏青放风筝吧!  “翩翩新燕来,双双入我庐。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农历三月初,每当农家院落里再次传来熟悉的呢喃燕语,人们就知道,燕子归来了,又是该过清明节的时候了。  然而回忆童年我们会发现,小时候,每年给我们带来清明节消息的并非自天而降的归燕,而是母亲做的“燕子”。这种用麦面发成的燕子形状的面食,叫“子推燕”。传说春秋时有个人叫介子推,是随晋文
期刊
孩子长到一定岁数会问我们,他们是打哪儿来的。根据孩子年龄的不同,以及我们自己的家庭氛围,我们会给出各种回答,这是“生命教育”。  然而孩子看待生命的态度,不仅仅与我们如何告诉他们的出生有关,因为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历程,有生,还有死。给孩子解释“死亡”,也是生命教育。我们对死亡的态度,以及向孩子解释死亡的方式也深深影响着孩子对生命的认识。  你想好何时向孩子说这件事了吗?在清明节这样一个日子。在孩子
期刊
海灵格先生的家庭排序告诉我们,家庭中每一个早逝的人,都为我们活着的人承担了灾难或不幸,所以,我们要纪念他们,并且对生命充满感恩。    对于妈妈而言,总有一些话题不知如何对宝宝言讲,比如说——死。儿子出生的第二天才睁开一只眼(另一只第三天才睁开),他转动着脑袋,透过那一道狭长的缝隙初窥天地,满脸的好奇与迷惑。到如今,他终于认得了日月星辰,分清了四季轮回,粗知了各类生物,一本正经地学大人说话做事。他
期刊
天下哪有父母不想好好地爱孩子?可是,却往往有心无力,“爱”的幌子背后,却是深深的伤害。古国治和妻子余惠贞及儿子古峰来到济南,两天的课程,让家长们重新认识了自己和孩子,学习如何真正地爱孩子。我有幸受邀倾听了课程。    家庭也会伤人  家是什么?这个问题太简单啦,家长们七嘴八舌给出了答案:  家是温暖的港湾;  家是最放松的地方,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似乎,家是每个人最美好的向往,最神圣的天堂。
期刊
阅读是能够让孩子静下来,随着文字的深入进行感受和思考的最好方式。    有很多重要的理由可以驱使我们阅读:  写好作文需要阅读。  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有智慧的人需要阅读。  获得人生的快乐也需要阅读。  在一个小孩子还不能知道这些理由的时候,父母要引导他们阅读。  引导孩子阅读的好方法有两个:一是与孩子一起读书、互相交流,为孩子做个榜样,也激发起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引导他读进去。  二就是在孩子的床
期刊
当亲人在世时,要向他们表达爱以及回馈爱,否则将留下终生遗憾。    年少时有一阵我非常恨父亲,恨到梦见他死。  做那个梦的时候,我已经很久没有和爸爸说过话,满脑子都是爸爸的缺点,可是在梦里,当我意识到他死去,他往日种种的好忽然全部涌现了出来,以致我悲痛得嚎啕大哭。很幸运,那只是个梦。而且那个梦让我意识到内心的真实感受,意识到所谓的“恨”下面掩盖或者隐藏着什么。  由于无知叛逆,我的青春期没有从爸爸
期刊
当你对故去的亲人还有恨,请试着去和解,比如给他们写一封信,你还可以念给你的孩子听,让他们试着理解爱与宽容。    姥爷:  我不知道你在哪里,因为你走的时候我没去送你。为什么没去送你,因为我那时还是个傻愤青,那时候我恨你。这么说你会心痛的,现在我也心痛,那时候我认为自己并不爱你。  但,现在每到清明时节我总是想起你,却又不知该如何去祭奠你。我曾想写写你的一生,写写你的辉煌,可我却写不出几个字。我想
期刊
把大象关进冰箱需要几步?地球人都知道答案。  怎样把迷恋网游的孩子拽回火热的现实生活中?一千个家庭有一千种方法。    只给自由,只想让孩子快乐,种下了“迷恋网游”的隐患    都说“孩子就是自家的好”。儿子小笛3岁时,就愿意认字、看书、画画、背唐诗6岁,他就能阅读儿童读物了。我和丈夫特欣慰,觉得孩子学习能力强,以后还有啥担心的?  我们夫妻这一代人是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长大的,所以,我们希望给孩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