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声细语我喜欢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si_c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妻子去探望在宁波北仑工作的女儿。我们刚从中河路站坐上地铁,旁边就有两人在大声交谈。这时,一位年轻姑娘走上前去,拍了拍其中一个人的肩膀指着旁边贴着的一行大字,那两人的声音立即变小了,我一看那几个字“轻声细语我喜欢”,太浪漫太有诗意了。而寻看每节车厢,“轻声细语我喜欢”随处可见,一个多小时的地铁,除了轨道的声音,听到的都是轻声细语。
  轻声细语我喜欢。轻声的意思,不高声喧闹的,不刺耳的,音高和音量都柔和的。茅盾《子夜》中说:“第一辆车的司机轻声地对坐在他旁边的穿一身黑拷绸衣裤的彪形大汉说:‘老关!是戴生昌罢?’”细语,是低声细说。唐李端《拜新月》诗:“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郭小川《厦门风姿》诗:“听,日光岩下有笑声朗朗,五老峰中有细语绵绵。”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老师要我们用“轻声细语”造句,我至今还记得几个:在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一位妈妈正轻声细语地给她可爱的孩子讲故事;越是在心烦意乱的时候就越要轻声细语,这样才能有大将风范;我喜欢你轻声细语的话语,听上去会让我感觉很舒服;我们在和长辈说话的时候一定要轻声细语,千万不能和他们顶嘴;班主任王老师轻声细语的教导,是如此的亲切,让我怀念至今;我们都喜欢和我们轻声细语说话的人,这样的人看上去很有礼貌;我轻声细语地和同桌讨论问题,生怕吵到其他同学。
  轻声细语是个人文明素质的体现,更是城市文明的象征。君不见,图书馆里、餐馆里,标语告诉你“请勿大声喧哗”;火车站、公交车上,经常提醒你“不要大声喧哗”……轻声细语、礼貌交流是交谈礼仪的基本要求,中华民族素来注重传统礼仪,在注重文明的今天,我们更应继承优良传统,在公共场合做到不喧哗、不吵人。细想下来,做到轻声细语、不大声喧哗并不难。当你毫无顾忌滔滔不绝时,想一想你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也许大声喧哗的习惯就会慢慢改掉。文明是一种习惯,文明始于细节,无论身在何地,我们理应顾及别人的感受,喧哗少一些,文明程度就高一些。进入会议室时将手机调成静音模式;看电影时不要长时间、大音量地聊天或打电话;在餐厅吃饭时尽量低声交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时不大声喧哗;在医院看望病人时不要高声交谈打扰病人休息……一个其成员能时时为他人着想,对自我进行约束的社会,才是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人说话的音量,就像一杆标尺,丈量出你内在的修养。
  韩寒有句话说得好,说话声音越小,气场越大。华春莹,被称作是中国外交史上的最美发言人之一,在面对外国记者尖酸犀利的提问时,仍以沉着冷静的姿态,仍能语速平缓底气十足地回复外国记者。语速平缓,却无一人敢小瞧她铁娘子一般的作风。正所谓:有理不在声高,嗓门大不能说明你有理,抢着说更不能证明你强大,轻声细语、温柔缓和的声音一样可以掷地有声。真正的自信与富有,无须言语衬托,更无须张扬,它是深藏于血液,静待花开。大声讲话,是人的本能,小声说话,则是一种文明。大声说话看似放大了自己的音量,实际上缩小了自己的格局。
  平时在自己家里,更要轻声细语,家庭是让人放松的地方,家人是陪伴你最久的人,不要用大吼大叫来解决问题,没人能从你的大嗓门中,感受到你的爱意。就像爱人之间的喃喃耳语,轻轻的声音,却能把爱意送进对方的心底。
  轻声细语我喜欢,不仅关乎人的素养,更关乎身体健康。科学研究表明:“人们说话声音每提高一次,一系列潜在的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等随时可能发作,严重时甚至威胁生命。”土库曼斯坦有个村庄,村内老人寿命过百者甚多,研究人员发现,该村长寿的秘密竟然是轻声细语。不论男女老少,说话的声调都很低,村里还颁布了村民公约,规定大声喧哗属违法行为,屡教不改者将受严惩,甚至坐牢,该村因此被称为“长寿低语村”。
  轻声细语我喜欢。生活中越是安静的地方,往往越是高雅。外界的嘈杂让内心浮躁,落花流水、鸟鸣深涧再难听到。心中安静的人,待人说话也定是温文尔雅、轻声细语的。水深,波浪静;人贵,声音低。身处正式场合,声音要洪亮;身處公共场合,声音要轻柔。愿你我都能:慢慢说话,轻声细语,互相体贴,不急不恼,一切静待花开。
  (郝巧凤摘自《联谊报》2021年6月29日)
其他文献
亚当森在优美座位公司担任销售经理。最近,他从公司总部得到一个确切的消息:柯达公司创始人伊斯曼捐出巨款要在罗彻斯特建造一座音乐堂、一座纪念馆和一座戏院。这批建筑内所需的座椅正在对外寻找商家。如果能拿下这批订单,公司的业绩将会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公司总部把这个任务下达给亚当森的部门,老总给他的意见是:花最小的代价获取订单。  亚当森领命后立马召集大家开会商议对策。遗憾的是,大家讨论了半天,也没有拿出
期刊
这几年,“人设”一词在网络上广为流行,而“人设崩塌”的新闻也是屡见不鲜。所谓“人设”,简单说就是正面积极的形象设定,出现“人设崩塌”现象,说到底是当事者的“人设”与真实形象有出入。  这启示我们,不论是做人还是做事,精准定位至关重要。知晓在什么场合、处什么位置、以什么身份、担什么职责,定准“我”的坐标,这样说话才不会出格,办事才不会出界,做人才不会出位。  定准“我”的坐标,首先要弄清楚“我是谁”
期刊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数不清次的回头。比如,明知道身后有条狗,不回头哪知道它会不会追你?明知道已经走错了路,不回头岂不是错上加错?不回头反躬,能知道有多少得与失?有时候,回头乃是出于无奈;有时候,回头则是明智之选。不管属于哪一种,“回头”都是必须的,都很有意义。  我一位朋友的妻子在婚姻登记处工作,一次她遇到一对夫妻来办离婚手續,恰巧办公用的电脑坏了。她说:“回头你们再来吧。”可这对夫妻走后却并没再
期刊
《菜根谭》有句话很受推崇:“每临大事有静气。”苏洵的“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李鸿章的“受尽天下百官气,养就胸中一段春”, 郑板桥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讲的都是这个意思。而元代画家高房山有诗:“不是闲人闲不得,能闲必非等闲人。”能闲也是一种境界,所谓“心闲为贵”。李清照的“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
期刊
母亲节那天,我对母亲说:我请你吃饭吧。母亲说好,过了一会儿,又说:算了,还是在家里吃吧。我笑说:仪式感还是要有的,毕竟过节。母亲也笑了,说:仪式感不是非得凑节日的,今天餐厅肯定人满为患,不如就在家里吃。有心,日常生活也可以是“节庆”时间呀。  这话说得我心里一动。  是啊,重视节日的仪式感固然很好,然而凡事有度,一味追逐仪式感,反而失去了本心。倘若日常总是忽略母亲,没有帮她洗洗碗说说话,陪她散散步
期刊
常言道,人活一口气,气是由五谷杂粮生,再就是吸收大自然中的空气。但是,人的一生,还与一种“气”离不开——那就是有人惹你生气或叫吃气的“气”。你想,生活中最难免的就是父母、子女、夫妻、兄弟、姐妹之间相互惹对方吃点小气。甚至有些父子、兄妹因房屋家产吃气撑得六亲不认,将对方告上了法庭。更不用提在社会上,遭遇的那些窝心的吃气。其实,吃气不要紧,关键是自己怎么去化解。我想,五谷杂粮生的和大自然中的空气只是助
期刊
有一次,木心先生和一位朋友吃饭,邻座坐了两个外国人,朋友问他们是不是意大利人,回答果然是。朋友有点儿得意,木心却说:“你刚去过意大利,想证明你的虚荣。人难免会这样,但要克制,这是随口就来的虚荣心。”  真正见过世面的人,大多是平和的。因为他们没必要表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也能在平凡简单的生活中活得从容和淡定。一个人见识狭隘,并非指他没见过多少人,没走过多少路,没看过多大的世界,而是指他的思维僵化,不
期刊
我们收到旧金山郊外梅西百货的营销产品订单后,迅速寄出了货物,因此当买家几天后打电话说没有收到货时,我很吃惊。我知道货物已经交付,但我不知道那批货在哪儿。  我们的优势之一就是确定性:总是确保货物及时送达。我们没有让买家等待我们解决问题,而是寄出了另一批相同的货物,并且索要了承运人的签字。  几天后,买家再次打来了电话。“我们一直没有收到货。”他用明显失望的语气说道。我知道梅西百货收到了第二批货物,
期刊
那一年,南京暑天溽暑蒸人,历时特别长,且久旱无雨。?  中午烈日高照,热浪袭人。我们老两口午餐也懒得烧了,就电话订了两份外卖。十二点过后外卖还没有到,我们想可能是天气太热,像我们一样订外卖的人多。近十二点三十分,大楼门禁的铃声响了,送外卖的小哥到了,我从后窗伸头一看,他手上提着两包饭菜,怀抱着一个小孩。?  我急忙告诉他:“我们下来,你不要爬三楼了。”我和夫人下楼去拿盒饭。因为儿孙远在大洋彼岸,夫
期刊
1  幸好有莊子  庄子是善于说故事的人,他的故事是神话,是寓言,像今天的魔幻文学,充满想象力和好奇,幸好有庄子,一个民族的文化才不会沉闷无趣到让人昏昏欲睡。  青年的时候,厌烦了学校千篇一律的死板教科书,常常要偷偷翻开《庄子》。翻到第一页,那一页就说了一个简单的故事:无边无际的北方海洋里,有一条叫“鲲”的大鱼,不知道为什么,不想做鱼了。它想化身成一只鸟,它想飞起来。  庄子一定相信,有一天梦想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