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全新的节目形态,栏目剧的出现,拓宽了中国电视节目的形态领域,改变了中国电视传统的话语方式。电视栏目剧作为作为中国电视节目类型中的新生事物,一开始就表现出惊人的变异性,从诞生那天起就不断被其它节目迅速借鉴、吸收并衍生出多种表现形态,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电视栏目剧的类型
(一)新闻类。在中国电视新闻“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的走向中,随着新闻的世俗化倾向和民生关照,故事性的重要性越发突出。《南京零距离》总制片人张建赓认为,“讲故事比说道理更重要,情节、矛盾冲突、悬念、细节等文艺作品的要素,对新闻同时也是适用的”。不少民生新闻尝试引进了一些综艺、小说、戏剧的元素,其中就包括情景再现与剧情表演。湖南经视《新闻故事会》即是新闻类电视栏目剧的代表。《新闻故事会》每周四集,以省内发生的新闻事件或人物为原型,仿效时下流行的电视剧或电影的拍摄方法,用“事件重演”的方式再现于受众,在遵循真实的前提下,强调二度创作和演绎,使新闻产生戏剧张力与情节冲突。《新闻故事会》每期故事的演员都从普通观众中征选,故事“以情节吸引人、以细节打动人、以人物命运感动人”。即所谓“新闻有意、故事有情”,在强调故事性、人情味的同时,特别强化新闻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因素。该节目在湖南的收视率曾一度居高不下。
(二)社教类。文以载道的传统和舆论导向的要求,使中国电视社教节目承担着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使命。对象化的传播、内容的细分和传播的分众化,又使目前的社教节目不得不对自身的内容和受众进行细分。社教节目涵盖经济、法制、科技、生活等多方面。从法制节目开始,搬演、情景再现等叙事形式开始得到重视,近年,经济节目也开始逐渐引入栏目剧的表现形式。2004年3月起在四川热播的《经济麻辣烫》栏目,以百姓经济生活中的日常事件为素材,由当地作家撰写短剧脚本,业余演员演出,再由主持人从经济角度对剧情进行评点。化艰深为平易,化死板为鲜活,化理念为实例,创造了以短剧说经济,以故事说民生的经济节目的新形式,被专家认为是“用方言短剧讲述老百姓自己的经济故事”。再如湖南经视的《商界惊奇》同样以娱乐化的手法讲述商战故事和精彩案例,共有“惊奇点击”、“惊奇再现”、“惊奇档案”3大版块,每周一个真实的商战案例,节目反响不俗。这些栏目剧实现了社教节目与影视节目的优势嫁接,在电视社教节目的制作方式和节目类型上进行了有益尝试。
(三)文艺类。从十年前的默默无闻到今天重庆电视台的当家栏目,十年磨一剑的《雾都夜话》被《南方周末》称作“电视传奇”。所有剧情都来自重庆的真人真事,大部分的演员都是当地的普通群众,该栏目采用简单的电视表现手段,截取生活流的片段,群众表演也略显生涩,但“从观众中来,到观众中去”的亲民宗旨使节目得以长盛不衰。《雾都夜话》从一个周播节目逐渐变为日播节目,平均收视保持在6个点高收视左右(CSM数据),成为同一播出时段收视率西部第一,全国省级卫视排名第三。之后,重庆电视台又推出了同类型节目《生活麻辣烫》,并迅速窜红为重庆卫视的又一当家节目。两相比较,前者关注恋爱、婚姻、家庭、伦理问题,主要收视群体是中下层女性,后者反映重庆人柴米油盐、生活百态,受众定位是中青年中下层民众。前者表现方法近乎白描,娓娓道来;后者多用夸张、喜剧手法,节奏明快。
二、电视栏目剧的基本特征
总体来看,虽然现阶段热播的电视栏目剧在中国电视节目生态中具有多种变体,但仍可从中寻绎出一些共同的特征。主要有:
(一)参与性。参与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剧本向社会公开征集,二是大量使用群众演员。这是电视栏目剧能在短期内迅速赢得观众的杀手锏,同时也是相对于电视剧的生命力所在。电视剧是演员演假事,栏目剧是真人演真事,以其鲜活、本色、草根性和对日常生活的真实还原来打动人。面孔新带来新鲜感和真实感,真实感就击溃了观众心理的防卫,就接受你,进而产生收视率。由于群众演员的口碑效应和亲朋好友之间关注的连锁效应,也就稳定了自己的收视群体。四川电视台《经济麻辣烫》开播一年来,仅参加表演的群众演员就有近2000人次,演员社交圈的朋友自然成了栏目的忠实支持者。在当地外景拍摄中,一场戏一般有四五个场景,每个外景拍摄都是一个节目的自我宣传过程,类似于现场促销,观众的参与使栏目产生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和后续补给。群众演员通过栏目的参与,更加增强了电视栏目剧的现实性。
(二)方言化。配音、对白乃至主持的方言化是电视栏目剧的一个明显特征。在收视率逻辑中,栏目剧通过故事、场景、演员、乃至语言全方位的贴近来打造本土兴趣,并且将方言的进入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事件。往往以所在地区的一个中心城市(重庆、成都、武汉、长沙、青岛、西安)为标准音,混杂次级方言片或方言点的方音。《经济麻辣烫》以成都语音为标准音,糅合四川各地的方言;《经视故事会》“让武汉人用武汉话来演武汉事。要让原汁原味的‘汉味’”。 著名导演黄一鹤认为,这种老百姓以自己熟悉的方言讲自己身边鲜活的生活故事,会去掉许多程序化的东西,很容易让观众找到心理上的沟通点。
(三)时效性。栏目剧的时效性表现在两点:一是题材来源紧贴时事,往往取材于近期媒体报道的事件,能找到真实的生活原型(《雾都夜话》即“全部取材于真实的故事”)。该类栏目在编剧队伍的构成上,倾向于有媒体经验者,许多编剧本身就是报纸、杂志编辑,以保持题材的鲜活性和新闻敏感性;另一个是节目规划上,尤其对于新闻类和社教类节目来说,更注意节目播出的时效性,往往节目的题材和主题都是提前规划。凤凰卫视的《老窦酒吧》将戏剧故事与近期的新闻话题相结合,现编现播,当周拍当周播,“因为可以把这周的事情编进去,甚至是把真实的人物编到戏里去”。这样就能迅速抓住观众阶段性的关注热点,延伸其关注热情,这是普通电视剧、电影所不及的。
(四)戏剧性。在栏目剧中,戏剧的生活化与生活的戏剧化合二为一。情节跌宕、悬念设置、矛盾冲突、细节刻画、心理描写、音乐、音效,都是剧本强调的基本元素,往往一个十五分钟的短剧便浓缩了戏剧性的基本特征。在一个紧凑的故事演绎中,通过不断构设兴趣元素,快节奏的叙事转换,通过矛盾冲突集中化、故事人物传奇化、动作性格化,非常适应快餐文化的基本消费要求。如湖南经视《新闻故事会》特别强化新闻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因素,突出和发掘新闻事件本身的特殊性、轰动性与奇异性,从《迷情陷阱》、《嫁个有钱人》、《小偷奇遇》、《六百万征婚》等短剧标题中可以看出这一点。
一、电视栏目剧的类型
(一)新闻类。在中国电视新闻“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的走向中,随着新闻的世俗化倾向和民生关照,故事性的重要性越发突出。《南京零距离》总制片人张建赓认为,“讲故事比说道理更重要,情节、矛盾冲突、悬念、细节等文艺作品的要素,对新闻同时也是适用的”。不少民生新闻尝试引进了一些综艺、小说、戏剧的元素,其中就包括情景再现与剧情表演。湖南经视《新闻故事会》即是新闻类电视栏目剧的代表。《新闻故事会》每周四集,以省内发生的新闻事件或人物为原型,仿效时下流行的电视剧或电影的拍摄方法,用“事件重演”的方式再现于受众,在遵循真实的前提下,强调二度创作和演绎,使新闻产生戏剧张力与情节冲突。《新闻故事会》每期故事的演员都从普通观众中征选,故事“以情节吸引人、以细节打动人、以人物命运感动人”。即所谓“新闻有意、故事有情”,在强调故事性、人情味的同时,特别强化新闻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因素。该节目在湖南的收视率曾一度居高不下。
(二)社教类。文以载道的传统和舆论导向的要求,使中国电视社教节目承担着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使命。对象化的传播、内容的细分和传播的分众化,又使目前的社教节目不得不对自身的内容和受众进行细分。社教节目涵盖经济、法制、科技、生活等多方面。从法制节目开始,搬演、情景再现等叙事形式开始得到重视,近年,经济节目也开始逐渐引入栏目剧的表现形式。2004年3月起在四川热播的《经济麻辣烫》栏目,以百姓经济生活中的日常事件为素材,由当地作家撰写短剧脚本,业余演员演出,再由主持人从经济角度对剧情进行评点。化艰深为平易,化死板为鲜活,化理念为实例,创造了以短剧说经济,以故事说民生的经济节目的新形式,被专家认为是“用方言短剧讲述老百姓自己的经济故事”。再如湖南经视的《商界惊奇》同样以娱乐化的手法讲述商战故事和精彩案例,共有“惊奇点击”、“惊奇再现”、“惊奇档案”3大版块,每周一个真实的商战案例,节目反响不俗。这些栏目剧实现了社教节目与影视节目的优势嫁接,在电视社教节目的制作方式和节目类型上进行了有益尝试。
(三)文艺类。从十年前的默默无闻到今天重庆电视台的当家栏目,十年磨一剑的《雾都夜话》被《南方周末》称作“电视传奇”。所有剧情都来自重庆的真人真事,大部分的演员都是当地的普通群众,该栏目采用简单的电视表现手段,截取生活流的片段,群众表演也略显生涩,但“从观众中来,到观众中去”的亲民宗旨使节目得以长盛不衰。《雾都夜话》从一个周播节目逐渐变为日播节目,平均收视保持在6个点高收视左右(CSM数据),成为同一播出时段收视率西部第一,全国省级卫视排名第三。之后,重庆电视台又推出了同类型节目《生活麻辣烫》,并迅速窜红为重庆卫视的又一当家节目。两相比较,前者关注恋爱、婚姻、家庭、伦理问题,主要收视群体是中下层女性,后者反映重庆人柴米油盐、生活百态,受众定位是中青年中下层民众。前者表现方法近乎白描,娓娓道来;后者多用夸张、喜剧手法,节奏明快。
二、电视栏目剧的基本特征
总体来看,虽然现阶段热播的电视栏目剧在中国电视节目生态中具有多种变体,但仍可从中寻绎出一些共同的特征。主要有:
(一)参与性。参与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剧本向社会公开征集,二是大量使用群众演员。这是电视栏目剧能在短期内迅速赢得观众的杀手锏,同时也是相对于电视剧的生命力所在。电视剧是演员演假事,栏目剧是真人演真事,以其鲜活、本色、草根性和对日常生活的真实还原来打动人。面孔新带来新鲜感和真实感,真实感就击溃了观众心理的防卫,就接受你,进而产生收视率。由于群众演员的口碑效应和亲朋好友之间关注的连锁效应,也就稳定了自己的收视群体。四川电视台《经济麻辣烫》开播一年来,仅参加表演的群众演员就有近2000人次,演员社交圈的朋友自然成了栏目的忠实支持者。在当地外景拍摄中,一场戏一般有四五个场景,每个外景拍摄都是一个节目的自我宣传过程,类似于现场促销,观众的参与使栏目产生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和后续补给。群众演员通过栏目的参与,更加增强了电视栏目剧的现实性。
(二)方言化。配音、对白乃至主持的方言化是电视栏目剧的一个明显特征。在收视率逻辑中,栏目剧通过故事、场景、演员、乃至语言全方位的贴近来打造本土兴趣,并且将方言的进入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事件。往往以所在地区的一个中心城市(重庆、成都、武汉、长沙、青岛、西安)为标准音,混杂次级方言片或方言点的方音。《经济麻辣烫》以成都语音为标准音,糅合四川各地的方言;《经视故事会》“让武汉人用武汉话来演武汉事。要让原汁原味的‘汉味’”。 著名导演黄一鹤认为,这种老百姓以自己熟悉的方言讲自己身边鲜活的生活故事,会去掉许多程序化的东西,很容易让观众找到心理上的沟通点。
(三)时效性。栏目剧的时效性表现在两点:一是题材来源紧贴时事,往往取材于近期媒体报道的事件,能找到真实的生活原型(《雾都夜话》即“全部取材于真实的故事”)。该类栏目在编剧队伍的构成上,倾向于有媒体经验者,许多编剧本身就是报纸、杂志编辑,以保持题材的鲜活性和新闻敏感性;另一个是节目规划上,尤其对于新闻类和社教类节目来说,更注意节目播出的时效性,往往节目的题材和主题都是提前规划。凤凰卫视的《老窦酒吧》将戏剧故事与近期的新闻话题相结合,现编现播,当周拍当周播,“因为可以把这周的事情编进去,甚至是把真实的人物编到戏里去”。这样就能迅速抓住观众阶段性的关注热点,延伸其关注热情,这是普通电视剧、电影所不及的。
(四)戏剧性。在栏目剧中,戏剧的生活化与生活的戏剧化合二为一。情节跌宕、悬念设置、矛盾冲突、细节刻画、心理描写、音乐、音效,都是剧本强调的基本元素,往往一个十五分钟的短剧便浓缩了戏剧性的基本特征。在一个紧凑的故事演绎中,通过不断构设兴趣元素,快节奏的叙事转换,通过矛盾冲突集中化、故事人物传奇化、动作性格化,非常适应快餐文化的基本消费要求。如湖南经视《新闻故事会》特别强化新闻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因素,突出和发掘新闻事件本身的特殊性、轰动性与奇异性,从《迷情陷阱》、《嫁个有钱人》、《小偷奇遇》、《六百万征婚》等短剧标题中可以看出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