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度”,是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的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体现了事物质和量的统一。在这个界限内,量变不会引起质变,超过这个界限就会发生质变。每一学科都有该学科本身的体系、规律和特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遵循“适度”的原则,善于准确地把握好“度”,讲究分寸、火候,严防“过”与“不及”,才能使课堂结构趋于合理,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把握好“深度”
把握好挖掘教材的深度,是充分发挥教材作用的必要措施,是完成教学任务、上好一节课的重要基础。要把握好教材的深度,首先是要吃透课程标准和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思想教育)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弄清知识体系和教材结构,熟悉教学内容,把握重点和难点。要掌握学生的学情,做到有的放矢。由于学生的基础不一,教材挖掘的深度应有分寸,并不是越深越好。过于深奥,学生难以理解,接受不了,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过于浅显,又引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应做到深浅适宜,恰到好处。
二、把握好“广度”
课堂教学的广度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要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要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全体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把课堂教学落实到每个学生。二是教师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既要有点,又要有面,点面结合,知识覆盖面要有适宜的广度。教师要善于寻找教材内容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以及本学科知识的纵向结合,使学生所学的各科知识能够融会贯通。教师还可适当地变更问题的角度,使问题具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从而拓宽学生看待问题的视野,提高学生综合思维的能力。
三、把握好“坡度”
课堂教学要有一定梯度,使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学得好,使成绩较好的学生能吃得饱。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在已知与未知之间铺路架桥,修筑台阶,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坡度过大,学生无法攀登,容易产生惧怕心理和厌学情绪;坡度过小,容易使学生产生轻视心理和松懈情绪,造成学生思维肤浅,不利求知的意志和品格的培养。坡度的大小要以能不断激发学生跳起来摘到桃子的热情和欲望为标志,从而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把握好“密度”
课堂教学的密度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注意知识的传授量,教师传授知识时要做到疏密相间、科学合理。一节课的传授量过大过密,超过学生接受能力,既影响知识的吸收,又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密度过小过疏,不仅浪费了宝贵有效的教学时间,而且由于知识容量少,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二是课堂训练的量,讲练结合是课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要做到课堂教学的密度适度,教师应精讲巧练,这样才能达到巩固、深化、拓宽和应用知识的目的。
五、把握好“速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析知识的速度要做到快慢缓急适中,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容易接受。速度过慢,会使知识结构松散,容易给学生的听讲、思维留下“空白”,使他们的神经松弛,注意力分散,难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速度过快,讲授的内容匆匆而过,学生无法静思默想,无法完成信息的收集,来不及消化所学知识,也不能及时反馈,对所学知识难以留下深刻印象。
六、把握好“力度”
课堂教学中的力度得当,要求教师一是要善于联系教材与学生认知水平、接受能力,进行启发式的教學,善于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分析、讲述,对重点、难点、疑点等知识剖析深透,并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使学生学得投入,学得开心,学得主动。二是教学艺术感染力。这是教学力度更深一层的含义。教学艺术性越强,给学生的感染力就越深。在教学中,出乎学生意料的实验、生动形象的类比、深入浅出的解释、不断出现的挑战性的问题和随之而来的学生讨论等,都能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动脑的良好习惯,使课堂的知识性、艺术性融为一体,寓教于乐,开发智力,提高能力。
七、把握好师生的“参与度”
这里是指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我们都知道,现在的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双方必须共同参与,相互配合,才能获得成功。这主要是指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让他们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地参与课堂活动,使外部的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自身的智力活动,促进知识和能力的协同提高。绝不可以把整个课堂全部交给学生,整节课一直是学生在实验、讨论等。学生辛辛苦苦地做、滔滔不绝地谈,而教师成了大道具、大摆设、旁观者,这样的课,学生也不是主人,而是主演。这样的课很是热烈,但是不够和谐,也不会取得好效果。
八、要把握好评价的“区分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这是说明不同个体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才是更好的尊重人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也就有自己的长处,有的学生喜欢回答问题,有的学生喜欢做计算,有的学生擅长实验,有的学生擅长作图。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给以及时的鼓励,这也是保护每个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所必须的。一个积极正面的评价,很可能就是一个重要的契机。要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这才是当前形势下对“因材施教”的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运用科学地教学方法、有效的教学手段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艺术外,还把握好教学中的“度”,让学生在乐学好学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开发智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e]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第五中学 223200)
一、把握好“深度”
把握好挖掘教材的深度,是充分发挥教材作用的必要措施,是完成教学任务、上好一节课的重要基础。要把握好教材的深度,首先是要吃透课程标准和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思想教育)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弄清知识体系和教材结构,熟悉教学内容,把握重点和难点。要掌握学生的学情,做到有的放矢。由于学生的基础不一,教材挖掘的深度应有分寸,并不是越深越好。过于深奥,学生难以理解,接受不了,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过于浅显,又引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应做到深浅适宜,恰到好处。
二、把握好“广度”
课堂教学的广度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要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要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全体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把课堂教学落实到每个学生。二是教师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既要有点,又要有面,点面结合,知识覆盖面要有适宜的广度。教师要善于寻找教材内容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以及本学科知识的纵向结合,使学生所学的各科知识能够融会贯通。教师还可适当地变更问题的角度,使问题具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从而拓宽学生看待问题的视野,提高学生综合思维的能力。
三、把握好“坡度”
课堂教学要有一定梯度,使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学得好,使成绩较好的学生能吃得饱。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在已知与未知之间铺路架桥,修筑台阶,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坡度过大,学生无法攀登,容易产生惧怕心理和厌学情绪;坡度过小,容易使学生产生轻视心理和松懈情绪,造成学生思维肤浅,不利求知的意志和品格的培养。坡度的大小要以能不断激发学生跳起来摘到桃子的热情和欲望为标志,从而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把握好“密度”
课堂教学的密度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注意知识的传授量,教师传授知识时要做到疏密相间、科学合理。一节课的传授量过大过密,超过学生接受能力,既影响知识的吸收,又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密度过小过疏,不仅浪费了宝贵有效的教学时间,而且由于知识容量少,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二是课堂训练的量,讲练结合是课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要做到课堂教学的密度适度,教师应精讲巧练,这样才能达到巩固、深化、拓宽和应用知识的目的。
五、把握好“速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析知识的速度要做到快慢缓急适中,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容易接受。速度过慢,会使知识结构松散,容易给学生的听讲、思维留下“空白”,使他们的神经松弛,注意力分散,难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速度过快,讲授的内容匆匆而过,学生无法静思默想,无法完成信息的收集,来不及消化所学知识,也不能及时反馈,对所学知识难以留下深刻印象。
六、把握好“力度”
课堂教学中的力度得当,要求教师一是要善于联系教材与学生认知水平、接受能力,进行启发式的教學,善于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分析、讲述,对重点、难点、疑点等知识剖析深透,并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使学生学得投入,学得开心,学得主动。二是教学艺术感染力。这是教学力度更深一层的含义。教学艺术性越强,给学生的感染力就越深。在教学中,出乎学生意料的实验、生动形象的类比、深入浅出的解释、不断出现的挑战性的问题和随之而来的学生讨论等,都能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动脑的良好习惯,使课堂的知识性、艺术性融为一体,寓教于乐,开发智力,提高能力。
七、把握好师生的“参与度”
这里是指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我们都知道,现在的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双方必须共同参与,相互配合,才能获得成功。这主要是指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让他们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地参与课堂活动,使外部的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自身的智力活动,促进知识和能力的协同提高。绝不可以把整个课堂全部交给学生,整节课一直是学生在实验、讨论等。学生辛辛苦苦地做、滔滔不绝地谈,而教师成了大道具、大摆设、旁观者,这样的课,学生也不是主人,而是主演。这样的课很是热烈,但是不够和谐,也不会取得好效果。
八、要把握好评价的“区分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这是说明不同个体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才是更好的尊重人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也就有自己的长处,有的学生喜欢回答问题,有的学生喜欢做计算,有的学生擅长实验,有的学生擅长作图。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给以及时的鼓励,这也是保护每个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所必须的。一个积极正面的评价,很可能就是一个重要的契机。要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这才是当前形势下对“因材施教”的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运用科学地教学方法、有效的教学手段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艺术外,还把握好教学中的“度”,让学生在乐学好学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开发智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e]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第五中学 22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