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的内在追求与外显特征

来源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feho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其内在追求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拓展学生的三重表征思维。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外显特征是“瘦、皱、漏、透”。只有注意到了“内外兼修”,化学课堂才能做到“神形兼备”,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才会落地生根。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范例;核心素养;瘦皱漏透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83-0026-03
  【作者简介】缪徐,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江苏苏州,215011)学术委员会主任、教科室主任,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化学学科专家委员。
  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完善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教学有关标准。”“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1]由此可见,提高初中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内在追求。
  在分析初中化学教学的基本特点以及借鉴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基本要素:科学态度、探究能力、三重表征思维(宏观—微观—符号)。同时,也提出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外显特征:瘦、皱、漏、透。这四字原本是宋代名贤米芾的相石法,有历史渊源,有地域文化。如今笔者赋予了它们新的含义:瘦,意在简约(设计精巧、思路精妙、板书精美);皱,意在生动(语言生动、有效互动、思维灵动);漏,意在留白(疏密相间、动静相宜、补白相机);透,意在深刻(教材析透、教師讲透、学生悟透)。
  笔者以为,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主要着眼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为主旨的初中化学课堂,应该是内在追求和外显特征彼此打通、相互对接、相互映照的课堂。现以“性质活泼的氧气”为例,对此加以阐述。
  一、教学概述
  “性质活泼的氧气”是上教版初中化学第2章第1节的教学内容,涉及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以及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等若干知识点。鉴于初三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三学生又刚刚接触化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实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切不可罔顾学情、随意拔高教学要求。
  二、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联系实际,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借助三个性质实验,描述相关的实验现象,认识氧气的主要化学性质。
  3.在归纳文字反应式某些特点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概念。
  4.通过细节问题分析,让学生意识到规范实验操作的重要性。
  三、教学环节
  1.新课导入。
  空气中含量较多的两种气体是什么?对氮气的性质,我们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氧气的性质。
  2.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1)阅读教材,勾画出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质疑:氧气变成液态氧是什么变化?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问题?
  3.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
  (1)演示木炭、硫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三个实验,指导学生描述、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变化实质、书写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圈点教材上“探究活动”中的操作要点,和学生一起分析其中的原因,并在教材上做适当的标记。
  (3)组织讨论:上述变化有哪些共同特征?
  为了让学生的思维指向明确,从三个角度引导学生思考——从反应物的角度看,从反应条件的角度看,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数看。
  (4)建立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初步概念。
  4.理解氧气的检验方法。
  (1)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性质较为活泼,能支持可燃物的燃烧。(氧气浓度越大,对可燃物燃烧的支持力度也越大)
  (2)氧气的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瓶内,若木条复燃,则说明瓶内盛有氧气。
  5.认识氧气的用途。
  (1)供给呼吸。(2)支持燃烧。
  四、教学总结
  1.关于四字特征的体现。
  (1)体现出了“瘦”中的“设计精巧”。在视频、声频、白板、液晶投影、实物投影、导学案、学生分组实验充斥于化学课堂的今天,“性质活泼的氧气”这一课没有运用过多的辅助手段和实验活动,而是以简练的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了一条简洁而又明晰的认知思路,令人耳目一新。
  (2)体现出了“皱”中的“思维灵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笔者没有书面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但评课教师都觉得整节课中学生都在较为愉悦的氛围中动眼、动嘴、动脑、动笔。下课后,还有三名学生从回教室的途中折返过来问了一个问题,这是学生思维“余波未平”的显现。由此可见,这节课学生的思维是灵动的。
  (3)体现出了“透”中的“教材析透”。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这节课在教材处理和教法运用上的特色:调顺序,把一个教学内容挪了一下顺序;用课本,加强了学生和课本间的对话;挖细节,有序挖掘实验细节中所包含的化学原理;明思路,演示实验之后为学生指明认识问题的路线。其中,把“氧气的检验”挪到“氧气化学性质”总结后进行的教学举措,一些教师觉得这种做法好,但又说不出好的理由。在评课交流的时候,笔者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在没有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就讲氧气的检验,显得有些唐突。相反,在氧气的化学性质(助燃性)得出之后,进一步启发学生形成这样的认识:氧气有助燃性,氧气的浓度越大,对燃烧的支持力度也就越大。这时再引出氧气的检验,就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一个教材处理的细节,体现出的是析透教材的功力。   (4)体现出了“漏”中的“疏密相间”。这节课没有像有些课那样节奏过快,而是呈现出了一种“疏密相间”的从容感。就拿实验探究环节来说,有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有学生描述、推理,有教材阅读、问题讨论,等等。教师显现出了一种“指点江山”的从容,学生也不再有“密不透风”的压抑,不再有被教师“拽着走”的无奈。
  2.核心素养的提升。
  (1)科学态度的渗透。科学态度的养成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认识化学的学科价值和学科本质,揭示化学的人文内涵,唤醒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动机,理解化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养成求实、创新的学习品质。
  本节课通过教师规范的操作演示,通过教材中若干实验细节问题的分析、讨论,让刚学化学的初三学生意识到了“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长此以往,有助于他们养成严谨求实、远离浮躁和粗糙的科学态度。
  (2)探究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刚开始学化学,所以这一节课不可能在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上有很大的作为,但教师应该为他们未来学科核心素养尤其是实验探究能力的提升奠定一定的基础。本节课借助探究氧气性质的几个实验,达成了以下素养(能力)目标。
  首先,帮助学生明确了实验现象的观察思路:反应物的色、态、味→反应过程中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沉淀、气泡)→生成物的色、态、味。
  其次,教会了学生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的方法。所谓“现象描述”,就是把实验中感知到的内容如实地叙述出来。从提高教学效率的角度出发,课堂上不可能给学生很多的时间做笔记,因此,从一开始就教给了学生一种“压缩”笔记的方法,即在描述实验现象的基础上,用少量的字将其记录下来,日后描述时再进行“二次扩句”。如,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可记作:热,白光,清变浑。扩成完整的语言:放出大量的热,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这种语言描述上的“能伸能缩”,何尝不是一种重要能力和素养呢?
  再次,帮助学生养成了由现象到结论的推理习惯。推理和解释,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借助实验,让学生明白,推理是架设在观察现象和得出结论之间的一座桥梁。例如,上述实验中“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现象,“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则是由现象推出的结论。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本节课尚未能够体现,这一缺憾可以通过学生基础实验“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完成来加以弥补。
  (3)三重表征思维是融“宏观—微观—符号”为一体的思维,是化学学科独有的思维方式。鉴于学生还没有学习化学用语,没有学习分子原子的知识,“三重表征思维”暂时还无法体现,但“符号”的雏形已经呈现出来: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出了三个化学反应,并在物质名称的下面标出了相应的化学式。这为未来“三重表征”思维的运用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以及“四字特征”的体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既要避免任意拔高、一步到位的冒进,又要避免刚学化学、等等再说的滞后。从初三学生接触化学伊始,化学课堂教学就要有“内外兼修”“内外对接”的意识和行动,只有这样,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课改目标才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王寶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三大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17).
其他文献
热!真热!实在太热了!眼瞅着温度计的红线朝着40度大关飚去,真想钻到冰雪世界里去。虽说八月飞雪不是啥好事,但若真能下场雪,相信没人会反对吧?要是雪花形状还能是我最喜欢的那种,那就更好啦!打开雪花DIY网站http://snowflakes.barkleyus.com,在右侧点击“Make your ownsnowflakes”,你就会拥有一把剪刀和一张白纸。咱在小学就学过,任何一片雪花都是对称的六
好山好水、美人异事,这些都是绝佳的拍摄题材,但我们并不是职业摄影师,这些东西不可能一直在我们周围出现。所以,不妨多发掘一些身边的乐趣。例如,拍拍那些讨人喜欢的动漫手办和模型——胸藏丘壑,城市不异山林:共寄烟霞,阎浮百如莲岛。    拍摄模型最好不要用相机上自带的闪光灯。如果你觉得夜间室内的光线怎么调整都不合适,那么请选择一个光线柔和的白天(例如阴天或者晴天的清晨、傍晚),在靠近窗户的亮处拍摄,并且
阿昆被大家唤作“阿混”,头几年,他沉湎于买彩票,期待一把捞着,改变命运。可是钱搭进去不少,却连五块钱都中不上。阿昆觉得小打小闹不行,还是得走“高大上”的路子。  这不,他最近迷上了电视台的“鉴宝”栏目,那些看起来破破烂烂的老旧物件儿,什么坛子、罐子、盘子的,居然就能值几万,甚至几十万。  这天是周末,阿昆闲来无事到街上闲逛。一个破衣烂衫的小乞丐走到他面前,晃着手中装了一堆零钱的瓷罐,说:“老板赏几
楼主:都说正月剪头发死舅舅,MOP(猫扑论坛)里有多少不怕舅舅挂的,进来留个名!  回复:没必要剪么——二月春风似剪刀。  楼主问:想问问各位姐妹,对于BF和前女友一起买的留下的东西,比如对戒、项链、手环之类的,是留着还是扔掉了扔了实在是可惜,挺贵的东西……不扔看着就闹心!  回复:他的前男友你不也在用吗?  楼主求助:求嵌“陈娇(男]林燕(女)”四字的婚联,不胜感激!  恶搞的刻薄回复:  上联
【摘要】由Colin Campbell和Hanna KoyszewsKa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在英语教学中被广泛运用和实践。本文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的主要特征入手,通过课堂实例及课堂活动中学生和教师所起的作用说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是一条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英语学习学生;主体;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曾传咏,女,云南省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教
[摘要] 在医学教育的实践中,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思想内涵,积极探索高等医学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的路径,是当前高等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文章从核心价值观认同目标的三个主要方面(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思考和研究了实现认同目标的内容和路径,为积极培育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提供借鉴。  [关键词] 高等医学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
接上回,话说大牛抢过老大手中的鼠标,点下了X-Scan的“开始扫描”按钮,露出一副猴急相。虽说电脑上的X-Scan正“辛勤”地进行着邮箱密码的破解运算,但我和老大的心中都没有把握,毕竟密码破解本来就是一件碰运气的事儿。  正当我们在一旁等得直打瞌睡时,只听见大牛哼道:“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看过来,看过来……”我打起精神,问他:“大牛,破解好了?不可能这么快啊!”大牛得意忘形地回答:“当然了,我吉人自
互联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窗口,使我们可以观察形形色色的人们。网上看到最多的,大概就是失意者了。这也符合社会人群构成的分布,失意者往往是大多数,成功者往往是极少数。  怎样摆脱失意,成就自己,不妨先看看失意者有哪些共性,再看看自己占了几条。    失意者共性之一怨天尤人    别人有个好老板,我们老板真抠门;别人有背景,我们是草根;等等。把自己的无能用“客观环境”来掩盖,乍一听条条是理,其实呢,别人成
【摘要】结合教学实例,从读前预测导入,读中剖析文本框架,读后引导学生完成创造性输出三个方面探讨通过以读促写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并反思在实施以读促写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注意事项。笔者认为在以读促写教学中渗透思维品质的培养,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能发挥其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关键词】以读促写;思维品质;语篇分析;文本框架  【作者简介】郑松,宁波市镇海蛟川书院英语组。  一、以读促写
【摘 要】以在工作中听课的实例片段为基础,从课型视角,通过流程呈现及意图解读的方式,对初中英语课堂中一些教学细节进行对比和思考,提出了提高教学环节有效性的建议。  【关键词】课堂教学细节;案例分析;对比;思考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83-0040-02  【作者简介】黄国庆,江苏省高邮市教师发展中心(江苏高邮,22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