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与保罗的对话

来源 :孔学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dyjl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号:ISBN 978-7-80770-01 9-7
  开本:16开
  定价:48.00
  印张:29.25
  版次:2014年12月第1版
  2016年2月第1次
  儒学和基督教是人类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两种文明形态,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价值和精神资源。在全球化浪潮中,各个传统需要与时俱进从过去走向现代、从封闭走向开放,儒耶双方思想的融合对于各自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对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书选取孟子和保罗这两位儒耶思想的代表人物,打破孤立模式的局限,以普遍联系的观点和全球化视野来看待两人的思想,超越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狭隘,积极探求彼此间的和谐之道。
  朱小明,贵州大学阳明学院副教授,2011-2014年于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攻读中国哲学专业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儒学哲学、出土简帛以及儒耶比较与对话等领域的研究。
其他文献
2017年5月13日至14日,“东亚文化交涉学会第9届国际学术大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召开。大会由东亚文化交涉学会、日本关西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全球史研究院承办,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孔学堂杂志社、孔学堂书局等多家机构协办。来自日本、韩国、德国、美国、新加坡、中国等国的近200名专家学者参会。  大会以“全球史观与东亚的知识迁移”为主题,突破人文社科领域过去主要以国家或民族为分
期刊
摘要:20世纪中国哲学家的儒学诠释,基本上是在中西哲学对比的视野下,以其特定的哲学立场为基础,对传统儒学的现代重建。就形上学的视角而言,上述儒学诠释包括形上学与去形上学两种不同的进路,而前者同样包含多种不同形态,罗光、牟宗三对儒学的形上学诠释则是其中较具代表性的两种形态。他们的诠释分别以士林哲学的理论架构和宋明儒学“天道性命相贯通”的睿识为视角,因而两家对儒学形上学的理论定位有很大的差别。本文尝试
期刊
我是纯粹研究西学的,在这里大谈“国学热”,从某种角度讲,也是印证了所谓的“国学热”。不单单是我个人,在国内学界研究西学的学者中间,有一批人对“国学”传统非常有兴趣,这也增添了国学研究中的内部张力。  一、学科建设印证了“国学热”  1984年,汤一介先生在深圳大学建立了改革开放后国内第一所国学研究所。这样的一个机构建立,在那时虽然是孤立的现象,但起码让“国学”的概念再次进入世人的眼中,这在国学复兴
期刊
从现象上来看,目前“国学”的确是比较热的,但是这种热度的背后包含着一些非常令人担忧内容。比如说,“国学热”的背后所掩盖着的,很可能是“国学”或者说中国古典文化的一种功利化、庸俗化,甚至是某种意义上讲的“巫术化”倾向。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种“国学热”,就很可能并不利于中国自身文化传统在现代社会的真正弘扬。  “国学”这一概念,的确是模糊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对于西方世界之“西学”的涌入,“国
期刊
Abstract: The pre-Qin inference model has clear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its tim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scussing logic, and with regard to the mode of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it also has a me
期刊
摘要:湘学作为有明显地域特征的思想学术概念,主要有古代和近代两个兴盛的时期。古代的湘学,是由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命名”的,之后在整个南宋时代被彻底“叫红”,知识界几乎无人不知。朱熹所说的“湘学”,意义非常明确,范围也相当固定,就是指由胡安国开创、被胡宏“做大”的湖湘学派。近代的湘学和湖湘学派的观念主要是梁启超、李肖聃等提出来的,意义已不限于单纯的“理学”,主要目标也从“心性内在修养”转向了外在的经
期刊
摘要:庄子与孟子对人性的思考,代表先秦时期人性思想最高水平。庄子从形而上的道论高度论人性,人有现象自我与本体自我之分,有“人之性”与“真性”之别。在本体自我意义上,人性至善自足。人性至善自足的形上学根据在于“道”,“道”决定了人性的本质,“道”先验至善!道分化在人而为“德”,因为道善,所以性善,“道”因此也暴露了人逍遥自由的形上学根基。孟子则较多从经验世界领域证明人性有“四端”。仁义礼智“四端”源
期刊
Abstract: Ever since it was established as an academic discipline, Chinese philosophy has always been comparative philosophy, and hence research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philosophy cannot be separated
期刊
摘要:秦汉之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变局。如何认识这一转变,对于了解董仲舒和西汉春秋学的兴起有着重要意义。秦朝治理国家以法为主,这一统治政策并没有达到秦朝统治者长治久安的愿望,最终使得秦朝二世而亡。秦朝的短暂灭亡,对于汉初的统治者和知识分子有着极大的震动。这也成为他们思考如何避免重蹈秦朝灭亡的老路从而实现汉代长久统治问题的历史背景。汉初的统治思想最先以黄老道家为指导,这与当时的形势有关。到了汉武帝时
期刊
摘要:蒙元时代广大儒士在征服者的夹缝中求生存,彰显了儒学的主体精神和入世情怀,凸显了儒学的实践性品格。元代蒙古族统治者选择和接受儒学有其政治统治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两种文化有着相通和共识,这种文化根源的相通因子,是蒙汉文化交汇融合的深层因素。  关键词:儒学蒙元时代政治文化主体意识伦理共识  作者郭晓丽,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70)。  蒙元时代儒学和儒士面临着诸多困境:赖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