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佩斯的中式月亮门

来源 :老年博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pf08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过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人,几乎都在安德拉什大街上散过步。它相当于中国北京的长安街,因街道两边帝国时代留下的宫殿和别墅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就在靠近安德拉什大街尽头的英雄广场的103号院内,有一个地方别有洞天,这就是东亚艺术博物馆。
  这栋别墅昔日的主人叫霍普?费伦茨。13岁那年,他来到当时尚未与布达合并的佩斯市,在卡戴隆光学眼镜公司当学徒。经过多年打拼,他成为卡戴隆公司的老板,并将公司发展成了业内龙头企业。著名探险家、考古学家斯坦因就常光顾卡戴隆的店铺,购买照相机。当年他为敦煌留下的珍贵影像,许多就是用霍普先生亲手打磨的镜片拍的。
  霍普热衷于旅游和摄影,在世界各地拍下了数千张珍贵的照片。50岁后,他在30年时间内五次环球旅行,走过五大洲几十个国家,还曾三次到中国。
  霍普热爱东方文化,仅在中国就收购了上千件艺术品,从石雕、漆器到古书古画,五花八门。他著述、讲演、办展览,用自己的收藏、照片和文字将中国这一遥远国度的文明和风情带回了匈牙利。
  1919年,霍普在病逝前留下遗嘱,将自己的别墅连同4000余件藏品捐给政府,公开展出。百余年来,这栋别墅已经成为匈牙利汉学传播的一个重要阵地。东亚艺术博物馆的历任馆长均是汉学家,如在匈牙利创立汉语专业的李盖蒂、系统介绍中国古典艺术的米白、从西夏史中寻找先民线索的范凌思,而现任馆长方天娟是北大毕业的考古学博士。
  在霍普别墅的后花园里,有一座意义非常的中式月亮门:双层的绿色琉璃瓦顶和线条简约的红色飞檐,门楣上有一组人物众多的戏曲彩陶浮雕。最惹眼的还是门上的对联。上联:门前喜气三千尺;下联:户外春光十二时;横批:佛阑士哈楼—这是别墅主人姓氏“费伦茨”的另一种翻译。
  据说,这座月亮门是霍普亲自设计,然后从广东定制的。他将每块砖瓦仔细编号,装箱运回匈牙利,然后按图纸建在花園里。他留下了一张在月亮门前拍的照片,看上去就像戴礼帽的弗洛伊德。透过月亮门,能看到园中的石龟。石龟也出自广东石匠之手,原本背上驮了一块碑,上面刻有主人给自家花园起的中文名,可惜石碑在二战的空袭中被炸毁。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2020年第34期,陈福民荐)
其他文献
座山雕的大本营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圆木垒成的大木房,坐落在五福岭中央那个小山包的脚下。大木房的地板上,铺着几十张黑熊皮缝接的熊皮大地毯,七八盏大碗的野猪油灯,闪耀着晃眼的光亮。  座山雕坐在正中的一把粗糙的大椅子上,上面垫着一张虎皮。他那光秃秃的大脑袋,像个大球胆一样,反射着像啤酒瓶子一样的亮光。一个尖尖的鷹嘴鼻子,鼻尖快要触到上嘴唇。下巴蓄着一撮四寸多长的山羊胡子,穿一身宽宽大大的貂皮袄。他身后的墙
期刊
我妈又在家搞“工程建设”:把耳房里的杂物全部搬出,房中间放了一张桌子,四张单人沙发椅,靠墙放了一张沙发床,还将书橱搬进了耳房,将家里的藏书包括我的样刊样报都请进了耳房。耳房的一角放了一台饮水机,旁边摆了一个小茶几,放置水果零食。  家里有客厅,再弄这么一间干吗?我妈说,这是打牌室。  我妈原来不喜欢打牌,牌技也不行。去年下半年,她的老闺密高大妈喜欢上了打牌,常约一群老友去她家,于是我妈也开始跟着打
期刊
现代人对脂肪肝并不陌生。近年来,脂肪肝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有统计显示,在我国中青年男性中,有四分之一患有脂肪肝。脂肪肝并不是说肝脏变成了脂肪,而是指肝脏里的脂肪含量升高,超过了正常比例。  脂肪肝是一种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积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根据肝细胞内的脂肪含量,可将脂肪肝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种类型;根据有无过量酒精摄入,又可将脂肪肝分为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脂肪肝。在我国,非酒精性脂
期刊
开了16年的车,卖了。  它还能开,年审都是一次性通过。我之所以卖掉它,是因为要换一辆新车,它占的指标和车牌,都要让给新车。  它已经卖不出价钱了,只卖了几千元,相當于卖一堆废铜烂铁。买它的是个刚拿到驾照的新手,买去练手的,说是练熟了再买新车。一辆老车遇到一个新手,老车的命运可想而知,未来的日子里,剐剐蹭蹭、磕磕碰碰,估计是难免的了。就算蹭掉了漆,剐破了壳,新车主怕也不会为它补漆了—一辆不值钱的老
期刊
电动车方便了人们出行,但其电池具有一定危险性,如果处置不当,易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使用电动车应注意以下5点,以保证安全,同时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1.尽量少用快充。电动车一般有两个充电接口,其中的“快充”之所以充得快,是由于充电电压和电流大。平时尽量不要用快充,如果一定要用,一个月内不要超过两次。  2.避免在烈日下给电动车充电,尤其是在夏季。应将电动车停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充電,远离易燃、易爆物
期刊
咚哒、咚哒咚……平顶山市劳动路附近的湛河堤上传来一阵阵热情奔放的鼓点声。59岁的张丽与同伴们一字排开,双手熟练地拍打着鼓面,嘴里还跟随着节奏哼着曲调,一脸享受的表情。  8年前,张丽到云南丽江旅游,在街头行走时,突然被一阵“如天籁般的鼓声”所吸引。  “第一次听到非洲鼓的声音,感觉自己的魂儿一下子丢那儿了,当时就买了一只。”提及当年与非洲鼓的“奇遇”,张丽记忆犹新。  循着声音,张丽进到一家卖鼓的
期刊
我想摘下一朵云  把它轻轻揉成面团  随心所欲  做成各种美味食品  提供给食不果腹的难民  让这个世界  不再有背井离乡  饥肠辘辘的人  我想摘下一朵云  把它全都纺成纱线  精心设计  制作出多姿多彩的衣裙  分送给衣不蔽体的人们  让这个世界  处处充满关爱  生活变得更加溫馨  我想摘下一朵云  把它抽成细细的雨丝  随风飘洒  滋润每寸干涸的土地  让这个世界  万物欣欣向荣  不再有
期刊
马骅自1993年退休就基本没闲着:出版画集,以画养身;锻炼健身,抗击癌症。如今已93岁的他带瘤生存,自称处于“能吃能睡,没心没肺”的生活状态。  退休前,马骅的工作中规中矩;退休后,绘画成了他的主要爱好。  “我学生时代在黄麓师范就读,多多少少有些绘画基础。”年逾九旬,马骅仍精神矍铄,“一退休,我就到省老年大学学习绘画,主要是画山水、花鸟。退休后的30多年,我主要的精力都花在了绘画上,特别是有关合
期刊
构思设计、调色起笔,转瞬之间,一棵直耸入云的松树跃然画板之上。创作油画的老人叫廖明德,今年74岁。  上午7时的竞秀公园,廖明德一身唐装,往小马扎上一坐,全神贯注于自己的绘画世界。画架上,是一幅还未完成的初夏竞秀假山图,枝头从泛绿到葱郁,花儿从绚丽到斑斓,画面上澎湃着一个季节的盎然生机。上色并非易事,每上一层颜料,都要等它干透才能继续。第二层、第三层,如此反复,这样绘制出来的画有着特殊的厚重感。 
期刊
午后,道静一个人坐在教员休息室里。秋日的斜阳无力地照在东窗外面的葫芦架上,给黯旧的窗纸投上斑驳的叶影。她拿着一本小说,心不在焉地读着。她人虽在关帝庙里,心却不能不飞到乱糟糟的街上,飞到相距不过二十里、被日本海军占领了的秦皇岛上。  工友拿着报纸进来了。这就是道静刚来那天把她关在庙门外的醉老头。他蹒跚地哼唧着什么走进来,一见道静就喊道:“林先生,糟啦!日本人占了东三省!”  道静吃惊地一把抢过报纸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