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来源 :学周刊·学术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ao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正确舆论的过程中常常存在着一些特殊心理活动现象,其中之一就是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指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对立情绪和内在的否定意识。青少年时期的个体都要经受较为激烈的内心冲突和外部冲突的磨练,有时情感两极分化明显,易出现挫折、悲观等心理不平衡现象,因此常把青少年的这一时期称为“暴风骤雨时期”或“危机时期”。在这个青少年必然要经过的特殊时段里,逆反心理现象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也是家长、学校领导和班主任最头痛的问题。 那么,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如何形成的呢?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与青少年青春期变化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不断强化,他们的人格或个性模式往往会较多地倾向于自我评价。另外,青少年的情感还处在“否定期”,难以接受与他们情感不相适应的各类信息。在一定程度上,青少年很多行为仍然依靠外部评价、同龄人的反应来定向,因此对外部评价的反应往往较为敏感和强烈,对同龄群体具有较大的求同倾向。由于家庭教育的某些不当和失误(如父母溺爱、隔代养育等),许多独生子女进入了新的环境或进入青春期,在与不同层次或年龄的人相处时,很容易表露出逆反的心态。
  其次,态度和偏见是产生逆反心理的又一个因素。学生家庭背景不同,与教师本来就存在许多差距(特别是思想、意识形态上),因此师生在思想行为上的冲突就不可避免。而长期以来大部分教师恰恰忽略了青少年个性塑造方面的心理卫生问题,疏于辅导和沟通,再加上教育者处理问题不当,对学生过多的否定,因此因为逆反心理而导致的悲剧如离家出走、自杀等现象时有发生。可以说传统的师道尊严、学生要言听计从的观念是逆反心理产生的思想根源。
  最后,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范围内,社会、家庭中的许多不良因素也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如:家庭的破裂会给子女造成心理创伤和失落感;学生在家庭中得不到应有的温暖和鼓励,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自卑的逆反心理。家长对子女要求过高,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会导致子女过大的心理压力,也容易出现逆反心理,社会影响因素更加广泛复杂,内容、形态、渠道也多种多样,但影响较普遍的是社会舆论、社会风气和人们的社会逆反心态。
  面对逆反心理,我们要采取哪些对策呢?
  
  一、全面评价学生,努力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合理要求,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身处地想一想:“假如我是学生,我希望老师对某个问题如何处理?”学生与教师的隔阂往往是因为互不理解造成的,如果教师能够经常做到“心理换位”,就能保持一颗理解学生的心,就能体会学生的苦恼,更深刻地了解学生的需要。教师只有与学生同乐、同忧、同悲,学生才会感到教师是“自己人”,乐意与其亲近,乐意听从教导,这样教育效果就会倍增。一般来说,师生之间思想上的反差越大,越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对他们的标准,尽量减少反差,这样才能达到提高教育效果的目的。
  
  二、爱心与耐心并重,帮助学生消除情绪
  
  学生进步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反复是十分正常的现象。教师应当允许学生反复,并抓住反复的机会进行进一步教育,促使其继续进步。抓反复要反复抓,绝不能见学生进步过程中有反复就全盘否定。教师“揪辫子”、“揭疮疤”的做法是最令学生反感的,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进而自暴自弃或跟老师产生对抗行为。遇到学生违反纪律或正面与教师冲突时,教师一定要冷静,防止因冲动而对学生造成的伤害。另外,事后教师还要进行认真的调查,同时仔细思考教育的方法,这样就会使自己以一个平和的心态,站在一个客观的立场上来看问题,进而减少矛盾的发生。教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减少学生的逆反心理和顶撞行为。
  
  三、及时调整教育方式,真正适应新时期学生
  
  对于中学生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要做具体的分析。在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对学校不切实际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的一种反叛和抗争。就这一点来说,中学生学生身上的逆反心理是有一定积极性与合理性的。教育工作者往往可以从学生逆反心理的反应中找到自己工作上的弊病与缺陷,并及时加以调节与改善。
  由于中学生逐渐产生了成人感和自我独立意识,所以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其形成根源,对症下药,使中学生健康成长。
其他文献
摘要:21世纪需要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自我发展能力的一代新人。英语教学要培养创新型人才,要求教师们转变教育观念,深入学习并领悟先进的教育理念,优化英语课堂教学,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  关键词:创新 自主学习 学以致用 英语课堂教学    奈斯比特说过:“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
期刊
摘要:“生态课堂”应该是流淌着挚爱和真情、唤醒灵性和天赋、回归自然和生命的绿色课堂。“生态课堂”为学生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了更多的人文关怀。“生态课堂”让学生回归自然生长,舒展学生灵性的舞台,张扬学生的个性空间,构筑师生“绿色”情感通道。  关键词:生态课堂 回归自然 灵性舞台 个性空间 情感通道    有人说,绿色教育就是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携手并进。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指出:科学人文
期刊
由于课业繁重和缺少有效的阅读指导,现在很多学生普遍缺少高质量的阅读,作文品位不高,而仅凭教材各专题下的几篇文章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这些文化专题下的所谓思考和讨论,没有大量的阅读延伸,是做不到深入的。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文化品位,丰富作文的信息含量,表现出独特的作文个性,就必须也只能从阅读经典开始。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因为它是人类最优秀思想的记录与保存,是人类精神的直接载
期刊
摘要:在轰轰烈烈的音乐课程改革中,器乐教学是一段不可或缺的内容。器乐教学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在器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演奏之前,先教会学生学会歌曲的演唱,再进行演奏技巧的指导,待学生熟练演奏后,可以进行创作性学习,让学生体验音乐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器乐 识谱 审美 创造性    器乐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在日常音乐教学尤其是农村音乐课堂,器乐课几乎等同
期刊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基础教育新课程已全面启动的今天,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是摆在每一个教学工作者面前迫切的任务。几年的教育实践证明,科学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实践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下面本人对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中学的化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理念及其特征    所谓的
期刊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而合作学习被誉为“近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因此,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将任务型合作学习引入课堂,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也让绝大部分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对任务型合作学习的认识    任务型合作学习即以小组活动为教学形式,以学生为中心
期刊
摘要: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发展人。教育所培养的人不应该是机械、呆板、千人一面的,而应是高素质、充满活力、富有个性的。当今社会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时代呼唤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的改革,尤其是需要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因此,提倡主动、多样、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是时代的要求。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教学 教学模式 个性化学习    语文教学是最适合也是最需要个性化学习的学科。语文学科的
期刊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纲要”所提出的四个方面的素质,是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纲领和方向。但就某个学科而言,应根据本门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确定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笔者认为中学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和心理素质教育,至于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教育
期刊
探索性实验是指人们从事开创性的研究工作时,为探寻未知事物或现象的性质以及规律所进行的实践活动。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索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方法。中学物理的内容都是科学家在做了大量的探索性实验的基础上研究总结出来的。在物理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前人已经掌握的最基本的物理现象和规律,没有必要去
期刊
数学实验是一种新的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模式,它是实验者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和要求,经反复思考和研究后,作出某些合理的假设,使问题在不致失真的情况下得到简化,并进行抽象和概括,建立数学模型,然后研究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的方法与算法,求得结果并将结果反回到实际问题中去检验和解释。数学实验教学采取探究式和发现式的教学方法,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始终都只是向学生提问,通过提问,启发学生进行实验设计,进行观察、分析与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