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怀观道 涉古开境

来源 :书画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pkn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中国绘画史上看,画家只有在自由萧散、逍遥洒脱、悠闲自得、超然出尘,又自强不息的心态时,才能创造出艺术的无上妙品。总而言之,画家有了高格的心态,才能有高格的作品。这也是中国历代画家孜孜以求又难以达到的境界。而周玉峰先生就是当今画坛上为数不多,有着高格追求的画家。
   最近有幸读了周玉峰的新作,让我在畅神、愉悦之余,不免惊叹觉得他追求的正是人们望而却步,以古求新,艺进乎道的高境。
   周玉峰的山水画,适情适性,他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表现形式。
   周玉峰是“文革”以后,恢复高考进入南京师范大学美术专业的第一代本科生,这本身就显示了他全面的、扎实的绘画功底。此间,他遍临历代名画,深究笔墨技巧,苦研书法艺术,做到了书画齐进,很早就驰名于艺坛。毕业后留校执教,他通过多年的观照和笔墨实验,觉得山水画最适合自己的性格,最适合自己的笔墨表现,最适合自己的艺术追求。因此,他选择了山水画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可谓游刃有余了。
  
   周玉峰是一位有着特殊性格的人,他在山水画的探索中,不猎奇,不追新,面对一个个艺坛风潮,他不随意地介入,而是进行着自己独特的思考:他从六朝山水画功能论所提倡的“畅神”、“卧游”的背后,领悟到了“艺进乎道”的境界,意识到绘画不只是一种技术性的活动,不只是一种手艺,而是其中蕴藏着一种更深刻的反思,是人的那种高度智慧和情思的反映,他从郭熙的画中领悟到了“山光水色,滉漾夺目,此岂不快人意,实获我心哉!此世之所以贵夫画山水之本意也”的道理,以心写画。他为了追求高境界的表现形式,坚持走着以古为师、以自然为师的双重道路,以达到别开新境的目的。
   他游历名山大川,陶冶自己的心胸,以此澄怀,以此观道。他清楚地意识到,生活的环境对创作有着直接的影响,江南人画不出西北山水那种粗犷壮伟。有平常心的人,绝对不会去追奇猎新、哗众取宠,去浅薄的追风,去庸俗的炒作。他找到了自己的定位:自己长期生活在江南,江南的山山水水养育了自己,江南山水的平淡、江南山水的空灵、江南山水的超逸,正是内心要表达的对象。他从中国绘画史上看到,元代倪、黄的冷简、高逸表现的正是平易中的矜贵,简略中的高逸,是绘画史上空前绝后的高峰,这也正是自己所追求的境界。所以读周玉峰的画,觉得他丝毫没有做作,丝毫不入时流,还有着萧散出尘、悠悠自得的独特风貌,他的画表现的是他自己的理想。
   周玉峰的画,有着高超的笔墨技巧。
   郑奇先生读了周玉峰的山水画,在写的文章中说:“当今诸多画家抛弃了‘功夫’,以建立个人风格,因而总不免飘薄轻浮,而玉峰则不同,他将深厚的传统笔墨技法融化在情绪的流溢之中,在传统的高峰上建立自己的个性。”我认为是最确切的评价。因为周玉峰临摹了大量的古代名作,各个时期的特点谙熟于心,所以在创作山水画时,挥洒自如,画简笔繁,下笔时内涵丰富,一笔而出,干湿浓淡,虚实飞白,变化无穷。他的笔法得传统之神,变传统之形,没有一笔造作,没有一笔拘谨,临机而发,显示出他笔墨的精妙。在墨、彩的应用上,他深研黄公望浅绛山水的特点,更偏重于用墨,他不用现代流行的大块泼彩、泼墨,而多用墨彩的点缀来表现。因此,他的画不论是万里无人的旷野,还是深谷幽涧的悬瀑,抑或小桥流水的村落,都是随心所欲、无拘无束地点缀而成,开出自己的新境。
   他山水画高超的笔墨技巧还得力于他的书法。在南师大,周玉峰一直任教于书法专业,十分强调基本功的训练。其书法作品沉著安稳,涩中出疾,细腻而凝练,他深研楷、隶,精于行草,作品点画起伏跌宕,一丝不苟,其结字古意迭出,娴熟自如,有着独有的吸引人的光泽。这无疑对他山水画的创作起到极大的帮助,使他的绘画“八法”与“六法”交融,线条内涵得到了强化,这是不会作书的画家所望尘莫及的。
   周玉峰的画追求高超的境界。
   人生有三种境界:功利人生、游戏人生、求道人生。惟求道人生最寂寞,也最灿烂辉煌。周玉峰是一位忠实的求道者。他不谙世故,甘于寂寞,从不斤斤于名利,也不羡慕人家所得,他喜欢的是自己的追求,“自有仙才自不知”。因此,他不论是在宣传上、职务上、职称上似乎总是跟不上市场的节拍。我与他结识已近二十年,对他的艺术追求是非常熟悉的。几十年来,他一直是以这样的心态耕耘着砚田,创作了许多别开高境的画作。他不攀附显贵,也不拘于一家一派,凭自己的慧眼,认定艺术的高师,他就虔诚地请教,他先后得到过周凯、黄鸿仪、徐纯原、尉天池、董欣宾等名师的指导,可以说转益多师也是他艺事日进的动力。他为了提高自己的鉴赏眼光,还自费去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班学习古书画鉴定,得到鉴定大家刘九庵等名家的指导,对中国绘画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此来补充、完善自己的创作,达到所追求的境界。眼高才能手高,正是由于其用功与思辨之勤,才会使作品流露出一种浓郁的文人气息和以古开新的色彩。他的画,将喷发情感的力度控制得恰如其分:他不是引吭高歌式的表现,而是一咏三叹式的感怀,其内涵较之于奔放形式的作品来更觉细腻和耐人咀嚼,这也是他作品百看不厌的原委。
  
   真正的艺术能对人的心灵荡涤和净化,常把人从世俗的酣睡中唤醒。人始终处在不断认识自我、反省自我的心路历程中。由于当前的精神家园滑向商品化、平庸化和怪诞化,走向了浅薄。因此,周玉峰的画正是对国画界呼唤失落的“人文精神”的回应。他以超然于物外为处世从艺之道,以自己生长之地为创作之源,深厚传统为创作之养分,萧散沉寂,悠悠自得地创作,这正是其高境所在之由,也使其艺术对人的灵魂起荡涤和净化的作用。
   周玉峰 1957年生于上海市,祖籍浙江宁波。自幼在家叔周凯先生的熏陶、指导下学习书法与绘画。
   迁居南京后,随黄鸿仪、徐纯原先生学习人物画、花鸟画。
   拜识扬州卞雪松先生,蒙授传统笔法要义。
   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留校师事尉天池教授研习各种书体并担任书法教学工作。
   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助教。入“天地居”师从董欣宾先生深入研究中国绘画艺术,开始大量的艺术创作。
   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作品入选“全国第二届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览”。
   作品入选“全国第三届书法篆刻展览”。
   作品获“全国第四届书法篆刻展览”三等奖。在日本国日本大学举办“周玉峰书画作品展览”。
   作品入选“全国第三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深圳首届国际水墨画家雅集”。
   1994年 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研究生班学习,并参加故宫博物院举办的“全国书画鉴定高级研讨班”学习,导师为刘九庵、启功、徐邦达等先生。
   出版《怎样临摹石门铭》。
   出版《怎样临摹郑文公碑》。《江苏画刊》作专题介绍。
   “99财富论坛”期间,书法作品8幅被上海金茂大厦收藏,其中6幅陈列于第86层大厅。
  
   江苏省邮政局出版《中国画名家明信片系列—周玉峰》。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21世纪优秀艺术家画集—周玉峰》。《江苏画刊》、《宏观经济观察》、《书法世界》作专题艺术介绍。
   作品入选“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荣宝斋》特刊作专题绘画艺术介绍。
   2004年《荣宝斋》特刊作专题书法艺术介绍,《画廊》2004年第3期作绘画艺术专题介绍。
   现为: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会员
   南京博物院特聘书画家
其他文献
就艺术品的价值而言,虽然最终表现为一个单一的市场价格,但单一的市场价格的形成,却并不仅仅是艺术品某一种特定价值的反映。事实上,除了供求关系的影响外,艺术品的价值是由不同层面的价值复合而成的。一般意义上,我们所谓的艺术品的欣赏价值,其实是最为表面的层次,同时也是最具偶发性的层面,它与受众个性化的审美经验相关。而艺术品所负载的历史文化信息,则是更为深层次的价值。它往往是决定艺术品价值的基本标尺。在此基
期刊
王孟奇天生松灵散淡,自幼的南北方辗转与独立生活又促成了他这一个性,并陶铸出了他那直率通脱而厌恶装腔作势的习气与宁静自得而优雅绝俗的灵魂。他在举目无亲的寄读中与自然灾害的肆虐中读完了中小学,又在文化革命的被斗中与上山下乡的锻炼中不经意地学习绘画,读了艺术学院,成了年青的“知名画家”与大学美术教师。他在“能识人间炎凉”中也逐步深究了“难解书画妙道”的至理,使他既有一种南人北相的帅气,又有一种北意南情的
期刊
我对本一先生一向都很崇敬,不唯他是我的书法导师,更因为他的为人及其书艺。在先生这个年龄段的书家,现今才出《作品集》的几乎没有。作为学生辈的我们,多年来一直翘首先生出一本书法作品集,既对自己是一个总结,亦可开启学生们的心智。他总觉得为时尚早,作品多不成熟,一直到年近花甲时,这一夙愿终于得以实现。2004年1月,荣宝斋出版社出版了《徐本一书法作品精选》。蒙先生不弃,赐下一册,喜不自禁,品读再三,觉得有
期刊
认识杨列章已有数十年了,曾看过他许多不同时期的作品。最近看到他一批描绘河西走廊之行的新作,眼睛为之一亮,一种艺术上的震撼力在我的胸中激荡。这是一幅幅用了心血的、有力度的作品。  一九九八年夏,杨列章背着画具,奔赴久已向往的大西北。漫游了河西走廊,直到敦煌。历时一个多月。  列章深为这里的壮丽景色和历史环境所激动。当他走入浩瀚无垠的大沙漠、大戈壁中,立即被那苍凉壮美的景色惊呆了,多年隐伏在心中的绘画
期刊
楚默 原名盛东涛,1846年生于上海崇明岛、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史论研究学者。    章法,作为字象线条布置之法,考虑的不仅是一个字的结构姿态,而且是字象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整体的和谐与统一。古人九宫之法合理之处,正在于它兼顾字内与字外、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蒋和《书法正宗》论章法说:“一字八面灵通为内气,一篇章法照应为外气。内气言疏密肥瘦,若平板涣散,何气之有;外气言一篇虚实疏密管束,接上递下,错
期刊
南宋中期,即光宗(1190年-1194年)、宁宗(1195年-1224年)时,宫廷山水画中形成了马远、夏圭的“边角山水”。马远(约1140年-1225年之后),字遥父,号钦山,确切生卒不详,任光宗、宁宗画院待诏。夏圭,字禹玉,约与马远同时而略为后出,亦任宁宗画院待诏。之所以称之为“边角山水”,主要是指他们作品的取景布局与前代山水画的取景方式不同。  北宋中期以前,山水画在构图上多为上留天、下留地的
期刊
丛文俊1949年1月22日生于吉林市,祖籍山东文登。1981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8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文字学专业,获硕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考古学专业(古文字学研究方向),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吉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历史文献学专业暨古典文化与艺术文献研究室教授、博
期刊
那一天,“成吉思汗”找到了我们工作室    2005年9月10日上午,鄂尔多斯市和成陵重建管理处的领导同志不期而至地来到中央美术学院,在壁画系教学楼的过道上,找到了我,开门见山地提出委托意向——希望为他们计划改造的成吉思汗陵室内装饰和壁画进行重新设计和创作。他们说:“明年是成吉思汗创建蒙古国800周年,届时,我市将举办一次大型的庆典活动,成吉思汗陵的修缮和重新开放,将是活动的重点和中心内容,希望孙
期刊
由内森·戈尔茨坦撰著、美国培生教育出版集团出版的《人物素描》英文版迄今为止已发行了六版,可以算得上是一本“畅销书”、一本从事绘画艺术的人不可错过、不可多得的好书。有别于目前图书市场上那些单纯论述绘画技法或者风格流派的同类书籍,该书堪称为一套人物素描完全教程、一部系统阐述人体素描理论与实践的专著,其中包含了主题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并且不乏生动实例,故非常适合于从初学素描的学生到专业画家等不同层次的读者
期刊
一个艺术家,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在通往艺术圣殿的征程上,不断地努力攀登,一定会取得可喜的成果,剑兰就是这样的一位画家。   剑兰是一位才思敏捷,有着良好天赋的艺术家。在这新时代的大潮中,文化艺术正处于极度的转型期,她能够把握住时代,也就是把握住自己,能够在艺坛上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了自己的起飞点,立足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充分发挥区域性的优势,显示出自己绘画上的才能,使自己的作品不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