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_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热情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才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启学生创新的大门。
  一、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尊重学生学习课文的自主性,也就意味着把握了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契机。创新的起 点是独立与自主,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学习者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的自主活动成为教学 活动的基础。认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表明,人脑对外部信息并非被动接受,而是主动获取 。选入语文课本的是一篇篇纷繁复杂,展现五光十色的现实世界和作者内心世界的文章。学 生在学习每篇课文时,都可以根据其知识和经验多角度地主动地学习,得出五花八门的结论 。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并认可学生学习课文的自主性,允许他们对课文有着不同于教师和专 家的理解。学生的这种自主性保证了学生本身原有的认知结构与课文所提供的信息之间得以 建立起实质性的非任意的联系——认识结构同化或顺应外界信息。这两种类型的理解,都会 带来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和提高,同时也带来学生学习理解能力的提高。如果教师不尊重学 生的自主性,灌输所谓的标准答案,往往就不能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发生联系,而最终成 为学生机械记忆的内容。鉴于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尊重 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让学生感到老师和他们在学习活 动中地位是平等的,是合作的“伙伴”,让学生可以自由读书,自由思考,自由发言,同时 把教师的讲和问压缩到最低的程度,使学生有属于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有进行创新活动的 时间,这样就能有效地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构成新形象的过程,其特点是具有生动的再造性 或独特的创造性。在语文教学中,再造想象是普遍存在的。比如说,在教学文艺性的课文时 ,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把文章中描写的情境、人物、情节一幅幅生动画面想象出来;在教学说 明性的课文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把文章中说明的事物现象、性质结构、过程等形象、具体 地想象出来;在教学议论性的课文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把想象与分析、推理结合起来。
  想象是创新的源泉,没有想象,便没有创新。我在教学中总是凭借课文,引导学生大胆地展 开想象的翅膀,让思维遨游宇宙,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青少年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又特别 喜欢想象,他们对课文的读解,从课文语句的理解到全文思想,形象和意境的把握,都需要 凭借想象的创造功能来完成。因此,我在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就是尽量避免学生完全受课文制 约,亦步亦趋,只是从课文中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局面,而是努力引导学生带着被课文所唤起 的激情和想象、理智及思考,以学生鲜明的个性色彩和主动精神去积极发现知识,甚至是一 些隐藏在课文深处,连作者自己也未曾认识到的知识;引导学生通过大胆的想象,来补充课 文情节上的空白,意念上的省略,或创新课文的内容,延续课文的情节,或对课文的某些观 念进行提炼升华,从课文中引出新的见解等。在我的积极引导下,学生大都能凭借于想象的 创造神力,生动地再现、灵活地填补、大胆地延伸课文内容,在头脑中展现出一幅幅崭新的 现实画卷,从而使学生步入创新的境界,得到创新训练,以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班门弄斧”“异想天开”
  目前,为数不少的语文教师,受落后教学观念的支配和考试制度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习惯 于照搬教学参考书上的现成结论,追求答案的标准化,对学生缺乏质疑问难的训练,致使学 生为权威所困,拜倒在名人脚下,不敢有“越雷池”半步的非分之想,扼杀了学生在学习课 文过程中所产生的创造性萌芽,这种现象实在令人痛心,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爱思考、善质疑、敢批评,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往往对书 上、或带权威性的说法总想如何领会它,记住它,不敢另作新解推翻原说。正因为如此,语 文教师就更应该充分利用语文课的优势,在教学中热情鼓励学生用审视的眼光大胆质疑,敢于批判,不盲从,不迷信,善于发现,勇于探索,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那么 ,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的火花呢?首先,教师要从思想上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到,任 何学者、权威都不可能穷尽真理之长河,任何人都有发现新知识的可能,要树立起敢于“班 门弄斧”“异想天开”的思想啊。其次,在教学上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为学生独立思考创 造条件。在学习方法上,激发学生敢于探求新知,引导学生敢于提出不同见解,让学生做到 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到底是否真有道理,经过比较,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在思考问题时, 教师不要用现成的结论去束缚学生的思想,要鼓励他们不仅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设想,提出新的看法。第三,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钻得进去,接受、领悟、吸收,获得人类 的创造智慧,还要引导学生跳得出来,运用发散性和灵活性的创造思维,从评判、辨析、质 疑、引申和发挥等角度来审视已有知识,善于从貌似正确的现象中敏锐地发现其错误之处, 敢于否定其中的“是”,揭示其中的“非”,勇于开拓新路。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要立足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想方设法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利用课内外结合等途径对学生进行创新实践训练,激发出学生智慧的火花,进而造就具有创 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实验)》前言首句:“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这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提到的“高中语文教学,应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一脉相承的。由此看来,初中语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基础,高中语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延续与发展。这就涉及到初高中语文衔接。  我认为,教育就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
期刊
中学语文教学的效率不高,原因很多,但其中有个因素不能忽视,就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忽略了文本教学的整体性和文学性。所谓整体性,就是把课文作为一个整体,重视其整体的艺术性和科学性。仅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说,要想有计划、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课文的整体性。所谓文学性 ,就是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文学的价值,给学生以美感,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语文教学中,忽视课文的整体性和文学性的教法,
期刊
【摘要】 本文分析一般教学教研展示活动存在的问题:形式旧、参与小、后续差,并针对问题提出组织展示活动要关注教师需要、精心策划教研活动、加强后续研究等措施,以提高展示活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 需要;参与;后续研究    一、背景    2003年9月,乐清市全面进入课改实验。我们数学学科为适应新课程教学,加强实验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每学期都举行各册的学科培训会。为了交流和推广示范学校在
期刊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呼声,伴随知识经济的发展已倡导了很久,然而由于传统惯性,其并没有得到真正实践,只是狠做了一些形式和表面的文章。语文教育亦是如此,所以笔者此处要谈的是语文教学的“真正”转型问题。  高中阶段的学生,往往都有强烈的逆反心理和自我扩张的要求,竭力追寻主体的自我张扬,认识和思维处于极为活跃激荡的状态之中,此时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不能停留在遣词造句、谋局布篇中的知识性理性经验上。此时此地的他们
期刊
未来需要创新人才,创新素质是人的第一素质,创新能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第一推动力。  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当前语文教学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如何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我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师要具有不断创新的教学理念,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条件  教师创新教育理论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期刊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但必须去开发,而且会开发,才能发挥出来,否则,只能永远“潜”在心中。如何在科学课堂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能?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潜能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呆板的教学,而是如何激发学生的
期刊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课堂上,单纯依靠教师的语言描述,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思维创作,他们也感到很困难或无从下笔,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往往怕作文,把作文当作苦差事。那么,如何在习作指导中,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开拓学生写作思路,为学生习作开辟自由、想象的空间呢?  一、创设观察情境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周
期刊
目前小学生的好文章为数并不多,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缺乏个性,缺乏真情实感,假话、空话、套话比比皆是,违背了《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习作”的有关要求。如何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写出富有个性的作文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乐于表达的过程中培养个性作文的思想  1、应消除顾忌,让学生说出真心话。要让学生的作文富有个性,必须做到“我手写我心”。如第十二册《积累运用写作》的要求
期刊
什么是教学艺术?至今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曲阜师大李如密教授认为:“教学艺术乃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本文采用其说,从美的角度来探讨小语课堂教学艺术。    一、该学内容的疏与密    古人在论及中国画的构图技巧时说:“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意思是说留下的空白,可以用来跑马,用墨多的地方连风也吹不过去。语文教学也应讲究“疏”与“密”的技巧,对
期刊
随着新课标精神的不断深入,随着课程改革的大力进行,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不断的深入到教师的教学观念中,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味的单方面的传授知识,更重要的作用是利用那些可视、可感、可听的教学媒体,努力为学生做好体验开始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自愿的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过程,在亲身体验过程中掌握知识。生活中任何有刺激性的体验,如在蹦极跳中,被倒挂在空中飞速腾跃时所拥有的惊心动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