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我们经常听到一些教师在私下里或是在公开场合交流教科研的话题。“教科研,跟我有什么关系呀!”“教科研是专家们的事情,非我等能胜任而为之!”“不搞教科研,我照样把书教好!”“教科研,想说爱你不容易!”这些话语中透露着教师对教科研的无所谓和无奈,这也是教师真实的想法,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心声。听着这样的声音,我不禁心头一颤:没有教科研,“把课上好”不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吗?我还要追问一句:不深入教科研,即使能上好课,这样的课又能好到哪儿去呢?
但凡搞教育的人都明白,教科研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化,教科研愈来愈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然而,受思想观念、工作压力和科研能力、管理体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在一些学校,教科研表面化、形式化的现象较为普遍。很多学校提出“科研兴校”是教科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研为教育赋予了一定含金量,教育要发展,科研必先行。多年的工作实践表明,只有从本校的实际出发,踏踏实实进行教科研,学校才能快速发展,教师才能踏上教科研之旅,感受到专业成长的幸福。
因而,我们作为教师既需要埋头拉车,更需要抬头看路,一看国内外教育形势、知名教育专家的讲座和课堂,及时更新教育观念,跟上时代的脚步,用理念引领行动;二看身边的优秀教育者是怎样行动的,身边的同事是如何搞科研、抓教学的,用行动来指导行动。想要提高教学质量,要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必须投身于教科研,以自身的刻苦钻研换取学生的轻松学习,同时走上专业成长的幸福之旅。结合学校平时教科研工作的一些实际做法,要催生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让每一名教师走上教科研的幸福之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转观念,强意识,“自觉行为”渗透教科研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要真正让教师感受到教科研既是生存的需要,又是发展的需要和享受幸福生活的需要。要使每一位教师认识到教科研是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行长期不懈的研究活动是每个教师必须履行的职责,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自身素质的必由之路,是成为一名学生喜欢、家长信赖、学校放心的幸福教师的首要条件。同时让教师明白从事研究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改进教育实践,还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从而在工作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质。我校经常通过全体教师会向教师宣传参加教科研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同时分层次召开会议,让每一位教师树立“科研兴校”“科研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科研是提高自身幸福指数”的意识,不断转变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投身于教科研的热情,努力使教科研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二、搭台子,铺路子,“一名两校”带动教科研
要全面推进学校教科研的工作,提升学校教科研的质量,关键在于人,在于学校的教师群体思想和业务素质。而面对时代的要求,我们教师群体中原有的问题和缺陷也逐步地暴露出来。所有这些,都制约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科研工作的开展。我们学校把教科研的首要任务放到了努力构建自主学习型组织,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与科研能力上。为此,我们构建了“一名两校”模式。所谓一名即是以名师工作室为龙头,带动教师进行教科研;两校即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青年教师成长学校”和“骨干教师发展学校”。通过两校的带动,让每一位教师将教科研工作常态化、正常化、生活化。这两所学校活动既是独立的,又是相互交叉渗透的。
1.以“名师工作室”为引领,推动教科研工作向纵深发展
我校现在承担课题的主持人,全部是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以省特级教师马式先和市学科带头人陈刚为领头人,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培养优秀教师、培养青年教师、培养学科骨干教师,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加强了“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并把它作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重点。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名师工作室”的相关制度,结合县教育局名师工作室管理先后出台了名师工作室的活动方案、名师工作室发展规划、名师工作室管理条例、名师工作室奖励方案等制度,从不同的层面规范名师的教育教学、教科研行为。同时,学校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将“名师工作室”的工作落到实处:一是通过每周一次的“名师新课堂”“相约周末”、两周一次的“名师大讲堂”、每月一次的“我的读书故事”、每学期的名师“同课异构”和名师亮实绩赛成果等活动,发挥名师优势,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二是学校通过名师开门纳徒、教师与名师同上一节课、同议一节课、与名师一起网上教研、一起读书学习、一起反思问题,实现名师的专业引领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三是拓展评价体系,通过“寻找身边的名师”“国际学校十大名师”“十佳最有影响力的科研论文”等的评选,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通过“骨干教师发展学校”与“青年教师成长学校”,带领全校教师走进教科研
(1)让骨干教师在“发展学校”中高唱凯歌。有一支得力的教科研队伍是落实教科研任务,促进教科研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我校通过各种形式来提高骨干教师的科研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学校领导积极创造条件组织骨干教师参加省、市科研学习班的系统学习,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参加省市较高层次的大型课题的研究或学术研讨活动。学校还大胆放手让他们在校内开展教科研组织、指导、管理工作,使之成为学校教科研的龙头。骨干教师带头选择课题,开展研究,并邀请部分教师共同参与,既能带动周围同事起到示范作用,又能增强所有参与实验教师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教育的创新,创新的教育,特别需要有一支群体科研队伍。学校经常给骨干教师“搭台子”“铺路子”“压担子”,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不断促进骨干教师释放出自身巨大的能量。通过每年一度的骨干教师“同课异构”活动彰显他们的教学智慧,发挥他们的示范辐射效能。组织他们开展的“磨课磨文”活动将教科研活动推向深入,使每一位骨干教师的视野更开阔,理念更前卫,思想更深刻,人生更有内涵。 (2)让青年教师在“成长学校”中快速提升。青年教师充满活力,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如果一所学校能很好地调动青年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让更多的青年教师投身于教科研中来,那么这所学校一定具有不可限量的可持续发展的潜力。青年教师蓬勃的活力为学校教科研的工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学校教科研走上更为广阔的、灵动的道路。青年教师要想尽快成长,在教育的天空中羽翼丰满,必须静下心来参加教科研,去除浮躁与蒙蔽,与书为友,与科研做伴。为了让我校的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我们为青年教师量身定做了青年教师的发展规划,给他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深知,青年教师身上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要让其释放出来必须调动他们的内驱力,激发他们的热情与激情。为此,我们对青年教师重在基本功的训练,打好扎实的基础,不让他们成为空中楼阁。学期初,我校专门为青年教师制定了教育教学、科研发展计划,对每一位青年教师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要求每位青年教师每月至少阅读一本教育教学方面的名著,阅读教育教学方面的报刊不少于1万字,并写好读书笔记和读书随笔;每月上一节汇报课,写好教后反思;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写一篇教学论文;定期进行基本功的训练。同时,学校还为每一位青年教师结拜了一位骨干教师或名师为师傅,负责指导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要求每位青年教师三年内必须成为校级及以上的骨干教师。这些成功的做法已经看到初步的效果,在县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上,我校派出的所有参赛的教师均获得一等奖。
花开总有溢香时,在扬州市校长高峰论坛上,我校马式先校长作的《催生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幸福指数》的演讲得到所有评委的一致认可,并被推荐参加全省交流。学校开展教科研的主体是教师群体,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研究中成为教育教学的主人和创造者,而当教师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时,这所学校才能充满活力,不断发展。也就是说,科学的教育行政决策,只有依靠有科研意识和能力的教师群体才能得以贯彻实施,只有让教师在教科研的道路上体验到快乐,他们才能踏上教科研的幸福之旅。
三、重行动,抓细节,“六大举措”做实教科研
教科研工作离不开教育教学,离不开教师、学生,因此,我们要把教科研的目光锁定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要让教师专业得到发展,让学生能够快乐地成长。为了打造我校静校教研的特色,提高教科研的实效,努力实现教科研为提升教育质量服务,我校结合自身实际,发挥自身优势,一切为教师考虑,一切为教师负责,重点打造了特色教研活动。我们深知,行动决定品位,细节决定成败,只有将教科研做实,才能真正为教师幸福成长增添筹码。
1.集众人智慧的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校本研修的主要方式,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种有效策略,尤其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在进行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有利于促进教师教育智慧的形成,集体备课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我校开展了别具一格的静校教研活动,每周二下午放学后是雷打不动的集体备课时间。在学期初,各备课组就制定了备课组计划,每次集体备课都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主讲人、定主备人。集体备课时先由主备人进行教材解读,接着进行教学思路的讲述,然后再由备课组集体研讨,就教法、学法,教案实施的可行性进行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再由主备人进行二次备课,将共案分发给同组的教师,再由每位教师根据班级及个人实际再进行个性化的备课,最后进行课堂实施。集体备课将集体的智慧融入教学中,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还增进了教师研读教材的深度与广度。
2.别具风格的同课异构
当前教学研究的一个重点就是进行同课异构的研究,通过活动,让教师形成比学赶超、取长补短的研究态度。“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同课异构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在执教前,我们先对执教者的教案进行审核,一定要是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教法,然后再进行课堂实践。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要求执教的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理念去进行实践,并进行实践的反思,总结得失,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艺。通过同课异构的活动,不仅使教师提升了教育教学的理念,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真正达到教研的目的。
3.别样风采的微型课堂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加大教师对课堂教学研究的力度,我校特在静校教研期间开展了微型课堂的研究活动。每次活动前先确定一个主讲人,将自己的教学设计制作成PPT,然后面对学科组进行试上课,在上课的过程中,听课的教师可以随时打断教者的话语,并在打断处提出相应的问题或见解,由上课者在模拟课堂结束后进行整理,到真正的课堂上去实施。微型课堂调动了广大教师观课研课的激情,活跃教研的氛围,提高了教研的效果,受到了广大教师的一致好评。
4.匠心独运的热点话题辩论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有争议的现象,为了能让教师将这些现象辩个清楚,论个明白,我校特开展了热点话题辩论的活动。辩论分正反两方,双方所持相反的观点,每方就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要有理有据。辩论时由主持人宣布辩论的话题,接着由双方的主辩进行己方观点的阐述,再进行自由辩论时间,然后由各方派一名选手进行总结发言,重申己方的观点,最后由主持人进行总结。专题辩论不仅提高了教师言语表达的能力,更是教师思维与智慧的激情碰撞,把平时在读书中学到的理论运用到了实战中,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化的成长。
5.实实在在的磨课与磨文
磨课与磨文是我校新开设的一个静校教研项目。磨课是将某一位教师准备展示的课进行琢磨打造,使之完美。磨课时组织一个团队,这个团队中既有老教师,也有年轻教师,主体是骨干教师。让老教师从经验方面谈细节,青年教师从活力方面谈氛围,骨干教师从过程方面谈方法与技巧。磨课的过程中,既有整体的构思,亦有精彩片段的打磨。磨文是将教师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或随笔在活动中进行展示,事先将文章印发给各位参与的教师,然后就全篇文章进行琢磨,从选题、文章的内容、论点、论据方面进行解读,肯定优点,提出改进的措施,然后将修改过的文章寄出去参加论文评比或发表。通过这一活动,广大教师提高了专业成长的速度,也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养。
6.独树一帜的教师读书段位考核
为了进一步激发全校教师读书的兴趣,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高教师的审美修养和文化素养,打造学习型教师群体,我校特制定了教师读书段位考核细则。教师读书段位考核为全县首创。段位考核分为十段,每段都对阅读量、读书笔记、读书随笔、教科研成果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活动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此项活动得到了教育局领导的一致好评,为全县教师的读书活动作了一次全新的引领,推动了全县教师的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
教科研的确是一片广阔的天地,走近他,不容易,需要时间、需要奉献、需要精神和意志,教科研来不得浮躁和急功近利。“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中国教育学会会长朱永新教授提出的。费尔巴哈说:“人的第一责任是使自己幸福。你自己幸福,你也就能使别人幸福。幸福的人,但愿在自己周围只看到幸福的人。”我想,只要我们愿意、乐意参与教科研,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就若雨后春笋一样节节攀升,我们的教育生命质量就会大幅提升。行走在教科研的幸福之路上,幸福着自己的人生,同时也幸福着学生的人生。
(作者单位:江苏宝应县开发区国际学校)
但凡搞教育的人都明白,教科研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化,教科研愈来愈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然而,受思想观念、工作压力和科研能力、管理体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在一些学校,教科研表面化、形式化的现象较为普遍。很多学校提出“科研兴校”是教科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研为教育赋予了一定含金量,教育要发展,科研必先行。多年的工作实践表明,只有从本校的实际出发,踏踏实实进行教科研,学校才能快速发展,教师才能踏上教科研之旅,感受到专业成长的幸福。
因而,我们作为教师既需要埋头拉车,更需要抬头看路,一看国内外教育形势、知名教育专家的讲座和课堂,及时更新教育观念,跟上时代的脚步,用理念引领行动;二看身边的优秀教育者是怎样行动的,身边的同事是如何搞科研、抓教学的,用行动来指导行动。想要提高教学质量,要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必须投身于教科研,以自身的刻苦钻研换取学生的轻松学习,同时走上专业成长的幸福之旅。结合学校平时教科研工作的一些实际做法,要催生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让每一名教师走上教科研的幸福之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转观念,强意识,“自觉行为”渗透教科研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要真正让教师感受到教科研既是生存的需要,又是发展的需要和享受幸福生活的需要。要使每一位教师认识到教科研是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行长期不懈的研究活动是每个教师必须履行的职责,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自身素质的必由之路,是成为一名学生喜欢、家长信赖、学校放心的幸福教师的首要条件。同时让教师明白从事研究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改进教育实践,还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从而在工作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质。我校经常通过全体教师会向教师宣传参加教科研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同时分层次召开会议,让每一位教师树立“科研兴校”“科研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科研是提高自身幸福指数”的意识,不断转变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投身于教科研的热情,努力使教科研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二、搭台子,铺路子,“一名两校”带动教科研
要全面推进学校教科研的工作,提升学校教科研的质量,关键在于人,在于学校的教师群体思想和业务素质。而面对时代的要求,我们教师群体中原有的问题和缺陷也逐步地暴露出来。所有这些,都制约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科研工作的开展。我们学校把教科研的首要任务放到了努力构建自主学习型组织,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与科研能力上。为此,我们构建了“一名两校”模式。所谓一名即是以名师工作室为龙头,带动教师进行教科研;两校即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青年教师成长学校”和“骨干教师发展学校”。通过两校的带动,让每一位教师将教科研工作常态化、正常化、生活化。这两所学校活动既是独立的,又是相互交叉渗透的。
1.以“名师工作室”为引领,推动教科研工作向纵深发展
我校现在承担课题的主持人,全部是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以省特级教师马式先和市学科带头人陈刚为领头人,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培养优秀教师、培养青年教师、培养学科骨干教师,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加强了“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并把它作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重点。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名师工作室”的相关制度,结合县教育局名师工作室管理先后出台了名师工作室的活动方案、名师工作室发展规划、名师工作室管理条例、名师工作室奖励方案等制度,从不同的层面规范名师的教育教学、教科研行为。同时,学校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将“名师工作室”的工作落到实处:一是通过每周一次的“名师新课堂”“相约周末”、两周一次的“名师大讲堂”、每月一次的“我的读书故事”、每学期的名师“同课异构”和名师亮实绩赛成果等活动,发挥名师优势,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二是学校通过名师开门纳徒、教师与名师同上一节课、同议一节课、与名师一起网上教研、一起读书学习、一起反思问题,实现名师的专业引领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三是拓展评价体系,通过“寻找身边的名师”“国际学校十大名师”“十佳最有影响力的科研论文”等的评选,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通过“骨干教师发展学校”与“青年教师成长学校”,带领全校教师走进教科研
(1)让骨干教师在“发展学校”中高唱凯歌。有一支得力的教科研队伍是落实教科研任务,促进教科研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我校通过各种形式来提高骨干教师的科研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学校领导积极创造条件组织骨干教师参加省、市科研学习班的系统学习,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参加省市较高层次的大型课题的研究或学术研讨活动。学校还大胆放手让他们在校内开展教科研组织、指导、管理工作,使之成为学校教科研的龙头。骨干教师带头选择课题,开展研究,并邀请部分教师共同参与,既能带动周围同事起到示范作用,又能增强所有参与实验教师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教育的创新,创新的教育,特别需要有一支群体科研队伍。学校经常给骨干教师“搭台子”“铺路子”“压担子”,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不断促进骨干教师释放出自身巨大的能量。通过每年一度的骨干教师“同课异构”活动彰显他们的教学智慧,发挥他们的示范辐射效能。组织他们开展的“磨课磨文”活动将教科研活动推向深入,使每一位骨干教师的视野更开阔,理念更前卫,思想更深刻,人生更有内涵。 (2)让青年教师在“成长学校”中快速提升。青年教师充满活力,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如果一所学校能很好地调动青年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让更多的青年教师投身于教科研中来,那么这所学校一定具有不可限量的可持续发展的潜力。青年教师蓬勃的活力为学校教科研的工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学校教科研走上更为广阔的、灵动的道路。青年教师要想尽快成长,在教育的天空中羽翼丰满,必须静下心来参加教科研,去除浮躁与蒙蔽,与书为友,与科研做伴。为了让我校的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我们为青年教师量身定做了青年教师的发展规划,给他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深知,青年教师身上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要让其释放出来必须调动他们的内驱力,激发他们的热情与激情。为此,我们对青年教师重在基本功的训练,打好扎实的基础,不让他们成为空中楼阁。学期初,我校专门为青年教师制定了教育教学、科研发展计划,对每一位青年教师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要求每位青年教师每月至少阅读一本教育教学方面的名著,阅读教育教学方面的报刊不少于1万字,并写好读书笔记和读书随笔;每月上一节汇报课,写好教后反思;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写一篇教学论文;定期进行基本功的训练。同时,学校还为每一位青年教师结拜了一位骨干教师或名师为师傅,负责指导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要求每位青年教师三年内必须成为校级及以上的骨干教师。这些成功的做法已经看到初步的效果,在县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上,我校派出的所有参赛的教师均获得一等奖。
花开总有溢香时,在扬州市校长高峰论坛上,我校马式先校长作的《催生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幸福指数》的演讲得到所有评委的一致认可,并被推荐参加全省交流。学校开展教科研的主体是教师群体,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研究中成为教育教学的主人和创造者,而当教师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时,这所学校才能充满活力,不断发展。也就是说,科学的教育行政决策,只有依靠有科研意识和能力的教师群体才能得以贯彻实施,只有让教师在教科研的道路上体验到快乐,他们才能踏上教科研的幸福之旅。
三、重行动,抓细节,“六大举措”做实教科研
教科研工作离不开教育教学,离不开教师、学生,因此,我们要把教科研的目光锁定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要让教师专业得到发展,让学生能够快乐地成长。为了打造我校静校教研的特色,提高教科研的实效,努力实现教科研为提升教育质量服务,我校结合自身实际,发挥自身优势,一切为教师考虑,一切为教师负责,重点打造了特色教研活动。我们深知,行动决定品位,细节决定成败,只有将教科研做实,才能真正为教师幸福成长增添筹码。
1.集众人智慧的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校本研修的主要方式,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种有效策略,尤其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在进行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有利于促进教师教育智慧的形成,集体备课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我校开展了别具一格的静校教研活动,每周二下午放学后是雷打不动的集体备课时间。在学期初,各备课组就制定了备课组计划,每次集体备课都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主讲人、定主备人。集体备课时先由主备人进行教材解读,接着进行教学思路的讲述,然后再由备课组集体研讨,就教法、学法,教案实施的可行性进行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再由主备人进行二次备课,将共案分发给同组的教师,再由每位教师根据班级及个人实际再进行个性化的备课,最后进行课堂实施。集体备课将集体的智慧融入教学中,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还增进了教师研读教材的深度与广度。
2.别具风格的同课异构
当前教学研究的一个重点就是进行同课异构的研究,通过活动,让教师形成比学赶超、取长补短的研究态度。“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同课异构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在执教前,我们先对执教者的教案进行审核,一定要是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教法,然后再进行课堂实践。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要求执教的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理念去进行实践,并进行实践的反思,总结得失,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艺。通过同课异构的活动,不仅使教师提升了教育教学的理念,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真正达到教研的目的。
3.别样风采的微型课堂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加大教师对课堂教学研究的力度,我校特在静校教研期间开展了微型课堂的研究活动。每次活动前先确定一个主讲人,将自己的教学设计制作成PPT,然后面对学科组进行试上课,在上课的过程中,听课的教师可以随时打断教者的话语,并在打断处提出相应的问题或见解,由上课者在模拟课堂结束后进行整理,到真正的课堂上去实施。微型课堂调动了广大教师观课研课的激情,活跃教研的氛围,提高了教研的效果,受到了广大教师的一致好评。
4.匠心独运的热点话题辩论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有争议的现象,为了能让教师将这些现象辩个清楚,论个明白,我校特开展了热点话题辩论的活动。辩论分正反两方,双方所持相反的观点,每方就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要有理有据。辩论时由主持人宣布辩论的话题,接着由双方的主辩进行己方观点的阐述,再进行自由辩论时间,然后由各方派一名选手进行总结发言,重申己方的观点,最后由主持人进行总结。专题辩论不仅提高了教师言语表达的能力,更是教师思维与智慧的激情碰撞,把平时在读书中学到的理论运用到了实战中,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化的成长。
5.实实在在的磨课与磨文
磨课与磨文是我校新开设的一个静校教研项目。磨课是将某一位教师准备展示的课进行琢磨打造,使之完美。磨课时组织一个团队,这个团队中既有老教师,也有年轻教师,主体是骨干教师。让老教师从经验方面谈细节,青年教师从活力方面谈氛围,骨干教师从过程方面谈方法与技巧。磨课的过程中,既有整体的构思,亦有精彩片段的打磨。磨文是将教师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或随笔在活动中进行展示,事先将文章印发给各位参与的教师,然后就全篇文章进行琢磨,从选题、文章的内容、论点、论据方面进行解读,肯定优点,提出改进的措施,然后将修改过的文章寄出去参加论文评比或发表。通过这一活动,广大教师提高了专业成长的速度,也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养。
6.独树一帜的教师读书段位考核
为了进一步激发全校教师读书的兴趣,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高教师的审美修养和文化素养,打造学习型教师群体,我校特制定了教师读书段位考核细则。教师读书段位考核为全县首创。段位考核分为十段,每段都对阅读量、读书笔记、读书随笔、教科研成果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活动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此项活动得到了教育局领导的一致好评,为全县教师的读书活动作了一次全新的引领,推动了全县教师的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
教科研的确是一片广阔的天地,走近他,不容易,需要时间、需要奉献、需要精神和意志,教科研来不得浮躁和急功近利。“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中国教育学会会长朱永新教授提出的。费尔巴哈说:“人的第一责任是使自己幸福。你自己幸福,你也就能使别人幸福。幸福的人,但愿在自己周围只看到幸福的人。”我想,只要我们愿意、乐意参与教科研,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就若雨后春笋一样节节攀升,我们的教育生命质量就会大幅提升。行走在教科研的幸福之路上,幸福着自己的人生,同时也幸福着学生的人生。
(作者单位:江苏宝应县开发区国际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