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雪枫致妻书

来源 :世纪风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k2007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彭雪枫,河南镇平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从事学运、兵运工作,参与领导农民暴动, 开展党的秘密工作。
  1930 年,彭雪枫到中央苏区,参加了历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1936年参加东征。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总部作战处处长兼驻晋办事处主任。1938年9月,彭雪枫组建新四军游击支队,领导开辟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后任新四军第六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淮北军区司令员,领导根据地军民同日伪军进行艰苦斗争,巩固和发展了淮北抗日根据地。
  1941年9月,彭雪枫与林颖在洪泽湖畔的半城结婚。当时,彭雪枫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林颖任淮宝(今洪泽县)县委妇女部长。新婚后,两人并没有沉浸在爱情的甜蜜里,第三天,林颖就离开了四师师部驻地半城,返回淮宝县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去了。从半城到淮宝,隔了一个洪泽湖, 有十多个小时的水路,为了抗战事业,他们也没有过湖探望过对方。婚后,两人聚少离多,林颖后来在一篇文章中说:“从结婚到雪枫同志牺牲的三年时间中, 我们朝夕相处的时间还不到半年。”因此两人只能通过书信了解彼此的情况、传递浓浓的情意。下面这封家书,正是彭雪枫于1942年12月3日在淮北苏皖北区根据地写给林颖的。
  群:
  我们于上月廿八之夜, 由山郭家经浮山镇渡河到泗南来,为的是更便于指挥部队。敌人于扫荡泗南之后,即集结于青阳马公店之线,继续向泗宿及泗灵睢扫荡,归仁集、金锁镇、刘圩、小新关、老韩圩子,都成为敌人的临时据点,如不组织几个较大的战役,敌人是不会很快的撤走的。首先组织了十一旅的部队、猛袭马公店,一日之夜以一个营兵力,袭入马公店,全部鬼子两个中队密集于一个院子里, 我英勇战士猛掷手榴弹一百余枚,并以机枪交叉扫射,确实杀伤鬼子六十余名,实在痛快! 冲出来的鬼子,首先是那个机关枪手,被我们一把抱住,先夺过了新的三八式轻机枪,再摘下了钢盔,意图生擒,他坚决不走,终于结果了他。这一仗给敌人打击最大,老百姓轰传后也越发厉害! 都说新四军的计策高妙,打仗能干,老百姓总喜欢夸张事实,无论是敌情也好,胜利也好。军区特务营,廿六日攻入泗阳屠圆,围伪绥靖军两个团的司令部,毙敌一百余名,俘虏十余,缴获步枪九枝,黄大衣多件,这对伪军是个更大的威胁。我骑兵团正会其进攻泗城,即在敌伪据点之中到处冲击,敌人知到(道)他们的骑兵对付我们的骑兵是无可奈何的,因为他们的马没有我们快,人也没有我们的勇敢。就是这样在不断的战斗中,部队的信心提高了,敌人的士气低落了,而且定为一个月的扫荡期,也将到了。
  据两日来的情报判断,敌似有西撤模样。又说本日青阳方向大火,大概要滚蛋了吧? 不过,对敌今后之不断的给我们以苦痛的事实,无论如何是不应忽视的。
  1942年11月13日至12月15日,日伪军集中7000 余人的兵力,对淮北苏皖边区根据地进行“大扫荡”,企图歼灭新四军四师主力。彭雪枫率领部队昼伏夜出,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赢得了“三十三天反‘扫荡’”的胜利。这封家书写于“三十三天反‘扫荡’”即将胜利的前夕。
  11月7日至13日, 彭雪枫与师和边区领导人在祖姚庄抗大第四分校大操场召开庆祝俄国十月革命节并举行阅兵等战术演习与表演时, 得到日伪军大“扫荡”的消息,遂即停止演习,令各部准备迎接来犯之敌。14 日晚,师军政委员会召开会议,分析敌情,研究确定反“扫荡”方针。会议经过讨论,决定此次反“扫荡”的战役方针为:第一步主力跳出敌之合围圈,以一部并地方武装就地坚持,与敌纠缠。第二步转移于敌之来路侧翼和后方, 协同我处于敌之最后方部队打击敌人实行破击战。第三步如敌伪建立据点,则制造并寻找其弱点而袭击拔除之。彭雪枫还鉴于敌人在武器、弹药、行动速度上都处于优势,提出要采取巧妙灵活的游击战术, 以主力部队断然跳出敌之包围圈,转到敌之外线,迂回敌之侧后,实行打击敌之尾,使其不能回头的战术。“只有这样,才能缩短敌之‘扫荡’时间,才能缩小敌之‘扫荡’范围,才能乘其收兵后退之际, 集中力量聚歼敌之一路或数路! ”彭雪枫解释说:“这种战术方针,即我国古代兵学家孙子亦曾加以提倡,如在他的《军争篇》中即说: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老子也曾说:‘飙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人乎? ’狂风暴雨尚不能久,而况于日本军阀乎? ”并以点睛之言指出:“我们的战术指导要领, 是依据既定的战役方针,力争为‘大弱者中的小强者,大劣势中的小优势,大不利中的小有利,大被动中的小主动,大包围中的小包围,大扫荡中的小扫荡,大封锁中的小封锁,大内线中的小外线作战’。”“总之,在避免被动,争取主动”的战斗中,粉碎敌之对我大“扫荡”。彭雪枫在家书中, 与妻子分享了胜利的喜悦,“这一仗给敌人打击最大,老百姓轰传后也越发厉害!都说新四军的计策高妙,打仗能干”,并生动地描述了马公店战斗、泗阳屠圆战斗的战况。
  实践证明, 彭雪枫他们的战术是奏效的, 经过33 天,粉碎了这次敌伪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扫荡”,边区秩序恢复。他写道:“就是这样在不断的战斗中,部队的信心提高了,敌人的士气低落了,而且定为一个月的扫荡期,也将到了,”并由衷地感叹杀敌报国“实在痛快”。但是即使是在胜利的时刻,彭雪枫也仍然不停地总结战斗中的各种不足:
  此次扫荡,主力部队能机动的首先跳出合击圈,继而能各线打击敌人,总算是深可庆幸的事!但表现最严重的弱点的,是政府机关人员的不沉着,地方武装的无能。这都是往昔长期太平环境所赐的恶果,在实际战斗和苦痛中,应当会给以警惕的罢?这一次血淋淋的事实, 比过去任何一篇文章和报告都要来的切实! 高尔基小说《母亲》中主角伯惠尔说:“人们是不信任赤裸裸的说话的,飞(非)吃苦頭不可,飞(非)
  用血来洗炼说话不可! ”此次的苏皖边区,总算用血来洗炼过了!   孩子是彭雪枫的牵挂。在反“扫荡”开始时,彭雪枫将临产的林颖安排转移到淮南医院。11月26日,正当反“扫荡”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林颖在淮南医院分娩,生下了一个女孩。但在写此信时,彭雪枫尚不知情。他在家书中问起了孩子的情况:
  孩子应该生下来了?这是我所最关怀的事!假如生产了,不论男孩或女孩,我提议起名字叫“流离”吧! 这倒名符其实,一个很妙的纪念! 不知道你赞成不? 或者你会起一个更好的名字。
  他希望给孩子取名“流离” 来纪念这段峥嵘岁月。
  彭雪枫素有儒将之称,他能文能武、智勇双全,从这封家书也可见他的文笔之美。第四师和淮北抗日根据地的军民都知道,彭雪枫最爱读书、最善于学习。在戎马倥偬之际,他也总是手不释卷。不管是行军还是作战,他的身后都是跟着两个马驮子,驮着他的书报箱子。出发时,他总是一再叮咛:“这是我的惟一财产,千万不能丢了。”一到驻地,洗了脚,他就在油灯下看书看报,经常一看就到半夜,甚至是通宵达旦。彭雪枫经常在信中向林颖报告自己近期的读书情况,也鼓励林颖多读书:
  《苏联红军战史研究》《译丛补》读完了,现在是正读着高尔基的《母亲》,正二分之一了。说来惭愧,堂堂文豪高尔基,除了读了他的短诗《海燕》外,《母亲》还是开宗第一部,实在太寡陋了! 我又准备向人借读托尔斯太(泰)的《战争与和平》,那是一部举世闻名的大著,两千多页,超过了《静静的顿河》,名家作品是不应该不读的。如今又是读书的最良时机。告诉你,我还读了古词《西厢记》,又正读着《燕子笺》。我恨不得将最著名作品于最短时间一齐装进头脑里去,越读书越感到自己的贫乏!我希望我的最亲爱的人,同样有此抱负!
  彭雪枫的阅读范围非常广, 这封家书就提到了军事书籍《苏联红军战史研究》,还有文学书籍鲁迅的《译丛补》、托尔斯泰的《海燕》《母亲》《战争与和平》,还有古典戏曲《燕子笺》《西厢记》。他“恨不得将最著名作品于最短时间一齐装进头脑里去”,可见嗜书如命。彭雪枫有一枚图书专用印章,上面刻着一句古人的话“书有未曾经我读” 七个字,盖在自己的藏书上,用以自勉,激励自己学无止境,永不自满。彭雪枫在信中还介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国共抗战的时局,对抗战胜利的光明前景充满信心。他对理想信念有执着的追求和坚守,并为此不懈奋斗,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苏联红军于十一月中旬大举反攻, 一周之间消灭德军近二十万人!现正猛烈前进中。英美军在北非以破竹之势继续向德意军推进,除去突尼斯、比塞大两港外, 几全部人于北非英美军手中。正是因为如此,国民党对我党态度也好转了。十一月廿五日,国民党十中全会特明白宣布对共产党实行一贯的“宽大政策”,只要共党不违背法令,不扰乱社会秩序,不组织军队、不破坏统一,是可以一视同仁的。这个决定,当然有些“阿Q 精神”,但不能说不是时局好转。
  因战事繁忙, 彭雪枫给林颖的书信多写于夜深人静之时。在信中, 他对林颖的称呼也不断地变化着,“林颖同志”“颖”“楠”“极为惦念的群”“时刻思念的琼”等,他自己曾用“红叶”“枫”“隆中友人”“寒霜丹叶”等笔名。在这封信的最后,彭雪枫向妻子倾诉了自己的思念:
  明天派人到湖东去,连同上次未发的信,大概可以减少你的一点苦寂吧!好好的保重身体!不要多所忧虑! 万千万千!
  我仍健朗如常。今天照镜子,较昔略为消瘦些,许是战斗中精神时紧时驰(弛)的原故。
  附来告民众书一份(是我拟的稿),关于敌情、战术、胜利、办法,均略有述及,可供参考。
  如精神许可,希望有长的回信,藉以洞悉你最近的生活和心情。
  祝福你!
  寒霜丹叶
  十二月三日廿时半于
  淮河北岸之后店子
  1944年8月15日, 彭雪枫率新四军四师主力在洪泽湖畔的半城(今属江苏省泗洪县)出发,实施党中央关于向河南敌后进军的战略计划, 收复豫皖苏边区。经过4个月的奋战,西进部队打垮了反共顽固派武装,迅速恢复了党组织和抗日民主政权,建立起地方武装,为继续西进打开了通道。不幸的是,在9月11日河南夏邑县八里庄反顽战斗中,彭雪枫亲临前线指挥,中流弹而壮烈牺牲,年仅37岁。
  从1941年彭雪枫与林颖相识,到1944年彭雪枫牺牲,中间只有三年多时间。在这1000个日夜中,彭雪枫共给林颖写过87封情谊绵绵的书信,这些書信见证了他们豪情与柔情兼备的浪漫爱情, 也诠释了红色爱情的全部内涵。
其他文献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农村改革都40 周年了。回顾往事,听到的、看到的、自己经历的,都历历在目。改革波澜壮阔,留下许多可记可说、可歌可泣的历史。其中,有三件,我感到具有里程碑意义。在这里,我说一说,以纪念农村改革40 周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一个理论突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俗称的包产到户, 上世纪50 年代中期浙江温州地区就搞过。60年代初三年困难时期,在河南新乡、洛阳,河北省张家口地区和
期刊
1948年11月6日晚,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发起了淮海战役,华野主力从山东临沂、梁邱、滕县一线向淮海铁路东段疾进,兵锋直扑黄百韬兵团驻守的新安镇08日上午,华野主力在新安镇发现黄百韬兵团西撤,迅疾调转方向,追击逃敌,于11日夜在距离新安镇60公里的碾庄完成了对黄百韬兵团的合围。三日内,黄百韬兵团滞留碾庄举步不前,最终被华野合围而全军覆没,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一直是军史研究的谜团。  战
期刊
贺炳炎,1913年出生,湖北松滋人,开国上将;廖汉生,1911年出生,湖南桑植人,开国中将。1936年后,他俩曾4次搭档,在同一部队分别担任军事、政治主官,经历了长征、抗日、解放战争血与火的考验,带出了号称“天下第一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今第七十二集团军),为共和国的诞生立下了汗马功劳。  第一次搭档:一个当师长,一个当师政委  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从桑植出发开始长征。次年2
期刊
李先念出身贫寒,只念过3年私塾,是在革命斗争和丁作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他说:“我是一穷二白,一无所有,什么工作方法,指挥水平,领导艺术,一切都是学来的。”“军事上是从徐向前那里学来的,经济上陈云是我的老师,外交上是周恩来直接指导的,毛泽东是我一辈子的导师。”“军事上是从徐向前那里学来的”  1909年6月,李先念出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李家大屋。9岁人私塾读书,12岁因家贫辍学当
期刊
张爱萍是开国上将。他戎马一生,百战疆场,曾经参加创建人民海军,第一次指挥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胜利解放一江山岛,亲自指挥并领导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试验及“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创建了我党我军建章立制的“五十六个第一”等辉煌业绩。张爱萍还有“儒将”的雅号,在军中获得了“马上诗人”的称号,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他的诗词既是他人格魅力和领导风格的鲜明写照,也是他人生革命征程的历史见证。  “州
期刊
姚佐唐,1898 年生于安徽桐城。中共早期党员, 我国早期工人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革命烈士。姚佐唐出身工人家庭, 自幼跟随在江南造船厂工作的父亲生活在上海。姚家先祖姚鼐系清朝著名散文家、中国文坛上著名的散文流派“桐城派”代表人物;姚鼐侄孙姚莹在鸦片战争时曾在台湾任要职, 击败过英军的入侵,为保卫祖国的疆土立下了汗马功劳。  少年时代的姚佐唐, 常听父辈们讲述先祖的轶闻逸事,从小就立志用功读书,准
期刊
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和采用国产材料建造的第一座特大型铁路、公路双层两用桥梁。它酝酿于新中国建立初期,始建于经济困难的20世纪60年代初,建成于1968年。在建设过程中,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中国工人阶级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克服了种种困难,顺利地完成了施工任务,开创了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大型桥梁的新纪元。  建设南京大桥的提出  南京地处长江的下游。长江南京段江
期刊
在举国欢庆翻身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1949 年11 月27 日,一批坚定的中国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却在即将解放的重庆,惨遭国民党反动派的毒手,他们的名字永远定格在白公馆和渣滓洞监狱。其中,领导渣滓洞地下党组织的是一位女同志,她叫胡其芬,曾是《新华日报》英文翻译,是国统区中共地下党组织新闻宣传战线上的坚强战士。  学生时代加入中国共产党  胡其芬,原名胡永萱,曾用名胡南、胡启芬,在渣滓洞监狱
期刊
台儿庄大捷,是全国军民同仇敌忾,共御外侮取得的重大胜利。是前线广大爱国官兵浴血奋战的结果,也是战斗在隐蔽战线的中共地下党员积极努力的结果。当时就有一批中共地下党员奋战在第五战区司令部,为战役决策出谋划策,甚至直接参加了战斗。  李宗仁的机要秘书———夏次叔  台儿庄战役期间,夏次叔在第五战区任李宗仁机要秘书、第五战区民众总动员委员会(以下简称总动委) 常委兼组织部长,为李宗仁的智囊。他利用特殊身份
期刊
摘 要: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是建党百年的重要实践成果,是迈向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前提,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展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过程中锻造形成的脱贫攻坚精神,夯实了人民的美好生活追求,同时为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生动而深刻的育人材料,深化了思政課教育的内涵及现实意义。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应积极融入时代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脱贫攻坚精神,以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