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雷锋精神对高职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时代价值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wl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转型时期,高职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就是基于学生主体地位把握其鲜明而又不断变化的群体特征,着力弘扬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是当代高职大学生重要的精神财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仍是高职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时代所需,雷锋精神促进高职大学生个体素质的全面提升与发展,对高职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雷锋精神;高职;大学生;道德教育;时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9-0020-03
  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特征表现为大变革、大发展,与之相伴随,高职大学生群体特征也表现得更加鲜明且不断变化。这一现实状况给高职大学生道德教育提出了新问题、新挑战。寻找一剂切实有效的良方来应对挑战,成了高职大学生道德教育亟需解决的任务。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是当前新形势下高职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和基础。事实上,现实层面的这种挑战也恰恰同时暗合了对雷锋精神的需求。把握好这个切入点和基础则既可使得对高职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有的放矢,又能促进高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两全其美,相得益彰。
  一、当代高职大学生群体特征及成因暗合了对雷锋精神的需求
  当代高职大学生多是属于“90后”,其群体特征在德育视域下表现为:一是道德知识与道德意识相脱节。大多高职生承认社会公德标准,但在具体情况下一些学生可能会违反社会公德,时有不文明现象出现,道德知识没有真正内化为道德意识。二是功利倾向明显,长远规划不足。相当一部分高职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以自我为主,功利意识明显,学业规划只看重当下,而无长远目标。三是人生观较为模糊,常感生活压力大,人际关系不和谐。大多数高职生对于其大学生活虽然有基本的理解,但是在具体决策行为中却经常表现出徘徊和犹豫,难以独自应对困难和压力;一些学生花了很多时间用于人际交往,但对于复杂人际关系的处理依然显得焦灼和困惑;在人生意义这个问题上一些高职大学生少有理性层面上的探析和追问,显得较为盲目,随波逐流。梳理这些情况的成因,固然有自身因素,也存在外在客观因素:
  首先,在成为高职大学生之前的不同年龄阶段所接受的德育教育存在断层导致道德意识薄弱。现阶段,我国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开展的德育教育尚未形成上下衔接的统一的工作体系。在学前、小学和大学阶段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较为重视,而在中学阶段,学生的智力、情感、个性等越是处于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却越是对于其思想道德教育让位于升学主题。中学阶段恰恰是学生从幼稚向成熟过渡、思想道德观念逐渐成型的重要节点,在此阶段学校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无疑给进入大学阶段的德育遗留问题。
  其次,对高职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社会合力未能真正形成,大德育观环境尚未真正营造起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从横向上“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各个方面”,从纵向上“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教育规划纲要》从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对学校德育的资源予以整合与吸纳,使其系统化,目的就在于营造一个“三位一体”的德育环境,树立大德育观。但是在现实层面,社会上普遍认为的一种观念就是大学生教育是高校的职责,与社会和家庭关系不大。高职院校开设“两课”教学虽然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是,我们应看到,如果社会和家庭一旦在建设大学生德育育人环境上缺位势必将会给大学生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带来重大影响。社会化是高职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没有对社会环境的认识和适应,没有对社会各种复杂变化的的接触和交流,没有受到良好家风的感染,大学生就难以形成和完善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德育研究·论雷锋精神对高职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时代价值
  再次,对高职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生活化重视程度不足也是导致大学生德育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当前高职院校虽然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但是课程讲授方式普遍较为单一,理论讲授与学生的现实环境结合得不太紧密。说教式或灌输式的德育范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德育发展需要,《教育规划纲要》对生活实践的强调,就是呼吁让德育走进生活、回归生活的本质,实现“让德育走进学生”到“让学生走进德育”的转变。只有将道德教育内容融入高职大学生的生活实践,增强他们对真善美的感知和体验,助其内化为行为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职大学生道德知识与道德行为相脱节的问题。鉴于这些原因,为提高大学生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高职院校开展学雷锋常态化、具体化活动,不断营造学雷锋的浓厚氛围,让雷锋精神浸满校园,这样就可荡涤那些浮散于校园内的慵懒之气,褪去大学生身上的不良特质。实际上这是塑造大学生崭新形象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二、雷锋精神对高职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时代价值体现
  (一)雷锋精神是当代高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精神财富
  当前,社会上“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这一状况所凸显出来的精神价值彰显与精神缺失的矛盾是一个突出的社会现实问题。精神缺失这一社会问题冲击和影响着高职大学生对道德教育的认同和接受,使得大学生德育工作较之过去变得空前复杂。精神缺失所造成的直接后果,集中表现在:一些学生产生心躁情绪,个人名利思想严重但心理承受能力脆弱,有的甚至产生心理疾病;一些学生价值追求失衡,只注重个人现实与眼前利益,片面重视物质与金钱占有,忽视政治与道德价值;一些学生忽视理性思考与理想信念,没有更大的追求目标。面对此种情况,究竟寻找怎样的途径来走出困境,从而造成一种生动活泼的德育局面,对民办高职院校而言,最经济有效的方式就是坚持开展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大力弘扬雷锋精神。雷锋精神作为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强有力的载体,从内涵来看,它是对雷锋事迹展现出来的先进思想、道德观念和崇高品质的理论概括和总结。它所包含的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精神,在扎实工作中所彰显的强烈的职业精神,所有这些丰富的精神因子凝练成“奉献”“理想”“敬业”“创新”“创业”的精神品质。从思想来看,雷锋精神既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又顺应了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已经成为雷锋式人物的崇高思想和优秀品德的结晶。雷锋精神经过了多元价值观的碰撞和检验,它体现出来的高尚纯洁的人身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激励了一代代人追求完美、完善自我、崇尚卓越。雷锋精神既是对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的直接继承和发扬,又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反映了时代要求。实践证明,雷锋精神能够满足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要求,能够充实中国梦的精神内涵,是当代高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精神财富。   (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仍是高职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时代需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对于这一重大现实要求的落实,高职院校最直接有力的做法就是在大学生群体中倡导雷锋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能否做到“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已经成为人生面向意义与负面意义的分水岭,成为个人道德素质的坐标,成为检验个人道德良知的试金石。在新形势下大力开展学雷锋活动,倡导为人民服务,有助于激发高职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热情,引导大学生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创造者;有助于凝聚高职大学生群体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道德取向,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有助于引导学生党员自觉加强党性和锻炼党性修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有助于凝聚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和意志,推动校风学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本质的一致性,可以说,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规范。我们应当认真学习和践行雷锋精神,学以致用,身体力行,在高职大学生中扎实推进“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格局的形成,使学雷锋蔚然成风。
  我们还应看到,在当前社会转型这样的大环境下,随时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可避免地对高职大学生德育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我国高职大学生群体中具有鲜明个性的自由自主空间日趋扩展,但同时,一些学生因其人生观选择的不确定性又或多或少给他们带来焦虑,导致其思想上感到困惑和彷徨。对此现状,在高职大学生中该以何种的手段和方式开展道德教育,成了德育工作者必须思考和重视的问题。为此,必须要对高职大学生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教育,以此为抓手来廓清他们的头绪,提升他们的精气神。总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依然是我们时代的需要,培育和践行雷锋精神成为了当前开展高职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三)高职大学生个体素质的全面提升与发展需要雷锋精神
  在当今世界科技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下,高职大学生个体对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的期望日益给高职教育带来了全新的要求,既要求在高职院校所接受的教育要能大量有效地传授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不断适应发展与变革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求大学教育能满足大学生在追求个人发展和生命体验的同时,不致于脱离个人和集体发展同步的轨道和方向之所需。教育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才兼备。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高职大学生道德教育旨在锻炼大学生的道德品质,使之得以实现“成人”之道,解决好道德问题这个做人的首要的基本问题。早在1996年,“国际全民教育论坛”秘书处曾指出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和学会共处。学会求知旨在获取理解;学会做事以便能使自己适应所处环境并能对其产生影响;学会生存和共处即是要求学会与人、与环境的协调共存,在与他人的共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团结合作,保持世界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实际上,这四大支柱互相支撑、水乳交融,既是高职大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者的殷切期望;既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目标,也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研究的永恒主题。而雷锋精神恰恰体现了这四大支柱的有机结合和完美鼎力。比如,雷锋的“钉子精神”要求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脚踏实地,默默奉献,这是爱岗敬业的典型写照,是学会做事的必然要求。学习雷锋的“钉子精神”就是需要像雷锋那样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态度。再如,学习雷锋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就是要求要像雷锋那样保持持久的动力,爱钻研,爱动脑,不断出新、出彩。目前,我国虽然对高职大学生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应用技能型层面,但是依然有众多的全面发展的个体需求。在当今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物质文明丰富的时代,雷锋精神依然是我们应有的精神追求,是人的自我完善和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载体。人的全面发展,内含人的个性、能力和知识等方面的发展,是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在对诸如情商、智商、德商等能力和素养的全面发展需求上,越发需要具有雷锋精神,这是提高自身素质涵养的必需品质,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动力源,而这恰恰也是中国梦的精神和价值要素。如此,雷锋精神的发挥必将对促进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3]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4]程颢,程颐.二程集·书十七[M].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社,2004.
  [5]司马光.资治通鉴·周纪一·威烈王二十三年[M].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社,2005.
  [6]李冬坚,彭莉.思想道德修养[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陈春阳
其他文献
在语文课文中,插图属于“第二语言”,开展文本阅读活动时运用插图可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进一步把握文本语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的小学教师常常忽视课文插图的教学作用,导致教学资源无法被充分利用。课本内容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二是图,两者属于一个整体,不仅存在一定的联系,还可以相互产生作用。故而,在开展阅读活动时,小学语文教师可结合实际情况巧妙使用插图,对深度引导学生高效开展文本阅
备课时,我致力于找准切入点,把说话训练与其他各环的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以此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材就是最好的说话训练材料,提供了许多口语训练的素材和形式。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挖掘说话训练点,让学生有话可说,我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借助插图,激发说的兴趣  现在的语文教材,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图文并茂。生动的文字配上精美的图画,很容易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产生了兴趣,自然而然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中指出,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让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可见第一学段教学的重点不仅在于帮助学生识字,更要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和文化的热爱。通常的课堂识字教学是在教学时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请学生交流如何记忆这些生字,然后组词或者造句帮助识记,最后运用开火车等方式检查认读情况。
小学生的人际关系会直接影响他们心理、行为、性格等的发展,乃至对他们日后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对于小学生这个特定的群体而言,他们的人际交往主要分为与同伴的交往、与教师的交往和与父母的交往。为了帮助小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教师要充分发挥师生情感交流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小学生与父母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为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提出建议。  一、改善小学生不良同伴关系的策略  1.引导小学生克服同伴交往
少年侦探帕西:前面还有清晰的车辙!是从这条路逃走的,准没错。  少年侦探帕西:看,车抛锚了。  少年侦探帕西:那家伙很可能混进营地,伪装成垂钓者了。  少年侦探帕西:我们去把他揪出来。  警长奥克斯:我来一个个问吧。  少年侦探帕西:没有必要,其中一个家伙特别可疑。  警长奥克斯:是吗?  推理一:联系上问,6名垂钓者中谁最可以,为什么?  警长奥克斯:请你配合我们的调查。  警长奥克斯:站住! 
摘要:每一个初中学生或多或少都存在学习障碍,这与他们的学习状态、所掌握的学习方法、对基础知识的重视程度、心理情绪等有着必然联系。学习障碍的存在,既影响了学生数学学习热情的生成,又阻碍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让学生成为数学“学困生”。笔者认为对于教师而言,应当尊重学生个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分析其学习障碍成因,通过多种方法对其进行有效转化,以促进其数学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学习;学习障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中指出:“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是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进行有机结合,积累与运用互相促进的路径。教学中,笔者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那些用词准确、描写传神的词句,展开丰富的想象,迁移运用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让学生轻松写话、构段。  一、读中想象,积极储备  文字符号是抽象的,但又是饱含丰富意义的。对于学生刚刚接触到的陌生文字
微风轻拂,树叶婆娑。  草木飘来,淡淡清香。  书吧敞亮,读者满座。  页码翻过,沙沙作响。  请找到  1.两个小鸟屋  2.戴眼镜的松鼠  3.托腮思考的猫头鹰  4.有几种小动物在用放大镜看書?  5.趴着看书的小恐龙  6.勤劳的小老鼠  7.我们需要喊醒几只睡着的猫咪?  8.你有没有发现无脸男?
摘要: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提倡,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综合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以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让学生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的时候,不断提高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有效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 核心素养 培养策略  小学阶段是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和基础能力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学习核心
“鸟有一个巢,人有一个家。”对每个人而言,家是感受亲情的港湾,对幼小的孩子来说,远离了那温馨的港湾,他们将得不到与其他孩子同样的爱与温暖,如果他们不能及时得到关心爱心,会因为缺少亲情而误入迷途。  一、案例介绍  在静宁县实验小学的“留守儿童”中,吕启龙正是这样一个孩子。吕启龙今年9岁,是实验小学三年级八班的学生。一年级时,癌症夺走了他妈妈的生命;二年级时,病魔又夺走了他爸爸的生命,吕启龙由7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