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养成: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成长的美好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513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6月28日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共同印发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大纲》指出:“小学阶段,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为此,学校以小学生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依托,使少先队员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教育,促进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
  一、在活动中体验
  《大纲》要求:“法治教育要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贴近青少年生活实际;要更多采取实践式、体验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参与、互动、思辨,创新形式,切实提高法治教育的质量和实效。”为此,学校长期坚持开展“道德长跑”活动,不仅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训练,更注重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能充分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以“礼貌用语”主题为例,学校通过专题班会、系列活动、礼仪队课三种形式,让孩子们感受使用礼貌用语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愉悦体验,进而强化学生主动使用礼貌用语的良好习惯,并懂得不同场合使用何种礼貌用语。
  1.专题班会。如在“礼貌用语我先行”主题班会上,老师通过创设情景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会“当别人对你说‘谢谢’时,你心里是什么感受?”“而当你向别人说‘谢谢’时,你又是怎样的感受?”孩子们在活动体验后,纷纷表达自己的感受:“听到别人对我说‘谢谢’,我会很开心!”“我很快乐!”“在得到别人的赞美后,我很享受!”可以想见,这种美好的情感体验一定会成为孩子们日后践行文明礼仪的强大内驱力,这种真实的感受,也是孩子道德成长的最好养料。
  2.系列活动。配合“文明用语我先行”活动,学校开展了系列活动来强化主题教育的效果。如针对当前大多数独生子女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但又渴望交朋友的心理,学校以班级为单位,请学生们开展“找朋友”活动,仔细观察人缘好的同学,让他们在观察中发现交友的“秘诀”。通过观察,孩子们发现,原来人缘好的同学都是有文明、懂礼貌的孩子,他们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懂得使用文明用语,在同伴相处中表现出更多的友好与谦让。通过这样的观察与发现,同学们开始找差距,树目标,主动学习礼仪。
  3.礼仪队课。行为训练是让学生习得礼仪规范的重要形式,为此,学校每周开设一节礼仪队课,并要求学校和家庭形成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根据这一要求,教师在礼仪课上布置相应的情景练习后,会要求家长监督孩子们的完成情况。同时,学校每月开设一次礼仪情景体验课,让学生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习得礼仪;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会让教师带领孩子们走出课堂,在社会生活中直接感受和体验文明礼仪带来的人际和谐,感受成长的美好。
  二、在仪式中感悟
  学生成长需要关键事件,怎样才能让孩子对生命中每一个重要的日子刻骨铭心?怎样才能使普遍的事件成为学生不普通的经历?朱永新教授指出:“仪式、节日和庆典……使有意义的事情或者伟大的事情能够拥有一种伟大的时刻,获得神圣、庄严与尊重。”意思是说,仪式往往能启迪孩子的心灵,使他们的生命与伟大事物交汇在一起,从而形成长久的动力。仪式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德育手段,是一种内外兼修的体验方式。为此,学校非常重视仪式在学生行为规范养成中的作用。
  例如,每年的10月13日“建队日”,学校都会为新队员举行隆重的亲子入队仪式。在入队仪式前,学校会提前将红领巾分发给家长,让家长在活动当天 “为新队员献上标志”的环节中帮助孩子佩戴。同时要求家长为自己的孩子准备一份小礼物,郑重地写上自己的寄语并署名。对于即将入队的学生,学校也要求他们准备一张卡片,写上对父母的祝福和自己的誓言,在家长为自己佩戴上红领巾、献上礼物后回赠给父母。
  在这样的入队仪式上,新队员不但收获了全校师生的祝福,也收获了家长的神秘礼物和激励的话语,这不仅能让新队员感到激奋,也会让父母在见证孩子成长的同时,分享孩子成长的喜悦。
  如果说每年一次的亲子入队仪式带给孩子们的是终身难忘的“情感大轰炸”,那么,“文明礼仪大讲堂”则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文明大礼包”。因为在每期的“文明礼仪大讲堂”上,有孩子们最喜欢的程春喜老师和李丹老师,有反映孩子们身边故事的“三礼视频”,而在“做礼仪”的环节,更有孩子们喜欢的放松运动“文明泡泡操”和“文明礼仪手语操”。老师们设计的各个环节都带着一种浓厚的仪式感,让孩子们在看礼仪、学礼仪、做礼仪的过程中,对文明礼仪油然而生一种崇敬和向往,进而将这种意识深深根植于心田。
  三、在岗位中历练
  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不是一味地限制和控制,而是要赋予他们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能力。为此,学校一方面规范行为标准,相继制定了相关的一日常规要求和日常行为规范等;另一方面也深入思考如何才能让规范成为孩子们自觉的行动。为此,校园小督察应运而生。校园小督察由五、六年级大队委员组成,分成纪律监督岗、卫生监督岗和安全文明监督岗,由大队干部领导,负责督促岗员的检查工作。每周各项检查结果及时公布在LED屏上,月底评出“文明班级”,由校领导颁发流动红旗。
  当学校赋予这些校园小督察权利的同时,也赋予了他们更多的责任,要求他们不仅要督促同学,更要以身示范,为同学们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这群校园小督察很快成为了学校里一道美丽的风景。他们通过自己的榜样示范,不断影响着身边的同学,让文明之花在校园里传递。
  四、在共建中成长
  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离不开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为此,学校通过开展“在校学习礼仪、走向社会实践礼仪、带动百万家庭传播礼仪”,营造人人讲文明、重礼仪的良好氛围,从而全面提升学校法治教育水平,为琼海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添砖加瓦。
  《大纲》要求,在小学阶段要初步建立对家庭关系的法律认知。“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校通过开展“感悟亲情、感悟责任”活动,让学生体验父母的辛劳,培养孝敬感恩的传统美德。如在母亲节,为母亲说一句甜蜜的话;倒一杯热茶;献一朵康乃馨;写一封充满感激的信;做一件让妈妈高兴的事,让家长们感受到学校开展一系列“习礼仪”活动带给孩子们的改变。这些活动不仅让家校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更促进了亲子关系的改善和家庭的和睦,促进了良好家风的形成。
  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也是小学法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此,学校通过综合实践课程,让孩子们走进社区,开展“社区活动,人人参与”的主题活动。同学们分成调查组、信息组、宣传组和巡查组四支小分队,走进社区,通过采访、调查、听讲解、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社区居民的人数、类群、生活习惯和文明素养等情况。经过一个月的调查、采访、搜集、阅报等活动,同学们收集了大量的素材,在同学、老师、家长的帮助下,他们精心整理,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在全班进行交流。在活动中,孩子们感触良多:
  “综合实践活动锻炼了我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外出活动,采访别人,我还学会了与人交谈的艺术。”
  “通过参与活动,我明白了社区是社会的一个细胞,只有维护好社区的环境,才有可能维护好整个社会的环境。”
  “这次活动通过调查、访问、统计,培养了我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对我今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每天的巡查评比,我体会到社区环境需要每一个人的关心和爱护,只要大家付出了努力,就会有收获。”
  ……
  不少家长在观摩了孩子们的活动后纷纷表示,本次活动不但让孩子增长了见识,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相信此类活动一定会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发挥良好的促进作用。
  实践证明,规范的养成不是灌输,更不是说教和控制,唯有亲身感悟,深刻体验,才能让规范成为孩子们自觉的行动,在践行规范中感受成长的美好。
  (作者单位:琼海市第一小学
  海南琼海 571400)
  责任编辑 王清平
其他文献
《中小学德育》(原《小学德育》)创刊三十年来的绝大部分时间里,都是一份有着鲜明实践风格的刊物。也正因为这份实践情怀,才让她在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者中拥有了巨量的读者群和极高的美誉度。  2011年,《小学德育》更名为《中小学德育》。站在新的起点上,为了提升刊物的学术品位,我们成立了编委会,开始了和国内知名德育理论工作者的深度合作。这种合作让杂志在学界地位快速提升:2013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他,是一名老师,平平凡凡,却誉满全球,荣获“国家艺术奖章”“全美最佳教师奖”称号,并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授予OBE荣誉勋章;他,是一个执着者,兢兢业业,在同一所学校的同一间教室年复一年地教同一学龄段学生20多年;他,是一位“魔术师”,点石成金,在最小的空间里,却创造出最大的生命奇迹……他,就是“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缔造者——雷夫·艾斯奎斯!  那么,一间小小的教室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让它变成孩子们
作者简介:特级教师,执教高中思想政治课十年,其后,从事德育课程教学研究和编写德育教材,参与有关专家编写论著和德育教材十余部;发表论文四百余篇,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论文二十余篇。出版《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陈光全单元》《小学德育课程论》《教师发展之路》等专著。  提升中学德育课程教学的立美育人品质  所谓“立美育人”,是指“按照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规律来塑造新人”。[1]檀传宝
【摘要】本文选取了2000名高中学生进行了英语阅读现状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高中生有浓厚的阅读兴趣,但对英语阅读方法和技巧比较茫然,阅读材料也非常有限。就此,笔者提出了提高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改善英语阅读课堂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英语新课标;阅读现状分析;阅读能力; 思考及对策;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丁艳华,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中学。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8年河北省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孩子们承受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心理冲突随之增多,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越来越成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安全宽松的环境,欢乐愉快的心情,健康向上的心理,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学习质量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积极个性、完美人格的形成。为此,学校多年来始终努力创设有张有弛的文化心理氛围,努力为学生营造张扬个性的乐园。  随着“真教育”理念在学校的大力实施,“真心
道德品质(品德)的基本构成要素中,人们最重视的是“行”,不仅认为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是道德教育的最重要任务,更把学生是否养成了道德行为习惯看成道德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志。反之,德育就会被认为没有实效、没有成功。我们不妨把这种强调和重视道德行为的思想倾向称为“德育行为主义”。  一、德育行为主义及其后果  在德育中重视“行”,古今中外,无不如此。一个德育理论如果不能指出如何让学生“行”,就会被认为是无
2011年5月,我校很荣幸地承办了浙江省品德与社会“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训活动。以此为契机,我带领工作室的学员就地理题材品德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尝试寻找对策,以期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下面以本人执教的浙教版三年级《世界真奇妙》一课的教学片段为例,谈谈自己的思考。   【案例片段一】  师:领略了中国的标志性建筑物——长城的风采后,让我们走进古埃及的标志性建筑物——金字塔。(课件出示)请看一段关
作为生命主体,人是有能动性的。这种能动性的发展程度,决定了生命的精彩程度和发展高度,决定了人的价值尺度和意义空间。激活人的能动性,对于生命自主成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最亮的星  生命是有差异的,这要求学校教育的方式方法也必须是有差异的。为激励孩子天天向上,三好学生评比一直是学校最传统、最常见的评价手段。然而,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智能是多元的。用“三好”去评价“多元”,显然是不科学、不合理
当我们问一位老师:你暴力吗?一般的回答可能是:我怎么会暴力?是的,一般老师都不认为自己会跟暴力扯上关系。可是,只要我们稍微留意一下自己、同事甚至是优秀教师的日常谈话方式,用心体会其给我们的不同感受,我们一定会发现,有些话确实伤人!说教或言语上的否定、指责、嘲讽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等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些无心或有意的伤害让人与人变得冷
笔者发现,现在一些学校在开展少先队活动时,往往为开展而开展,忽视其育人的真正目的。长此以往,少先队活动的作用就难以发挥。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谈谈如何有效开展少先队活动。    一、弘扬“传统”,提倡“创新”    教育之美,美在理解,美在机智,美在创新。21世纪需要富有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人才,而“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所以,教育只有重视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