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统治酿造的悲剧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mon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乔治·奥威尔的著名散文《马拉喀什》中,作者如照相机一般客观地描画了殖民统治下的马拉喀什居民的悲惨生活。六幕场景彼此独立又层层递进,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即所有殖民帝国得以建立的基础就是压榨当地人民。本文试图从这六幅图着手,逐一分析作者笔下的《马拉喀什》。
  【关键词】马拉喀什 乔治·奥威尔 殖民统治
  乔治·奥威尔是英国著名的社会评论家,以其政治讽喻小说闻名于世。纵观其个人经历,伊顿公学的骑士精神教育使其勇敢且有同情心;西班牙战争中所受的伤害为其著名小说《动物庄园》提供了素材;而其在摩洛哥养病的经历使其有机会目睹了当地人民在殖民统治下所遭受的痛苦,并创作了散文《马拉喀什》。作者眼中的马拉喀什不是“红色之城”,不是“南方的明珠”,也不是“上帝的故鄉”。他不提马约尔花园的华美和塔吉锅的鲜美,也不提谍战电影中的黄沙、异域风情等神秘元素,他所看到的是底层人民在殖民统治下所遭受的不同程度的痛苦。更难得可贵的是,作为一个欧洲人,他站在当地人的立场同情当地人的遭遇。
  奥威尔秉承“把政治写作变成一门艺术”的观点。故而,虽然文章的主题是反帝反殖民主义,作者却摒弃激昂的话语风格,选择了客观、冷静、含蓄的描述笔调。作者巧妙地运用“蒙太奇”手法将彼此独立且层层递进的6组图画紧密地围绕在一起。文中的“我”就是洞察力敏锐的作者,以其犀利的文笔刻画了那个时代的马拉喀什的贫困、集权以及性别歧视;大量的修辞手法,尤其是修辞疑问句的使用使那些直击主题的话语深入人心;对某些尤为可悲的场景的选取,以及其近乎冷酷的描述,如同图中图一般发人深思,组成了整篇文章错落有致的结构。本文将就这六组图进行逐一解析,重现奥威尔笔下的马拉喀什的悲惨生活。
  一、穆斯林送葬图
  文章开篇先声夺人,以一种主动的形式说一具尸体从眼前飘过,而不是人们抬着一架尸体走过,立即将读者带到了这个贫穷落后的殖民统治地区。这一部分细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单纯写送葬过程,餐桌上成群的苍蝇尾随尸体飞了一阵,随后又飞回餐桌上,这一场景无需过多的语言,已经让人感受到这一地区的卫生条件极其恶劣。而送葬队伍经过人们正常的生活区也侧面反映了由于生活环境恶劣,人们极其容易患病甚至死亡。第二层讲述了整个葬礼的简陋,“hack”“dump”“fling”三个词就完成了整个埋葬过程,毫无仪式感,同我们所认同的死者为尊又有了很大的冲突。第三层则是由简陋的埋葬所延伸出来的,埋葬的地点只是一片废墟,没有墓碑,没有名字,甚至连任何标记都没有,因而,过了一段时间,连自己的亲人也不知道尸体埋在了哪里。
  正因为他们生活的极其艰难,死亡的却十分容易,没有任何辨识度,故而作者以修辞疑问句故意反问,他们是不是像珊瑚虫一般的生物,从而指出了整篇文章最核心的主题思想,即不把人当人看这个事实,是所有殖民帝国建立的基础。而本段最后,作者冷静的描述了一幕大部分人都无法接受的场景,有时你外出散步,当发现脚下一段有规律的凹凸不平的感觉的时候,证明你踩在一具骨架上。这句话看似是对上述描述的总结,同时也是对本部分的升华,是本图的亮点。以一种无言的方式点出殖民统治地区的人的生命的廉价。
  二、雇佣工乞讨图
  这一组图较于上一组相对轻快,作者使用了对比的手法描述了这个小插曲。第一组对比是瞪羚和雇佣工。作者喂瞪羚吃面包的时候一位阿拉伯雇佣工在旁边观看了很久,诧异于居然有人舍得用面包来喂养瞪羚。他犹豫良久之后向作者乞讨面包,并且用法语表示他可以帮忙解决掉面包。在这一场景中,“sidle”“stow”等词都体现出雇佣工是不好意思乞讨的,同时又格外珍惜这从瞪羚嘴里抢来的面包。人不如一头瞪羚,这本身就是一种悲哀。
  而第二组对比是开放式的需要读者想象的,只有一句话,作者以陈述的方式告诉大家,这个人是市政当局的雇佣工。读者难免会想象,一位有政府工资的人都需要和瞪羚分享食物,那没有工作的人的生活岂不是更加困苦?
  三、犹太贫民窟生活图
  在这一组图中,作者描述一静一动两幅画面。静态画面中,作者走过犹太人聚集区,发现此处生活环境极其恶劣,拥挤狭窄,不通风不透光;本应如花朵一般的孩子却如同苍蝇一般携带病菌;街道四处尿流成河。看见这些让人不得不怀疑这是走在人类当中吗?如此的悲惨,如此的不开化。而动态的画面则描述了作者发烟的小故事。当有人发现他在吸烟后人们从四面八方跑出讨烟,甚至包括一个后排窝棚的盲人。“crawl”“grope”将这一幕描述的淋漓尽致。通过这一副画面,道出作者的一个问题,直击本文主题。那就是这些人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却把一支香烟视为奢侈品。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殖民帝国对当地人民劳动力的压榨。
  更为严酷的是,面对他们如此的遭遇,其他人并没有丝毫的怜悯,反而认为他们都是食物链顶端的人,所受的苦楚不过是装装样子罢了。这样莫须有的诬陷,无异于数百年前惨死于女巫审判的老妇人。那些老妇人食不果腹却被认为是女巫,而这些犹太人终日工作却被认为是作秀。
  四、落后的田间耕种图
  在这组图中,作者首先点出一个中心思想,就是在这片土地上当地人的隐形,其工作越繁重,越没人能看见其艰辛,随后用大段的篇幅来描述当地农民耕种的艰辛。这里的土地像碎砖块一般,并不适合农业,却依旧被大量开垦,这意味着农民也许是事倍功半的;所有的劳动均靠人工完成,农民的辛苦可见一斑;各个耕种的小细节可见农民拼搏的智慧:徒手拔苜蓿只为节省一寸的饲料;一头牛和一头驴搭配拉犁以匹配所需的动力……
  而这一切又在最后一组数据的对比中得到了升华。由于此地常年缺水,农民在田边挖深达三、四十英尺的沟渠储水,却也只得到涓涓细流。在一切劳动均靠人工的情况下,挖地下三四十英尺听起来都是天文数字了,这一切也只是为了从这贫瘠的土地中挤出四英寸的粮食。高付出所得的低回報令人唏嘘。
  五、妇人背柴图   如果说田间耕种的当地人是隐形的,那么当地的妇女则是更加无人问津的,正如作者所体验的那样,他注意到老妇人这一举动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在当地,老妇人的地位就如同负重的牲畜一般,甚至连牲畜都不如。当地的驴子所遭受的虐待令作者痛心疾首,他一踏上摩洛哥这片土地就注意到了这一可怜的生物,然而当地老妇人的悲惨,却是他很久以后无意中發现的。当地的驴子忠实温顺,毫无怨言的跟随主人,却在倒地猝亡之后被其实荒野,尸骨未寒之际就惨遭乡间野狗分食。而当地的老妇人的悲惨则更加无人注意。这组图中以老妇人和驴子的类比为中心,以描述驴子的悲惨境遇让人感叹老妇人连驴子都不如的地位。文中数次提到的“creature”既指老妇人也指驴子,一语双关道出殖民统治下的妇人的悲惨生活。
  六、黑人士兵行军图
  这组图可谓是整片文章的高潮所在:当所有人都在惶恐不知道能继续蒙骗当地人多久,担心当地人终究会持枪反抗的时候,当地的黑人士兵如同田间放牧的牛羊一般,眼神安静,没有任何异议,乖顺地听从殖民者的指挥。他们本应对殖民者憎恨厌恶,却由于本身的愚昧无知以及殖民者的欺骗,用一种尊敬的看主人的眼神看着白种人。这是打心底里的沦陷,是殖民统治的最高境界,从内心深处都被奴役。正如最后一幅对比图一般,洁白的大白鹳自由地展翅北飞,最后消失于天际;黑人士兵蜿蜒南下,毫无生气,如同一群静静的牛羊。作者在这里使用了象征的手法,用牛羊象征士兵,白鹳象征白人统治者,道出其天壤之别,更让人对殖民统治下的黑人有种哀其不明怒其不争的感叹。
  七、结语
  本文的六组图看似独立拼接在一起,实则层层递进、深入主题。在殖民统治下的马拉喀什的人们整体都是活之不易动则死亡的,故而有了穆斯林送葬图;在这一整体中,雇佣工算是较高层次的人,却依然食不果腹;犹太人作为“异教徒”,所受的待遇更加悲惨;老妇人作为所有弱势群体中最薄弱的一环,占据着食物链的最底层,过着连驴都不如的生活……造成这一切悲惨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殖民帝国的统治,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人们心中的奴性。他们习惯了被剥削,习惯了将白人当作主人,甚至习惯了自己的苦楚。内心深处对自我认识的沦陷才是殖民统治的最高统治,也是最严酷的统治与惩罚。
  参考文献:
  [1]董乐山.奥威尔文集[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95.
  [2]刘凌.《马拉喀什》的对比与类比[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1,(12):157-160.
  [3]石宗平.浅析散文《马拉喀什》中的蒙太奇的运用[J].文学评论,2010,(09):87-89.
  作者简介:焦蕾(1988-),女,汉族,河南辉县人,硕士研究生,安阳工学院外国语学院专任教师,助教,研究方向:英語语言文学翻译学。
其他文献
【摘要】自“信达雅”翻译标准被提出以来,一直饱受争议,但截至目前为止,“信达雅”仍然是我国翻译实践中最具代表性的标准体系。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信达雅”的理论观点进行剖析和解读,从争议中探讨其理论的创新,并站在应用与发展的角度,探讨“信达雅”的实践支点和探索过程。  【关键词】理论创新 实践支点 翻译标准 “信达雅”  前言  翻译标准一直是翻译理论研究中最基本的问题,严复在《译例言》中提出的“译事
期刊
【摘要】中日一衣带水,文化交流也不停歇尤其兴盛的就是小说的流传。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小说 《挪威的森林》在中国影响颇深。这部小说在中国大陆传播最广泛的译文要属林少华先生的译本。其中比喻的修辞在《挪》中运用颇多且传神,因此在翻译中如何译好比喻句,对于翻译这篇小说来说,是一个重大课题。以往的分析都集中在翻译手法层面,本文通过韦努蒂(Venuti)的归化异化翻译策略,对林氏翻译中的比喻句进行分析,从而归纳
期刊
I. Introduction  “Bank Non-performing Assets Management” is selected from a book named Theory and Practice of non Literary Translation written by Li Changshuan(2004:205). Li said “The translation is t
期刊
【摘要】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深化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本文结合外研版《新标准英语》教材中的案例,提出了英语课堂改革的三大教学主张,着重阐述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并为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 未来教室 智慧提问 精讲多学  随着新课标的深入改革,小学英语教学的不断发展,英语教学逐步从“知识核心时代”转向“核心素养时代”,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仅是
期刊
【摘要】英语语调历来是英语学习者的学习难点。本文以汉语单音节句为着手点,从语义功能、调型的语义含义及音高三方面对汉语声调和英语语调进行对比,以期找出两者间的异同,为英语语调教学提供更多的教学参考。  【关键词】声调 语调 音高  一、引言  英语语音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础部分。英语语音教学历来以正音为主,而近年来,许多研究已表明中国学习者在习得英语语音时,出现的问题不再是音段(元音、辅音等)的教学而
期刊
【Abstract】Cultural differences can easily lead to misunderstandings, embarrassments, shocks and even conflicts when it comes to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s. It is, therefore, imperative that those e
期刊
【Abstract】Yan Fu is known as an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thinker and translator in China’s history. Thanks to his educational experience, he is proficient both in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in English, fu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以compulsory和mandatory为例,利用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从不同语域的词频分布、搭配特征、句法结构等方面,结合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辨析英语同义词。本研究对英语教学和实践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和视角,以语料库为基础的英语同义词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COCA语料库 同义词 搭配特征 类连接  统计数据表明,同义词占到所有英语单词的60%以
期刊
【摘要】本文尝试运用概念整合理论来分析大学英语四级翻译。文章首先介绍了大学英语四级翻译的考核要求,然后介绍了概念整合理论及其类型,接着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了大学英语四级翻译中的典型例子,最后提及该理论对大学英语四级翻译的启示。合理的运用概念整合理论,能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關键词】概念整合理论 概念整合网络 大学英语四级 翻译  一、引言  英语翻译作为衡量大学生英语水平的一个
期刊
【摘要】林语堂先生最系统、最有名的译论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所写的《论翻译》,这篇文章不但继承了严氏信雅达三标准,对“直译”“意译”见解独到,还提出“艺术文之不可译”等看法。此外更是首次提出从语言学和心理学谈翻译观,本文将致力于探讨林语堂与严复翻译观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林语堂 美的标准 雅 直译  林语堂出生在一个基督教家庭,父亲是教会牧师,从小便接触西方文化的熏陶。1912年进上海圣约翰大学专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