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视真人秀节目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

来源 :文艺新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a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0年10月广东电视台推出国内首档电视真人秀节目《生存大挑战》开始,电视真人秀节目在国内迅速崛起。其节目数量日益增加、收视率日益增高,已经成为国内电视节目的主流形态。
  电视真人秀节目在国内尚没有很明确、很规范的定义,能被大众普遍认同的概念是清华大学教授尹鸿的观点,他认为“电视真人秀作为一种电视节目,是对自愿参与者在规定情境中、为了预先给定的目的,按照特定的规则所进行的竞争行为的真实记录和艺术加工”。 从这个定义来看,“自愿参与”、“真实记录”体现出真人秀“真实”的特点,“规定情境”、“给定目的”、“特定规则”则体现了真人秀“虚构”的特点, 这就决定了真人秀必须把“真实”和“虚构”充分有机结合。
  电视真人秀的本土化发展,关键就在于将真实的人物和人物故事进行合理的编剧,加入适当游戏规则,从而适应广大中国观众的收视习惯,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下面,从两种创新方式对电视真人秀节目本土化发展进行论述。
  引进式创新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而是“抢占先机”。在选择模板上要做的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纵观中国电视市场,成功的真人秀节目多采用引进国外模板进行本土化改造的模式,如2012年浙江卫视推出的《中国好声音》源自荷兰模板《The Voice》,2013年东方卫视推出的《中国梦之声》脱胎于美国模板《美国偶像》,湖南卫视创造收视奇迹的《爸爸去哪儿》引进的是韩国模板。
  《中国好声音》在音乐类选秀节目中脱颖而出,在于理念的创新、模式的创新和规则的创新。该节目颠覆了以往观众的收视习惯,用明星导师“盲选”的好奇心与观众的好奇心进行“通感”,充分表现明星真实感受的同时,通过编剧对每个选手的精确定位,将一批具有人物个性和人物特色的“歌手”推上了“歌星”之路。
  《爸爸去哪儿》是抢占先机的最好案例,可谓是打破了电视市场“音乐类”选秀节目独大的局面。这是一档直接“打通观众情感”的体验类节目,真实的人物情感加以虚拟游戏的衬托,孩子与父亲都在节目中成长,用血浓于水的真挚情感带领观众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温馨、一起成长。该节目一经推出便获得收视第一。
  电视制作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在引进中模仿、在移植中改造、在跟进中超越,抢占先机,率先引进成功、独特的节目模板,是电视真人秀节目本土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专家把目前在国内出现的真人秀分为九类:生存挑战型、人际考验型、表演选秀型、职业应试型、身份置换型、益智闯关型、游戏比赛型、男女速配型、生活技艺型。这些不同类型的真人秀节目在电视荧屏上此起彼伏,在观众对同质节目审美疲劳的时候,引进内容新颖、矛盾尖锐、戏剧冲突强的节目,才能吸引观众的关注和热议。
  原创式创新电视真人秀节目是其本土化发展最有效的手段。
  1.节目内容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底蕴是电视节目的生命和灵魂。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指中华民族所创造的为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不朽的生命力。真人秀节目要打开中国市场、在国内有所发展必须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只有适合中国国情和意识形态的真人秀节目,才能在众多电视节目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内容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亲情、友情和团队合作,所以亲子类节目、团队合作类节目更能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自2014年1月初原创音乐真人秀《中国好歌曲》以接近2%的高收视率引爆内地自主研发节目模式的热潮后,“原创真人秀”就相继开播,成为国内综艺荧屏来势汹汹的新生力量:戏曲真人秀《国色天香》、亲子真人秀《人生第一次》,励志真人秀《出彩中国人》……一大拨原创节目潮水般涌来。这些节目都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如《国色天香》用“歌改戏”的方式对流行歌曲进行了戏曲化改编,明星以竞演方式将流行歌曲用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和二人转的唱腔再度演绎。《出彩中国人》和一般达人类节目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主题并不偏重才艺形式上的五花八门、奇功绝技,而是更关注表演者的内心,力图呈现选手身上最出彩,让人感到振奋、敬佩、赞赏的精神气质。《出彩中国人》更看重选手本身的特点、性格魅力和生活中能够给人感染力的经历,比如首期节目中亮相的舞藏王朝就是典型的“出彩”。他们不仅创造性地将藏族舞蹈融入街舞,长期对公益事业的投入又让观众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一股正能量。
  2.节目要弘扬社会正能量。
  在人物个性展示方面,西方真人秀节目迎合了普通人求知欲、猎奇心、八卦心以及偷窥他人隐私的心理。中国传统文化崇尚道德,与西方真人秀相反,它不能过分窥探他人隐私心理,必须适当保护他人的心理,呵护他人的心灵,不过分展现人的负面情绪和负面心理,要突出人物的正面形象,为公众树立榜样。
  在人物故事讲述方面,要尊重主流意识形态,弘扬社会正能量,突出人物真、善、美。在《出彩中国人》中 ,“小龙女”组合在节目录制中潸然泪下,导师了解到是因为组合里少了一人。原来,2月8日下午节目录制前,艺术团得知了“小龙女”组合成员点点走失了,艺术团的老师和点点的小姐妹借由录制机会,向外界发出求助。2月18日,节目组在网上发出寻人信息,得到许多热心人的帮助和响应。终于,2月22日,在失踪15天后,点点平安回家了。节目组对这一事件在节目中进行了跟踪关注,让观众深刻感受到电视媒体的责任和担当,一档选秀类的节目,不仅发掘了中国人的出彩,更从人性的角度关怀了中国人情感。
  3.注重节目的品牌效应,实现节目品牌化。
  电视真人秀节目市场化很强,制作方一定要对真人秀的品牌非常重视。在《中国好声音》的品牌链条上,节目播出平台浙江卫视赢了收视率又赢了品牌价值,这个品牌的衍生收入——冠名收入、广告、手机短信是该节目主要收益来源。再如湖南卫视的整体营销观念,一档节目推出,在全台实现品牌联动,比如《爸爸去哪》收视飙高之时,《快乐大本营》马上邀请参与节目的五位嘉宾和小朋友,该节目收官的时候,五位嘉宾又为下一季推出的《我是歌手》做宣传,号称观看《我是歌手》是《爸爸去哪儿》的特别任务,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再如央视《出彩中国人》,节目中评委对选手宣布“出彩”时,有一个双手竖起大拇指的标志性动作,这个动作与冠名商“长安汽车”的标志非常类似。这个细节上的创新,就是一种品牌的植入。
  中国品牌,中国制造,品牌效应在国内观众群中,带动力很强。提升节目品牌效应无疑是电视节目真人秀进行本土化改造的一大法宝。提升品牌价值的方法很多,比如一档节目的主持人形象塑立,让主持人成为这档节目的标志,如《中国好声音》的华少;还可以将电视真人秀节目与其他节目制作融合,形成联动共赢,湖北卫视打造的音乐励志真人秀《我的中国心》,邀请鸟叔来参加该节目的启动仪式,在接近一万人的场地,举行了一场盛况空前的预热活动。该仪式在首期《我的中国心》播出前半小时预热了卫视荧屏,达到了屏幕内外双赢的宣传效果。类似这样的策划和制作应该成为常态,以节目为源头,以活动为辐射,为节目宣传造势,提升卫视品牌竞争力。
  电视真人秀节目在我国发展势头良好,作为一线电视人,应更加致力于加速其本土化的进程,打造出适应大众消费、走进百姓生活的优质电视节目。
  (作者单位:湖北卫视)
其他文献
当我翻读厚厚五卷两百多万字的心血之作,思绪绵绵,感慨不已。没想到衍柱给他的学术文集起了个这么富有美学意味的名字,“林涛海韵”集优美与崇高于一,“丛话”乃多视角多层次的平等对话,既无仰视研究对象之卑,又无俯视同行读者之傲,诗意盎然的六个字展现出他生命深处充满光芒的诗心,隐喻着他追求真善美的学术人生。作为衍柱的同代人和同窗好友,一直在学界边缘晃晃悠悠的我,耳闻目睹衍柱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地穿行艺林漫游书
期刊
中国的独立纪录片产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从其开创之初就建立了底层叙事的传统。它以一种独立于体制之外的精神打破了传统纪录片的宏大叙事模式,将镜头聚焦在一批被主流意识形态遮蔽的底层小人物身上,以鲜明的草根情结和底层视角纪录在中国社会的急遽变革中他们的生存境遇和精神诉求,体现了对个体生命的理解与尊重:独立纪录片的开山之作《流浪北京》(吴文光)聚焦于一群漂流在北京的艺术“盲流”,展现他们坚持不懈的追求及理
期刊
农民肉体和精神的困苦、农民的“沉默”与知识分子的审视贯穿了百年来中国乡土小说的叙事。而作家如何审视农民的沉默、为其发声以助其走出沉默,也成为当前城市化进程亟需面临的问题。  作家晓苏以其深处农村的内视眼光与作为城市知识分子的外视眼光创作了大量以油菜坡为主要背景的农村题材小说,这些小说以敏锐而兼容的视角,反映了几个历史时期以来农村变革和城市变革之下底层农民不断变化的身体精神境遇与对历史、现实、土地、
期刊
从根本上说, 女性主义乃是一种反霸权意识形态,一种反边缘话语,抑或说,一种女性叙事的政治策略。毋庸置疑,历史上存在过女性主义思潮,甚而女权主义运动,然而,有人说存在一种女性艺术,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虽然女性批评家露西·利帕德(Lucy Lippard)早在1973年便归纳出女性艺术的图像志:“一个统一的密度,一种往往在感觉上既可触知又可重复的整体肌理结构、圆形的形式和中心点的凸出(中心点有时与
期刊
自1874年日本借口琉球漂民事件出兵台湾开始,在长达七十一年的时间里,日本对中国先后发动了十一次侵略战争,在华夏大地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行,给中华民族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痕。尤其是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字投降的这十四年间,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联合各派政治军事力量的全面抗日战争。中国抗战电影记录了这段满目疮痍的历史,描绘了中国人民饱受欺凌的生活,讴歌了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精
期刊
“爱如我的反叛”,这是借来的一个题目。它原是时代华纳公司出品的纪录片《温布利——足球回家之路》中一支曲子的名字。温布利在伦敦,是枪手阿森那的主场,“足球回家之路”从这里通向慕尼黑。拜仁慕尼黑用反叛的爱征服了温布利,把2012-13赛季的欧洲冠军杯带回自己的故乡。在读望见蓉作品的过程中,它那撼人心魄的旋律不时地在我的脑海里回荡。我确信,蕴含在望见蓉爱情小说里面的,正是“爱如我的反叛”。也许更贴切的译
期刊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余有幸生于江城武汉,又结缘古城襄阳四十载,朝夕与汉水为伴,意切情深,遂藉丹青长卷一抒胸臆。襄阳的碧水青山,优游其间,其乐融融也,故继《诗画襄阳》百幅山水之后,复穷三年之力,挥毫染翰, 赋予《襄阳图卷》矣。《襄阳图卷》是襄阳市政府重点文艺创作作品扶持项目,虽数易其稿,仍未尽得襄阳山川之妙。——胸中之襄阳,非眼中之襄阳;纸上之襄阳,亦非胸中之襄阳也。  三年前,与著名作家凡夫先生合
期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当艾青用他深情的笔触书写着自己内心对土地的热忱与挚爱时,叶炜的《后土》则表达一种经久不衰的乡土魂,那是对土地的崇尚和乡土回归的一种情怀,不管经历多少春秋雪雨,仍铭刻于心头的对土地浓浓的眷恋。透过作者笔下的麻庄,我看到的是人们对土地的深情、崇尚和执着,是自立自强,是积极进取,是在城乡文明冲击中的自我坚持,是魂牵梦绕散不去的浓浓乡情。虽然麻庄人也在
期刊
评论界不少人用“苦难叙事”来描述陈应松关于底层人生存状态的叙事姿态,并笼统地将其归入新世纪底层创作的一种惯常模式——“由人文关怀引出的道德义愤使叙述底层被简化为苦难叙事或控诉文学,城乡对立成为叙述底层的整体逻辑构架”[1]。 在这里,“苦难叙事”变成了一种不太招人喜欢的叙事方式,并常常被误解成是对底层人民生活的一种歪曲和戏谑。某些评论者则指出陈应松文本中充满了“苦难情结”和“苦难叙事的欲望化倾向”
期刊
竟陵派文学,是指中国明代晚期以竟陵(今湖北天门)人钟惺(1574-1625)、谭元春(1586-1637)为代表的文学派别。本文试图以较新的视角,把竟陵派文学放在世界文学的背景下进行论述,从而体现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的初衷。  (一)对世界古代诗集的简要回顾  西方文集的编纂开始于古希腊晚期,即亚历山大时代(相当于我国战国时期齐威王至秦惠文王年间),品达罗斯的颂歌是在作者去世以后编纂的,按
期刊